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衍謙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一個統一的章節進行系統闡述,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重大意義,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一論述將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提到新的高度。2023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電力設計企業作為人才密集型、知識密集型企業,具備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全面釋放創新活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需要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引導。本文通過淺析當前電力設計企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電力設計企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建設思路,以期為各綜合性電力設計企業在科技創新激勵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借鑒。
國家科技重大戰略層面,參與技術創新決策能力有待提升。電力設計企業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政策制定、規劃編制等戰略性決策環節,參與的范圍、比例較弱;電力設計企業專家偏向工程應用方向,主要集中在系統集成和優化領域,結合基礎研究的內容較少,在頂層規劃中缺乏話語權,難以將工程應用中發現的問題體現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布局中,致使在項目立項、研發平臺建設和重大科技獎項中處于劣勢地位。
重大科技需求層面,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有待提升。從全球供應鏈體系看,當前我國以生產附加價值較低的零部件或組裝為主,相比發達國家,缺少原創性、高價值自主知識產權,因此國家提出強化基礎研究、原創技術開發、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要求。電力設計企業的主要業務范圍,偏向技術的引進吸收再優化,系統集成再創新,缺少對基礎理論、關鍵核心部件的研究,人才培養方向偏向工程應用,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有待提升。
科技競爭能力層面,各類創新要素整合能力有待完善。電力設計企業作為知識密集型企業,人才優勢明顯,但在科研方面,頂尖人才不足、高學歷科研人員專職化程度不足,鑒于國家提出以企業為主導的科技創新主體的要求和電力設計企業工程應用的業務范圍,電力設計企業在前端與高校、科研院所基礎理論研究整合能力不強,后端結合設備廠家聯合研發關鍵核心部件的聯動機制不明確,創新要素整合能力有待完善。
縱觀我國電力設計企業改革歷史,我國特高壓電網、大型火力發電、核電、水力發電、新能源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為我國電力行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但主導權不高,核心知識產權儲備不足,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中主要為參與地位。
政策支持方面,一是產業政策層面主要作用于創新的供給側,對需求側的激勵較少,且產業政策不協同導致大量重復和低水平的研發;二是稅收政策層面缺乏對創新環節的差異化激勵,尤其是基礎研究和競爭前研發活動;三是科技管理政策層面國家科技戰略規劃、科技計劃項目形成中電力設計企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不夠。
發展環境方面,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健全,抑制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一是新興領域里政策法規、技術突破、商業化應用等方面還存在較弱的監管制約,影響了技術研發和系統應用的成熟速度;二是在企業中尊重個性、恪守誠信、公平競爭、激勵探索、寬容失敗的科技創新文化和創新環境還沒有形成;三是由于電力設計企業科研工作者兼職情況普遍,缺少專業科研機構和科技創新人才發展通道,科技創新成果的形成往往需要通過理論發現、仿真模擬、實驗驗證、小試中試等漫長過程,高校專職科研人員長期專注于一項研究工作都需要很長時間,若沒有專項機構和人才培養通道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圍繞國家提出的“新型舉國體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等高目標要求,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重要意義尤為突出。作為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的關鍵樞紐,企業如何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作用尤為重要。作為人才密集型企業,電力設計企業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將極大促進技術創新的順利實施,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技術創新收益。上文已對企業面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舉措以供參考。
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機制建設水平是企業科技創新的“雙引擎”,其中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要結合企業戰略、現有資源、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外部協同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形成“整合式發展”的創新范式;創新機制建設水平決定了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水平,系統完善的體制機制能夠有效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和效率,企業在制定本單位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時需要考慮本單位在產業鏈中位置、本單位核心競爭力、科技工作人員特點,結合本單位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制定落地可行、行之有效、效能見果的實際制度體系,全面支撐科技創新工作。
圍繞本單位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制定科技工作、科技項目、科技成果(主要包含知識產權和科技獎等)、技術標準、研發平臺、專家管理、科技創新激勵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形成以科技工作管理規定為綱的完整“1+N”科技創新管理制度體系,各制度之間要協調統一、互相支撐、邏輯清晰、有效落地,其中科技創新激勵制度要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瞄準本單位弱項及科技工作者實際需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起到實際激勵作用,避免“空頭支票”問題,做到“有的放矢”。針對企業弱項,如參與國家科技重大戰略不足問題,應加強與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對接,策劃進入國家、省市科技專家人才庫,全面加強科技創新活動參與程度;如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不足和要素整合問題,應積極申報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研發平臺建設,爭取財政資金支持的同時培養本企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作為牽頭單位打造“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提高創新要素集聚水平。企業內部應強化目標導向,建立相對應的激勵政策,如對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申報、研發平臺建設、科技獎申報成功的團隊進行獎金獎勵、崗位晉升等,引導企業內科研人員向國家科技創新體系邁進。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依靠執行發揮效力,各單位在做好頂層制度設計的基礎上應加大政策宣貫和執行力度,通過信息化手段推進科技管理工作落地;通過激勵措施執行維護科研工作者切身利益,激發其科研熱情;通過有效的科技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措施保障項目的有效執行;通過專家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專家庫體系,形成多層次的組織架構;通過研發平臺管理,加強公司科技創新硬實力;通過科技成果管理完善本單位知識產權體系,有力支撐科技獎申報等工作。
本文探討了電力設計企業科技創新情況及如何通過機制激勵推動科技創新。筆者認為,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電力設計企業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科技創新。最后,筆者希望本文能為電力設計企業提供有關科技創新機制的理解和啟示,并鼓勵企業科研人員在未來的工作中積極參與到科技創新實踐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