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龍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運輸調度指揮中心,北京 100844)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號)提出,沿海主要港口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國辦發〔2018〕91號)提出,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等重點企業要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能力,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1]。近5年以來,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原局集團公司”)堅決落實國家“公轉鐵”政策部署,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貨運增量部署要求,面對市場波動、疫情影響、貨源及空車階段性不足等局面,主動承接“公轉鐵”需求,大力推進“散改集”運輸,充分利用鐵路局集團公司管內煤礦、焦化廠、鋼鐵廠、電廠較多的優勢,精準施策,調整運力,拉動管內循環運輸,有效發揮管內運輸組織自主力強、貨源營銷協調性高、制約因素小的優勢,提高裝車數量。經過多年探索,目前,管內裝車已成為太原局集團公司貨運增量的主要增長極,也是運輸收入的主要增長點[2]。
(1)實施上下游全覆蓋式營銷。太原局集團公司積極對接企業,了解企業生產情況及外運需求,針對性制定一企一策“公轉鐵”方案;從到達端營銷入手,調研走訪公路汽運環節,追溯生產環節,建立產業上下游全鏈條、全覆蓋營銷模式,發、到兩端營銷持續發力;結合市場走向主動運用價格政策,精準服務企業需求、做好運力保障、穩定好“公轉鐵”貨源[3]。2018年以來,太原局集團公司管內主要電廠電煤供應中,鐵路到達量占比大幅提升,鋼廠、焦化廠、煤礦產業鏈產品流轉實現鐵路循環拉運,管內需求、裝車實現連年增長[4]。
(2)開拓疏港裝車新增長極。太原局集團公司大力支持港口大宗物資“公轉鐵”,先后多次調研大秦線(韓家嶺—柳村)、遷曹線(遷安北—曹妃甸西)及管轄的秦皇島港、東港、曹妃甸西港、京唐港,就優化大秦線、遷曹線集疏運體系召開專題會議,確定了推進疏港裝車上量一攬子工程,論證了集疏并重、多樣并舉運輸結構調整的可行性,將疏港打造為后續增量新增長極,大秦車務段疏港裝車從無到有、連年遞增,從以卸車為主蛻變為裝卸并重的貨運大段。2023年,裝車已穩定在2 000車/d以上[5]。
(3)實現固定車底循環拉運。太原局集團公司為穩定裝車需求,積極集結循環班列開行、不斷優化技檢作業,一是對遷曹線司家營—曹妃甸北間剝巖土循環班列,固定4組內燃機車、6套C70單元車底運用;二是對太鋼—嵐縣間礦粉班列,固定4列C80E,2列C70E車底;三是對原平車務段棗林、代縣等站裝到侯馬北車務段東鎮、曲沃、侯馬北鐵礦石需求,在編組站集結整列X,NX車底,累計編組72套集裝箱管內循環;四是對各電廠、焦化廠管內煤炭運輸需求,配屬56列C70E-A車底循環使用,有效提升管內需求兌現及周轉速度[6]。
《山西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5年)》(晉政辦發〔2022〕88號)指出,到2025年,公、鐵、空、水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煤炭、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為主,運輸結構顯著優化,山西省煤炭主產區大型工礦企業中長距離運輸(運距500 km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鐵路運輸比例力爭達到90%。但隨著“公轉鐵”比例不斷上升,運能與運力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制約管內運輸進一步增量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卸車站能力制約。太原局集團公司到達部分卸車點的管內裝車較為集中,但是受某些站點卸車能力制約,如裝到太鋼、趙城的煤炭,介休工業站的洗煤,侯馬北、東鎮、曲沃等的鐵礦石等,管內集中裝車時,容易造成管內裝車等卸。
(2)通道能力有待提高。近年來,太原局集團公司貨運量逐年增大,各區段及分界口對數趨近飽和,各機務段機車及機班已全力投入,南北交換車流卻日漸增多,受北同蒲線寧武—原平及韓原線通過能力、太原北—榆次區段能力影響,北區裝到南區義安、中陽、侯馬北、曲沃、東鎮等的管重,以及南區各點裝到京唐港、曹妃甸、曹妃甸南、遵化北、遷安北的重車由于南北通道能力不足制約,經常造成管重不能及時輸送到位。
(3)疏港裝車出口能力不足。隨著曹西港池島二期專用線、東港裝車樓投入使用,大秦車務段疏港裝車仍有上量空間。灤縣口圖定25對/d,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未按照圖定組織交接列車,大秦車務段每日裝到南區疏港重車接近20列,日均交口只有8~9列,不能滿足需要,加上大秦線運量持續高位,迂回至大秦空車線運輸需要雙機牽引,旺季機車供應無法保障,容易造成重車積壓。
(4)車輛技檢制約。太原局集團公司管內裝車以路用普通敞車為主,且執行普通敞車技檢作業辦法,例如目前介休車務段管內白壁關站、兌鎮站裝到介休工業站洗煤,需要在孝西站技檢,在介休工業站卸空裝重后仍需要技檢,口泉、云岡支線使用C70E-A裝運的王官人屯裝重、卸空后均在大同西站技檢,重復技檢現象制約車輛周轉效率。
(5)集裝箱周轉效率不高。太原局集團公司原平車務段棗林站、代縣站、繁峙站、陽明堡站集裝箱需求量日均6列左右(裝往東鎮、曲沃站的礦石),由于裝車點綜合能力不足,空、重箱銜接不緊密,集裝箱整體周轉效率不高,受北同蒲線、西南環線(太原北—榆次)牽引定數限制及侯馬車務段管內卸空后返空較慢影響,上述4個站日均只能完成裝車4列左右。
在全路運用車相對穩定,各鐵路局集團公司落實“公轉鐵”要求、裝車上量大趨勢下,普敞入空持續緊張的形勢不會有大的轉變,集裝箱增量需求持續旺盛,管內敞頂箱貨源旺盛、箱源不足落空已成常態。太原局集團公司要充分運用好山西省市建立“公轉鐵”工作協調機制,積極推進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優先保障管內煤炭、焦炭、礦石、鋼鐵等大宗貨物運力供給,實現鐵路、地方雙贏。
(1)加大市場對接與貨源營銷力度。太原局集團公司要充分發揮與省政府部門、市縣政府部門“公轉鐵”對接機制的作用,一是及時與地方政府部門溝通,爭取促進“公轉鐵”政策落地,推進“公轉鐵”增量;二是及時調整營銷戰略,主動適應供應鏈主導權下游占優、公路市場競爭加劇的形勢,通過下游電廠、鋼廠、化工企業終端市場調查,動態掌握下游需求變化,為發到兩端營銷增量提供依據;三是主攻管內電廠、焦化廠、鋼廠需求,全面調查管內鋼鐵、電力、焦化企業原材料入廠情況,逐一確定方案,將“可鐵未鐵、宜鐵未鐵”的貨源實現鐵路運輸優先。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成果質量評價工作的認識和實踐……………………………………………………… 任鐵軍(9.30)
(2)制定個性化運價運力保障方案。太原局集團公司積極拓寬管內裝車范圍,一是摸底管內電廠、焦化廠、鋼廠煤炭、礦粉等原料來源,掌握貨源結構、市場份額、公鐵占比、價格比對等信息,并按照“宜鐵則鐵、宜箱則箱”原則,針對性制定價格政策;二是按照大秦車務段疏港裝車需求、大秦沿線電廠需求、南部地區需求、短途需求進行分類,研究配套敞頂箱、C70E-A循環拉運及普敞調運方案,確定班列配置列數,做好運力資源配置;三是實施運價下浮與到發總包結合,對管內企業實行到達、發運整體量價捆綁,根據車站能力給予一口價優惠并簽訂物流總包協議,實現原料、產品發運100%鐵路運輸。
(1)強化完善南北大循環。太原局集團公司要組織好南北車流交換,一是組織好管內各點裝到京唐港、曹妃甸、曹妃甸南的重車與遷曹線京唐港、港池島裝到南區薛孤、義安、朱家店、南關等站的鋁礬土、礦粉重車,對到達遷曹線站點車底卸空后裝重,實現重去重回;二是利用唐包線空車線迂回契機,積極組織疏港重車經唐呼線、灤縣口、大秦空車線運輸,用滿灤縣口及大秦、唐包空車線能力,滿足遷曹線疏港重車出口需求;三是全力組織好韓原線及北同蒲線太原北—原平(大新)間機車機班運用,解決韓原線、西南環線運輸瓶頸區段限制,保證南北區重車交換順暢。
(2)夯緊做實區域內循環。太原局集團公司對原平地區裝到侯馬北地區的礦石,應優化固定循環車底裝運、優化技檢作業辦法、做好機列銜接、積極組織機車直通,以提高太原北、榆次、侯馬北3個樞紐站通過能力。
(3)協調拉通樞紐微循環。太原局集團公司應進一步優化口泉支線、云岡支線裝到王官人屯及清澗、趙城、東鎮站的跨1個鐵路樞紐站的管內循環列車運輸組織方式。一是根據《鐵路貨車運用維修規程》明確的1 000 km技檢安全保障距離,優化太原局集團公司循環班列技檢辦法,明確幾個循環周期后技檢作業地點,減少重復技檢現象;二是按照機車直通原則,組織列車在樞紐站內僅進行乘務員換班,條件具備時積極實施乘務直通解決樞紐能力不足造成的限制[7]。
(4)優化增加區段小循環。鑒于編組站、區段站能力接近飽和,建議太原局集團公司加大不經過樞紐的區段短途管內裝車占比,對介西線(介休—陽泉曲)白壁關、兌鎮裝到工業站的“兩裝一卸”洗煤,組織孝西不技檢,對嵐縣裝到太鋼及趙城裝到張禮等短途運輸,優先安排配空、掛運,組織到達站卸空后裝重,不斷加大“兩裝一卸”占比。
(5)加大管內循環班列開行率。一是增加管內循環班列運用列數,對配屬運用的C80E,C70E-A車輛及集結敞頂箱班列建立運用臺賬,結合管內需求提前確定次日運用方案,加快車底周轉及循環使用,做到多拉快跑;二是加大班列化開行力度,對嵐縣至太鋼等貨源充足、卸車站能力緊張的項目,結合兩端能力,試點定點、定線開行,固定車底周轉,組織兩端站點按照確定的時間標準完成取送對位、裝卸車作業,逐步納入運行圖形成常態化提效模式。
(6)提高疏港通道能力。一是積極聯系國鐵集團,協調好灤縣口車流交接;二是搶抓大秦空車線富裕時機,組織南區疏港重車走大秦線運輸;三是充分利用唐包線迂回運輸,實現多線并舉,提高疏港通道能力[8]。
(1)增加點上調車機配置。建議太原局集團公司在原平車務段棗林站配備區域調車機,固定作業區域,徹底解決京原線(原平—石景山南)棗林、繁峙、陽明堡等站及忻河支線河邊站調車機運力不足問題。大秦車務段遷安北站增加1臺調車機,提高遷安北站專用線取送車效率。
(2)拉通樞紐機車交路。針對太原北、榆次、侯馬北、大同4大樞紐站,原平、大新、介休3大區段站能力緊張問題,建議太原局集團公司加大不經過樞紐站短途管內裝車占比的同時,組織口泉、云岡支線裝到王官人屯,原平裝到東鎮、西賀村的到重,實施樞紐站機車交路直通、加快乘務換乘,在條件具備時積極組織大同站機車乘務直通,盡可能組織南同蒲線機班直通侯馬站,解決侯馬北四場接車能力不足、返程空車長時間等線問題。
(3)優化技檢作業辦法。一是優化管內循環班列技檢辦法,盡可能用滿班列走行距離,減少重復技檢;二是結合各列檢作業場作業量,優化列檢布局,必要時恢復部分取消的列檢作業場(薛孤、趙城、清澗等點),減輕樞紐技檢壓力。
(4)強化常態化積壓站卸車組織。針對管內裝車上量后存在的卸車站能力不足產生的積壓問題,建議太原局集團公司由貨運部牽頭,協調東鎮、曲沃、西賀村、太鋼等常態積壓站點增加卸車力量投入、優化卸車流程,盡可能組織企業對卸車設備進行擴能改造,減少管內積壓現象。
(5)建立鄰站調卸機制。太原局集團公司對管內積壓的到重積極組織調卸,相關車務段組織到重在臨近具備能力的車站卸車,緩解卸車壓力。例如,原平車務段薛孤站到重集中時,組織在原平站卸車;曲沃站到重積壓時,侯馬車務段組織到侯馬北站調卸。
(6)加快集裝箱周轉效率。太原局集團公司要統籌國鐵敞頂箱及企業自備箱運用,保障集裝箱供給充足,強化集裝箱卸車站作業組織,提高卸車效率,加快管內循環集裝箱班列周轉,維護好原平—侯馬北地區礦粉入箱發運市場[9]。
“公轉鐵”符合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更能發揮鐵路國民經濟“大動脈”的作用[10]。隨著國家“公轉鐵”政策進一步落實,山西省鐵路運輸市場需求會進一步增加。太原局集團公司需要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開拓管內運輸市場,充分發揮鐵路運量大、成本低、綠色環保、安全性高等優勢,從貨源營銷、運輸組織、機車車輛保障等方面出發,采取有效措施打通制約管內運輸的堵點、連接影響管內運輸的斷點、建立管內運輸循環體系、暢通管內裝車組織,從而實現管內裝車點、線、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也為其他鐵路局集團公司管內運輸增量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