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場
(福建德化啟誠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德化 362500)
陶瓷,作為一種原始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們用泥塑成各種形狀的人像和其他器物,作為祭祀或狩獵的工具,后來發展到用于裝飾生活用具等方面,這就是陶器的雛形。在4040 至2240 年的時間里,大汶口文化的陶瓷雕塑因其栩栩如生的形態而享譽全球。隨著陶器生產技術和制作工藝的進步,陶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也開始盛行。這些陶雕以動物或人物為原型,運用夸張變形的技巧,呈現出一種藝術的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商周時期出現的青銅器和玉器中的青銅雕塑。出土于江西的商代陶雕,包括禽鳥、陶俑以及道教祖師等,生動地展示了古代文明的繁榮和演進。其中一些器物上有銘文記載著當時人們的思想和信仰,是研究殷商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陶器的種類繁多,不僅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還涵蓋了禮器等重要物品,這些器物記錄了當時社會政治活動的方方面面。商周時期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在戰國時期,陶瓷業的發展呈現出高度的集中化和專業化趨勢,這一時期也催生了陶瓷工業,而以生產部分產品為主的手工業開始在陶瓷工業中嶄露頭角,并呈現出專業化的發展態勢。秦漢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繁榮,陶瓷工業得到空前發展,陶瓷雕塑成為了主要工藝之一,它不僅可以用來裝飾器物,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陶瓷雕塑已逐漸演變為一種富有裝飾性的藝術形式。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不斷提高,陶瓷器的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因此陶瓷雕塑藝術應運而生。在春秋戰國至西漢中期這段時間內,陶瓷雕塑藝術達到了巔峰,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態,包括人物、動物和風景等多個方面。秦漢時期是我國陶瓷雕塑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表現為陶塑藝術上的創新。在漢代初期,秦代的陶瓷雕塑藝術風格得到了延續。東漢末期,陶俑藝術達到頂峰。自宮廷起,唐代瓷器雕塑便開始流傳至民間,經過不斷的演化和完善,其藝術價值逐漸得到了提升。宋代瓷塑藝術達到頂峰。唐朝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唐三彩這一文化符號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充分展現了唐朝文化獨特的魅力所在。宋代釉上彩器的出現使瓷藝藝術進入一個新階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元代青花、明代德化瓷和清代琺瑯彩的出現,彰顯了人類審美觀念上的顯著差異。
陶瓷雕塑的審美價值不僅在于其設計和思想價值,更在于其創作方法的獨特性。在現代陶藝中,人們常常關注陶瓷雕塑的材料特性和制作工藝,但卻忽略了它們與周圍自然環境以及人類生活環境的關系。換言之,陶瓷藝術家對土壤、火焰和釉料的處理方式塑造了陶瓷雕塑的外在特性。因此,陶瓷雕塑必須考慮到與土壤的關系和如何將其融入作品之中。在高溫環境下,由于土壤與釉料之間的不協調和相互作用,導致釉料出現了開裂現象。這是因為粘土具有較高的吸水性,而陶瓷則相反,因此它能承受更多的水分。此外,在陶瓷雕塑上還能看到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藝。現代的陶瓷藝術家可以運用這些原理,借助這些技術,使得陶瓷雕塑呈現出更加卓越的藝術表現力。
陶瓷雕塑的特性和吸引力會受到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屬性的影響。陶瓷工藝對材料性能的要求很高,這也決定了不同種類陶瓷材料之間可能產生一些差別。就材料特性而言,陶土和瓷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陶瓷原料主要包括粘土、長石等礦物類以及石英、云母和碳酸鹽類等非氧化物,它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陶土呈現出松散、粗糙、簡單的質地,散發著原始和自然的芬芳,但其生產功能缺乏精確的描述。瓷土則比較細膩,可塑性強,能夠塑造出復雜形狀,但是其成本高而且不易保存。制作精美的陶瓷工藝品需要更為精細的瓷土工藝,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制作效果。另外,陶土的可塑性較強,而瓷土的可塑性則相對較弱。另外,在選擇陶瓷雕塑原料時要注意與其它材質結合使用。采用此種選擇策略,可提升不同功能的陶瓷雕塑在消費市場上的價值。
總體而言,陶瓷雕塑的風格表現與時代精神密切相關,因此陶瓷藝術家應積極尋求創新機會,利用傳統和現代遺產,希望豐富陶瓷雕塑的風格表現,并為其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