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嬌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我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匯聚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范圍內散發光彩。中華傳統文化涉及的領域很廣,文學、音樂、繪畫、藝術、書法等,都可以找到令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內容。而茶文化則是在一系列的茶事活動和飲茶活動中積累下來的文化內容,其有著豐富的內涵,如儒家的禮儀思想,茶道中的禮儀便是從儒家思想演變而來[1]。學習茶文化,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用于輔助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讓學生認識到茶文化的歷史、茶葉的種植、茶事活動內容、茶文化的內涵等,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從茶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發展。
將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強化教育功能、厚植愛國情懷、以及堅定文化自信。
茶文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以強化教育功能,進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拓展性、綜合性和系統性。茶文化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包括茶葉的發展歷史,還包括茶葉的種植、飲茶活動、茶藝、茶道等,其是學生日常生活容易接觸到的內容[2]。相較于其他抽象的教育內容,茶文化更加地具體,與學生更為接近,容易被學生接受。目前,茶文化已形成了寬容、仁愛等一系列的文化體系和文化內涵,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濃厚的愛國情感積淀是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題中之義。思政教育便是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手段,其屬于理論教育。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古代時期,通過茶馬古道,將種茶的工藝傳遞到其他地區,彰顯出中華文明的先進性,讓世界各地看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學習茶文化的內容,可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文化交流也成為國際交往中的關鍵一環。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發揮自身的魅力,與此同時,也融入出很多外來的文化。現如今,國際之間的比拼,除了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還包括文化實力。文化代表著國家是否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否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化交流愈發頻繁的今天,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一是讓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生根發展,二是提升人們的民族自豪感[3]。學生做為新一代的接班人,需要承擔起建設國家的使命,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全面認識中華文化,繼承和傳播中華文化。身處文化交流碰撞的新時代,很多西方文化逐步流入國內,其中存在很多不良文化內容,會給學生的思想帶來消極的影響,學生盲目模仿跟風西方文化,忽視傳統文化。還有部分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缺乏認同感,一是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沒有看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二是我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的優越性。基于這種情況,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將其融入思政課程,一方面弘揚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思政課程,輔助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自覺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4]。
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真善美、以及天人合一的狀態都有著較強的教育價值。
茶文化有著極其廣泛的內容,包括茶道、茶德、茶人精神等,內涵非常豐富。我國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飲茶之風一度被文人視為一種高雅的活動,甚至有專門的學術著作——《茶經》。陸羽在《茶經》中提到飲茶對于文人是非常重要的活動,就好比久旱逢甘露,給人帶來一種清爽,讓人醍醐灌頂[5]。之所以這樣說,古代文人在飲茶的過程中,重視自我的道德修養,將飲茶的禮儀道德看的很重。茶德同思想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關注人們的道德修養,可以看出,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契合度很高,將茶文化同思政教育相融合,將茶道精神傳遞給學生。
茶文化中蘊含著真善美的思想,屬于審美文化的一種。茶文化中的審美主要表現在:首先,自然之美。源于茶葉本身,茶葉的外形優美,給人一種清雅的感覺。其次,茶葉與水產生反應,散發茶葉的香味,茶水的甘甜,讓人感受茶水之美。最后,環境之美。人們對于飲茶環境也非常有講究,茶文化中飲茶環境大多為幽雅的自然環境,一邊領略自然之美,一邊感受茶葉之味[6]。人們在學習茶文化的同時,感受到茶文化帶來的真善美,讓人們遵循本心,追求生活品質。
茶文化融合道家、儒家的思想精髓,茶道、茶德、茶精神,都在宣傳一種追求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心理狀態。人們思考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如何與萬物保持和諧。飲茶活動中,飲茶過程中的禮儀,也體現出人際關系的和諧之美,人們相互尊重,以茶會友。
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儒家、釋家、道家的思想精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以從如下幾個路徑進行融入:
學生群體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網絡時代學生接觸外部信息非常便捷,各式各樣的信息充斥網絡,其中存在很多消極的價值信息,容易給學生的思想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就需要通過茶文化來強化學生的思政素養。如可以開展茶文化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思政素養。學校要為教師提供開展茶文化實踐活動需要的場地、資金等幫助,可以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優秀的傳統茶文化,以此來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茶文化中的品茶、沏茶中有很多傳統禮儀,如待客之道、文化涵養等,學生通過參加這些茶文化實踐活動,不僅掌握了茶文化,還通過茶藝、茶道等活動,加深了對茶文化的理解,這樣不僅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容,還活躍了思政的教育氣氛。而且,茶文化中的“和、清、敬、寂”等思想融入思政教育中,還能讓學生發現其自身的不足,讓其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和思想意識,使主觀符合現實生活,學習和內化高校主流價值觀,并正確踐行[7]。
環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例如,從眾心理、從眾行為的存在,便是環境因素對于人們的影響的一種體現。將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并非只是在思政課堂講解茶文化知識,而是要探究茶文化的內涵,營造一個自由積極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思政教育的對象來看,學生學習茶文化,不僅要學習茶文化的基礎知識,還要學習茶文化的內涵。做為大學生,應該認識到自身是學習的主體,將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通過茶社活動、茶藝交流活動、茶展等方式,豐富思政教育方法。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以找到很多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興趣[8]。學校開展茶文化教育,將其與思政教育融合,需要考慮到學校的教學實際,也就是考慮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需求,除了融入茶文化相關的歷史、文化之外,還可以組織一些茶事活動,比如,茶藝交流會、品茗會等,豐富實踐活動內容,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教師的綜合素養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思想道德素養。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想教育,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同時需要教師對茶文化具有足夠的認識,才能奠定思政教育的基礎。學校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邀請茶文化的研究人員、茶藝工作人員,開展茶文化培訓,讓教師更好地認識茶文化的內涵以及品茗的禮儀和流程等內容,讓教師的茶文化更加扎實。這樣教師便可以在日常的思政教育過程中,滲透茶文化的知識,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除了學習茶文化的知識,挖掘茶文化中的教育元素,教師還應該積極改變思政教育的方式,傳統的灌輸式教育難以激發學生學習思政教育的熱情,必須創新教學方式,以更加趣味的方式,融入茶文化知識,考慮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豐富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此保證思政教育效果。
茶文化中蘊含豐富的思想,與思政教育有著很高的契合度。將其應用到思政課程,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結合思政教育的實際條件出發,探索思政教育與茶文化融合的方式。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首先,重視茶文化,將茶文化做為思政教育的必須內容,日常的思政教育以及思政活動,將茶文化的內容進行滲透[9]。比如,課程方面,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將茶葉的發展歷史、茶葉種植、飲茶的禮儀、茶葉相關的詩詞等內容,納入到思政教育,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其次,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需要教師針對茶文化進行學習和分析,深度挖掘其中存在的思政教育元素,用于思政教育。教師們應該學習茶文化的內容,自身對于茶文化有足夠的了解,理解茶文化的內涵,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茶文化內容的收集,并在課堂教育過程中,選擇茶文化的實際案例,也可以是采取種茶、采茶、茶葉加工等茶事活動,或者是茶葉相關詩歌的搜集、茶葉禮儀的收集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創新思政教育的方法。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學校要充分放權,給與教師足夠的空間,讓教師可以進行教學的創新,認識到茶文化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將茶文化的內容融入到思政教育,創新課堂的教學的方式,尊重并激發學生主體的意識,變傳統的被動式灌輸式教學,變為現在的引導式、體驗式教學。
從教學方面來看,思政教育深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課堂理論教學占據主導,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思政教育按照教材一步步講解,理論教學的內容很多,占據大部分的課時,缺少思政教育的實踐能力,理論和實踐沒有結合起來,影響學生思政水平的提升。因此,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還需要創新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目前,很多學校都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智能手機等來作為思政教育的教學設備,不僅擴大了思政教學的空間,還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途徑。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實踐中,要尋找適合學生知識結構、認知特點的茶文化素材,為思政教育增加文化傳承的引擎。要利用先進信息媒體技術對二者滲透形式進行創新,積極實現線下朝著線上延伸,從而擴大與提升二者融合的范圍與成效,實現茶文化思政教育價值的全面關注[10]。如教師可以利用話劇、短視頻、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作為茶文化助力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形式欣賞各種茶文化活動,深層次體驗茶文化的含義和概念中的傳統美學,全方位把握傳統茶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和價值內核。在比如,可以開展茶文化知識競賽、茶藝課程教學、茶藝技巧比賽等,使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內容融入其中。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的興趣,渲染和強化校園內的茶文化氛圍。學生切身體驗、深入了解茶文化后,不再癡迷于國外的茶葉文化,而是借此增進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實施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真善美、以及天人合一的狀態”都有著較強的教育價值,將其融入到思政課程,憑借茶文化豐富的內涵,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創新思政教育的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思政課堂,引導學生樹立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茶人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而且,還能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其文化自信,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在融入過程中,還需要強化學生的思政素養,為其營造良好的茶文化學習氛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完善思政教育教學體系,以及創新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策略等,以此來保證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