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對稱的博弈:西安事變善后中的蔣介石與楊虎城

2024-06-10 21:10:20王春林
安徽史學 2024年2期

王春林

(遼寧大學 歷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蔣介石力圖重新恢復對陜甘的統治,而楊虎城則要求蔣兌現抗日等承諾,事實上延續了與國民政府對抗的局面。但囿于1937年1月初國民政府對楊“撤職留任”的命令以及陜甘善后的需要,又不便再加處置。但在1—6月間,蔣介石、楊虎城之間又有過多番博弈,最終楊虎城在蔣的壓迫下辭職出洋。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軍事善后階段,并強調楊虎城領導“三位一體”與國民政府對抗以及留在國內監督政府抗日的一面,史料上則較依賴楊虎城親友或部屬的回憶,因而對國民政府方面以及雙方的博弈探討有限。(1)參閱米暫沉著、米鶴都整理:《楊虎城》,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258頁;郝銀俠:《論楊虎城與西安事變》,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系之謎》,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4—452頁;楊瀚:《楊虎城大傳》,團結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319頁;王春生:《西安事變前后楊虎城對國民政府當局態度的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有鑒于此,本文主要利用臺北“國史館”藏相關檔案以及當事人蔣介石、陳布雷日記等資料,嘗試梳理西安事變善后期間國民政府對楊虎城的態度演變,考察蔣介石、楊虎城之間的博弈,探析雙方的處境以及心思,進而展現這期間國民政府與楊虎城部關系的演變態勢。

一、軍事善后時期國民政府對楊虎城惡感的增加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部分國民政府官員對楊虎城的態度仍感懷疑。1936年12月27日,從潼關歸來的周孝伯談到“楊虎城仍不可靠”。(2)翁文灝著,李學通、劉萍、翁心鈞整理:《翁文灝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02頁。28日,楊的老上司于右任也“主去楊”。(3)馮玉祥著、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馮玉祥日記》第4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66頁。而在軍事善后中,楊虎城又大力宣揚蔣介石接受“八項主張”的事實:“委員長大徹大悟,表示完全容納。”(4)《函各縣長述雙十二事件之經過及解決情形并告以今后施政之方針》(1936年12月29日),賈自新主編:《楊虎城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293頁。其后楊虎城還在公開電文中反復陳說此點。(5)參見《通電抗議南京政府扣押張學良挑動新內戰》(1937年1月5日)、《電詰蔣介石悔諾》(1937年1月14日)、《致函蔣介石派員呈送解決陜事方案》(1937年1月16日)、《和平宣言》(1937年2月4日),賈自新主編:《楊虎城文集》,第304—309、312—313頁。這與蔣介石返京后的論調完全相悖,自然令蔣十分難堪。

12月30日,楊虎城去電表示愿與張共擔責任:“城與諸將領均有應得之咎”。(6)《致書張學良衷心承責共濟》(1936年12月30日),賈自新主編:《楊虎城文集》,第295頁。此點蔣介石當會較為認同,但蔣為迅速解決陜甘問題,僅對楊處以“撤職留任”。《大公報》稱頌國民政府“實屬寬大逾恒”,“陜省主席畀之孫蔚如”,“孫為楊部師長,不啻由楊自兼”。(7)《陜甘善后》,天津《大公報》1937年1月6日,第2版。

此時楊虎城是陜甘方面的領袖,也是國府方面所矚目者。1937年1月5日,楊虎城通電抗議南京審判張學良等做法。(8)參見《通電抗議南京政府扣押張學良挑動新內戰》(1937年1月5日),賈自新主編:《楊虎城文集》,第304—305頁。南京方面頗為擔心善后前途,其關注點主要集中于楊。6日,陳布雷認為楊“抗命之意漸露”。(9)陳布雷:《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東南印務出版社,年份不詳,第186、188、187—188、189頁。7日,蔣鼎文認為楊“對中央善后處置表示不服,為此仍不免武力解決也”。(10)錢世澤編:《千鈞重負——錢大鈞將軍民國日記摘要》,中華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403、405、407、407頁。

因為西安事變,蔣介石以下大員對楊多有惡感。蔣原本對楊虎城在西安事變中的態度已有些失望。(11)《蔣介石日記》,1937年1月8日,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同日黃紹竑也提到“委座又謂楊虎城□為中央予以拔擢者,故深以為楊氏可靠,詎知不然”。(12)錢世澤編:《千鈞重負——錢大鈞將軍民國日記摘要》,中華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403、405、407、407頁。而被扣大員對楊印象更壞。1月10日,錢大鈞與陳繼承、蔣鼎文、陳調元晤談,“彼此均以為張漢卿雖可惡,猶有感情可言,而楊虎城則可惡已極,此被避各人可謂眾口一辭者也。” 晏道剛也攻擊楊“貌忠厚而性毒辣,腦筋簡單而野心甚大”,并建議“設法將楊誘出陜西而處置之”。(13)《晏道剛呈》(1937年1月),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79-015。甚至陳布雷整理蔣日記時也深感“楊之陰狠”。(14)《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第188頁。

軍事善后期間,楊虎城與中共和東北軍堅持“三位一體”,以軍事和政治兩方面同國民政府抗衡,并積極聯絡各地方勢力。(15)參見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系之謎》,第394—452頁。但地方勢力大多僅限于聲援,陜甘方面仍需獨自面對中央軍。其間楊虎城是蔣介石、何應欽等人要處心積慮應對的,也積累了不少怨恨。1月10日,陳布雷“承命擬致楊虎城函稿”,“深恐諄諄之勸,不易動其心也”。(16)陳布雷:《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東南印務出版社,年份不詳,第186、188、187—188、189頁。當日蔣也認為陜甘“所成問題者,只楊虎城而已”。(17)陳布雷:《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東南印務出版社,年份不詳,第186、188、187—188、189頁。可見此時楊已成為蔣解決西北問題的主要障礙。13日,《大公報》也將矛頭直指楊虎城:“楊虎城被左右包圍,決意向死路走。”“中央為趕快解除陜民痛苦及恢復地方秩序計,當然要負起戡亂的責任。”(18)《楊虎城不悔禍》,《大公報》1937年1月13日,第4版。而國民政府對地方勢力也有所顧忌。16日,王子壯寫道:“對中央素懷不滿者至此亦有表示,如劉湘、李宗仁、白崇禧最近之公然電請中央對陜西務取政治解決,不應再起內戰。是直認陜西與中央之對等,韓宋之間亦有若干之默契,均足為中央解決陜甘事變之阻力,中央之鄭重遲回非無故也。”(19)王子壯:《王子壯日記》第4冊,(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版,第17頁。

而蔣對楊也有些失去耐心。1月16日,楊虎城等人通電就職,但“傍晚接楊、孫各一電,仍以張回陜為要求條件,即呈委員長閱之,不勝嘆息”。(20)陳布雷:《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東南印務出版社,年份不詳,第186、188、187—188、189頁。17日,蔣叮囑李志剛:“你回去告訴虎城,只要他聽我的命令,我答應的話都可實現。”(21)李志剛:《奉命奔走和談的經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344頁。甚至張學良也認為西安“所提問題,多不合乎實際,余對陜局,殊抱悲觀”。(22)《張學良日記》,1937年1月18日,哥倫比亞大學善本與手稿圖書館藏。為此,蔣進一步向陜方施壓并勸說。1月底,蔣得意道:“對楊虎城數函警告,恩威并濟,甚有效益也。”(23)《蔣介石日記》,1937年1月反省錄。而戴笠則對部下直言:“陜局和平,諒可告成,惟楊逆陰險,必須徐圖設法鏟除。”(24)《戴笠致王道成轉馬志超電》(1937年1月30日),臺北“國史館”藏,戴笠史料,檔號:144-010114-0002-081。

二二事件后,東北軍后撤,中央軍逼近西安。楊虎城部杜錫勛等旅欲脫離楊,中央軍將領對此頗有分歧: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只擬與該旅表面敷衍”。(25)《劉峙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4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79-064。而劉峙認為“不如乘時分化”。(26)《何應欽致顧祝同電》(1937年2月5日),臺北“國史館”藏,陳誠“副總統”文物,檔號:008-010202-00059-005。這時楊虎城已有出洋之意。部下鄧寶珊建議楊“申請政府給以出國考察機會,借故離開故土,將來一旦抗日戰爭需要,再行回國。楊覺得這是一個萬全之策。”(27)甄載明:《“西安事變”中的鄧寶珊將軍》,甘肅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40輯,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5頁。2月7日,楊虎城赴三原,“李志剛代表西安各界來潼歡迎顧(祝同)主任入西安”。(28)《顧祝同即進駐西安》,《大公報》1937年2月8日,第3版。楊母在二二事件后被投向國民政府的東北軍檀自新部劫持,楊虎城往三原一為“迎母”,一為“視察部隊”。其間蔣指示妥為照顧楊母,楊虎城曾去電感謝。參見《何應欽致閻錫山等電》(1937年2月16日),臺北“國史館”藏,閻錫山史料,檔號:116-010101-0115-158;《楊虎城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12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4-281。這時又有部分楊部軍隊宣布脫離楊。(29)參見《楊部三旅長已與楊脫離》,《大公報》1937年2月8日,第3版。聞訊后,蔣欣慰道:“楊逆崩潰之勢已成。”(30)《蔣介石日記》,1937年2月7日。

二、從借重到迫楊辭職

中央軍進入西安后,如何處置楊虎城是國民政府面臨的棘手問題之一。(31)顧祝同:《墨三九十自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年版,第165頁。蔣對此有周密的部署:“與楊詳商處理西北整個辦法,詳詢其意見,且略示推重之意,要其先述辦法,并探測其對赤匪與張部之方針、態度,與其輕重之程度,最后探詢其李志剛謂其自有進一步辦法者,如何進行與實施。”(32)王正華編輯:《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40冊,臺北“國史館”2010年版,第120、124頁。為此,顧祝同起初對楊較為尊重。2月14日,楊虎城返回西安,“下車后當與顧祝同主任晤面,相談甚歡”。(33)《楊虎城昨已返西安》,《大公報》1937年2月15日,第3版。顧當晚“回拜楊虎城”。楊虎城15日又“至行營謁顧,對陜甘善后問題有所談商”。(34)《入陜各軍相繼復員》,《大公報》1937年2月17日,第3版。李志剛也證實:“二月間,蔣介石把楊部的一些人員,或與蔣有關的人安置在陜西省政府”,“并且使顧祝同對楊盡量拉攏言歡,意在消滅對抗情緒”。(35)李志剛:《西安事變后楊虎城將軍出國經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424頁。

同時,蔣也在考慮處置楊及該部問題。(36)《蔣介石日記》,1937年2月8、11日。2月10日蔣仍向鄧寶珊示以寬大:“楊虎城可以考慮出國,名義用軍事專使或其它,將來再定。十七路軍番號暫時不變,由孫蔚如領銜,陜西省主席亦由孫蔚如暫兼,西安綏靖主任等研究確定后再發表。”(37)甄載明:《“西安事變”中的鄧寶珊將軍》,甘肅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40輯,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5頁。事實上這只是煙幕。11日,蔣即指示何應欽“對楊部分化工作可繼續進行”。(38)甄載明:《“西安事變”中的鄧寶珊將軍》,甘肅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40輯,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5頁。中央軍將領中也有根除楊部的意見。陳誠認為,“為中央計,亦當以西北全局及幾十萬之人民為先,而以楊之面子為次。”(39)《陳誠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15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79-096。劉峙去函稱贊陳誠“主張甚是”。(40)《劉峙致陳誠電》(1937年2月16日),臺北“國史館”藏,陳誠“副總統”文物,檔號:008-010202-00059-028。衛立煌也主張對楊部“似不宜過于寬大”。(41)《衛立煌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23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79-102。其間中央軍對楊部密切監視。(42)《李仙洲等致陳誠電》(1937年2月19日),臺北“國史館”藏,閻錫山史料,檔號:116-010108-1001-022。而楊虎城則仍希望保持“三位一體”。(43)《衛立煌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24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202-022。

最初楊虎城似有辭職之意,但國民政府尚需借助楊推動善后。2月12日,楊向蔣介石表白稱:“此后一切當惟以鈞座意旨為依歸。”(44)《楊虎城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12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4-281。但在公開場合,楊宣稱:“委座不準其辭。顧主任派黃杰敦請。”(45)《陳誠致劉峙電》(1937年2月17日),臺北“國史館”藏,陳誠“副總統”文物,檔號:008-010101-00003-075。顧則回應稱:“本人與楊主任連日晤談,表示甚佳。”(46)《孫蔚如定今日飛京》,《大公報》1937年2月18日,第3版。2月22日,李志剛與馮玉祥談及楊去職之意時,馮也說“可以不必”。參見《馮玉祥日記》第5冊,第59頁。20日,楊又公開談到西安事變“違反國家紀綱,不敬領袖之處,私衷頗悔”。(47)《楊談遵中央意旨辦善后》,《大公報》1937年2月21日,第3版。這就與國民政府的論調相契合了。在楊虎城的協助下,顧祝同又與高桂滋接洽了陜北治安問題。(48)參見《于學忠等宴陜各界告別》,《大公報》1937年3月25日,第4版;《于學忠定期赴皖》,《大公報》1937年3月27日,第3版。十七路軍改編問題,《大公報》認為較為簡單:“數額本少”,“楊主任虎城最近決心遵令”,“一切更無問題”。(49)《陜局解決以后》,《大公報》1937年2月10日,第2版。事實上相去不遠。在顧祝同呈報的方案中,楊部多被整編,僅少量為縮編。(50)《顧祝同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19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79-090。至3月9日,楊虎城談“所屬三十八軍業經編為兩師,同時撤銷十七路總指揮部”。(51)《東北軍大部已開拔》,《大公報》1937年3月10日,第3版。

在2月底,蔣的“去楊”想法已有所流露。此時蔣在策劃東北軍東調豫、皖、蘇三省,楊虎城部將處于孤立境地。2月25日,蔣詢孫蔚如“虎城近時感想,彼謂深知對不起委座,又謂自顧主任到后一切已恢復舊狀云云。委座謂對余毫無關系,不過對地方實在對不起也。”(52)錢世澤編:《千鈞重負——錢大鈞將軍民國日記摘要》,第429、435頁。這暗示了蔣的“去楊”之意。在2月反省錄里,蔣對楊母為東北軍綁脅感慨道:“天網恢恢,害人者自害,何其報之速也。”(53)《蔣介石日記》,1937年2月反省錄。這更明顯地反映了他對楊的怨恨。楊虎城也逐漸意識到蔣的分化意圖:他“起先還在猶豫,后來發現蔣介石對十七路軍耍了不少陰謀,收買分化他的部下”。(54)甄載明:《“西安事變”中的鄧寶珊將軍》,《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40輯,第45頁。孫蔚如也有了拋開楊的想法:“孫蔚如愿楊辭職,將楊部編兩師,保持第十七軍,以主席兼軍長。”(55)《樊崧甫致蔣介石電》(1937年2月14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79-083。

進入3月后,伴隨東北軍的東調,蔣“去楊”的念頭日益強烈。3月1日,蔣與陳誠談到張學良“有情可原,而楊虎城真是禽獸不如”。(56)陳誠著,林秋敏、葉惠芬、蘇圣雄編輯校訂:《陳誠先生日記》第1冊,臺北“國史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年版,第120—121頁。蔣身邊這種聲音也不少。4日,馬占山對錢大鈞談到楊“封建思想濃厚,此人不去,終為后患”。(57)錢世澤編:《千鈞重負——錢大鈞將軍民國日記摘要》,第429、435頁。10日,賀衷寒也主張“使楊去職或使其無法維系而自行離職”。(58)《賀衷寒呈》(1937年3月10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277-005。為敦促楊出國,蔣又輾轉示意楊來見他。“這話起先由宋子文告訴我”,“后來顧祝同也告訴他這樣的話”。(59)李志剛:《西安事變后楊虎城將軍出國經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425、425—426頁。

3月9日,楊虎城公開談到“擬日內赴京”。(60)《楊虎城告記者擬日內晉京》,《大公報》1937年3月10日,第3版。《大公報》隨即稱贊“楊氏此時親到首都看看中央的一切,當能更明了中央意旨,秉此意旨,處理陜省善后,西北軍政當可望更迅速的步入常軌。”(61)《楊虎城擬入京》,《大公報》1937年3月10日,第4版。但楊虎城遲遲不見行動。3月25日,蔣向顧祝同詢問道:“聞孝侯兄已到陜,何日來京。虎城兄如有暇,望其亦來一敘。”(62)《蔣介石致顧祝同電》(1937年3月25日),臺北“國史館”藏,國民政府檔案,檔號:001-016142-00042-024。于學忠,字孝侯。

3月28日,楊虎城才前往,且提及“此來系奉蔣委員長電召赴杭晉謁”。(63)《于學忠楊虎城抵滬》,《大公報》1937年3月29日,第3版。《大公報》有意營造寬松的氛圍:“現在西北政治上軍事上,可說已無問題。但是還有如救濟災荒,整理財政,都不失為目前重大問題,而交通建設,關系更大。這些工作,必須地方當局秉承中央意旨加緊推進。”(64)《于楊南下聆訓》,《大公報》1937年3月29日,第4版。這主要是為了安撫楊虎城及其所部,但絕非蔣所樂見。這期間,蔣仍在處心積慮地籌劃將楊及其所部調離陜西。(65)《蔣介石日記》,1937年3月23日;1937年3月27日,下周預定表。3月29日,錢大鈞也建議“利用此機會,或由西北民眾呈請政府羈留南京,或由政府明令免職,不使返陜,或用秘密方法處置。”(66)錢世澤編:《千鈞重負——錢大鈞將軍民國日記摘要》,第441頁。

3月29日,楊虎城、于學忠來杭州謁蔣。蔣記道:“對楊仍宜寬宥,不加遣(譴)責,惟勸其離陜辭職。”(67)《蔣介石日記》,1937年3月29日。但在李志剛筆下,蔣“對著楊指桑罵槐地糟踏張漢卿先生”,私下里,“楊以為蔣的這次談話不過是表示寬大,不記舊怨,目的在解除人們對他的戒備。楊對自己的人說:‘蔣一貫對人沒有誠意,不應對他有什么幻想。’”(68)李志剛:《西安事變后楊虎城將軍出國經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425、425—426頁。31日,蔣又“詳告其個人之利害與以后之出處,調(諷)其自辭離陜,以誠待彼,諒彼亦無可奈何也。”(69)《蔣介石日記》,1937年3月31日。但暗示楊辭職,恐怕不能稱為“誠”。蔣的言辭稱為“威逼”更合適。此次會見決定“楊虎城回西安處理善后問題后,立即出國”。(70)楊子實、石佩玖:《記西安綏署駐甘行署和新一軍概況》,甘肅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6輯,甘肅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4頁。其間楊虎城與國府官員間的往來如昔。(71)《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第205頁;《楊虎城日內離杭過滬飛西安》,《大公報》1937年3月31日,第3版;《楊虎城即返陜》,《大公報》1937年4月2日,第3版;《楊虎城昨日飛陜》,《大公報》1937年4月3日,第3版。這是蔣難以忍受的。

4月3日,楊致電蔣表示:“今后決本鈞座指示各點,切實奉行。”(72)《楊虎城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3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81-016。其后蔣就滿心考慮對楊的下一步處理:“電顧,催楊速辭”(73)《蔣介石日記》,1937年4月5日。,“催楊虎城離陜”。(74)《蔣介石日記》,1937年4月24日,下周預定表。《大公報》“社評”也適時地指出了十七路軍國軍化的方向。(75)《陜甘善后亟應推進》,《大公報》1937年4月9日,第2版。但楊虎城仍然意圖控制陜西。據脫離楊的王勁哉報告:“楊孫實力,除正式軍隊與警衛各旅外,現仍竭力培養地方民團,及其他民間武力,引為己用。”(76)《劉峙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14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81-066。

楊虎城確實并未立即照辦,而是有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事實上楊虎城對辭職出洋以及陜省人事仍有所要求。據顧祝同報告:“一、彼決心辭職出國”,但希望“于辭準綏靖主任后,同時發表一國府委員名義;二、望鈞座給渠出洋費三十萬元;三、孫蔚如對渠離職后,將發生不安狀態”,并轉詢蔣真意;“四、綏靖公署如不取消,擬保孫蔚如繼任,若決取消,可否恢復第十七路名義,以孫蔚如充任,或綏署總指揮均不存在,可否擴充第三十八軍孫蔚如之軍部。”但蔣只滿足了楊的部分要求:“待其出洋時可設法予其軍事委員護照”,但“不能于辭職照準時發表”;“虎城辭職出洋,則政府當給其十萬元”;“綏署與十七路名義皆應撤消,卅八軍軍部亦不宜擴充”。(77)《顧祝同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11日)及蔣介石批示,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81-056。稍后,楊仍要求增加出國費十萬,蔣批示楊到滬后可酌加“五萬”。(78)《顧祝同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19日)及蔣介石批示,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81-093。4月24日,楊去電表示:“現在綏署正在辦結束,月內即可竣事,職擬下月來滬晉謁鈞座”。蔣批示“望早日來滬”。(79)《楊虎城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24日)及蔣介石批示,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81-105。

關于辭職出洋,4月23日,“楊召所部官佐訓話時已宣布”。(80)《楊虎城出洋》,《大公報》1937年4月27日,第3版。當日孫蔚如、趙壽山等即聯名電蔣,請“寬其既往”。(81)《孫蔚如等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23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4-287。24日,邵力子分析楊虎城“派李志剛赴滬,籌備手續,惟是否完全真誠,尚難斷定”。(82)《邵力子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24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6-123。可見,此事備受關注。4月27日,楊虎城終于電蔣辭西安綏靖主任。他一方面仍申明兵諫之良善意圖,一方面則遵從蔣的意思,“顧念紀綱,懲前毖后”。(83)《致電蔣介石請辭本職》(1937年4月27日),《楊虎城文集》,第319頁。有趣的是,同日蔣還在叮囑顧祝同繼續勸楊并安撫孫蔚如等。(84)參見《蔣介石致顧祝同電》(1937年4月27日),臺北“國史館”藏,國民政府檔案,檔號:001-016142-00042-083。顧祝同也報告了其安撫工作并分析孫蔚如等人的心理。(85)《顧祝同致蔣介石電》(1937年4月25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81-113。其間蔣很慎重。他指示顧祝同:“虎城未離西安期間,在西安城內外各部隊應嚴密防范布置,以備萬一,夜間尤為緊要,并備巷戰,但切勿聲張。”(86)《蔣介石致顧祝同電》(1937年4月26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277-088。周恩來對此事反應強烈。4月26、27日,周“分別同楊虎城、張沖、顧祝同商談解決辦法。同時致電中共中央,建議致電蔣介石挽留楊虎城,并公開發文章對南京政府逼楊出國,裁撤西安綏靖公署表示不滿。”(8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371頁。正同國民黨談判的中共似乎未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但即便去電,恐怕也于事無補。

三、楊虎城的延宕與出洋

在楊虎城辭職后,蔣介石等人的關注點立即轉到促其出洋上來。蔣執意促楊早行。(88)《蔣介石日記》,1937年4月28日;1937年5月1日,下周預定表。顧祝同報告道:“虎城預定五月二日,至遲魚日飛滬,在此期間當謹慎戒備。職現每日均與之見面,尚未發現有何異動模樣。”(89)《顧祝同復蔣介石電》(1937年4月28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277-088。“魚日”指6日。蔣30日復電準楊辭職,但他當日曾為此回復兩電,其一云“所請照準,并派兄出洋考察軍事”;其二除前電內容外,“尚希即日摒擋,早赴事功為盼”。(90)《楊虎城辭職照準》,《大公報》1937年5月2日,第3版、第4版。從電文之頻繁與內容,可見蔣“去楊”心理之急切。

十七路軍也有一部分人希望楊“早日離開,以便于他們行使職權”。(91)楊拯民:《往事:楊虎城之子回憶》,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138頁。《大公報》放出楊出洋的消息:楊“現定二十九日由陜飛滬”,“并準備下月中即放洋”。(92)《楊虎城預定明日飛上海》,《大公報》1937年4月28日,第3版。該報還著力宣揚楊出國的好處:“楊氏乘此機會外游,于公于私,可謂都有裨益。”“歸國以后,必能對國家有切實的貢獻。”(93)《楊虎城辭職照準》,《大公報》1937年5月2日,第3版、第4版。

楊虎城開始向各方辭行。4月29日,楊“宴請陜籍在野名流”。5月1日,楊又“設宴招待西安各界首領話別”。(94)《蔣委員長派楊出洋考察軍事》,《大公報》1937年5月2日,第3版。其間楊不再提蔣在事變中的許諾等事,僅稱“去歲西安之事,雖以蔣委員長精誠感召及各方努力,終得和平解決”。(95)《于學忠定今日入京》,《大公報》1937年5月3日,第3版。數日后,顧祝同又轉報了樊崧甫的報告:楊部“強迫壯丁入伍,遇有商客行旅任意搜檢,攫奪財帛”,并與紅軍“往還甚密”。(96)《顧祝同致蔣介石電》(1937年5月5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139-209。這種消息只會更堅定蔣的“去楊”之心。

楊虎城原定5月6日“離陜南行”。(97)《于學忠定今日入京》,《大公報》1937年5月3日,第3版。但行前楊虎城等突然退票,因楊“患流行性感冒”。(98)《楊虎城展期飛滬》,《大公報》1937年5月6日,第4版。據稱“楊虎城因前數日酬酢過忙,四日起患感冒,五日六日兩日熱度均甚高,聞已至三十九度余,近由省立醫院外科主任于明江、內科主任遲仲陽診治。”(99)《劉尚清抵皖楊虎城展期南行》,《大公報》1937年5月7日,第3版。外界對此不免有些懷疑,其中尤以蔣最為焦躁。(100)《蔣介石日記》,1937年5月5、6日。5月7日,劉峙對外澄清道:“楊虎城延期離陜,聞確屬有病,并無他種原因。”(101)《劉峙昨晨到京請示》,《大公報》1937年5月8日,第3版。

楊虎城的生病頗為蹊蹺,其感冒發燒或者屬實,但其后的一些操作卻似有意布置。楊虎城6日電滬友,“望著李志剛延陸仲安乘歐亞七日班機往診治,因電到過晚”,旋“請陸李乘車往”。(102)《東北軍將著手整理》,《大公報》1937年5月8日,第3版。8日,秘書周梵伯又電滬稱,楊“有漸愈之望”。醫師遲仲陽也稱楊體溫“已恢復常態,惟喉病尚待治療,約再休養數日,精神體力當可完全復元”。(103)《蔣委員長囑楊虎城安心療養》,《大公報》1937年5月9日,第3版。10日,楊電滬友,“定十三日乘歐亞機飛滬”。(104)《何應欽昨到滬楊虎城即離陜》,《大公報》1937年5月11日,第3版。但稍后又“改定十六日乘歐亞班飛機啟行”。鄧寶珊13日也稱楊“再有數日之休養,即可恢復健康”。(105)《何應欽赴滬楊虎城即離陜》,《大公報》1937年5月14日,第3版。恰在此時,楊第三子“病故,楊甚悲痛”。(106)《待何部長今日返京即可商決》,《大公報》1937年5月15日,第3版。15日,陜西省黨部的韓光琦又電滬稱,“楊遭此人間慘變,赴滬期展緩”。(107)《何應欽昨晚由滬返京》,《大公報》1937年5月16日,第3版。其后又有20日赴滬之說,但醫生“勸其靜養,楊太夫人亦囑以醫言為重,遂決定展緩行期”。(108)《劉峙王樹常昨離京赴汴》,《大公報》1937年5月20日,第3版。這些說辭本身就有些牽強,而又出自鄧寶珊、孫蔚如等楊的部屬,加之接連改期,自然令人生疑。

但蔣介石即便看破楊的心思,也未便說破,還要假意安慰。5月8日,蔣電顧祝同轉楊虎城:“望悉心調治”,“此間可派專醫來陜,倘無大礙,則請兄乘車來滬診治亦可”。(109)《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40冊,第372頁。9日,顧祝同報告道:“體溫已如常人,只喉痛未復原,再靜養數日,即可全愈,渠現定元日仍乘飛機赴滬。”(110)《顧祝同致蔣介石電》(1937年5月9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5-079。“元日”指13日。同日,李維城見馮玉祥時卻觸及了楊接連推遲的原因:李“談楊虎城進退為難之情形,并言見介石所得之印象,介石要其走開也。”(111)《馮玉祥日記》第5冊,第159—160頁。宋子文認為,“只有趕快來滬準備放洋,如果有病來上海醫治也比西安強些。”即便向蔣進言,“他也決不會采納”。(112)李維城:《西安事變的片斷回憶》,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179頁。可見,楊公開拖延不成,只能借故拖延。但蔣已經很不耐煩了:“楊逆猶未離陜也”,擬“促楊虎城出洋”。(113)《蔣介石日記》,1937年5月15日,本周反省錄、下周預定表。

事實上,楊虎城的病有實有虛。5月14日,戴笠報告稱:“楊虎城魚日經醫生檢查,患腎臟炎,現已愈十分之八九。”“其左右有勸其勿離陜者,并制造謠言,謂恐楊到滬后,中央不令出國,甚或將其監視等語,以聳聽聞。”(114)《戴笠致蔣介石電》(1937年5月14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92-055。楊拯民也回憶稱:“父親在西安事變期間精神高度緊張,極端勞累,事變和平解決后,身心暫時松弛了下來,可又面臨著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十分困惑,因而病倒了。”“不幸的是拯人弟這時也病了。”楊拯人病逝,對楊妻是個巨大的打擊。“父親喪子妻病,對他真可謂是雪上加霜。”(115)楊拯民:《往事:楊虎城之子回憶》,第138頁。可見,楊虎城的生病與喪子都屬實,但楊的真意卻是等待抗戰的早日爆發:“他以為經過此次事變,蔣介石已經擋不住人民的抗日熱潮了。”“一旦抗日爆發,他就不再出國而參加抗戰了,他這樣的想法,一直到他到上海住宋子文家準備出國前夕還沒有放棄。”(116)李志剛:《西安事變后楊虎城將軍出國經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427、427—428頁。

其間楊虎城仍在與蔣探討出國名義問題。徐永昌寫道:“前日李志剛來談,似亦希中央予以出國名義等情,查該員是否給以中央委員名義,出國考察軍事,抑另予名義之處。”蔣批示:“待楊到滬,皆可面商即定也。”(117)《徐永昌致蔣介石電》(1937年5月15日)及蔣介石批示,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482-076。而根據情報,楊虎城與孫蔚如都有意拖延出洋:“一、楊虎城因傳聞中央俟其出洋后,有將其所部兩師調豫整訓,恐實力削減,又希望西南有異動,故暫留陜以待時局變化。二、孫蔚如原欲楊離陜,乘機掌握楊部,嗣因中央對其印象不佳,恐楊離后勢孤,遂從中慫恿,打消出洋計議。”(118)《劉峙致蔣介石、何應欽電》(1937年5月21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5-240。

5月22日,李志剛抵京,“代表楊虎城有所陳述,在京稍事接洽,即代楊辦理出國手續。”(119)《楊虎城離陜期尚未定》,《大公報》1937年5月23日,第3版。李還宣稱楊“離陜期將展至下月”。(120)《楊虎城將展至下月離陜》,《大公報》1937年5月24日,第3版。但25日楊即電蔣,“茲決定于本禮拜四乘歐亞機,力疾飛滬”。(121)《楊虎城致蔣介石電》(1937年5月25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4-291。此數日間,楊當受到南京方面很大的壓力,因而改變決定。楊虎城27日飛滬。(122)《楊虎城昨飛滬日內晉京》,《大公報》1937年5月28日,第3版。獲悉消息后,蔣終于放心:“楊虎城已離陜到滬矣。”(123)《蔣介石日記》,1937年5月27日。到滬后,“除宋子文、楊虎、戴笠等和幾位陜西同鄉常來看他外,一些相熟的高級官員來滬者,多避嫌不敢來看。”(124)李志剛:《西安事變后楊虎城將軍出國經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427、427—428頁。楊本人也“時現恐慌,此次所以先赴美者,蓋圖避經香港,免遭意外”。(125)《戴笠致汪荻浪電》(1937年6月2日),臺北“國史館”藏,戴笠史料,檔號:144-010114-0001-097。

本來楊“出國期須俟謁蔣委員長后確定”。(126)《于何昨日由滬飛鄭轉汴》,《大公報》1937年5月29日,第3版。28日,蔣致電宋子文并轉楊虎城稱:“虎兄既決心出國考察,似應早日成行,未知何日有船,若船期急促,則不必來廬,以免跋涉誤期。”“如船期尚有余暇,則月初再約會期”。(127)《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40冊,第394頁。顯然,蔣仍希望楊盡早出國。5月29日,蔣還寫道:“楊虎城果離陜到滬,預備出洋,則西安叛變事件可告段落,然而時已半年矣。”(128)《蔣介石日記》,1937年5月29日,本周反省錄。為安撫楊,蔣還建議宋子文“如有暇,請與其同來”。(129)《蔣介石致宋子文電》(1937年6月1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80200-00279-001。6月4日,楊虎城與宋子文、宋美齡等人飛往廬山,“除報告綏署結束經過外,并對出國考察事有所請示”。(130)《楊虎城昨抵廬山》,《大公報》1937年6月5日,第3版。6月5日,蔣“下午約虎城等吃飯”。(131)《蔣介石日記》,1937年6月5日。席間蔣還問及“出國后對事變的經過,準備將怎樣發言?”楊答以“必定依照委員長那本小冊子的記載”。(132)郭增愷:《一個歷史問題的交代》,存萃學社編:《為第二次國共合作鋪平道路的——西安事變與張學良》,大東圖書公司1978年版,第221頁。“小冊子”指蔣介石的《西安半月記》。這一問一答仍別有深意。蔣在提醒楊不要亂說,楊的回答中規中矩。楊7日“飛滬,準備行裝”。(133)《楊虎城昨飛滬預定月內出國》,《大公報》1937年6月8日,第3版。

楊虎城到滬后,“因酬應繁忙,心臟病復發,正延醫診治”,但行期“不致變更”。(134)《馮副委長過蕪赴贛謁蔣院長》,《大公報》1937年6月16日,第3版。李志剛17日至外交部謁王寵惠,“并領楊之出國護照”。(135)《劉湘促何部長入川盼軍整會早日成立》,《大公報》1937年6月18日,第3版。其間蔣還曾收到關于楊虎城和孫蔚如的一些負面消息。(136)參見《趙清廉致蔣介石電》(1937年6月19日),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號:002-090300-00006-129。但楊出國在即,蔣自然不會輕舉妄動。20日,趙壽山、孔從洲等飛滬為楊虎城送行。(137)《籌備廬山訓練》,《大公報》1937年6月21日,第3版。楊虎城談到“這次事變,我的任務只完成了一半,扣了蔣介石,使他沒臉,也不可能再打內戰了,所謂‘停止內戰’一點,大體做到了。剩下的一半‘救亡抗戰’,我能不能親身參加很難說,主要依靠你們了。”(138)孔從洲:《楊虎城將軍在西安事變前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169頁。可見,楊盡管有些官樣文章的表態,但對發動事變并不后悔。

6月29日,楊虎城一行6人出洋,楊向記者談到“為期當在一年以上”。(139)《楊虎城出國考察》,《大公報》1937年6月30日,第3版。但私下里楊的設想是“一旦抗日實現,我就回來”。如時間稍長,“多找些朋友,了解些各國社會情況和人民的生活,盡量揭露日寇的侵略,爭取各國人士對我們的同情”。(140)李志剛:《西安事變后楊虎城將軍出國經過》,吳福章編:《西安事變親歷記》,第428頁。

結 語

西安事變后,楊虎城力圖迫使蔣踐行諾言,因而繼續扮演了“惡人”的角色。中央軍進入西安后,楊一方面協助善后,服從改編;另一方面則希望留在陜西任上或國內,推動或參與抗戰工作。但這是蔣決不能容忍的。楊與蔣的明爭暗斗很大程度上延續了西安事變期間的性質,在蔣及南京國民政府強勢掌控下,楊沒有多少回旋余地。尤其在東北軍東調與國共談判的背景下,國民政府與楊部的實力對比更為懸殊,而各地方勢力與楊部更多地只是遙相呼應。這期間,蔣、楊兩人的關系態勢恰如陳誠所指出的:“現在楊虎城的政治生命完全操在中央的手中,如果中央要他繼續負責,他也許能夠漸漸恢復他在陜西的地位;如果中央不要他,他的政治生命就告中結,所以他只有出于服從中央之一途。”(141)《陳誠對第四集團軍總部回隊職員講詞:對于陜變后幾個當前問題之解答》(1937年2月24日),臺北“國史館”藏,陳誠“副總統”文物,檔號:008-010301-00013-006。

西安事變善后中,國民政府對楊虎城的處置包含了較濃的“懲罰”色彩,但又要保持對楊寬大的假象,所以蔣介石只能勸說、壓迫其辭職、出洋。其間蔣、楊矛盾越積越深,個別國民黨高層、中共以及楊部的建言都無濟于事。對楊虎城的處置事實上主要出自蔣,這滿足了蔣以及被扣大員的報復心理,也符合國民政府維護綱紀以及徹底控制西北的需要。顧祝同就提到楊出國后“西北軍從此亦完全納入國軍體系”。(142)顧祝同:《墨三九十自述》,第166頁。可見,楊虎城留在國內對西安行營乃至國民政府確實有很大壓力。

楊虎城的應對辦法主要是“拖”,“名義”“經費”“十七路軍”“生病”“喪子”等問題不過是借口。這些問題有實有虛,對楊的意味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名義”“經費”等更多的只是楊延宕出國的手段而已。通過商討這些細節,為其出洋以及所部爭取到較好的條件,延宕的目的也達到了,倒未必是楊在乎這些名利。但這些辦法只能敷衍蔣介石一時,最終還是被迫出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无码日韩视频| 999在线免费视频| 91免费片|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一区网站| 毛片网站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日韩午夜片| 日韩视频福利|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九九香蕉视频| 国产99精品视频| 在线一级毛片| 亚洲最大综合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欧美在线一级片|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亚洲精品第1页|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2020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日本91在线| 国产二级毛片|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在线毛片网站|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网| 婷婷综合亚洲|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久操视频|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成人77777|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全裸无码专区|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伊人色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91九色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