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家村依托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自2007年以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這一轉型策略不僅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創業者,還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袁家村的成功轉型得益于有效挖掘與利用當地資源,以及注重通過教育和國際交流等方式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如今,袁家村已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發展的典范。
關鍵詞:袁家村;鄉村旅游;經濟轉型;社會發展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5-0143-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7 文章標識碼:A
袁家村位于風景秀麗的禮泉縣北部,唐代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下。這個迷人的村莊現有62戶286人,土地面積440 000m2,是禮泉縣最小的村子[1]。袁家村交通十分便利,福銀高速、關中環線和專為游客設計的唐昭陵旅游專線依村而過。20世紀70年代,袁家村是陜西省農業發展的佼佼者。20世紀80年代,隨著鄉村企業的興起,袁家村成為全省鄉村發展的標桿。2007年,袁家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找到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道路,逐漸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受歡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1 袁家村總體發展情況
在2007年,袁家村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依托資源優勢,挖掘民俗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袁家村發展鄉村旅游成功吸引了800多名創業者,吸納就業3 000多人。更重要的是,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周邊一萬多名農民增收。袁家村的成就可以通過一系列數據體現出來:每年接待游客的數量超過500萬人次,旅游相關的可計算收入超過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萬元以上。袁家村成為首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后,一大批榮譽接踵而來,“鄉村旅游看袁家村”已經成為共識。袁家村的成功不僅促進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為全國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 袁家村旅游發展之道
2.1吸引人流量
在2007年,袁家村的發展開啟了新篇章。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郭占武提出發展鄉村旅游。當時鄉村旅游主要以農家樂為主,而袁家村距離西安市70km,僅依賴傳統農家樂模式顯然不足以吸引大量游客。因此,如何吸引游客成了袁家村面臨的首要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袁家村將傳統的農家樂與旅游相結合,以旅游的形式吸引游客,讓農民在自家的農場和庭院中經營農家樂。袁家村的旅游主題定位是關中民俗文化,就是把關中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轉化為一種旅游資源,讓在城市生活的人們到這里消解鄉愁。康莊老街的打造更是袁家村旅游發展的一大亮點。這條特色街區不僅集中展示了陜西的傳統手工藝,如紡織、磨面、榨油和釀醋等,而且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堅持使用高質量原料,不添加任何外來物質,確保了產品的純度和品質。2009年,在康莊老街的基礎上,袁家村推出了一條匯集了近100種陜西特色美食的街道,展現了關中地區的傳統美食[2]。對于小吃街的管理,袁家村制定了嚴格的規范,確保了小吃街的品質和特色,旨在為游客提供難以忘懷的美食之旅。首先,每個店鋪只售賣一種特色美食,有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其次,現做現賣的要求確保了食品的口感,不得留存隔夜食物不僅是對游客健康的負責,也是對食品品質的堅持。再次,公開透明的制作過程可以讓游客更加放心地享受美食。最后,對于食材的要求也體現出了袁家村對品質的堅持。優先從當地作坊采購能夠在本地生產的原料,不僅保證了食材新鮮度,也支持了本地經濟的發展。對于其他食材,也要求有透明的供應鏈,以確保食材來源可追溯。通過這些舉措,小吃街成功成為袁家村的一張名片,為游客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美食體驗。
2.2要能留住人
2010年以來,袁家村的游客絡繹不絕,旅游業蓬勃發展。然而,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袁家村意識到一個問題:盡管白天游客眾多,但一到晚上,游客人數便大幅減少。這一問題并非只在袁家村出現,而是全國旅游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袁家村開始尋求轉型升級,致力于打造一個集休閑、娛樂、住宿于一體的鄉村度假勝地。
袁家村積極改善住宿條件。村里陸續建設了風格各異的客棧,旨在為游客提供舒適、溫馨的住宿環境。然而,僅僅提供住宿并不能完全解決游客夜間流失的問題。為了豐富游客的夜生活,袁家村建立了一條充滿活力的酒吧街,還建立了藝術街、時尚街和其他主題街區。這些街區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多樣化的購物和娛樂選擇,還吸引了大批藝術青年,為村莊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一系列的改變和創新,袁家村成功實現了從白天游覽地到夜間度假勝地的轉變,不僅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游玩,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2.3全方位提升服務品質
為了實現從數量增長到質量提升的轉變,袁家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品質。這有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有效延長他們在村莊的停留時間。然而,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袁家村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農民素質跟不上旅游業發展速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袁家村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并創造性地開辦了“農民學校”和“袁家村夜校”,全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養[3]。近年來,袁家村加大了對農民教育的投資力度,特別是設立的夜校,為農民提供了學習、交流和成長的重要平臺。夜校不僅積極開展一系列豐富的教學活動,還吸引了村內的杰出人士以及外部專家前來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為了滿足不同農民的學習需求,夜校設立了多樣化的課程,從基礎知識到專業技能,從文化修養到服務意識,涵蓋了各個方面。這些課程不僅提升了農民的專業技能,更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夜校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實踐學習,通過學習實踐”,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這些舉措,袁家村農民在思想觀念和服務意識上實現了質的飛躍,為袁家村的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4]。
3 袁家村發展的經驗總結
3.1堅持以村黨支部為核心,引領發展
在2007年,袁家村在村經濟二次轉型的重要節點上,村“兩委”班子深入反思并做出了重要決策。新選出的黨支部承擔起二次創業、重振袁家村的光榮使命。他們不僅懷有遠大理想,還展現了無畏的擔當精神、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發展的道路上,他們堅持因地制宜,巧妙地將一片荒蕪的土地和廢棄的舊廠房區域改造成了獨具魅力的關中印象體驗區。這一創舉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更彰顯了關中地區民俗文化的魅力。十幾年來,袁家村堅持以村“兩委”班子和書記為核心,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積極構建農民創業平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帶領農民走上富裕之路。袁家村真正把為群眾辦實事、為群眾謀福利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袁家村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現了村“兩委”班子的領導作用和書記的帶頭作用。他們的努力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還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模式。
3.2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培育發展主力軍
3.2.1打造農民創業平臺
袁家村在發展之初就明確了自主發展的路徑。袁家村始終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不動搖,確保農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袁家村積極打造專門為農民創業服務的平臺,開辦袁家村農民學校對農民進行教育和培訓,并提供優惠政策幫助農戶低成本或無成本進入袁家村經營。其中,袁家村農民學校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更是激發農民創新思維、培育農民創業精神的搖籃。在這里,農民可以接受系統的培訓,內容涵蓋文化教育、專業技能、創業指導和市場分析等。這種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訓可以極大地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為他們走向創業之路提供有力支持。
與此同時,袁家村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旨在為農民提供低成本或無成本的經營機會[5]。這極大地降低了農民創業的門檻,激發了他們的創業熱情。農民創業平臺不僅為農民提供了實現自身價值和創造財富的機會,還為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2.2成立農民合作社
袁家村為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搭建平臺,引進了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的能人和手藝人。這些人才在村里開展多樣化的經營活動,并根據市場動態靈活選擇優勢項目。
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袁家村實現了全民參與、股份共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此外,袁家村通過調節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確保了公平的利益分配,增強了民眾之間的團結和凝聚力,也幫助農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袁家村還成立了農民合作社,既能有效整合資源,又能推動鄉村經濟發展。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也為其他鄉村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啟示。
3.2.3實現優勢項目產業化
袁家村通過銷售當地的農產品,帶動二產加工,加工的產量直接倒逼一產的種養殖,最后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用三產帶二產再促一產的發展思路,開創了一個鄉村產業“逆向發展”的新模式,是典型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核心思路是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吸引大量游客,進而利用這一機遇推廣和銷售本地農產品,從而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的蓬勃發展。這種模式有效地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在具體實施上,袁家村通過“小作坊—加工廠—連鎖企業”的形式,發展“種養殖基地+訂單農業”,推進產業從袁家村走出陜西,邁向全國。
3.3堅持以創新為主線,打造發展推進器
在袁家村的發展歷程中,創新始終是推動其不斷前行的核心。“靠什么能支撐袁家村持續發展下去”是袁家村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除旅游以外,袁家村人提出袁家村“走出去”戰略。“走出去”戰略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進城計劃”,二是“出省計劃”。
在“進城計劃”框架下,袁家村憑借多年來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和口碑,積極向城市拓展市場。通過在西安成立“袁家村城市體驗店”,袁家村成功地將特色美食和農產品帶到了更多消費者的面前。這種體驗店不僅為市民提供了品嘗袁家村美食的場所,更成為宣傳和銷售袁家村農產品的重要窗口。至今,袁家村已在西安開設了多家體驗店,為市民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6]。袁家村的想法是讓陜西人都能吃上放心農產品。袁家村在陜西有3 800萬人的市場,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可以將袁家村的農副產品推向全國。
“出省計劃”則是用袁家村人總結的經驗和思路在其他省份打造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袁家村”。目前,青海、河南、山西和湖北等地都有袁家村的基地。以河南基地為例,袁家村深入挖掘河南地區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旨在讓游客在體驗“袁家村”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當地獨特的文化魅力。這種跨地域的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袁家村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袁家村堅信,通過借鑒在陜西取得成功的經驗和方法,能夠有效進入并占領新的市場。一旦在各地取得成功,袁家村便能迅速將品牌推向全國。這一戰略的實施不僅為袁家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鄉村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4 結束語
袁家村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示了小型鄉村如何通過合理規劃和實施創新策略,實現全面振興。袁家村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與優越的地理位置相結合,為袁家村的轉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創業者。在轉型過程中,袁家村深知人才是核心。因此,袁家村注重教育和培訓,致力于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訓項目,農民不僅掌握了新技能,還拓寬了視野,為袁家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袁家村的成功經驗不僅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袁家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這是其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朱聰穎.袁家村鄉村旅游發展調研報告[J].區域治理,2020(20):283-284.
[2]黃梅,張守志.基于SWOT分析的陜西袁家村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旅游縱覽,2020(04):83-85.
[3]高雯婷,李鈺.全域旅游視角下陜西袁家村聚落空間營建可持續發展策略探析[J].建筑與文化,2022(11):70-71.
[4]鄭竹欣.袁家村的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20(15):33-34.
[5]吳冰,賈榕榕,盧歡,等.鄉村旅游小企業創業環境、創業學習與機會識別——以袁家村為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8(04):79-86.
[6]梁坤宇,龐家幸.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耦合研究——以陜西省袁家村為例[J].建筑與文化,2021(0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