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的議案、提案是代表委員充分行使職權、反映人民意愿、推動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據國新辦消息,2023年國務院共承辦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人大代表建議7955件、政協提案4525件,分別占建議提案總數的95.7%和96.5%。各部門共采納代表委員所提的建議近4700條,出臺相關政策措施2000余項,有力推動解決了一系列關系改革發展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一份回應民意關切的議案、提案,離不開深度調研,包括查找資料、研究對策、走訪交流等,在此基礎上,整理出案由、案據,并提出解決方案。代表委員準備議案、提案,事關人民群眾利益,必須要走進基層,深入一線傾聽民意、了解民情。
換句話說,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
作為極為重要的民生行業,醫衛領域歷來都是全國兩會的熱點和焦點,相關議案、提案也備受民眾關注。實際上,醫衛領域的代表委員有鮮明的行業特點,他們大多數人并非“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工作屬性決定了他們天然“在一線”,與民眾零距離,更了解民之所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多年以來一直堅持在門診一線,這是他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的重要窗口。基于此,多年來他一直呼吁將腫瘤篩查納入醫保,讓腫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每年都會趁著參加各種基層培訓活動和學習交流的機會到國內偏遠山區調研,他了解到基層不缺設備,缺的是使用醫療設備的人。為深入開展調研工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原副院長徐鳳芹每年都會深入到北京市偏遠郊區開展工作,她和團隊通過多年努力,建成了北京市“醫療模范村”。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針對符合自己專長的問題,腳踏實地把調研做深,千方百計把問題搞透,這樣才能把提案提在點子上。對代表委員而言,調研工作從來都不應是簡單的“走走看看”或“發幾份問卷調查”,實踐出真知,調研必須始于實踐。
注重調研,源于實踐,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建言背后,是醫衛界代表委員基于行業特點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