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


2022年6月上旬的一天,我從《發明與創新》雜志的征稿函得知了陽編輯的聯系方式,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發送了微信好友申請,陽編輯爽快地通過了。我很欣喜,也很意外——以前,為了方便投稿,我想添加其他雜志社編輯老師的微信,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婉言拒絕了。編輯老師這樣隨和,估計《發明與創新》雜志辦得應該不錯。于是,我開始關注這本雜志。
投稿受挫
一次,我從“發明與創新雜志”微信公眾號得知,“課文中的科學”欄目在征集稿件,仔細看了推文中的幾篇樣稿,覺得比較適合一線語文教師,就決定試一試。
我通過微信向陽編輯咨詢了稿件的具體要求,晚飯后奮筆疾書,不到晚上十點,稿件《鐵罐兄弟,你在哪里》便雛形已成,當晚就發給了陽編輯。第二天下午,陽編輯就回復了。她肯定了文章的主題和行文風格,但對其中的一些知識點提出了質疑。陽編輯說“課文中的科學”是為了向讀者普及科學知識,文章的觀點和表述必須非常精準。根據陽編輯的建議,我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還向兩位科學老師請教,對稿件作了細致的修改后重新投稿。
一周后,陽編輯給我留言:稿件通過初審,但由于2022年的文章已經排滿,《鐵罐兄弟,你在哪里》計劃在2023年的雜志上刊登。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已經是2023年4月了,可我還沒有收到文章刊登的消息。我雖有些惱,倒也不氣。畢竟石沉大海、敷衍了事的事也發生過不少。
柳暗花明
2023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微信上收到好友申請,備注是《發明與創新》雜志的李編輯。正在我疑惑不解時,李編輯發信息過來了。原來因為工作調整,陽編輯把我的稿件轉給了李編輯。李編輯告知雜志近期就會刊發我的稿件,讓我提供地址和銀行卡號,方便后期郵寄樣刊和發放稿費。
2023年7月3日,我收到樣刊。2023年7月9日,我收到稿費。
原來兩位編輯和《發明與創新》雜志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鐵罐”!
從寫稿到投稿,再到發表,歷時一年,還經過兩位編輯的審稿,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或是編輯老師有所疏忽,我的稿件都不會在《發明與創新》雜志上出現。
“因為仙人掌不開花,所以我們總希望它開花。這樣的等待與期盼構成了一個美麗的懸念。有了懸念,仙人掌才會變得更有神秘感!”我的“鐵罐”就像擱在角落里的枝條,在被我遺忘之際,兩滴雨露悄悄滋潤了它,便開出了花。
一篇稿件好似試金石,試出了兩位編輯老師對投稿人的用心和真心,對編輯工作的敬業和執著;試出了《發明與創新》雜志的大品牌、高質量發展之路!我相信《發明與創新》雜志會越辦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