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瑞
(西京學院,西安 710123)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綠色建筑工程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漸受到重視。其中,節能施工技術的應用成為關注焦點。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在綠色建筑工程中如何運用節能施工技術,以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綠色節能技術,首先體現在對環境的積極保護。傳統建筑施工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和污染物,而采用綠色節能技術則能有效減少這些負面影響。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作為建筑能源的供給,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減少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采用LED等高效能耗光源,通過智能調控系統實現光照自適應,不僅可以提高照明效果,還能有效減少能耗,延長照明設備的使用壽命。通過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建筑提供清潔的電力,減少對傳統電網的依賴,減少電力損耗。
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不僅關乎環保,更能顯著提高建筑的舒適度。在建筑工程中,舒適度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直接影響著居民和工作人員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采用高效隔熱材料,如優質隔熱玻璃和保溫墻體,可以有效隔絕外部高溫或低溫對室內溫度的影響,提供更加舒適的室內環境。通過智能化溫控系統,實現對建筑內溫度、濕度等參數的精確調控,滿足居民和工作人員對舒適室內環境的需求,提高整體生活質量。
在當前社會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綠色節能技術應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對能源資源的有效利用,還包括對原材料和水資源的節約利用。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如竹木、可降解塑料等,減少對有限資源的過度開采,促進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智能化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對建筑內部水資源的精確控制和合理利用,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緩解社會對水資源的緊張需求。
實際性原則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綠色節能技術時,需要充分考慮技術的實際可行性和適用性。這一原則涉及技術的具體操作、維護以及在實際環境中的適應性。在選擇綠色節能技術時,要確保該技術在當前的施工環境中是可行的。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氣候、建筑類型和用途,選擇適合實際情況的技術方案。采用綠色節能技術應當考慮其操作的簡便性,以確保工程人員能夠方便地進行安裝、調試和維護。技術操作的簡便性有助于提高技術的實際可操作性。建筑工程涉及多個系統和部件,綠色節能技術應具備良好的系統集成性,能夠與現有的建筑系統協同工作,確保施工過程中的高效運行。
節能型原則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綠色節能技術時需要以節約能源為核心目標。這一原則體現了對能源資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的追求。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進行全面的能效評估,明確能源利用的方向和潛在的節能空間,從而在設計階段就考慮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選擇高效能耗的設備和材料,如LED 照明、隔熱材料等,以減少能源浪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入智能化的調控系統,通過精確控制室內環境參數,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實現能源的最優配置。
創新原則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綠色節能技術時需要具備創新精神,推動技術和工程管理的不斷進步。積極采用科技創新成果,如新型材料、智能感知技術等,提高建筑施工中綠色節能技術的水平和效益。在施工管理中引入創新理念,采用先進的項目管理工具和方法,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建立合作創新機制,促使建筑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共同推動綠色節能技術的發展,實現產業鏈的協同創新。
建筑門窗作為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整體建筑的能效性和環保性具有重要意義。高效隔熱材料包括優質的絕緣玻璃、隔熱框材料(如隔熱斷橋鋁合金)等。在門窗設計中,采用雙層或多層絕緣玻璃,通過真空或充氣層隔斷熱傳導,提高隔熱性能。隔熱斷橋鋁合金作為隔熱框材料,能有效減緩熱傳導,提高整體隔熱效果。智能玻璃主要包括可調光玻璃、電致變色玻璃等。安裝智能玻璃技術,通過外部光照、溫度或人工控制,實現玻璃透明度的調節。這不僅提高建筑的舒適度,還能有效控制室內光照,減少空調系統的負荷。太陽能窗主要由太陽能光伏板和透明導光材料組成。安裝太陽能窗,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建筑提供清潔能源。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為建筑提供電力,還能改善采光效果。
采用高效隔熱材料和智能玻璃等技術,能夠顯著提升建筑門窗的能效性,降低能源消耗,減少能源浪費。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使建筑內部溫度更易于控制,提高了室內舒適度,滿足居民和工作人員的需求。通過太陽能窗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對傳統電力的依賴,降低碳排放,從而實現環保目標。建筑門窗行業需要持續推動綠色節能技術的創新,尤其是在材料和技術方面應不斷突破,以提高技術的實際可行性和經濟性。建筑門窗行業應積極參與標準和規范的制定,推動綠色節能技術在行業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技術的應用提供更加明確的指導。加強對建筑門窗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對綠色節能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水平。
建筑墻體作為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整體建筑的能效性和環保性具有重要意義。優質隔熱材料包括保溫板、隔熱磚、巖棉等。在建筑墻體的施工中,首先在外墻表面鋪設隔熱保溫板,然后進行抹灰和裝飾層的施工。保溫材料的選擇和施工流程需要根據建筑的具體需求和要求進行合理搭配。太陽能墻主要由太陽能光伏板、透明導光材料和保溫層組成。安裝太陽能墻,需要在建筑外墻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然后配合透明導光材料,使太陽能光線更好地轉化為電能,最后的保溫層以保證墻體的隔熱性。空氣層隔熱技術主要利用墻體內外形成的空氣層,通過調控空氣層的流動來實現隔熱效果。在建筑墻體的設計和施工中,需要合理設置空氣層,并通過墻體設計的通風系統來控制空氣層的流動。這一流程需要在建筑設計的初期就進行科學規劃。
建筑水循環綠色節能技術主要分為節水技術和水循環再生利用技術兩大類別。這些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減輕對自然水體的壓力,實現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節水技術在建筑景觀綠化和園林設計中,采用高效灌溉系統,如滴灌、噴灌等,通過科學的水分配方式,最大限度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安裝低流量水龍頭和淋浴器,通過減少水流量來達到節水的效果。這些設備的施工相對簡單,可直接替換現有的設備。在建筑空調系統中采用環境友好型水冷卻系統,通過優化水的循環和利用,減少冷卻水的使用,提高能效。安裝雨水收集系統,將屋頂的雨水引導至集水裝置,并通過過濾和處理后用于植物澆灌、沖廁,甚至建筑非飲用水需求。建立污水處理系統,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使其符合再利用標準,用于灌溉、沖洗,甚至工業用水,可實現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中水回用系統通過對日常用水,如洗浴、廚房排水等中水進行處理,使其達到再利用標準,再用于類似用途,減少對新水的需求。
建筑屋面作為建筑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熱反射隔熱技術、太陽能利用技術、綠色屋面技術和透水鋪裝技術。熱反射隔熱技術使用高反射率的白色屋面涂料,可覆蓋在屋頂表面,以反射陽光,減少熱量吸收,有助于維持建筑內部的涼爽。隔熱屋面材料有反射膜、陶瓷顆粒混凝土等,具有較高的太陽光反射率和輻射發射率,能有效隔熱,降低屋頂溫度。將隔熱材料覆蓋在屋頂表面,確保完整覆蓋并密封。太陽能利用技術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為建筑提供清潔能源,減少對傳統電力的依賴。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在屋頂上,連接到電網或建筑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利用太陽能對水進行加熱,提供建筑熱水需求,減少電力或燃氣熱水器的使用。安裝吸熱板在屋頂,與熱水儲存系統連接,確保熱水系統的正常運行。綠色屋面技術是指用植被覆蓋屋頂,具有保溫、隔熱、降噪等效果,改善城市熱島效應。透水鋪裝技術利用其材料的透水性,促進雨水滲透,減少雨水徑流,有助于防洪和水資源保護。鋪設透水鋪裝材料時,要確保鋪裝層平整、透水性良好。
建筑采暖是能耗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了提高能效、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環境影響,采用綠色節能技術在建筑采暖領域變得越來越重要。高效供熱系統采用高效鍋爐能夠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燃煤、燃氣等能源的消耗。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地下溫度相對穩定的特點,通過地源熱泵系統將地熱轉移到建筑內部,實現采暖和供熱。太陽能集熱器利用太陽能進行集熱,通過傳導、對流等方式將熱能輸送到建筑內,實現綠色的太陽能供熱。
智能溫控器安裝在室內,通過感知室內溫度、濕度等參數,智能地調控采暖設備的運行,實現精確控制。智能暖氣片與智能溫控系統連接,實現分區控制,調整不同區域的供暖溫度,提高能效。將采暖設備埋設在地板下,通過輻射方式進行供暖,提高舒適度,減少對空氣的對流加熱。利用生物質能源,如木屑、秸稈等進行燃燒,產生熱能供暖,還可結合發電系統,利用發電的同時產生熱能,實現能源的雙重利用。
雨水收集與滲透技術借助雨水收集系統收集建筑屋面、道路等表面的排水,將雨水導入集水裝置,進行集中收集,應用于建筑屋面、景觀綠化等,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沖洗等,降低對城市供水的依賴。使用透水鋪裝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實現雨水的滲透,減少地表徑流,適用于人行道、廣場、停車場等場所,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統,防止洪澇災害發生。土壤改良技術通過植物的根系、莖葉等部分對土壤進行修復,吸收有害物質,改善土壤結構,應用于污染地區的修復,如工業廢棄地、污水處理區域等。將有機廢棄物,如食品殘渣、植物枝葉等,進行堆肥處理,產生有機肥料,改善土壤質量,應用于農田、庭院等地,提高土壤的肥力,減少化肥的使用。在城市建設中,合理規劃和建設綠地,保留土地的自然綠化狀態,通過建設公園、綠化帶、城市林帶等,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坡地上進行植被的恢復和保護,通過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適用于山區、河岸、高速公路等坡地,減緩水流速度,減少土壤侵蝕。利用生物菌群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降解有害物質,適用于工業污染區、化工廠周邊等,幫助恢復土壤健康狀態。利用經過處理的污水進行灌溉,將水資源回收利用。
綠色建筑工程中的節能施工技術不僅是一種創新,更是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通過本文對建筑水循環、屋面、采暖、土壤保護等方面的綠色技術應用的詳細闡述,不僅加深了對這些技術的理解,也為工程實踐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在未來的建筑領域,應該更加積極地采納這些節能施工技術,共同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