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霞
(天津市機電工藝技師學院 天津 300210)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們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和多種就業選擇。針對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結合電商行業建設情況及發展愿景,中等職業學校可通過教育革新為學生提供更科學的教育指引。在這一背景下,產教融合教育模式初見雛形,其利用校企合作等多樣化的教育形式,讓學生盡快完成在校階段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利用生產性實訓基地的聯合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可更直觀地明確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的教學困境與優化方向。從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問卷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學生認為通過在校課程的學習,可有效提升自身的理論學習水平;少部分學生認為在產教融合的培養方式下,自身專業實踐能力也有所增長;大部分學生還認為,自身理論知識與技能水平與企業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對于后續的教學環節抱有一定的期許和要求。依據該項調查結果,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理論教育水平有所上升,但受教學時長、課程安排等限制,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育培養依舊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在后續教學環節中,中等職業學校應注意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進度。
從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校企合作實施情況來看,僅有約一半的學生認為課程安排較為合理,且大部分學生認為,實踐環節的教育引導對于后續的職業發展及就業具有較大影響,從這兩方面來看,中等職業學校在以產教融合模式進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及教育時,還應當對課程安排進行調整與優化,在做好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還需要針對學生的就業情況,設計更完備的專業實踐活動。
新時代,校企合作使得中職教育更具有目的性,通過聯動職教機構和產業企業,為學生搭建更具資源共享特質的教育環境,本著平等、互利、合作的人才培養原則,電子商務專業的教育合作活動具有更鮮明的教育導向[1]。為了向學生提供更科學的教育指引,中等職業學校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明確電子商務專業的教育重點,針對學生所需或教育困境,尋求更優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教育觀念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下,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學習具有一定的盲從性,無法準確辨別未來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方向,這種教育模式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后續成長,這也是造成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難、擇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為學生打造產教融合教育方案時,中等職業學校應將這一問題作為重點教育內容,設計更符合電子商務學生職業成長的培養方案。
通過產教融合,對傳統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更明確學生的教育所需、就業所需,并將其與專業課程體系、內容、教學和評價等各教育環節相聯系,構建更緊密、更科學的教育模式。在產教融合的推動下,即使處于專業理論知識學習階段,學生也能接觸社會企業,通過實踐基地參觀、學習以及實習等明確自身職業技能的不足;結合課間實習,教師根據社會產業發展趨勢,對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及時補充與調整,實現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的優化轉變[2]。為了確保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使得校企達成更有深度的教育合作,中等職業學校還應積極聯系合作企業和當地政府,通過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提供更完備的教育保障,進一步改革和創新學生的在校培養模式,從而增添產教融合的教育活力,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電子商務專業復合型人才。
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教育模式的合理性也會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在校學習及就業情況產生深遠影響,而在產教融合的模式下,中等職業學校要想促使電子商務學生獲取更高質量的教育方案,就還需要加大師資投入、明確產教融合的基本內涵和校企合作的基本特質,為學生打造更具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中等職業學校在對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創新與改革時,還需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鼓勵教師主動到合作企業進行實踐研究,讓教師親身感受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環境及培養需求,從而使得電子商務專業的產教融合更具有方向性。在以往的教學案例中,部分學校也意識到了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研究學習的重要性,因此也選拔了部分教師進行教育研修,但是受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存在著研修不規范、不合理,甚至是研修表面化、流程化的問題,這顯然不利于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
對此,中等職業學校應對校內教師隊伍進行集中培訓,可邀請合作企業導師到校完成對專業教師的培訓,結合教育所需,逐一對課程安排、教育模式等進行調整。同時,中等職業學校需通過加強思想滲透等方式,糾正教師錯誤的學習觀念,促使專業教師更主動地參與頂崗研修,實現專業教師校外培訓的完善與優化[3]。此外,中等職業學校可利用課間座談會、教學研討會等方式組織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針對后續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內容開展集中討論,提升專業教師的理論學習質量與認識程度,促使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
校企合作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組織間的關系,主要是指針對某一產業或行業,加強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為培養技能型人才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教育關系,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更注重于過程的互動作用。社會企業和學校在這一合作模式下,雖然依舊作為兩個獨立的教育系統,但是卻可以達成統一的戰略性合作,以雙系統、雙主體的方式,實現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引導。為了促進校企合作的順利實施與全面推廣,學校應當對辦學模式進行動態調整,通過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動,以工學結合的方式,為人才的教育培養提供源源不斷的教育保障。針對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需求及就業前景,中等職業學校在產教融合的引領下設計專業教育方案時,需要先明確產教融合的教育特點與教育本質,做到主動與校外實踐基地相聯系,通過創新培養機制、完善職業教育、加強政策引領等方式,促使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
一方面,得益于產教融合的教育創新,中等職業學校可以依托于社會企業的教育合作,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和創新,除了在校內增加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與就業指導之外,還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實訓課程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通過校企的緊密聯系,針對學生的就業前景與職業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設立了理論與實踐一一對應的教育模式,使得電子商務的理論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發展相匹配,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沉浸式體驗電子商務的職業范疇與崗位屬性,使學生的學習規劃更具有方向性,避免出現理論教育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隨著產教融合的全面落實,校企合作程度逐漸加深,除了對學生在校內的教育進行規范和指引之外,校企合作還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提供了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4]。當學生面臨就業、擇業問題時,校方合作企業可以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提供更精準的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同時,合作企業還會通過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等方式,有效緩解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難、擇業難等問題。
結合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教育及就業所需,中等職業學校還應當對現有的教育方式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與優化,提升教學教研水平、加強教師交流,進一步明確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后續發展方向,并與產教融合教育模式相融合,打造更個性、更科學的一體化教育模式,實現中職教育的創新和改革。實踐證明,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教育創新,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精準的教學引導,結合外界環境的變化及行業所需,學校還可以靈活調整后續的教育方向,整合教育資源,逐一解決電子商務專業的教育痛點。
在教學實踐環節,中等職業學校還可以參考教育典型,實現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創新。例如,部分職業學校在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時,通常都會選擇引進企業兼職教師的方式,讓學生的在校教育更符合電子商務的就業環境,學生也更加明確了電子商務專業后續的學習方向。但是這一教學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由于企業兼職教師未經過系統性的教育培訓,無法對學生的理論學習提供幫助,容易出現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對此,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對授課方式進行調整,當學生完成電子商務專業的理論學習之后,再利用校園講座、實地參觀等方式,讓學生可以將已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聯系,逐步讓學生對電子商務行業的就業認知更清晰,促使學生具備更科學的學習及職業規劃方案。
綜上所述,以產教融合的方式對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進行教育改革與優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于電子商務專業學習與就業的自信心,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現代化教育方案,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深入解讀電子商務專業的教育情況及職業發展特點,通過明確教育重點、加大師資投入、加強校企合作、創新教學實踐等方式,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確保產教融合的推廣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