摘要:鄉村能人在推進鄉村經濟發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穩定社會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鄉村能人對構建鄉村治理體系具有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鄉村社會治理實踐中,要充分發揮鄉村能人的積極作用,以期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鄉村能人;鄉村治理;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5-0011-03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C964.2;F323.6 文章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目的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具體路徑分別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基于傳統鄉村社會的實際運行機制,道德理性和工具理性始終貫穿于地方社會成員生活的方方面面。鄉村社會內部的非正式制度以及地方性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僅需要地方社會成員的積極參與,也需要鄉村能人的推動。鄉村能人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一股內生力量,具有引導、示范的重要作用,可以推動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促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1 學界關于鄉村能人的研究
從典型國家和地區的鄉村發展經驗來看,鄉村能人憑借其個人能力、經濟優勢、社會網絡,通過成立鄉村企業、合作經濟組織、民主選舉或上級任命、宗族權威等方式,對村民進行領導、動員,以推動鄉村發展,逐漸成為影響鄉村治理決策的重要力量和鄉村治理的重要主體[1]。但是,部分鄉村能人在鄉村治理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鄉村的長遠發展。因此,需要采用辯證的態度探討鄉村能人在鄉村社會中的作用。
學界關于鄉村能人的研究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鄉村能人對鄉村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例如,盧福營認為,“能人治村是一種精英主導與群眾參與有機結合的‘精英—群眾’自治,是村民根據村莊治理環境對村民自治理想制度所做的一種適應性調整和務實性創造,拓展了村民自治的形式”[2]。戴冰潔認為,在現階段中國社會,能人治理越來越成為推動村莊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主導村莊公共權力的能人通過及時有效地把握村莊發展機遇,更新村莊發展理念,發揮強勢的能人治理效應[3]。曹聰敏、趙曉峰認為,鄉村能人綜合運用人情法則、公平法則、利益捆綁與利益聯結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從心理和物質利益層面約束村域內多元主體行為,并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治理機制以適應外部環境要求,穩定外部參與力量,從而在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鄉村治理精英的再生產、治理共同體的重建和社會治理效能的提升[4]。
另一方面是鄉村能人對鄉村社會發展具有消極作用。例如,崔盼盼認為,“能人治村已經成為中西部資源匱乏型地區的普遍現象。能人村干部的治村行為呈現出資源運作公司化、事務處理偏向化、干部關系團隊化以及干群關系圈層化的特點,且上述特點體現在能人村干部的村莊經營行為中。能人村干部在帶領村莊發展的同時,也給村莊帶來了諸多消極影響”[5]。陳寒非認為,能人治村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破壞基層民主、滋生腐敗、損益違法三個方面。針對能人治村的基本情況,應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設計法律規制引導方案,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防范其消極作用[6]。
總的來看,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強調鄉村能人在鄉村社會治理體系中具有的積極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學者對此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強調應該完善鄉村能人參與鄉村治理的體系和機制,從而推進鄉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關于鄉村能人概念的界定,研究者因研究興趣、研究性質等的不同而對其有不同的界定。但總的來看,大多數研究者對鄉村能人的積極作用表示肯定,并根據此作出相應的概念界定。鄉村能人在鄉村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章提到的鄉村能人主要指在村級場域中經濟能力、文化水平和社會資源等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具備足夠優勢的人。
2 治理理論在鄉村社會的運用
關于治理理論,俞可平認為,“治理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在一個既定的范圍內運用權威維持秩序,滿足公眾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系中運用權力去引導、控制和規范公民的各種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7]。鄉村社會治理與鄉村社會管理的理念在村級場域中并不一致,鄉村社會治理強調生活其中的社會成員依靠自己的努力使村莊井然有序并不斷向前發展,而鄉村社會管理則有干涉村民社會生活的意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調動村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
美國學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一書的開篇闡述了公地悲劇、囚徒困境博弈和集體行動邏輯三種富有影響的模型,“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系統中,無論任何時候,只要一個人不被排除在由他人所產生的利益的分享范疇之外,就很難產生為集體利益做貢獻的動力,這個時候人們往往喜歡搭便車,妄圖不勞而獲。而如果大家都選擇搭便車,那么就不會有集體利益的產出。如果這幫人中有一部分人搭便車,大部分人辛苦工作,那么這個集體的效益就難以達到最優水平”[8]。賀雪峰認為,中國是一個以家為本位的社會,在家庭內部,權利義務關系恰與家庭以外相反[9]。費孝通在《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 鄉土重建》提出,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因之,我們傳統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系中發生意義[10]。
從治理理論角度來看,鄉村治理體系的完善需要有奉獻精神的人從集體利益出發,全面而深入地思考整個鄉村社會的發展問題,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鄉村公共治理的目標,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長遠發展。受自身社會角色和個體理性局限的影響,村民在推進鄉村社會穩定和長遠發展方面的能力相對有限。這并不是說村民對鄉村的發展沒有貢獻,實際上,村民是鄉村建設的主體,是建設者,更是受益者。因此,在鄉村治理體系的建設中,既要肯定村民的基礎性作用,也要充分發揮鄉村能人的引領作用。
沈榮華、周義程認為,多元化的鄉村治理主體之間存在著權力依賴關系。由于存在權力依賴關系,治理過程便成為一個互動的過程。在這種互動過程中,政府與其他社會組織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合作伙伴關系[11]。
3 鄉村能人的作用
3.1有助于維持社會秩序
改革開放以來,鄉村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受市場經濟和外界文化的沖擊逐漸弱化,這使得鄉村熟人社會朝著陌生化的方向發展[12]。鄉村能人多為鄉村里的長者,他們長期生活在鄉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們在鄉村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依據傳統道德規范對村民進行監督和引導,有效地維護了鄉村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3.2有助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鄉村能人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技能帶領鄉村走向繁榮、邁向富裕。在西北地區,鄉村能人由于在農牧民中享有較高的威信,或者掌握了更多的社會資本,或者具有更強的參與意識和能力,而在群體性的政治行動中成為實際的領導者或骨干,起著組織、動員的作用[13]。
3.3有助于降低鄉村治理的成本
鄉村能人在降低鄉村治理成本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他們的參與有助于提升鄉村治理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打造更為經濟、高效的鄉村治理模式。鄉村能人在鄉村社會中具有獨特的影響力,能夠推動鄉村社會的發展。
3.4有助于更好地傳承鄉村文化
鄉村能人在傳承鄉村文化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后,鄉村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鄉村能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如組織各種文化活動,讓村民在活動中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未來,相關部門應該更加重視鄉村能人的作用,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更好地發揮自身在文化傳承方面的積極作用。
4 能人治村的局限性
4.1能人治村的矛盾性
能人治村的矛盾性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議題。長期生活在鄉村的能人十分了解地方性文化和由其所衍生出來的非正式制度,這使得他們在引導村民開展社會活動時具有天然的優勢。然而,傳統因素與現代因素的交織給能人治村帶來了諸多挑戰。
4.2能人治村的隨意性
在村級場域中,鄉村能人往往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和資源,以較為靈活的方式參與村莊治理。當鄉村能人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為集體謀取利益時,如果他們的行為沒有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則,就會對地方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4.3能人治村的沖突性
在村級治理體系中,雖然鄉村能人掌握著較多的社會資源,擁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但是其定位和角色常常是模糊的,這可能導致在資源分配、決策制定等方面出現不公平或不合理的情況,如此不僅會影響鄉村能人的權威和影響力,還可能會破壞鄉村的和諧穩定。
5 能人治村的可行路徑
5.1明確鄉村能人的社會角色
鄉村能人在鄉村社會治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鄉村能人不僅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廣泛的人際關系網絡,還具備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在鄉村社會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然而,隨著鄉村社會的快速變遷,鄉村能人獲得的社會支持逐漸減少。在這種情況下,鄉村能人在鄉村治理中的合法性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確保鄉村能人的行動符合鄉村社會的要求,地方政府需要給予其明確的定位。鄉村能人和地方政府之間的積極配合對推進鄉村社會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2構建多元主體共治的格局
構建多元主體共治的格局對鄉村社會治理至關重要,多元主體共治強調全方位、立體化的治理過程,需要村級場域內外各社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協作。多方社會主體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優勢在于:一是通過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鄉村社會發展;二是各方力量在村級場域中的匯聚,有利于形成相互監督的機制,促進鄉村治理的公正與高效。需要注意的是,在鄉村社會治理中,明確各方的責任與義務尤為重要。
5.3重視鄉村社會組織的作用
鄉村社會組織由鄉村能人組成,具有獨特的特性和優勢,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能人的特點和專長,鄉村社會組織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社會秩序維護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例如,由經濟能人組成的鄉賢會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村中有威望的老人組成的老人協會則在鄉村文化傳承和社會秩序維護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6 結束語
總的來看,鄉村能人在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為鄉村社會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與此同時,通過與村民、村級組織、政府部門等各主體的合作,鄉村能人可以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共同推動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鄉村治理的效能,也有助于增強鄉村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參考文獻:
[1]李裕瑞,常貴蔣,曹麗哲,等.論鄉村能人與鄉村發展[J].地理科學進展,2020,39(10):1632-1642.
[2]盧福營.經濟能人治村:中國鄉村政治的新模式[J].學術月刊,2011,43(10):23-29.
[3]戴冰潔.能人治理:農村發展的關鍵因素——基于浙江省兩個村莊發展的比較[J].麗水學院學報,2007(04):8-11.
[4]曹聰敏,趙曉峰.能人帶領型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形塑機制——基于萊西市Q新村集體經濟發展經驗的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02):36-45.
[5]崔盼盼,桂華.“能人治村”與經營村莊——鄉村振興背景下村干部行為研究[J].地方治理研究,2022(04):64-76+79.
[6]陳寒非.能人治村及其法律規制——以東中西部地區9位鄉村能人為樣本的分析[J].河北法學,2018,36(09):23-36.
[7]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05.
[8]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M].余遜達,陳旭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8.
[9]賀雪峰.農民行動邏輯與鄉村治理的區域差異[J].開放時代,2007(01):105-121.
[10]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 鄉土重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5.
[11]沈榮華,周義程.善治理論與我國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導向[J].理論探討,2003(05):5-8.
[12]楊華.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紀鄉土中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201.
[13]楊平.西北地區鄉村農牧民政治參與特征研究[J].政治學研究,2011(01):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