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經(jīng)世到新學:近代學術轉型中的晚清掌故學

2024-06-10 21:10:20
安徽史學 2024年2期

獨 力

(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在清中葉至清末的學術變遷中,掌故學的興盛是史學乃至整個學術領域的一個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現(xiàn)象。重視掌故者從龔自珍到曾國藩,從王韜到梁啟超,橫跨了通常被歸于不同陣營、不同時代的學人。從掌故學自身的脈絡來看,晚明至清中葉以雜史筆記為主的掌故學,和民國居于文史之間的掌故學,在學問的次第中均處于相當邊緣的位置,有明顯的自娛性質;而晚清的掌故學獨以實用為旨歸,兼采傳統(tǒng)經(jīng)史之學與現(xiàn)代學術,且一度躋身現(xiàn)代學術分科之中,可見其特殊的地位。

后人在討論近代學術分科時,由于掌故學今天已不存于學科體系中,所以著墨較少。而民國三四十年代的“掌故熱”更近于今人對掌故之理解,論者多基于此討論近代掌故與文學、史學的關聯(lián),以及“談掌故”者的現(xiàn)實考慮。目前,將掌故學置于晚清經(jīng)世學風和新學背景下討論者較少,從學術分科角度著眼的則尚未得見。(1)如黃長義的《龔自珍的掌故學述略》(《江漢論壇》1999年第4期)與劉國宣的《言外有世:論嘉道時期掌故著述的叢出現(xiàn)象——對日本內(nèi)藤湖南學說的一個闡釋》(《清史論叢》2020年第1期)考察了嘉道年間掌故學與經(jīng)世學風的關系;袁一丹的《北平淪陷時期讀書人的倫理境遇與修辭策略》(北京大學2013年博士學位論文)中有《掌故何以成學》一節(jié),簡述了晚清掌故學的經(jīng)世色彩;魏泉在《1930年代桐城派的存在與轉型——以〈青鶴〉為中心的考察》(《安徽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中提到晚清掌故之學的興盛與經(jīng)世學風有關,但言之未詳。本文希望通過考察晚清學人關于實用掌故學的言論和學術活動,以及“掌故”這一概念不斷變化的具體所指,勾勒出掌故學在晚清的境遇,從而為深入認識近代學術從道咸新學到清末新學的演變提供一些參考。

一、經(jīng)世學風下實用掌故學的興起

晚清掌故學的興起,可以追溯到嘉道年間叢出的掌故著述。《清史稿·藝文志》記載這一時期掌故著述達上百種,大多屬于當時學人的私撰史著。這些著述以記載人事和典制為主,以筆記的體裁呈現(xiàn),屬于史學下的雜史一類。

在此之前,掌故學曾在晚明興盛。按內(nèi)藤湖南所說,明代的掌故學在嘉靖至萬歷之間由“野史風格”變?yōu)椤皩嶄洷疚弧薄?2)[日]內(nèi)藤湖南著、馬彪譯:《中國史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4頁。這為晚清掌故學成為實用導向的專門學問打下了重要的基礎。然而,從清康熙年間直至嘉慶初年,幾乎沒有新的掌故著述問世,從學術內(nèi)部來看,是因為考據(jù)學的風氣影響了史學,就外部因素而言,則與政治力量不允許人們過多討論朝野掌故有關。嘉道年間,文網(wǎng)稍有松弛,加上社會矛盾、域外隱患的影響,以及反思漢學考據(jù)的風氣,共同催生了掌故著述的勃興,并進而影響了掌故學由雜史掌故學向實用掌故學轉變。

這一時期倡導實用掌故學的學人,首推龔自珍。他于嘉慶十七年任武英殿校錄時“為校讎掌故之學”,曾自述當時老輩“舊事往往問自珍,皆以為自珍為嘗聞之也”。(3)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9、510、226—227、200頁。他晚年寫《己亥雜詩》時,還有“掌故羅胸是國恩,小胥脫腕萬言存”(4)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9、510、226—227、200頁。之句,頗有自得之情。嘉道年間談掌故者頗多,但龔自珍是為數(shù)不多的自覺反思和提倡掌故學的學者。他認為“掌故不備,無以儲后史”,使“太平不文致”,還將“掌故之學”與訓詁、???、目錄、典章、史學、金石、九數(shù)、文章和性道并稱。(5)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9、510、226—227、200頁。在《江左小辨序》中,龔自珍論述了掌故源于“小小異同,小小源流”(6)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9、510、226—227、200頁。,屬史學旁支,有裨于后世借鑒。這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對掌故之學的學理性認識,也是在經(jīng)世學風下對“掌故”這一古老概念的一次新的挖掘。后世論及晚清實用掌故學之興起,常以龔自珍為源頭,就是基于他對掌故學的自覺、學理的認識。

魏源也在經(jīng)世風氣下治掌故之學。他以京師為“掌故?!?利用在京時間飽覽各類著述、傳說,這成為他編纂《圣武記》的重要資料來源。后人齊思和認為,“晚清學術界之風氣,倡經(jīng)世以謀富強,講掌故以明國是”(7)齊思和:《魏源與晚清學風》,楊慎之、黃麗鏞編:《魏源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頁。,都是由魏源倡導或光大的。可見魏源對于實用掌故學的興起有一定貢獻。

魏源所編《皇朝經(jīng)世文編》中收汪家禧《與陳扶雅書》一篇,其中談到:“今時最宜亟講者,經(jīng)濟掌故之學。經(jīng)濟有補實用,掌故有資文獻,無經(jīng)濟之才,則書盡空言,無掌故之才,則后將何述?”(8)汪家禧:《與陳扶雅書》,《魏源全集》第1冊,岳麓書社2004年版,第209頁。此外,祁韻士“邃于輿地掌故之學”(9)陳康祺著,褚家偉、張文玲整理:《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卷5,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07頁。,沈垚“喜研究金元輿地掌故之學”。(10)夏寅官:《沈垚傳》,閔爾昌編:《碑傳集補》(四),(臺灣)明文書局1985年影印本,第123—146頁。可見除龔自珍、魏源外,嘉道年間還有一些提倡經(jīng)世致用的學人重視掌故學。

稍晚些的朱次琦亦提倡掌故之學。他將經(jīng)學、史學、掌故之學、性理之學、辭章之學列為讀書所包括的五門科目,其中掌故指“古今之成法”。他以“九通”為“掌故之都市”,以“地利軍謀”(11)簡朝亮:《朱九江先生講學記》,《南海文史資料》第27輯,廣東省南海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1995年編印,第98頁。為掌故學之歸結,并認為掌故學的意義在于“用法而得法外意”(12)簡朝亮:《朱九江先生年譜》,《朱九江先生集》卷首之二,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順德簡氏讀書草堂刻本,第26頁。,這體現(xiàn)出典型的不脫義理而重視實用的經(jīng)世思想??涤袨橛?876年拜入朱次琦門下,于是“未明而起,夜分乃寢,日讀宋儒書及經(jīng)說、小學、史學、掌故、辭章”。(13)康有為:《康南海自編年譜》,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7頁。后來康有為亦以“九通”為治掌故學的關鍵。(14)康有為:《桂學答問》,姜義華、張榮華編校:《康有為全集》第2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頁。從這一點來說,朱次琦是戊戌前后維新人士提倡掌故學、促使掌故學進入新學制的啟發(fā)者。

基于經(jīng)世思想而重視掌故學的理路,在洋務派身上也有所體現(xiàn)。曾國藩認為“經(jīng)世之道,不出故紙之中”(15)曾國藩著、彭靖等整理:《答雷以諴》,《曾國藩全集·書信之一》,岳麓書社1986年版,第62頁。,他于咸豐元年(1851)任順天鄉(xiāng)試搜檢大臣時,雖然職務繁忙,但“退食之暇,手不釋卷于經(jīng)世之務及本朝掌故”。(16)黎庶昌:《曾國藩年譜》,岳麓書社1986年版,第18頁。在《勸學篇示直隸士子》一文中,曾國藩倡導士人學習義理、考據(jù)、辭章、經(jīng)濟四科,加入經(jīng)濟顯然是受經(jīng)世學風影響。此經(jīng)濟一科,“在孔門為政事之科”,“當世掌故”即屬于經(jīng)濟科的內(nèi)容。(17)曾國藩:《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曾國藩全集·詩文》,岳麓書社1986年版,第442頁。張之洞在1863年應會試時被考官稱贊“好閱兵家言及掌故經(jīng)濟之書,慨然有經(jīng)世志”。(18)胡鈞:《張文襄(之洞)公年譜》卷1,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輯,(臺灣)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0頁。從龔自珍、魏源到曾國藩、張之洞,掌故之學與經(jīng)世學風的密切聯(lián)系,不僅僅體現(xiàn)在嘉道年間一些以治經(jīng)世實學聞名的學人身上,而是有較為長久的影響。

掌故學亦出現(xiàn)于書院改革進程之中。晚清書院風習變化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增加新學內(nèi)容、改革學術分科。從上海求志書院分六齋設學起,寧波辨志文會、江西經(jīng)訓書院先后將掌故學列入分科,潞河書院、廣雅書院亦在課藝題目中增加掌故學題目。

自嘉道起,以實用為旨歸的掌故之學逐漸在經(jīng)世學術中占有一定位置。士大夫由志于經(jīng)世而治掌故,也利用掌故而有資于經(jīng)世。這為之后掌故之學在新學語境下的變化奠定了基礎。

二、“新學”語境中的掌故之學

晚清學術在經(jīng)世學風的影響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學術向新的趨勢中,掌故之學也出現(xiàn)了“新”的一面。概而言之,一是與史學的關系松動,出現(xiàn)了一定的獨立性,同時制度史、本朝史的特征更加明顯;二是在分科治學和西學東漸的趨勢下,成為對應道咸經(jīng)世實學的學術門類,并且具備吸納域外實學知識以發(fā)展自身的可能。

新學語境下掌故之學的變化,首先體現(xiàn)在掌故與其所屬學術門類即史學的關系上。掌故本屬于史部。在宋、明至清嘉道年間,掌故著述一般被歸入史學下的雜史。隨著經(jīng)世實學盛行,士人接受的知識越發(fā)龐雜,很多知識不易歸類而只能入雜史,掌故學因而更加重要。于是,漸有將掌故和史學分而論之的情況,前述朱次琦即為一例。王韜在《變法自強中》中提出十科分類法,掌故之學與經(jīng)學、史學、詞章之學、輿圖、格致等并列。他認為,史學有助于了解“百代之存亡得失”,以充其識;掌故則使人通曉“古今之繁變、政事之紛更、制度之沿革”。(19)王韜:《變法自強中》,《弢園文錄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頁。可見,史學重興亡之鑒,掌故偏行政之法,兩者相近而各有側重。

將掌故和史學分開的現(xiàn)象多見于晚清書院的“分齋設學”之中。上海求志書院之六齋設學,即經(jīng)學、史學、掌故、算學、輿地、辭章,這一分科方式影響甚遠。寧波辨志文會則“取經(jīng)濟致用之意,為史學兼掌故、為與地、為算法,而畢之以詞章”(20)《增設辨志文會示》,《申報》1879年2月18日,第2版。,掌故并非隸屬于史學,而是與史學兼為一門。到1888年,菊坡精舍“專課經(jīng)史詞章掌故等學”。(21)《嶺南郵語》,《申報》1888年7月13日,第3版。掌故與史學分為二門。

另一方面,掌故和史學的關系,從目錄學性質的正史雜史、官修私撰之分,進而為內(nèi)容上的劃分。晚清的實用掌故學在史學內(nèi)有兩個取向,一個是“制度史”的取向,一個是“當代史”的取向。制度史的取向基于掌故記錄典制的傳統(tǒng),又因經(jīng)世學風而彰顯。前述龔自珍的掌故學即以廣義的制度為其內(nèi)容;朱次琦認為記載制度的“九通”是“掌故之都市”,他“分史與掌故為二,蓋史明事變,掌故以通制度”;(22)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卷8,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4頁。王韜對掌故意義的論述也在于制度方面。晚清掌故當代史的取向,可從“本朝掌故”一詞看出?!皣乒省被颉氨境乒省北旧硎呛艹R姷挠梅?如清代進講有“國朝掌故”一門,銓選官吏也常要求“熟悉本朝掌故”。晚清的掌故學自然而然地將之繼承。如朱一新認為:“史愈近者,愈切實用。故國朝掌故必須講求”。(23)朱一新:《無邪堂答問》,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74頁??涤袨橐舱J為:“考掌故當通國朝之學?!?24)康有為:《桂學答問》,《康有為全集》第2集,第22頁。此處的掌故等于是今天的“當代史”。

掌故學的制度史和當代史取向,在當時既說明掌故是史學之旁支,又顯示了掌故的獨立性,這正是新學語境下掌故學與史學關系的微妙所在。彼時史學尚未發(fā)展出近代史學的諸多范疇,單純的制度史既沒有后來新史學所謂“國史”的作用,又沒有朝代興亡之事在傳統(tǒng)史學中的地位。章學誠理想中的史著應當精練,而掌故所代表的制度史僅是以備考證的“記注”。另一方面,學人治史歷來不重視本朝史。梁啟超在《新史學》中認為中國“非鼎革之后,則一朝之史不能出現(xiàn)”(25)梁啟超:《新史學》,《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九》,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4頁。,各朝如此,非正史的體裁也概莫能外。“掌故”因為不是“正史”而更容易變通,從而承載了時代需求,為制度史和當代史的上升趨勢提供了依靠。

上文就分類方法探討掌故學與史學的關系變化,尚未討論晚清實用掌故學的具體內(nèi)容。在大幅擴張治學范圍的晚清新學中,掌故學的內(nèi)容在博雜和重視實用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特點。

“掌故”這一概念在嘉道及以前雖多經(jīng)變化,但有兩點一以貫之,一是以保存資料為鵠的,二是重視知識而非觀點,二者是掌故能與經(jīng)世學風對接的重要原因。嘉道年間,這些掌故著述幾乎無所不包,典型的實用知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既是由于掌故之學對私家修史傳統(tǒng)的繼承,也和掌故概念長期存在的模糊性不無關系。但在分科的語境下,成為一科的掌故學,勢必要有一個大致的邊界,將屬于“掌故”的內(nèi)容歸于其中。

求志書院課藝的“掌故題”與辨志文會的“史學兼掌故”試題均大量刊載于《申報》(26)以下課藝試題均引自吳欽根輯錄:《〈申報〉所見晚清書院課題課案匯錄》,鳳凰出版社2018年版。,從中可以一窺當時部分學人對掌故學內(nèi)容范圍的認識。求志書院的掌故試題基本涵蓋了經(jīng)世實學的各個方面。比如漕運方面有“復河運議”,邊政方面有“察哈爾牧場議”“內(nèi)外蒙古考”,工藝方面有“工部營造尺考”“修建城垣之法”,兵政方面有“水雷制造之法”“長江水師管轄考”,戶政方面有“恤孤善法”“植桑飼蠶良法”,禮制方面有“藍翎花翎原始”“文廟兩廡從祀先儒位次考”等等。辨志文會雖將掌故和史學合為一科,但從課藝來看,還是能分辨出一部分的“掌故”試題。這些題目通常列于史學題目之后,比如“乙酉十月分課題”中,“《后漢書·循吏傳》書后”應屬史學題,而“特奏名說”和“復河運議”則偏于掌故;丁亥春季課題中,“馬陸《南唐書》優(yōu)劣論”是典型的史學題目,“回回堂、天主堂淵源”則是掌故學的內(nèi)容。這些題目包括了為官需要掌握的種種實務,且多為嘉道以來倡經(jīng)世之學人所重視的問題。

從上述資料來看,對比仍以掌故為雜史的張之洞《書目答問》(27)張之洞在《書目答問》中列掌故學書籍14種,包括從宋至清的一些記錄官場和科場典故、慣例和規(guī)矩的書籍。至于漕運、兵政、工藝方面的內(nèi)容,主要見于史部“政書”一類,且“各有專書……《四庫》皆不著錄”,“散見于《經(jīng)世文編》中”。參見苑書義主編:《張之洞全集》第12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879、9893頁。,書院課藝的涵蓋范圍更大,基本上把史部政書和一些子部的內(nèi)容容納了進來,甚至涉及“四部”分類法之外。就學術方面歸納,其內(nèi)容主要有兩個特點:首先是明顯受到了嘉道年間經(jīng)世實學的影響,尤其是與“經(jīng)世文編”有極大的關聯(lián)。這些題目基本上可以歸為吏、戶、禮、兵、刑、工的六部門類,其中又側重漕運、海防、邊疆史地這幾類具有“時代特色”的實學內(nèi)容,幾篇“書后”題指向的亦是經(jīng)世學人所推崇的《海國圖志》《明夷待訪錄》等。其次,部分題目屬于西學,如“機器織布利弊說”“電氣說”“西醫(yī)用機器治病說”“輪船機器說”“泰西電學原始”等。在求志書院的課藝中,其余五科均不見西學內(nèi)容,史學中無西史,輿地也僅止于邊疆,惟有掌故包含西學。這意味著掌故學對新知有較強的包容性,在西學東漸之初有承接西學的作用。

晚清新學中,西學的傳入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除掌故學中有西學成分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掌故”這個詞作為一個舊學術語,也有與“西”連用的情況。這是用中學既有學術范疇容攝外來知識的一個例證。如1874年12月4日的《申報》中有《美總領事論舊金山》一文,稱領事“娓娓而談,如數(shù)家珍……舊金山之風俗形勢宛在目前”,諸人皆稱贊“西君之能知掌故也”;(28)《美總領事論舊金山》,《申報》1874年12月4日,第2版。宋育仁也曾贊嘆“英議士戈登嫻于掌故”。(29)宋育仁:《泰西各國采風記》,岳麓書社2016年版,第61頁。這里掌故所指自是外國知識,擅長掌故之學者也是外國人。又王韜在《扶桑游記》中稱贊岡本監(jiān)輔《萬國史記》“有志于泰西掌故者不可不觀”(30)王韜:《扶桑游記》,《走向世界叢書》,岳麓書社1985年版,第248頁。,《弢園老民自傳》中亦有《普法戰(zhàn)紀》可以為談“泰西掌故”所借鑒之說;與之類似,薛福成在出使日記中盛贊日本學習西學者“西事西學泰西掌故無有不知”。直至1908年,外務部仍奏議編輯一部“外國掌故全書”,欲聘請“精通東西文之員,審譯各國掌故書籍”(31)《議編外國掌故全書》,《申報》1908年5月5日,第1版。,收集各種條例、章程、議論。王韜、薛福成等的“泰西掌故”大致指的是交涉法條、歷史事件之外對于中外交流有實用價值的西方史地、風俗概況。這里的“掌故”含義本身并無特殊之處,重要的是這種用法意味著“掌故”這一概念的使用是對知識的一種普遍歸類,而不僅是指傳統(tǒng)學問中禮儀、政制等既定的內(nèi)容;同時也說明,“泰西掌故”是和“西事”“西學”一樣有實用價值的知識。

可見,晚清掌故學以其實用、博通的特點,在新學的語境中逐漸確立了自身的主要內(nèi)容,即以有裨經(jīng)世的中西實用知識為主,大體在史學范疇內(nèi),但出現(xiàn)了打破舊有分類界限、獨立于史學的傾向。

三、掌故學與學制改革

經(jīng)世致用的學術取向、新學的廣泛傳播以及書院的分科實踐,給掌故學在學術體系內(nèi)取得一定地位打下了基礎。隨著分科治學日漸成為士人共識,掌故學地位漸高,一度在維新變法時期到清末學制改革之初躋身教學分科之一。

維新派是倡導以掌故學作為學科的重要力量。其中,梁啟超在時務學堂設掌故學科,是掌故學在近代教育中躋身學制的一個重要案例。1897年,梁啟超在時務學堂中設“掌故學”一門。與其師康有為以及康有為的老師朱次琦不同的是,梁啟超的教學分科更加指向實用,因而掌故學被明確列入專門學,與公法學、格算學并列。格算學與掌故無甚交集,自不必論;公法學和掌故學卻比較相近,依今人來看都以法律、政治為主體(32)有學者以梁啟超的掌故學為中國現(xiàn)代政治學本土化的發(fā)源之一,參見孫青:《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頁。,在梁啟超開列的書目中亦有重合(如《佐治芻言》和《法國律例》)。具體而言,公法學重于交涉和司法,掌故學偏向制度和行政。梁啟超為時務學堂所計劃的掌故學科目,以《秦會要》為根原,又強調必須懂憲法以“不為古法所蔽”。(33)《第一年讀書分月課程表》,《湘報》1898年7月4日,第407頁??梢?時務學堂設立掌故學,旨在培養(yǎng)會通古今中西的為政人才。

維新派將掌故學納入學科制度的另一表現(xiàn),是江標、唐才常所辦《湘學報》中所設的“掌故學”欄目?!断鎸W報》以學科分類纂輯文章,其中以“掌故學”命名的有十篇。(34)《湘學報》出版到第25期時,“掌故學”改名“時務學”,內(nèi)容與掌故學基本一致。編者對掌故學的解釋是“切述朝野制度及夫中西制度之何以通行各國,人心風俗之有無同異”(35)《〈湘學新報〉例言》,《湘學報》第1冊,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影印本,第9頁。,這繼承了早年雜史掌故學以及鄉(xiāng)邦掌故之風土志的特點,以一種史學的方法和經(jīng)世的旨趣,為時人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

和時務學堂的掌故學專精于官制和律例不同,《湘學報》的掌故學更明顯地繼承了道咸經(jīng)世實學的遺產(chǎn)?!断鎸W報》現(xiàn)存的掌故學(含時務學)文章,分別以選舉及學術、兵制、吏政、刑律、工藝、漕運、鹽政、學校為主題,這與道咸經(jīng)世實學及前述書院“掌故”課題的主要領域相似。以選舉和學術為首,遍及六部之職掌,則顯示出《皇朝經(jīng)世文編》的深遠影響。除十篇《掌故學》外,《湘學報》亦刊載《掌故書目提要》,以推薦明末以來經(jīng)世實學的經(jīng)典著述和翻譯的西學書籍為主。由此而論,在西學大量涌入、知識結構已經(jīng)大幅動搖的新一代“新學”中,掌故學是道咸經(jīng)世之學的重要繼承者,以西學時務接續(xù)經(jīng)世學風,是溝通中西知識、貫通道咸和同光兩代“新學”的橋梁。

維新派倡導作為學術分科的掌故學,是甲午之后掌故學得以進入學制的一個重要基礎。掌故學開始在全國層面躋身近代學制的主要標志事件,一是禮部下發(fā)的《議復秦綬章奏請整理各省書院折》設掌故科,這意味著早期個別書院分齋設學列掌故為一科的行為,經(jīng)過言官上奏、官方認可,成為了全國書院的效仿對象;二是《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在仕學館課程中列入掌故一門,這說明掌故學在新式學堂中占據(jù)了一定地位。

1896年3月,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請推廣學校折》,引發(fā)各省熱議,改革書院的呼聲四起。7月,胡聘之上《請變通書院章程折》,建議全國書院除研究經(jīng)、史外,“參考時務,兼習算學”,并將有用之學“統(tǒng)歸格致之中分門探討”。(36)胡聘之:《請變通書院章程折》,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69頁。9月,翰林院侍講學士秦綬章上《奏請整頓書院預儲人才折》,建議書院分齋設學,為經(jīng)學、史學、掌故之學、輿地之學、算學、譯學六門。其中,掌故之學下附設洋務、條約、稅則三門。禮部根據(jù)秦綬章的奏議,要求“一并通行各省督撫學政”。(37)《議復秦綬章奏請整理各省書院折》,高時良、黃仁賢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洋務運動時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27頁。禮部采納秦綬章的意見后,掌故之學作為禮部認定的六學之一,被更多書院陸續(xù)采納。

由于甲午之后,士人的危機感大增,策論盛行,加之書院改革與科舉改革相交織,此時部分書院的掌故學,比前述求志書院的掌故學要更近似時務策論。以新學重鎮(zhèn)湖南為例,1898年,金鶚書院頒新章程,以掌故為“必究之學”之一,認為“茍能融會貫通即異日從政之本”;(38)《金鶚書院新訂章程》,《湘報》1898年8月19日,第527頁。同年瀏陽南臺書院設掌故學科,縣考中掌故學題目包括“伸民權所尊君權說”“擬聯(lián)合各省舉會分遣通儒傳教海外以保教保國議”“罷諫官設議院議”“瀏陽興利策”(39)《瀏陽縣黎筑云大令縣考牌示并二場時務題》,《湘報》1898年4月12日,第127頁。,都是當時熱議的時政話題。而此時求志書院的掌故學題目仍以水利、兵制為多,戊戌春季課案中還有“年羹堯功罪案”“張廣泗功罪案”這樣的題目,反倒已經(jīng)稱不上最前沿的“新學”。蕪湖中江書院則將掌故、三通、通鑒、時務皆分為單獨科目,掌故講《農(nóng)政全書》、朵顏三衛(wèi)、朱子社倉法,時務則為《各國水師兵艦表》等。(40)中江書院早年由袁昶主講時,曾仿求志書院、辨志文會、兩湖書院分科設學,當時并無時務一門,但有“通鑒三通政典之學”和“掌故之學”,前者要求掌握史志以通曉興亡損益,后者“宜詳于國朝,以為根柢,漸推上朝,以至于近代”。由上可見,書院改革中掌故學范疇僅有“制度”這一領域是比較確定的,然而改革者將和學制中各個學科領域相交叉的制度都歸入掌故學中,也并不區(qū)分古今、中外,因而使得“掌故”的邊界略顯模糊。這正是掌故學作為近代學科的部分局限性所在。

掌故學雖有一定局限性,但在新式學堂在各地設立之初仍短暫躋身學術分科之一。在《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之前,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草擬的《總理衙門籌議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掌故學就在“溥通學”之內(nèi)。這固然是因為梁啟超欲推廣時務學堂之新學知識系統(tǒng),但也是當時掌故學學術地位的一個體現(xiàn)。掌故學成為正式分科的標志,是壬寅學制中的《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在章程中,掌故學既列為文學科的七個科目之第五,又包括在仕學館學科中(列第七),內(nèi)含“國朝典章制度沿革大略”“現(xiàn)行會典則例”“現(xiàn)行政事之利弊得失”(41)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學制演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1頁。三部分。京師大學堂遂聘楊道霖為掌故學教習,楊道霖基于自己多年辦理洋務文案的經(jīng)驗,利用三通、圣訓、會典以及道咸經(jīng)世文獻和近年洋務文獻,編纂了《京師大學堂掌故學講義》。從講義中可以看出他繼承了作為“新學”的掌故學,重經(jīng)世、偏博雜。楊氏認為:“所謂掌故者,非僅強記佚聞瑣事自矜涉獵而已”,“凡有益于國計民生,皆當蒐討”。(42)楊道霖:《京師大學堂掌故學講義》,京師大學堂1902年刻本,第1頁。實際上,這本掌故學講義相當接近一本“經(jīng)世文編”,其劃分條目為官制、經(jīng)略、戶政、典禮、科舉、疆域、交涉、商務、兵政、海軍、刑律、工政??紤]到仕學館的培養(yǎng)目標,設立掌故學的意義也就很明顯了。

雖然進入了學制,但由于掌故學僅出現(xiàn)在大學堂章程中,各地新辦學堂中開設掌故學的并不多,主要是幾所大學堂和仕學館、武備學堂設立此科。在設掌故學科的學堂中,掌故學常居于不同的位置,亦反映出掌故學學科定位的模糊。這也體現(xiàn)掌故學在近代學制中的局限性。山東大學堂章程規(guī)定備齋設“國朝掌故”一門,并附“淺近政治學”(43)《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山東大學校史資料》第5期,1983年。,江北大學堂備齋設“本朝掌故”課程,江南高等學堂在“溥通學”中設掌故學,這些基本按照“壬寅學制”設置,而且一定程度上沿襲了維新派的新學體系。山西大學堂于史學門內(nèi)設“國朝掌故學”,其理念在于與中外歷史學相參照,從而“會觀其通,致諸實用”(44)《續(xù)錄岑大中丞遵旨擬訂山西大學堂試辦章程》,《申報》1902年8月31日,第1版。,山西學務處則在中學八門中設史學、通學、本朝掌故學、時務學,其中通學原屬“史學兼掌故”,以其著錄舊時律令,又因兼于史學之中使課業(yè)量過大,而專設一門,實際上等于“歷史掌故學”。(45)山西學務處編:《山西學務總綱》,《山西學務匯編》第1集,1902年。掌故學在這里呈現(xiàn)出與史學的交織。直隸中學堂則將掌故學列在“中學”中的“文學”序列下。

僅僅過了不到兩年,從“壬寅學制”變?yōu)椤肮锩畬W制”后,掌故學就在學術分科體系中消失了。《奏定學堂章程》中各級學堂均不設掌故學,之后掌故學在全國各地學堂中幾乎不再出現(xiàn)。掌故學所包括的內(nèi)容,分散在史學、法學、兵學、政治等多個學科里,其中最主要是在高等學堂、大學堂的史學課程和大學堂的政治門課程中。掌故學出現(xiàn)在新式學堂的時間較短,也并沒有遍及于大部分新式學堂,這是學制和知識結構處于過渡時期的表現(xiàn),也是學制進一步向日本學習的結果。從這一角度來說,作為舊名詞的“掌故”,倒與屬于新名詞的嚴譯“拓都”與“么匿”之類有類似的境遇。

學科體系不僅規(guī)定了課程設法,而且塑造了近代中國的學術與知識分類。因此,一度熱門的掌故學很快不見蹤跡,僅有幾處存留。一是存古學堂仍將“本朝掌故”置于史學門內(nèi)。二是國粹派時有使用這一概念作為國粹之一種,其中以鄧實較為重視。他認為:“既有國,則必有政治因革損益之事,是曰一國之掌故學?!?46)鄧實:《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1906年。三是1908年之后為經(jīng)筵進講呈送國朝掌故講義,這一次進講的國朝掌故講義由唐景崇等人撰寫,內(nèi)容為清朝歷史之介紹,主講歷史事件而非制度,作為實學的價值幾乎無存。

掌故學這一概念迅速消失,除了因為學制的變化,以及前述掌故學作為學科的局限性,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在于士人僅作提倡而較少著述。雖然提倡掌故者眾,但是清末真正纂輯實用性掌故或創(chuàng)作掌故學著述的人并不很多,其作品質量也有限。自劉師培所辦《中國學報》設以職官典制為內(nèi)容的“掌故”欄目后,以實用為導向的掌故之學便銷聲匿跡。民初的掌故書籍和報刊上登載的掌故文章多屬無關制度的小說或筆記文章,人們也不再會將民國的典故人事單獨歸為掌故門類。雖然熟悉掌故仍是博學的表現(xiàn),但這并非意味著學術層面的博通;官員仍免不了借鑒前人經(jīng)驗(事實上,由于制度和觀念之巨變,這種借鑒確實相當?shù)販p少了),但這些經(jīng)驗也是作為某一領域或學科的知識而有價值,而非因為它過去曾經(jīng)存在而有價值。于是,經(jīng)過學術轉型,晚清掌故學所代表的內(nèi)容,僅作為歷史細節(jié)而存在,而不再被公認為實用的、學術性的知識。

結 語

晚清掌故學作為一門正式學科的時間短暫,自始至終也未擺脫內(nèi)容駁雜、概念模糊的情況,但它在近代學術轉型上有著相當?shù)囊饬x。

掌故學在學術轉型中的意義,首先在于它溝通了以經(jīng)世實學為主體的道咸新學和以西學為主體的新一代新學。甲午前后,新學指的主要是西學,張之洞《勸學篇》里即以“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而中國史事、政書屬于舊學。(47)張之洞:《勸學篇》,《張文襄公全集》第4冊,中國書店1990年影印版,第570頁。但道咸新學和后來的新學顯然有很密切的聯(lián)系,掌故學正是其中的聯(lián)系之一。重視掌故是對道咸新學的繼承和調適,有利于在經(jīng)典化了的“新學”基礎上,接納對現(xiàn)有體系更具挑戰(zhàn)性的新學。

第二,以實用為旨歸的掌故學,一度成為了傳統(tǒng)學術中容納和生產(chǎn)知識的重要空間。這一點本質上是“掌故”博雜和零碎的特點決定的。一方面,經(jīng)世實學下價值驟升的實用知識,需要占據(jù)一個能與考據(jù)學、史學、詞章學等范疇相似的位置,以進一步確認自身在學術體系中的價值。另一方面,在知識門類還比較模糊的時候,將有裨實用的舊例新知一并歸于“掌故”,使得經(jīng)世實學的“學術性”更加切實,為知識生產(chǎn)和傳播提供了合法性。

第三,晚清學人對掌故學的重視,促進了新史學的誕生。晚清掌故學提升了學人對制度史、經(jīng)濟史的重視,繼而掌故與西學新知相容,則又有益于外國歷史、地理等知識的傳播。梁啟超在1897年曾討論道:“若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唐會要、兩漢會要諸書,于國史為近而條理猶有所未盡”。(48)梁啟超:《續(xù)譯列國歲計政要敘》,《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60頁。“通考”“會要”是晚清掌故學中常見的書籍,也見于時務學堂掌故學書目,可見梁啟超提倡掌故學與其新史學之主張有一定聯(lián)系。從知識分類的角度來看,晚清掌故學所涉內(nèi)容多為史學承接而成為制度史、社會史、經(jīng)濟史的研究對象;掌故著述本身也隨著擴充史料的風氣,成為了內(nèi)容豐富的史料。

最后,提倡掌故學是西學東漸過程中學術本土化的嘗試。梁啟超在給林迪臣的信中寫道:“中國舊學,考據(jù)、掌故、詞章為三大宗。其偏重于掌故者,則其變而維新也極易?!痹蚴恰耙哉乒蕿閷W”的人“必其素有治天下之心”,能夠熟習“歷代治亂興亡沿革得失所以然之故”,從而“參合之于西政”。(49)梁啟超:《與林迪臣太守書》,《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第2頁。掌故學成為舊學對接西政的橋梁。《湘學報》以及各書院設掌故學,在同一實用門類下敘述中國古代典制和歐、美、日狀況,就使得有益之舊制度和西方“新”制度相參于一體。這就是維新派提倡掌故學以利用舊學資源接應西學、培養(yǎng)本土學問和本土人才的體現(xiàn)。

民初之后,掌故不復存于學科體系之中。1944年,學者瞿兌之為徐一士的《一士類稿》作《論掌故學》一文以為序,重在強調治史者關注掌故的重要性,并未提及晚清掌故學。但是,以消失為結局并不意味著它沒有意義。后人探討近代的學科問題,常常關注一些存在于今日學科體系內(nèi)的科目。然而,近代的學術體系變動以及學術分科形成,是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其中一些有意義的嘗試未能留存到今天。論者多認為晚清新學具有過渡性的特征,掌故學的興衰,就是這種過渡性的一個例證,而且可以顯示出過渡之復雜性。這一復雜性體現(xiàn)在代際的、不同思想或政治主張的、不同知識結構的互動中,值得后人深入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全裸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国产91视频观看|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欧美www在线观看|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另类AV| 午夜在线不卡| 天堂成人在线|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欧美黄网在线|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97综合久久|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国产91丝袜|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色偷偷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aaa国产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人妖无码第一页|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在线| 色婷婷丁香|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a网站|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欧美啪啪一区| 99这里精品| 久久77777| 无码日韩视频|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麻豆精选在线| 在线亚洲小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久久综合干| 免费无遮挡AV|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18免费| 久久男人资源站|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