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是各級黨組織承擔的重大政治任務,而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基于此,文章以廣西A市為例,首先分析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要成效,然后分析目前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符合A市農村實際情況的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5-0210-03 中國圖書分類號:G726;F0-4;D262.3 文章標識碼:A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農村基層干部在鄉村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是政策的執行者、群眾的引領者和鄉村振興的推動者。然而,當前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仍存在一些問題。文章通過對廣西A市進行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梳理當前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特點、成效以及面臨的困難,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提供參考,進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1 鄉村振興視域下廣西A市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要成效
1.1筑牢人才教育培訓基礎
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廣西A市創建了示范實踐培訓基地,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培訓活動。這些培訓提升了農村基層干部的技能水平,培養了大批有文化、懂經營的優秀農村基層干部。這些經過培訓的農村基層干部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相關工作中,促進新興農業的發展。在示范實踐培訓基地中,廣大鄉村基層干部通過實地參觀、面對面交流、思考研討等方式深入了解農村的發展面貌和發展理念,并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培訓基地開展的各種活動不僅為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指明了發展方向,也幫助他們樹立了長期攻堅克難、久久為功的理念,充分調動了農村基層干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動力。同時,廣西A市還建立了多個由市領導牽頭幫扶的市級試點,這些試點不僅是廣西A市農村基層干部學習和實踐的重要基地,也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平臺。
1.2細化人才教育培訓層級
為了提高教學水平,A市委黨校在2022年度實施了多元化、綜合性的培養方案,該方案以主體班為主要學習形式,同時結合領導講壇、巡回宣講、網絡選學、赴外考察及以會代訓等多種學習方式,形成了“六位一體”的培養模式。
A市根據《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設定了培訓班的時間和內容。A市委黨校針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具體情況開設了一系列教育培訓主體班,包括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班、少數民族干部培訓班以及鄉鎮領導干部培訓班等,每個班次都涉及8個專題。這些培訓班旨在讓更多農村基層干部學習新知識,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以更好地為農村發展作出貢獻。在選取參訓學員時,A市盡量擴大覆蓋面,確保更多的農村基層干部能得到培訓機會。
一方面,A市根據工作崗位和工作特點確定培訓班次,A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了覆蓋基層的教育培訓班次,包括全市統戰理論專題研討班、全市宗教工作學習培訓班、非公經濟人士培訓班。這些培訓班次分為5個專題和8個班級,以滿足不同領域人員的理論知識需求。另一方面,根據農村基層干部的理論水平、工作作風、黨性修養以及履職水平,A市特別開設了不同課程的學習班。這些學習班的目的是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黨性修養與理論水平,確保鄉村振興政策的全面落實,并加深農村基層干部對鄉村振興政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通過培訓和實踐,提高他們對鄉村振興政策的落實能力。
1.3整合教育培訓資源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教學資源的潛力,A市對教育培訓資源進行了有效整合。干部教育培訓與全日制學歷教育之間存在很大區別,干部教育培訓具有間斷性、長效性[1]。因此,在進行干部教育培訓時,不能僅關注短期效果,還應該建立長期的干部學習檔案,以便查缺補漏,避免同一人員重復多次接受相同內容的培訓,從而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在具體實踐中,A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和能力。首先,將部分財政資金用于干部培訓,不斷豐富教育培訓資源。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村基層干部的學習需求,A市采取了“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教育培訓策略。“引進來”是指邀請管理、規劃和財務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前來授課,向農村基層干部傳授更深入、更廣泛的知識和更實用的技能;“走出去”則是指組織農村基層干部外出參加各種教育培訓機構的相關活動。這樣不僅拓寬了農村基層干部的視野,還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此外,A市還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經費進行了合理分配,建立了全面、分層級的干部學習檔案,對各種類型的教育培訓活動登記造冊。這樣不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育培訓資源的浪費,也可以確保培訓經費用在“刀刃”上。
2 A市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培訓供給與需求匹配度不高
首先,在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內容方面,中國農村不斷發展,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內容和方式也應及時更新[2]。同時,參加培訓的學員來自不同的村莊,他們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不同,因此他們對培訓內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然而,現有的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內容主要基于大多數人的需求而設置,這導致課程內容往往“千篇一律”,不能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因此,培訓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匹配度不高的問題。
其次,在培訓內容的實用性方面,筆者通過對A市農村基層干部進行訪談了解到,目前A市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大多偏重理論講解和思想教育,內容單一且脫離實際,導致農村基層干部難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雖然有些課程采用了典型案例分析或實地走訪的方式,但這些案例的經驗在實際工作中的借鑒意義十分有限,難以與實際工作有效銜接。因此,A市需要探索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培訓方式,以激發農村基層干部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2農村基層干部培訓效果不佳
筆者對A市進行實地調研發現,當前A市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效果沒有達到預期,這主要是因為培訓結束后沒有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導致工作人員無法了解培訓的不足,不能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培訓內容進行調整[3]。
2.3部分農村基層干部自主學習意識薄弱
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能力和素質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4]。然而,許多農村基層干部對學習培訓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認為培訓就是脫崗休養、實地旅游、理論灌輸、聚會等,對實際工作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但是實際上,培訓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成長和農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訪談結果顯示,93.4%的農村基層干部了解培訓內容后對培訓的態度并不積極,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他們對培訓結果不滿意,進而產生排斥培訓的心理。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提升A市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成效的對策
3.1緊跟時代要求,科學設置培訓內容
要想提高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成效,最重要的是創新培訓內容。為了提供更加符合實際需求的課程,工作人員要全面了解全市農村基層干部最需要的知識,以便為設置課程提供參考[5]。同時,要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要求,將農村黨建、鄉村產業發展、農副產品銷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治理、網格化管理等內容納入培訓計劃,并提供相應的鄉村振興專案,供農村基層干部學習。
首先,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特別是要堅定地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核心觀念。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動和貫徹國家的相關政策,確保這些政策在基層得到落實。在具體實踐中,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對A市鄉村基層干部的培訓內容進行設置。
其次,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與其他層級干部的工作有所不同。他們的工作更注重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發展經濟和產業,以及處理群眾關系。針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特點,為他們提供必備知識和必備技能的培訓至關重要。同時,還應將最新的理論、政策解讀、農業技術、產業發展知識、數字化產業知識等內容融入培訓中,以便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養,使他們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3.2創新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
第一,聚焦重點任務按需施教。建立干部教育培訓聯席會議制度,實施領導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計劃,統籌分析研判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和干部隊伍建設需要,圍繞市委中心大局,設置紅色基因傳承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建設等專題,點對點開展履職能力培訓[6]。緊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領導干部,面對面講政策、手把手教方法、一對一解難題,幫助農村基層干部開拓視野、啟迪思路、增長才干。
第二,注重分層分類精準施訓。“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聚焦產業發展、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以提高履職能力為目的,分行業、分領域精準開展專題研討、專題宣講、專題培訓等活動,不斷提高干部履職能力。通過發放問卷、座談交流、培訓回訪等形式,認真聽取農村基層干部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基地等的意見和建議,結合不同崗位需求,精準化、差異化設置培訓課程,個性化、多元化設置培訓形式,“一班一策”制定培訓方案,高質量開辦項目建設及招商引資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等“靶向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履職培訓的針對性。
第三,突出實戰實訓有效施教。綜合運用“我是鄉村代言人”等情景教學,“發布記者招待會”“模擬調解室”等模擬教學,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等案例教學,加大實戰化教學的比例,以實訓實練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實踐本領。大力推廣以理論輔導為核心,以現場教學、研討交流、實地鍛煉等為抓手的“一核多元”培訓模式,建設鄉村建設、工業發展、生態環保等教學實踐“雙提升”的現場教學基地;圍繞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研討交流;選派優秀學員到基層治理、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信訪維穩等重點部門掛職鍛煉,全程跟蹤學員表現,推動教學相長、學學相長。
3.3提高鄉村基層干部參與教育培訓的積極性
推行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雙向考核機制,重點關注培訓評價內容對能力提升的幫助、農村基層干部所在單位的培訓成果轉化等情況,對農村基層干部的課堂表現和實踐鍛煉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持續開展培訓后續跟蹤,關注基層干部在一線“考場”的表現,對培訓效果好、工作成績突出的農村基層干部進行通報表揚,對仍存在“能力恐慌”的干部繼續加大幫扶指導力度或“回爐鍛造”,幫助農村基層干部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履職盡責、為民服務的本領,做好提高培訓成效的“后半篇文章”。
此外,還可以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干部培訓的考評激勵機制,形成干部培訓檔案,將培訓結果與年度考核、獎懲、干部任用等相結合,確保培訓達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知行合一的效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培訓對于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能力和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有關部門應繼續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同時,還應加強實踐鍛煉和經驗交流,鼓勵農村基層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盛筠,宇文慧,陳天凱,等.西部地區農村基層干部非學歷繼續教育對策研究——基于甘肅省宕昌縣基層干部實證調研分析[J].未來與發展,2023,47(03):106-112+95.
[2]保繼霞.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研究[J].農家參謀,2022(23):206-208.
[3]厚進劉.淺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培訓機制構建——以甘肅省隴南市農村干部常態化培訓機制為例[J].農家參謀,2022(14):174-176.
[4]郭護團,馬燕.脫貧攻堅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培訓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21(02):84-86.
[5]劉慧,葉華強.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問題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11-12.
[6]鄭玉蘭,楊孝偉,李鳳梅.鄉村振興戰略下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素質的對策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0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