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桂林市雁山鎮為例,深入探討鄉村振興視角下鄉村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研究發現,雁山鎮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建設用地迅速擴張而耕地資源縮減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道路交通不便,排水設施、醫療資源及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另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利用之間矛盾突出,鄉村特色風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壞?;谝陨蠁栴},現提出四大優化策略:第一,科學合理地配置土地資源;第二,提升鄉村基礎設施規劃的適應性和前瞻性;第三,構建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第四,強化鄉村特色風貌的保護與創新性建設路徑設計。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規劃;土地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5-0106-03 中國圖書分類號:TU982.29 文章標識碼:A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鄉村面臨著發展瓶頸和生存危機。如何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實現鄉村振興,使鄉村既保持自身的文化特征,又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是當前我國鄉村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本文選擇桂林市雁山鎮作為典型案例,分析該鎮在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生態保護以及鄉村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配置土地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生態發展框架以及保護鄉村特色等對策。
1 鄉村振興視角下鄉村規劃的基本原則
隨著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我國步入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階段。為實現鄉村振興,有必要遵循科學合理的鄉村規劃原則,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首先,鄉村規劃應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及人員在土地資源、公共服務設施等的配置方面全面考慮農村居民的需求,保障其基本權利。例如,在進行規劃布局時,應優先保障耕地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需求,合理配置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設施,以此逐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其次,鄉村規劃必須堅持空間均衡發展。這需要明確中心村和一般村的功能定位,形成以中心村帶動周邊村落的發展格局。一般而言,中心村可以承擔醫療、教育等重要職責,一般村可以發展特色種養業等,從而促進產業互補共生。再次,要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統一。既要保護鄉土文化,發掘利用鄉村的特色資源,又要吸收現代文明成果,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最后,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和可持續發展原則。規劃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鄉村規劃必須遵循以上原則,以科學的認識方法與技術手段為指導,在新時代背景下把準鄉村振興方向,以推動鄉村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2 桂林市雁山鎮鄉村規劃現狀及問題分析
2.1土地利用現狀及其問題探析
雁山鎮總面積為98.49km2,其中,耕地面積約為4 106.67hm2[2]。根據《桂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018年至2021年間,鎮區建設用地擴張速度較快,但同期耕地面積增幅較小。造成當前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一些工業企業在鎮區進行擴產和改造,根據項目規劃的需要,必須新增工業用地。這些新增的工業用地部分源于廢棄耕地。第二,為了滿足新增人口對住房的需求,鎮區計劃增加商品住宅用地。這些地塊主要位于鎮區西北部。第三,鎮區新增的耕地面積較小。這些地塊主要是東北部河道整治后騰退出的土地,面積有限。第四,鎮區東南角的裕民工業園經過規劃調整后,部分工業用地被改為居住用地,但這部分用地功能轉換速度緩慢。由案例分析可見,雁山鎮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問題突出,新增耕地有限,土地利用結構失衡,亟須從整體上統籌規劃,保障耕地面積,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2.2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存在的不足
雁山鎮作為廣西發展鎮域經濟的鎮區,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道路交通條件有待改善。全鎮不到一半的村落主要依靠鄉村公路與外界相連,但鄉村公路建設質量較差,雨季容易出現積水和破損;另有少數村落的內部道路由簡易水泥或碎石鋪設。第二,排水及防澇能力有待提高。鎮區內一半以上的建成區已完成雨污分流管網建設,但整體來看,農村排水溝渠建設較為滯后。由于雨季時排水不暢,部分村落的道路和居民區容易出現積水現象[3]。第三,鄉村醫療資源不足。雁山鎮全鎮只有2所衛生院和少量衛生室,部分偏遠村落極度缺乏醫療衛生設施。第四,義務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區學校規模較大,教育資源豐富,但鄉村學校教學資源短缺。綜上所述,雁山鎮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還不能較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仍需持續規劃投入,從而逐步提升服務覆蓋面和服務水平。
2.3生態資源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研究
雁山鎮境內分布有天然濕地、防風林等重要的生態資源。這些生態資源對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比如,鎮區東北部原有一個面積約為13萬㎡的防風林帶,該防風林帶起著重要的防風固沙作用,能有效保護下風向農田免受風沙侵蝕。但近幾年,一些農戶為擴大自身經濟效益,在防風林帶進行改造,砍伐部分防風林樹木改種果樹,導致防風林帶的生態功能顯著削弱,局部區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農田沙化和道路堆沙問題。再如,一些大型養殖場在濕地周邊進行圍墾,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一些村民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這些問題表明,雁山鎮在推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態環境保護,導致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之間出現了明顯矛盾。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生態資源管理,將有可能造成更大范圍的生態問題,進而制約經濟的發展。
2.4鄉村特色風貌維護與建設之間的沖突解析
雁山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鎮區內仍保留有數處明清時期的傳統古厝院落,這些古厝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頗具鄉土特色[4]。但是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這些傳統鄉村特色風貌面臨嚴峻挑戰。例如,壽嵅古村過去保留了典型的明清四合院風格建筑,村內還有一處建于清代的古祠堂,是鎮區文物保護單位。但是近年來,在該村發展民宿業的背景下,有些村民為擴建民宿,拆除了原有的四合院風格建筑,從而直接破壞了村落的傳統風貌;古祠堂也因資金短缺,長期未得到修繕,建筑結構損壞嚴重。另外,鎮區西北部新的高檔別墅建筑樣式參差不齊,與周邊建筑風格不一致,影響了整體環境風貌。由此可以看出,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如何維護鄉村傳統特色風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如果不盡快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無法化解發展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就有可能對鄉村特色風貌造成損害。
3 鄉村振興視角下的雁山鎮鄉村規劃優化策略
3.1科學合理的土地資源配置與優化方案
針對雁山鎮土地利用中建設用地增長過快而耕地縮減的問題,應從戰略高度謀劃土地資源利用,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一,明確土地紅線。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城鎮開發邊界等,形成嚴密的土地管制體系。以永久基本農田區為例,可劃定中心鎮區周邊3km范圍內既有耕地333.35hm2作為永久基本農田,不得占用;并劃定66.67hm2用地為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地,用于今后耕地輪作休耕或補充耕地。第二,調整產業布局結構。根據土地資源狀況和環境容量,合理規劃各產業在空間上的布局,壓縮土地消耗強度大的低端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經濟效益高的產業。比如,利用現有工業園區閑置地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支持鄉村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需求[5]。第三,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具體而言,可以對閑置低效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改造提質;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步整治零星、分散建設用地。此外,合理劃定鄉村建設用地增長地塊,避免建設用地無序擴散。第四,建立耕地占補平衡長效機制。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占用耕地的同時應當同步進行耕地開墾,以作補充。同時,要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確保土地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通過科學統籌土地資源配置,可以促進雁山鎮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保障雁山鎮的耕地面積與生態空間,推動土地實現可持續利用。
3.2提升鄉村基礎設施規劃的適應性和前瞻性
針對雁山鎮交通運輸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應當制訂具有前瞻性的交通網絡規劃方案。具體而言,應建立以縣城為中心,貫穿主要村鎮的快速公路系統;同時,依托鄉村道路網,形成“一鎮多村”輻射結構,使各村可以在30分鐘內到達中心鎮。此外,應重點對7條主要村際聯絡道路進行提檔升級,將道寬擴至8m,路基厚度增加至1.2m,以此確保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達到3 000輛。另外,還要在村道內部建設人行道和自行車專用道,規劃慢行交通系統,以此提升交通安全水平[6]。
在雨洪管理方面,應根據《防洪標準》,建設鎮域防洪排澇體系。居民區內部可以通過建設管徑為1.2m的箱涵渠,形成網狀排水系統,確保內澇點治理率在90%以上;村落內部則可以通過建立干渠與支渠相結合的排水溝系,保證村容村貌區內澇面積減少70%。此舉既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資源,又可以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
針對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應規劃建設鎮衛生院分院和村衛生室,分級診療。具體而言,可以在行政中心村建設衛生院分院,將轄內村民的到院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同時,在各村配建衛生室1處,以解決村民基本的就醫需求。另外,還可以利用遠程醫療系統開展常見病及慢性病的遠程診斷,以此提高服務效率。
在義務教育資源建設方面,應重點開展鄉村小規模學校改擴建工程。通過校舍改造,推動全部鄉村小學達到省一級標準化學校標準。同時,深化城鄉教育資源共享體制改革,建立常態化的教師交流機制、教育設施互借機制等,以此有效提升鄉村教育發展內生動力。
綜上,雁山鎮要想提升基礎設施規劃的適應性和前瞻性,就要從交通、排水、醫療、教育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性規劃與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鄉村基礎設施規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3.3構建生態優先的可持續發展規劃框架
針對雁山鎮生態保護與經濟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應秉持生態優先的理念,制訂科學合理的生態禁漁區劃定方案。具體而言,可以在鎮區東北部原防風林帶區域劃定面積為66.67hm2的生態禁漁區,進行封育恢復,并在區域周邊設立柵欄進行隔離;同時,配置2名巡護員例行巡查。另外,要保護好剩余的防風林樹木,調整經濟作物種植結構,種植適應當地氣候的經濟林木,以此形成新的可持續生產格局。在濕地保護方面,要對轄區內的天然濕地采取分區分級保護措施。其中,將面積最大的會仙濕地全域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嚴禁在此開展任何生產活動;將濕地周邊100m的范圍劃為緩沖區,禁止在該區域開展住宅建設等活動,同時嚴禁施用化肥、農藥等;對濕地內的地被植物進行定期修剪、維護等。屆時,濕地生物多樣性將逐漸恢復,地表水環境質量也將持續提升。此外,還可以構建以中心鎮為核心的城鄉生態廊道網,聯合周邊村落綠地,形成生態安全屏障。同時,對生態廊道沿線村莊進行移民置換,遷出村莊并用于建設新的防護林。基于此,雁山鎮的生態環境問題將得到系統解決,并為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4強化鄉村特色風貌保護與創新性建設路徑設計
針對雁山鎮鄉村特色風貌遭到破壞的問題,應確定立體化的保護和利用路徑。具體而言,可以實施壽嵅古村百年古村落保護工程。打造明清風貌區,采用原始框架結構、磚木結構墻體、青瓦屋頂等,一比一還原明清典型民居;配套回遷村民12戶,發展民間手工業,復興民間手工藝。此舉可以有效保留傳統村落格局和傳統生活方式。同時,可以將古祠堂改建為鄉土民俗博物館,用于陳列農具、傳統服飾等。此外,可以在鎮區東部規劃建設江南水鄉新村,在原有自然村的基礎上,保留鄉村水系,新建部分橋梁用于連接村落,并在沿河兩岸搭建木質廊亭、碼頭等,同時,配套人工濕地公園、休閑野餐區等。除此之外,還要對村內古樹名木進行編碼保護,架設指示標牌;利用鄉土元素設置村口牌坊等景觀,從而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新村。如此不僅可以強化對雁山鎮傳統村落特色風貌的保護,還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鄉村建設,實現對鄉土文化的創新性展示,從而為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4 結束語
文章針對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桂林市雁山鎮在鄉村建設與規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特色風貌保護等多個維度展開科學分析。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如何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找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鄉村建設路徑,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成為雁山鎮面臨的重要問題?;诖耍恼铝⒆阌谧钚吕碚撘暯?,遵循科學性原則,從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生態環境統籌兼顧、歷史文化創新保護等方面,構建了系統化的鄉村建設優化策略體系。
參考文獻:
[1]徐杰.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規劃設計問題與優化對策[J].居舍,2024(02):59-62.
[2]魏家星.新時代江蘇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評價體系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
[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桂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桂政函〔2024〕13號)[R/OL].(2024-02-04)[2024-02-06].http://www.gxzf.gov.cn/zfwj/zxwj/t17950579.shtml.
[4]李娟.通過專項培訓推動“智慧助老”工作的實踐和反思——以昆山市千燈鎮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3(04):115-117.
[5]汪宏勝,王中一.江蘇昆山千燈鎮:構建“企業+人才”知識產權培育體系[N].消費日報,2022-10-12(A03).
[6]劉晉寧.地域文化背景下昆山市千燈鎮城市支路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