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盛世正逢春,曉日出東方。
每年兩會,能源話題總為熱點,備受關注。
今年適逢新中國75 周年華誕,也是“十四五”規劃期的關鍵之年,能源行業正處于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新階段。
能源人既享受著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無上榮光,也將繼續扛牢可持續發展的職責使命,再次踏上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征程。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還從來沒有如此接近全球能源舞臺的中央。在歐洲工業革命以來的歷次能源轉型中,中國一直是追隨者。直到現在,我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能源產消國,建成全球最大清潔能源體系,水、風、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分別連續18年、13年、8年和5年穩居世界裝機首位,并供應了全球50%的風電和80%的光伏設備,特高壓輸電與核電技術也走在世界前列,為推動全球能源發展轉型貢獻著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不同于前幾次能源轉型基于資源發現,受客觀條件驅動,新一輪能源轉型著眼綠色可持續發展,乃主觀需求推動。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局勢持續動蕩,能源產供鏈受阻,全球能源轉型進程面臨挑戰。逆流之下,中國能源行業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堅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全球化方向,以大國能源的負責任形象,為全球發展打出樣板,為世界能源轉型注入更多確定性。
“少氣”的資源稟賦,導致我國支撐能源轉型的靈活性、調節性資源極其不足,安全保供壓力巨大,這倒逼我國在積極改造煤電的同時,必須向新型儲能、氫能甚至可控核聚變等新興領域探索。此外,我國的能源轉型需要支撐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是構建一個滿足14億多人口超大經濟體高質量發展需求的超級新型能源體系,這是人類歷史的空前壯舉,尚無成功案例可供借鑒。況且,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能效水平仍有欠缺。凡此種種,均需要全行業付出艱苦努力去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彌補先天不足和局部發展水平的差距。
應時起勢,逐浪登峰。讓我們為建設能源強國、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而不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