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勁 湯代國 李叢芳 彭凌 周婷
異形詞是現代漢語書面語中并存并用的同音(聲、韻、調完全相同)、同義(理性意義、色彩意義和語法意義完全相同)而書寫形式不同的詞語。已有國家試行標準的,按國家標準執行。醫學期刊編輯在編校過程中,醫學名詞一般以全國統編的教材和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等為準,但目前以上兩者的最新版本中,沒有明確是“泥砂樣結石”還是“泥沙樣結石”。為此,我們查找了相關資料并進行了分析。
200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外科學》第6版(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在《膽石病》這一節[1],介紹“膽色素結石”時,文字描述采用的是“泥砂樣結石”,并且在這一章節中多次出現。而《外科學》第8版在《膽石病》這一節,介紹“膽色素結石”時,沒有涉及到“泥砂樣結石”或“泥沙樣結石”這樣的詞語,但《膽囊結石》一節的“治療”段落中,有“膽管穿刺抽出膿性、血性膽汁或泥沙樣膽色素顆?!边@樣的描述[2];《外科學》第9版也沿用第8版相同的描述[3]。
我們在萬方數據進行檢索,以“泥砂結石”為關鍵詞搜索結果為0,以“泥砂樣結石”搜索到期刊論文24篇;而以“泥沙結石”搜索到期刊論文760篇,以“泥沙樣結石”搜索到期刊論文658篇。數據庫上的搜索結果“泥沙樣結石”占絕對的優勢比例。如果依據異形詞規范的通用性原則,強調根據科學的詞頻統計和社會調查,以公眾當前普遍使用的詞形為推薦詞形,似乎應選用“泥沙樣結石”。
在編校中,遇到此問題,甚是困惑。為此,我們特地請教人民衛生出版社外科編輯部劉巖巖副編審,劉編審給了我們詳細書面回復,其回信意見概括如下:根據《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2019修訂版)第十三條——圖書編校時遇到異形詞應使用《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里的推薦形式(現以2013年發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為準)?!兜谝慌愋卧~整理表》(現以2013年發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為準)未收的異形詞可以采用《現代漢語詞典》的推薦形式。如果沒有采用《現代漢語詞典》的推薦形式,也不扣分。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砂”的釋義為“同‘沙’①”,即“沙”為推薦詞形,“砂”為非推薦詞形[4-5];同時,2016年版《現代漢語詞典》“泥”的詞條中有“泥沙”組詞[6],故建議采用“泥沙”。我們也認為:醫學上用這個詞主要是說明或形容結石的狀態。沙和水有關,如果從“結石”狀態來說,確實和水及流動狀態有關?!吧啊币灿兄甘^的細粒,指顆粒的狀態,更傾向于風化或外力使之碎的狀態,與結石的產生似乎也不太合。雖然都是細粒,但是“泥沙”都從水,比較能反映結石存在的狀態。
然而,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辦的移動新媒體平臺《知識分子》對“砂”“泥砂”進行了解釋,直徑在0.062 5~2 mm之間的顆粒物質稱為砂,這個尺寸以下的為泥砂,以上則為砂礫?!吧暗[”,《漢語大辭典》中的解釋為:全部或主要由直徑由2 mm至1 cm或再大些的無棱角碎石組成的松散材料。根據《知識分子》的定義,又似乎應選用“泥砂樣結石”。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目前也沒有肯定的結果,我們在其主辦的“術語在線”進行搜索,均無“泥砂結石”“泥砂樣結石”“泥沙結石”“泥沙樣結石”這些詞,但直接搜索“泥沙”,審定名詞公布數據庫該詞條有2條,分別來源《林學名詞》和《土壤學名詞》,相關文獻有3 217條;直接搜索“泥砂”無,改為包含“泥砂”搜索到與之有關的有:爛泥砂,水泥砂漿。
在我們的來稿中,作者常常寫作“泥沙樣結石”,以往我們期刊發表的文章是依據《外科學》第6版,而采用“泥砂樣結石”,而最新版的《外科學》沒有明確給出“泥砂樣結石”還是“泥沙樣結石”,但《外科學》第9版相關章節有用“泥沙”的描述,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名詞公布數據庫有“泥沙”詞條,且結合劉巖巖編審意見,筆者建議采用“泥沙樣結石”。但究竟是泥沙樣結石?還是泥砂樣結石?期待大家見仁見智。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