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實驗小學 陳鴻財
智慧課堂是一種以“智慧”為中心,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堂。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意義,闡述小學數學智慧育人課堂培養核心素養的優勢,在此基礎上總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及路徑。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飛速發展,智慧課堂、核心素養等概念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如今,對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的分析與探討,目的在于建立高效的數學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在智慧課堂中全面提高核心素養。為此,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分析智慧課堂的意義,基于智慧課堂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助力學生高效率學習數學。
在教育改革深入發展背景下,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能運用數學思想、思維、方法和手段對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和解決的能力。數學核心素養并非單純的能力,還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等。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在教學實踐中,若教師一味地沿用傳統應試教育方式,就難以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為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需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主動變革,把傳統以成績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和模式轉變為以素質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從這一層面來講,對學生核心數學素養進行培育,能夠有效地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
小學生智力發育還不完善,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常常碰到許多不能理解和解決的問題,這不僅影響數學課堂進展,也會對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產生不利影響。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設智慧課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自信也會增強。
智慧課堂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課堂教育模式,主要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移動通信等智能系統建立起軟硬件融合的智慧課堂,把數學教學知識以圖文并茂、情景再現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容易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教學效果也更為顯著。
小學數學智慧育人課堂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如利用課堂監測設備、智能設備等與學生進行交互,在其后臺強大的計算與分析功能基礎上對學生的表現和不足進行針對性研究,因材施教,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在課堂上,多媒體輔助工具的運用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教學,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在課后,教師還可以充分地利用智慧課堂追蹤教學功能,提高課后作業的可追蹤性,還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指導其進行個性化的課后練習和重點練習,防止學生長時間學習出現疲勞感,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將學生喜歡的事物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習情境,能充分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其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只有學好數學才能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學生的理解力和觀察力較弱,在建設智慧課堂及創設生活情景時,教師一定要把學生身體和心理特征都考慮其中,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共鳴,提高智慧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知識時,教師可以展示如下動畫情境:明明去了一家水果超市,店里面的水果豐富多樣,蘋果9.8 元1 千克,芒果12 元1 千克,香蕉7.4 元1 千克,火龍果8.2 元1 千克。明明想吃香蕉、火龍果和芒果。于是媽媽想買0.5 千克香蕉、1 千克火龍果、1 千克芒果。請大家幫明明計算一共需要多少元。在智慧教育環境下,看起來很復雜的計算練習,因學生感興趣而變得簡單,能夠自主進行計算,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長方形的物體。經過思考之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了一些了解,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大屏幕展示一張精煉的PPT,對這節課知識進行解釋,以此促進學生對平面圖形特征形成更深的認知。在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時,教師也可以利用Flash 動畫小視頻演示各種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品,或者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周長為8厘米、10 厘米、12 厘米的圖形。學生可以通過剪紙、拼貼等方式制作。在實踐中,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確保數學學習及知識應用效果得到真正提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積極建構智慧課堂并設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可切實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可以把這些特征融合進去,使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教學觀念,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新教材汲取了小學數學的精髓,對學習過程進行概括性設計,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講《圓》這一課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使其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指導學生思考,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形成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實踐中,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如下學習任務:
任務一:求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度量法,回憶長方形周長及圓周長的計算法,再猜想“圓的周長與哪些因素相關?”“圓的周長和長方形周長兩者有何關聯?”在此基礎上,對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做進一步分析,得出圓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這一結論。
任務二:利用“圓”的知識解題,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發現“外方內圓”“外圓內方”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并從中尋找規律。學生充分應用相關資源進行學習和操作,嘗試通過外方內圓、外圓內方的理念進行畫圖,了解“方”“圓”中華傳統文化的哲理內容,在解題基礎上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教師設計的數學學習任務可以使學生各種感官都得到進一步訓練,在單元中發現大量的學習資源,進行實用性練習,提升運用單元知識的技巧、學習效率和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多樣化的任務可以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有更多的選擇,避免為學生帶來太大的心理壓力,保證其在順利地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其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興趣,為日后更深入地研究和應用數學知識打下基礎。
1.組織活動。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許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甚至表現出抗拒、排斥等情緒。在智慧育人背景下,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這個問題,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小學生對游戲興趣比較大,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心理特點設計數學游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其在游戲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技巧。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知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如下學習內容:
任務一:制作手工“小鬧鐘”。
學習內容提示:“小朋友,一個美好的周末即將來臨,相信你們一定有許多事要忙。我們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時間,使自己有更美好的假日?你瞧,學校的小朋友們在暑假里制作了許多非常棒的小鬧鐘,用時間來規劃學業和生活,這種活動真實有趣。請大家也學著制作手工“小鬧鐘”,比一比誰的小鬧鐘更美觀吧。”
任務二:規劃一日假期生活。
學習內容提示:“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時間,下面讓我們來規劃星期六的活動安排。”
任務三:繪制有關時間的思維導圖。
學習內容提示:“經過課堂學習,我想大家都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每次活動中,大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那就趕緊用你所學到的知識和你最喜歡的方法與大家分享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要求:把本節課的知識用數學語言記錄在作業本上;將學到的數學知識用思維導圖表現出來。
2.評價活動。
制造手工小鬧鐘活動可以強化學生對各個指針特征的理解,進一步鞏固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獲得鍛煉,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感到數學的學習并非無聊,而是充滿歡樂與智慧的,保障每名學生都能真正地走進數學、感知數學、熱愛數學。同時,將自己每天的自學情況記錄下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掌握了時間知識;讓學生共享自己的學習結果,也是一種對學生進行自我肯定的方法;在共享思維導圖過程中,學生能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和溫習,并且能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如此一來,學生將自己的成果上傳到班級微信群里,與其他同伴共享數學學習成果,能夠保證學習的實效性,讓學生在智慧課堂上積極地評價他人的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識和學科核心素養,在遇到學科學習難題時能更加勇敢地面對,提高數學學科操作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注重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二是為學生互評搭建“支架”,即評鑒標準、評鑒尺度要適合學生認知程度,在教學之前就和學生做好充分的交流,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完全了解評價準則;三是以學生喜歡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述,如“銅人”“銀人”“金人”等,方便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
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打造智慧課堂新格局,對文本進行總結,畫出思維導圖,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包括學了這一課的內容后,你有了怎樣的發現?你學到了怎樣的數學原理?你學會數學思想方法了嗎?你有沒有不懂的數學知識等,所有在學習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都可以寫在讀書筆記里。學生使用學習終端,能夠在課堂上與他人進行交流、互相評價,由教師在電腦上發布學生的整體評價匯總內容,讓學生共同借鑒和欣賞。
在小學智慧育人課堂中,教師創新課堂教育手段,運用信息化技術教學,以其方便、直觀和快速的特點有效地彌補數學知識繁雜和抽象帶來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融合數學學科知識進行智慧教學是學校課程信息化教學及改革的必然趨勢。
1.創新教學方式,助力學生深入理解。
打造智慧課堂能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靜態知識變為動態知識,切實突破教學難點,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生動地復刻生活情景,從而構建出有效的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思維能力。
以“角的認識、比較及度量”教學為例。在學習“角”這個概念時,在新課教學引入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身邊常見的實物進行分析及理解。首先,在發現物體角之后,靈活地利用多媒體動畫消失、閃爍、強調等作用,將有角圖形從物體中剝離出來,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像素材,讓學生對角的概念產生直觀的了解,并有效記憶角的幾何圖像。
其次,教師還可以演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以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智慧課堂以其獨特的魅力,用聲情并茂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有效解決在教學中不能親自操作的問題,使學生對事物的變化及發展形成清晰認知,厘清數學知識之間的內部關系和相互關系,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數學知識結構。
2.以現代化教學技術,助力學生深度學習。
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屏幕、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實驗進行演示,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模擬數學實驗,將各類理論、概念、公式的形成過程進行直觀展示,減少學生的學習困難。同時,根據這些知識指導學生進行數學操作與實踐,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提高核心素養。
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知識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演示,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割補法,從而導出面積計算公式,建立起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利用平板電腦對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此時,部分學生會在電子屏上靈活地操作割補法,看一看是否能把三角形變換成已學過的圖形;還有一些學生則利用“圖形運動”知識,把三角形轉動后的圖形和原有圖形連接在一起,形成平行四邊形,再利用已學知識去探究,從而得到相應結論。
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更強,不僅能有效對話理論知識,還能進行深入操作,這對發展思維能力、數學抽象能力、建模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意義重大,為提高核心素養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智慧育人課堂的建設要緊跟時代趨勢,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教師要打造以“智慧”為核心的數學課堂,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保障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獲得更好發展。教師要成為智慧課堂的執行者,深刻認識到智慧課堂的意義,帶領學生全面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實效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