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曲藝/ 編輯 余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2021 年3 月1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新時代能源電力發展指明了科學方向,也為全球電力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歷經3 年的探索與實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情況如何?尚面臨哪些挑戰?需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這無疑成為全國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話題,躍動的呼聲背后,沉淀的是代表委員以及專家學者們對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厚望與深思。
近年來,新型電力系統各環節建設量質齊升。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從源網荷儲4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電“源”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加速,風光發電裝機總容量突破10 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總裝機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規模;電“網”調度互濟水平加快提升,在運在建特高壓工程線路里程達5.6萬千米,超高壓電網即將實現全省域覆蓋;電“荷”優化管理工作穩步落實,多地就主體范圍、應用場景、補貼激勵等方面完善需求側響應制度框架;電“儲”廣泛布局應用持續推進,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 萬千瓦/6687 萬千瓦時,多機組類型、多時間尺度儲能技術逐漸落地。
成績可圈可點,挑戰不容忽視。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組織部主任李生權指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應對一系列新情況。低碳轉型面臨多重挑戰,新能源快速發展,電網安全運行和新能源消納形勢嚴峻;電力保供形勢日趨復雜,新能源出力波動性疊加極端天氣多發頻發,對電網保供和防災抗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市場機制建設亟待加強,新型儲能、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型主體快速發展,健全完善市場機制能夠激發各類主體參與調節平衡的潛力。
2021年,國家電網將福建確立為3個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阮前途坦言:“新型電力系統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應對新能源消納壓力劇增、電力保供難度加大、新能源使用成本持續上升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政濤認為,目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仍然面臨著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如源網荷儲各環節中的新業態迅猛發展,電力系統適應性亟待加強;分布式新能源并網規模爆發式增長,造成調峰困難;負荷管理機制有待健全,電力客戶作用未充分發揮等。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偉分析,隨著“以數智化堅強電網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深入推進,電網企業面臨著分布式電源加速滲透、虛擬電廠等新型主體不斷涌現等諸多挑戰,許多技術進入“無人區”,對能源電力行業創新形成倒逼之勢。
李生權表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堅持清潔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礎、能源安全是關鍵、能源獨立是根本、能源創新是動力、節能提效要助力,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市場、全社會共同推進。
清醒地認識到癥結所在,便意味著從中提煉的解決方案與策略更具指向性。
孫傳旺告訴記者,可從完善電力市場規劃設計,加強調峰儲能能力建設,強化電力系統數智化賦能三方面狠下功夫。
完善電力市場規劃設計方面。加快打造中長期市場平衡穩定供需、現貨市場反映出清價格、容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發現調峰價值的耦合電力市場系統,增創引入爬坡、慣量等新交易產品,考慮適度提高煤電調峰補償額度,推動構建與大規模新能源上網相適應的合同曲線形成方式與價格浮動機制,依照“誰受益、誰承擔”原則,暢通容量成本和輔助服務成本向用戶側疏導路徑。
加強調峰儲能能力建設方面。加快現役煤電機組能效升級與靈活性改造,有序推動煤電由基荷能源向調節型電源轉變,同時保障儲能產業與本地清潔能源項目協同布局,強化大容量儲能和分布式儲能、長時儲能與短期儲能同電網運行不同需求的精準匹配。
強化電力系統數智化賦能方面。促進數智技術與電力系統各項技術廣泛融合,重點推進“云大物移智鏈邊”在智能輸配電網與能源互聯網建設等方面的深度應用,有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信息感知分析時效性、供需預測調度精準性與故障風險抵抗堅韌性。
李生權建議,強化電力系統統籌協同規劃,推動煤電與新能源、新能源與調節電源、本地電與外來電優化組合;健全源網荷儲一體化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合理安排新能源發展規模、布局和時序;建立政企協同的分布式光伏可開放容量發布機制,引導分布式光伏在負荷水平高、電力系統承載力強的區域優先開發。
阮前途分析,需加快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建設,強化省級層面統籌協調力度,支持打造數智化堅強電網,支持開發優質抽水蓄能項目;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評價體系,完善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標準;健全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機制,進一步理順價格機制,完善適應新型主體互動需要的市場機制,做好綠電交易與綠證、碳市場的銜接。
王政濤提出,有序建設分布式新能源,單獨制定分布式新能源發展規劃,建立承載力評估結果公示機制,推動分布式新能源全額上網電量進入電力市場,利用市場調節機制促進消納;持續完善需求響應政策機制,建立市場化需求響應激勵機制,引導用戶調整用電習慣等。
“新型儲能”與“新質生產力”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屬“新”家族,它們與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
“我國新型儲能多應用場景發揮功效,有力地支撐了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月25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表示,“一是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二是提高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水平。三是服務用戶靈活高效用能?!?/p>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認為,新型儲能是構建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顛覆性技術,將有力支撐未來能源電力發展。
“新型儲能是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比珖舜蟠?、國網江蘇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維中心主任何光華表示。
何光華建議,在借鑒新型儲能發展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較為完備、可操作、可執行的儲能統一規劃建設體系,明確儲能分階段發展規模和定位。各區域再結合當地新能源消納、資源特性、網架結構等特點,因地制宜確定新能源配置儲能規模和類型、設施布局、接入范圍、建設時序,避免造成資源浪費,推動新型儲能良性發展。同時,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合理疏導新型儲能成本。
“新質生產力”成為兩會熱詞,一場全新的生產力變革正在醞釀之中。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亮認為,要以數智化堅強電網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順應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深度交互的時代潮流。“建設數智化堅強電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促進新能源有序友好發展、推進電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健全科學疏導能源轉型成本的市場機制等方面同向發力、協同并進,推動生產提質、經營提效、服務提升、產業提檔,培育形成能源電力領域新質生產力?!?/p>
王政濤建議,應加快建設數智化堅強電網,研究制定適應電碳市場、綠電制氫、微電網等新業態的數智化堅強電網相關政策機制和技術標準,支撐源網荷儲數碳互動,以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王志偉建議,電網企業要強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做好重大科技項目選題,確?!昂娩撚迷诘度猩稀?;要聚焦“卡脖子”問題,圍繞“源網荷儲智數”技術,布局新能源主動支撐、大電網安全運行等關鍵領域,以及新型儲能、類腦智能等前沿技術,全力開展原創性科技攻關,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從而使能源電力在激發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