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華


本期“科學主角”: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小池》
課 文 再 現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對于這首耳熟能詳的古詩,你是否真的完全了解呢?讓我來考一考你吧。
小荷是指荷花嗎?
詩中的“小荷”不一定是荷花的花苞,也可能是荷葉。荷葉剛出水時,其形態也是卷起來的“尖尖角”哦。
為什么蜻蜓喜歡立在尖角處,這樣不會摔下來嗎?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一旦進入繁殖期,雄蜻蜓就有很強的領地行為,它們會占據一塊水域,并不停地飛行巡查。花苞的尖角、莖稈的梢頭,都是雄蜻蜓喜歡停落的地方。雄蜻蜓站在上面,居高臨下地監視自己的領地,看看有什么“不速之客”會來。它們會注意三種“客人”:獵物、雄蜻蜓和雌蜻蜓。如果是獵物,那就飛過去吃掉;如果是其他雄蜻蜓,那就趕走 ;最受歡迎的當然是雌蜻蜓,雄蜻蜓會追上去,大膽求愛。
作為一塊水域的“老大”,它既然敢站在尖角處,必然有它的本事。首先,蜻蜓的體質量很輕,它在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氣流比較均勻,對物體的作用力很小,可以輕輕地落在物體的尖角上。其次,蜻蜓有6條腿,腿上長滿硬刺和鬃毛,雖然不能走路,但抓握能力很強。站立的時候,蜻蜓的幾條腿勾住物體的背面,用的是拉力,另外的腿附在物體正面,起支撐的力,兩力配合,再加上張開的翅膀的平衡作用,就能站穩腳跟啦。
話說回來,詩人楊萬里看到的一定是蜻蜓嗎?
這還真說不準。畢竟,蜻蜓和豆娘的外形很相似。不過,和蜻蜓相比,豆娘的體形更纖細一些。停下來休息的時候,豆娘的翅膀會合起來,而蜻蜓的翅膀是張開的。
另外,蜻蜓其實是“蜻”和“蜓”的統稱。蜻和蜓主要通過翅膀上“三角室”的翅室的位置和方向來區分。蜻和蜓都有兩對翅膀,通常情況下,蜻的前后翅的三角室形態有明顯差異,而蜓的三角室則形態相似。
知道多一點:蜻蜓點水
蜻蜓點水不是為了玩耍,而是雌蜻蜓在產卵。卵在水中孵化成稚蟲,俗稱“水蠆”。水蠆雖有三對步足,卻沒有翅膀,和蜻蜓媽媽一點都不像。它們要在水里生活很久,少則幾個月,多則七八年,經歷多次蛻皮后才會爬出水面,攀附在蘆葦、水草等植物莖稈上完成最后一次蛻皮,羽化成真正的蜻蜓。當然,不是所有蜻蜓都以點水的方式把卵產在水里,也有很多蜻蜓選擇將卵產在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