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余璇/ 編輯 王睿佳
“雙碳”目標下,數據與能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關鍵要素,如何深刻理解數能融合的意義?數能融合發展還應加快完善哪些方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是主動順應并加速推進綠色低碳經濟、數字智慧經濟、共享融合經濟“三大經濟形態”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能傳媒:您如何理解數能融合發展對于支撐“東數西算”和“雙碳”任務落地的深刻意義?
宋海良:2023 年12 月25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統籌推動算力與綠色電力的一體化融合,持續開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創新算力電力協同機制,支持國家樞紐節點地區利用“源網荷儲”等新型電力系統模式,面向國家樞紐節點內部及國家樞紐節點之間開展算力電力協同試點。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綜合算力基礎設施體系初步成型,算力電力雙向協同機制初步形成,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
2023年3月2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推動我國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有效措施;提出到2030 年,能源系統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應用體系初步構筑、數據要素潛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約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融合發展對能源行業提質增效與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的支撐作用全面顯現。
當前,數據與能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關鍵要素,與之對應的數據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是兩大關鍵基礎支撐。數據基礎設施是能源基礎設施智慧綠色高效生產、傳輸、調度、使用的重要基礎,能源基礎設施是數據基礎設施安全穩定低碳運行的核心動力。數據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是主動順應并加速推進綠色低碳經濟、數字智慧經濟、共享融合經濟“三大經濟形態”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能傳媒:在頂層設計方面,數能融合發展還應加快完善哪些方面?
宋海良:數能融合發展亟須加快完善頂層設計。
研究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結合數能融合領域產業鏈發展情況、技術成熟度、經濟可行性等要素,盡快研究制定國家級、區域級等各層級數能融合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數能融合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推動數據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協同規劃、建設及運營,出臺相關指導性意見和政策,引導數能融合高質量發展。
研究建立數能融合發展機制。建立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的高效統籌協調機制,打破部門邊界,打通行業壁壘,明確責任主體,盡快形成推動數能融合的立體聯動工作體系與格局。著力完善市場化交易保障機制,建立支持數能融合發展的綠色金融體系,鼓勵綠色信貸、債券、基金、保險、信托等金融業務在數能融合領域的深度應用。
研究建立數能融合標準體系。研究建立涵蓋規劃設計、裝備采購、施工驗收、運行檢測、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數能融合標準體系,加強國際、國家、行業等各層級標準銜接。
中能傳媒:就創新協同而言,在技術、產業鏈、工程建設等方面該如何進一步發力?
宋海良:在技術、產業鏈、工程建設等方面還應加快推進數能融合創新協同。
集中攻關關鍵技術。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數能融合“政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聯合開展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推動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可控。集中攻關數據基礎設施與能源基礎設施協同規劃及運行、算力電力協同、綠色低碳、負荷預測與柔性調節響應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數能融合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模型和數據,研發數能融合工業互聯網平臺、綜合供能等核心裝備平臺,支撐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高效協同。
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當前,數能融合在原材料、技術裝備等個別關鍵環節還需要補強打通,供應鏈穩定性水平也有待提升。建議圍繞數能融合全產業鏈不同環節,支持培育一批數能融合“專精特新”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高水平協同發展。
支持工程示范與經驗推廣。國家層面加大對數能融合示范工程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數據要素、能源互聯網等發展前景廣闊、深耕價值明顯的領域盡快規劃和開展一批由企業主導的國家級試點示范工程,加快積累數能融合實踐經驗,固化優化項目開發流程和商業模式,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