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鳳松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治本之策,科學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能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鄉村振興背景下,文章探究了農村地區如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改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融合、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治理能力等途徑,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分析了農村人才回流、科技創新應用等因素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期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隨著城市化的深入發展,農村地區人才流失、經濟滯后等問題亟待解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引入新技術和創新管理模式等措施,能夠激發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增強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因此,對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的農村經濟發展路徑進行系統研究,有助于切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意義
推動城鄉均衡發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目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影響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農村經濟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有效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喚醒農民的奮斗熱情,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城鄉經濟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通過優化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提升農民的社會地位,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緩解城鎮化發展帶來的矛盾。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是實現城鄉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
強化鄉村地區吸引力,提升勞動力密度
鄉村振興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能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民增收、消費提質。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使得鄉村地區的吸引力增強,進而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流,使之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產業建設、生態建設等的主要動力。
打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產業轉型
一方面,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政府應構建健全的產業發展體系,提高農村生產效率,推動農村經濟轉型,提升農村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與產業競爭力。提升農村產業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可以有效減少農村依賴傳統農業而產生的風險,為農民提供多元化的經濟支持,使農村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更廣泛的農民群體。提升農村產業的影響力,為推動城鄉均衡發展、國家經濟平衡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下,產業轉型可以為農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強廣大農民的幸福感,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路徑
立足現代科技,更新農村經濟發展體系
1.發揮科技推動作用,助力農業產業取得突破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于農業科技現代化。只有發揮技術優勢,才能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邁向新的方向。解決農業發展的各種挑戰,關鍵在于技術瓶頸的突破,運用科技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關鍵問題,發揮科技創新在農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保證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實現農業生產效率與農產品品質的雙重提升,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現代農業科技的應用能夠有效縮小城鄉發展的差距,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得易受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影響的農業更具穩定性,從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農業科技的創新不僅體現在農業生產本身,還體現在對農業產業鏈的全方位改造提升方面,使之更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萍紕撔履軌蛲苿愚r業從傳統向現代轉變,提升農業整體的技術水平,進而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為農村經濟的繁榮、農民收入的增加及農村社會的整體進步提供堅實的支撐,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2.著力保護耕地資源,提升農業生產效能
耕地不僅是發展農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本。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郊農田經常面臨被侵占的風險,可利用的農田面積日益減少,現有耕地質量也受到農業活動、工業擴展的影響,土地肥力下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鄉村振興背景下,保護耕地資源不應只注重“量”的保持,還應關注和維護“質”的成效,耕地管理應被納入鄉村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工作,以更加科學的方式優化土地利用率,確保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從生態的角度來看,耕地不僅是為作物提供生長條件的場所,其維護生物多樣性、防洪減災、保持水土等作用也不容忽視,因此,科學規劃耕地資源,保護農業用地,對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3.探索農業多元發展路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探索農業的多元發展路徑,有助于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多樣化的農業經營方式,既能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也能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首先,確保耕地數量的穩定,保障農村糧食的自給能力,符合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其次,提升耕地質量,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有效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從而更好地滿足國內外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產業結構的優化并非“盲目優化”,必須深入理解農業的內在發展規律,認識到作物都有其自然的生長周期和生長條件,無法通過簡單的技術手段或改革進行改變;另一方面,還要根據不同地域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科學規劃農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地構建與當地實際相適應的農業經濟布局。例如,東北地區廣闊的黑土地適合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耕作,而其他地區則應根據地理和氣候條件精準施策。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耕地資源,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維護的“共贏”。
立足產業發展,優化農民收入增長機制
1.依托資源稟賦,推動農業集群化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產業可以顯著提升農村的經濟競爭力,還能促進產業規?;⒓夯l展,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具體而言,促進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以下三點。一是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制定科學的政策,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二是市場銷售渠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開拓新的銷售渠道,改變傳統的市場營銷模式,在這一點上,地方政府需加強對本地特色產品的宣傳推廣,通過系統化、標準化的營銷策略,增強農產品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從而推動農村特色品牌建設。三是優化地方資源配置。開發利用農村獨特資源,結合地區實際進行產業布局,有效避免市場同質化現象,增強地區經濟的內生動力。只有依托資源稟賦,把握產業發展的關鍵,才能更好地提升地區農產品的知名度與競爭力,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助力鄉村振興。
2.運用互聯網技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發展特色農業可以為地區經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互聯網技術的引入為農業注入了現代元素,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與農產品的銷售方式,傳統農業逐步轉變成現代農業,形成高產、優質、低耗的農業生產體系?;ヂ摼W技術使得農業能夠更快地了解和適應市場需求,推動了農業的轉型升級,有利于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互聯網平臺拓展了農產品銷售網絡,利用現代包裝方法、營銷策略,將農產品打造成具有文化價值的商品,提升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但是,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對此,有關部門應當發揮引導作用,加強對優質農產品的宣傳推廣,通過正面宣傳增強消費者對本地農產品的信任,以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推進農村治理,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1.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形象化表達。鄉村振興背景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要立足于可持續性、長遠性。通過管理、保護和持續利用自然資源,調整農作制度和創新技術,滿足當代人類對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在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過程中維護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動植物資源,確保鄉村環境、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提升鄉村經濟潛力的同時,增強農民對美好鄉村生活的認同感與幸福感,共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新農村。
2.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設專業人才隊伍
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要實現農業發展,就要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導致農村人才大量外流,加劇了農村“空心化”,造成農村勞動力短缺,老齡化問題嚴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币虼?,農村首要應解決人才問題,從“引進來”和“內部培養”兩方面著手,一是“引進來”,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現代視野和專業技能的人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管理者、企業家都是人才引進的重點對象。二是“內部培養”,農村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一批能夠適應農村發展需求、具有先進技術的本地人才,為農村經濟注入活力。通過將“引進來”“內部培養”相結合,全面提升農村地區的人才質量,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3.發揮基層黨組織帶頭作用,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充分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鶎狱h組織必須踐行新時代新要求,加強自身建設,首先,需要建設強大的隊伍,有效引領農村治理,將黨的方針政策轉化為具體行動,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這需要村干部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扮演好政治引路、致富帶頭、治理責任、道德示范、法治弘揚的角色,確保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得到貫徹執行。其次,基層黨組織要積極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加強黨組織的建設,提高黨組織的組織能力和服務能力,更好地組織和動員廣大黨員和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和實施。最后,基層黨組織應當加強對農民的引導和幫助。通過開展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和創業能力,幫助他們找到增加收入的途徑,可以組織農民發展農村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并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障。基層黨組織還應該引導農民參與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政府和相關部門需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科學的政策和措施,借鑒國內外農村地區發展的成功經驗,促進農村產業升級和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顯著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本文系池州學院黨史黨建研究項目一般項目“高校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優勢分析及發展路徑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CZ2022DJ01)。
(作者單位:池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