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梁
摘 要:花兒音樂作為西北地區的獨特民間藝術形式,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結合了悠久的歷史、獨特的人文和地理環境,展現了其深厚的藝術價值,其曲調高亢、悠長、爽朗,充滿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花兒不僅音樂形象絢麗多彩,而且文學內容豐富,涵蓋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多方面,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反映了歷代農民的生活與心聲。本文主要從國家民族音樂發展視野下對花兒音樂的藝術特征進行分析,通過學習、借鑒、整理探究其傳承價值。
關鍵詞:國家民族音樂;花兒音樂;藝術特征;傳承價值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10-0-03
近年來,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民族音樂作為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在傳承與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音樂形式和風格,它們反映了該民族的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在中國,花兒音樂作為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1]。
花兒音樂作為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一個重要代表,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理解和認識民族音樂的新視角。在國家民族音樂發展的大背景下,研究花兒音樂的藝術特征及其傳承價值,不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對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花兒音樂的藝術特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其在國家民族音樂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價值。利用系統的研究,為民族音樂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持和實踐建議,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一、大地情歌:國家民族音樂發展視野下花兒音樂的藝術特征
(一)西北非遺名片:歌曲即興性強,內容豐富多彩
“花兒”音樂作為西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完美地結合了西北地區的民族風格與地方特色,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音樂藝術特征,歌曲在創作過程中有高度的即興性,內容豐富多彩。
花兒音樂的即興性表現在其高亢嘹亮、挺拔明快的旋律中,這種即興性不僅僅是對旋律的即興創作,更體現在其演唱過程中的即興發揮。通過比、興、賦等藝術手法,演唱者能夠根據不同的情境和情感狀態,靈活地進行演繹,使得每一次的演唱都具有獨特性和新鮮感,從而增加音樂的趣味性和藝術性,豐富音樂的表現力和內涵。
“花兒”曲調多稱“令”,“令”即“曲”、曲牌,目前已見諸記錄的曲令有100多種,而歌詞被記錄下來的已超過7000多首,許多新創、民間傳唱詞曲未被采錄的暫無法統計,這些曲令和歌詞豐富多樣,不同的曲令和歌詞體現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特色和風格,反映了花兒音樂的豐富多彩的創作和傳承活動,展現了花兒音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花兒”曲令有大令、小令之分。大令旋律悠長、結構清晰,大多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方法演唱,如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小令節奏規整,樂段結構內變化較多,旋律受小調影響較多,多用真聲演唱,如《一對白鴿子》。這種大令和小令的區分反映了花兒音樂在音樂結構、旋律變化和演唱技巧上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花兒音樂的多樣性還體現在其曲名命名形式靈活多樣,如以地名、民族、歌曲的襯詞、演唱者的姓名等形式命名,更好地展現了其靈活性、隨機性和自由性。獨特的命名方式不僅體現了花兒音樂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也體現了其藝術創造性和民間性,為花兒音樂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和可能性。花兒音樂的內容豐富多彩,主要反映生活、愛情、勞動等多方面的內容,歌曲深入人心,貼近生活,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通過對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和經歷的歌頌,花兒音樂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西北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時,歌曲也反映了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具有很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花兒音樂不僅僅是一種音樂形式,更是這些民族生活、工作、娛樂和精神生活的真實反映。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花兒音樂形成了獨特的旋律結構、節奏風格和表現手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
(二)西北民族之魂:旋律悠揚高亢,演唱風格獨特
花兒音樂,作為中國西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音樂的表達,更是西北民族情感、文化和精神的體現。在國家民族音樂的發展視野下,花兒音樂旋律悠揚高亢,演唱風格獨特的藝術特征尤為明顯[2]。
花兒音樂的旋律以悠長爽朗而著稱,承載著西北地區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記憶,反映了西北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和自然環境的向往。這種旋律不僅僅是對音符的簡單組合,更是對民族文化、生活體驗和情感的深入表達,特別是在演唱花兒音樂的過程中,旋律的高亢和悠揚更是體現了西北民族情感的深沉和激情的澎湃,成為其獨特的音樂魅力所在。
從風格上看,花兒音樂既不同于藏、土、撒拉等民族的其他民歌,也不同于中原漢族的一般民歌,音樂形式豐富多彩,五彩繽紛,僅河湟花兒的“令”(調兒)就多達一百余種,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河州花兒曲令數量更是高達三百多種,以其數量之多和藝術價值之高,堪稱是花兒音樂的瑰寶,不僅在中國的山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全球山歌之中也是少見的,可謂是世界山歌之最。其中,被譽為“花兒曲令之王”的《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已經流傳至中外,成為中國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河州二令》《河州三令》等被譽為“花兒曲令之源”的經典曲目,在西北地區的各個民族中都得到了廣泛的傳唱和喜愛。西北各族人民深愛的《尕馬兒令》《水紅花令》《三起三落令》《白牡丹令》《二梅花令》《六六兒三令》等十多種曲令,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已經發展為起承轉合的四樂句結構,成為花兒音樂的經典之作,如:上段(上句)一對的尕白馬沿山根過,(下句)我當成山拉的霧了;下段(上句)一對的尕妹妹隔楞上坐,(下句)我當成白牡丹樹了。四句唱詞隔句相對,一三句字數相同,二四句字數一致,構成了上下段對稱的結構形式。花兒曲調先唱上段后重復唱下段唱詞,完成一首花兒的演唱。這些高亢跌宕的花兒曲令,已經成為西北音樂的代表性音調,與西北山河的壯闊宏偉、勤勞勇敢的西北各民族精神風貌相協調,展現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傳統和多彩的民情風俗。
(三)西北文化符號:鄉土氣息濃烈,民族風情濃郁
作為西北地區的獨特文化符號,花兒音樂擁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豐富的民族風情。不同于其他地區的音樂,花兒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西北各民族文化的深刻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藝術風格,這些流派包括河州花兒、洮岷花兒和西寧花兒,每一種流派都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和民族風情,展現了西北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它不僅僅是音樂的旋律和歌詞,更是西北地區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州花兒發源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包括臨洮、康樂、和政、廣河、永靖、夏河等縣,有的流傳到寧夏,這一流派的音樂旋律悠揚、內容豐富,反映了回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洮岷花兒則發源于甘肅省的臨潭、岷縣、卓尼一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和藝術風格。而西寧花兒發源于青海省的西寧、湟源、貴德、樂都、循化一帶,展現了藏族、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藝術魅力。
花兒音樂的鄉土氣息濃烈,富有詩意。花兒的特點是,它所唱的主題往往是花季的“花兒”或向往花季的“花兒”,這為歌手創作和編創唱詞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他們以花為引,用花來表達情感、求愛、成婚等,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花兒學家認為,花兒是大自然中美麗的花朵、青年男女、男女之愛、優美山歌的統一體,這一理論闡述揭示了花兒音樂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展現了其獨特的民族情感和生活體驗,反映了西北地區豐富的地域文化傳統和多彩的民情風俗。同時,花兒音樂也反映了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情感、工作和生存環境,通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深深地打動了無數的聽眾[3]。
二、活著的《詩經》:國家民族音樂發展視野下花兒音樂的傳承價值
縱觀中外山歌歌名,以“花兒”為歌名,光彩奪目,實為罕見,具有高超的藝術智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花兒音樂被譽為活著的《詩經》,在國家民族音樂的發展視野下,花兒不僅印證了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也挖掘了西北地區豐富而曲折的歷史背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生動而豐富的歷史文化視角,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豐富的藝術價值和重要的傳承價值。
(一)印證時代文化,挖掘奮斗歷史
作為“活著的《詩經》”,花兒音樂通過歌詞和旋律,反映了不同時代西北地區的文化和生活狀態。歌詞中的情感和描述,往往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相契合,猶如古代的《詩經》,記錄人們的生活,表達情感,使現代人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人們的情感和生活,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和價值[5]。
花兒音樂不僅印證了時代的文化特色,還挖掘了西北地區豐富的歷史背景。通過花兒音樂,人們可以聽到關于西北地區的農耕文化、游牧文化以及多民族共生共存的歷史足跡。音樂作品不僅記錄了歷史,還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源,幫助人們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西北地區的歷史演變和文化發展。
(二)飽含民族情感,折射現實狀態
花兒飽含了西北各民族的情感和精神寄托,歌詞中常常描繪了人們對家鄉、親情、愛情和生活的深沉情感,質樸真摯的情感與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緊密相連。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人們能夠深入感受到西北地區民眾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眷戀、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以及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音樂作為情感的表達和傳遞方式,為欣賞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文化視角,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西北地區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價值。
在欣賞花兒音樂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創作者關于社會變革、經濟發展、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思考。花兒通過人物形象、情節描述以及歌詞內容,反映了當代西北地區人們面對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如何維護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何應對生活困境、如何尋找自己的生活價值和人生方向等問題,從而折射出現實狀態。
(三)結合古今文化,承載未來期待
花兒音樂成功地結合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和現代社會的元素,在歌詞和旋律中,人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的農耕文化、游牧生活和民族傳統的影子。古今文化的結合,使得花兒音樂在國家民族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既具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又能夠與現代社會緊密相連,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使人們更加珍視和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
花兒音樂不僅結合了古今文化,更在其中承載了人們對未來的期待和向往。音樂中的歌詞既歌頌了美好生活、和諧社會,也展示了民族團結。通過對未來的承載和期待,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文化和社會氛圍,使得花兒音樂在國家民族音樂的發展視野下,具有強烈的生命力和創新潛力,激勵人們勇于追求夢想,努力實現個人和社會的雙重發展。
花兒音樂的傳承價值還體現在它能夠鼓舞人們積極面對生活,勇于拼搏和創新。作為一種深受西北地區民眾喜愛的民間藝術形式,花兒音樂中所包含的樂觀向上、勇敢堅韌的精神,對于激勵人們勇敢面對生活、積極開拓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音樂精神和價值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行動指導,幫助人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境,努力實現個人和社會的雙重發展。
三、結束語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花兒”經久不衰,愈開愈艷。在國家民族音樂發展視野下,花兒音樂不僅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特征,更體現了其深厚的傳承價值,它以其飽含的民族情感承載著對未來的期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豐富而多彩的文化和社會視角,是人們認識和理解西北地區民族文化和社會現實的重要窗口,也是國家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的寶貴資源。始于情感,終于感情,一嗓子高亢的西北民歌讓這片戈壁多了生動,多了激昂,西北人民的熱情與激奮將與“花兒”民歌一同永遠綻放,永遠盛開。
參考文獻:
[1]趙勇.“花兒”音樂當代傳承傳播途徑及相關問題[J].人民音樂,2022(09):78-81.
[2]李瀾.花兒劇音樂創作構架分析[J].藝術大觀,2023(19):58-60.
[3]黃錦.民族歌劇新樣式:花兒劇的音樂及其表演藝術特征——以花兒劇《牡丹月里來》為例[J].藝術評鑒,2022(03):148-150.
[4]楊菁菁,魏曉.民俗音樂構筑文化記憶——“花兒”的價值建構[J].文化學刊,2023(06):27-30.
[5]王焱.西北民族音樂元素在當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以花兒,秦腔,蒙古音樂元素為例[J].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2023(06):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