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構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碳限額及碳交易機制下,考慮由單一制造商和零售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通過制造商和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合作,來探討減排與促銷策略問題。分析了零售商制造商獨自承擔各自費用、合作促銷和合作減排等情形下供應鏈成員最優決策。并通過算例分析研究發現:合作促銷與合作減排成本分擔比例在滿足一定條件時都優于獨自促銷和減排,因此,碳排放依賴較大的行業可以選取合作減排模式,依賴銷售努力較大的行業可以選取合作促銷模式。
關鍵詞:碳限額與碳交易;低碳供應鏈;Stackelberg博弈;合作減排;合作促銷
中圖分類號:F273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7.001
Abstract: Stackelberg game model is constructed. Under the carbon cap and carbon trading mechanism,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is considere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supply chain members, emission reduc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The optimal decisions of supply chain members are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tailer and manufacturer bearing their own costs, cooperative promotion and cooper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n example, it is found that the cost-sharing ratio of cooperative promotion and cooper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is better than independent promo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hen certain conditions are met. The industries that depend on carbon emission more tend to choose cooper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mode, and the industries that depend on sales effort more tend to choose cooperative promotion mode.
Key words: carbon cap-and-trade;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Stackelberg game; cooper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cooperative promotion
0 "引 "言
近年來,世界各國已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來減少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碳限額和碳交易成為企業發展低碳環境保護的制約因素,中國已將碳交易作為減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許多企業也采取減排策略,2022年3月份伊利和8月份元氣森林均推出了各自首款零碳產品,以及零售商的促銷宣傳引起人們關注。由此可見隨著碳限額和碳交易的提出對生產決策產生影響[1-2]。
不少學者也對在碳限額及碳交易下的低碳供應鏈減排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3-6]。然而單一企業的碳減排水平有限,合作是雙贏的局面。近年來,合作減排在低碳供應鏈研究中也成為熱點。趙道致等[7]在低碳下考慮長期合作中的供應鏈減排問題。王一雷等[8]分析了四種微分博弈模型,研究碳減排決策。王道平和王婷婷等[9-10]動態探討了供應鏈成員合作減排的最優策略。其他研究還發現減排成本分擔的提出,可以使供應鏈實現帕累托改進[11-12]。上述文獻并沒有考慮低碳產品的廣告投入分擔問題。企業為了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供應鏈不僅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更要通過促銷努力增加產品的銷量從而實現經濟價值[13-15]。為了讓消費者了解低碳產品的價值,這就需要零售商的促銷努力,從而使消費者愿意購買。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促銷成本往往僅由零售商承擔,造成上游制造商的“搭便車”行為,這會降低零售商的促銷積極性[16]。通過增加零售商的促銷活動,可以為制造商帶來好處[17-19]。一些學者對供應鏈成員的合作促銷努力行為展開研究。彭靜等[20]在雙渠道供應鏈中提出促銷補貼契約以實現協調。夏良杰等[21]在碳交易機制下,討論零售商與制造商能夠共享成本信息的條件,分析不同情況下零售商的低碳促銷和制造商的減排策略。
為此,本文在碳限額及碳市場交易的大環境下,考慮制造商與零售商合作促銷、減排問題,主要解決制造商的促銷努力成本分擔比例對供應鏈成員決策行為和利潤的影響、零售商對制造商減排成本分擔比例對供應鏈成員最優決策的影響以和消費者低碳偏好、碳市場價格對決策變量的影響。
1 "問題描述與假設
研究由單一制造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低碳供應鏈,以低碳消費偏好、碳配額和市場價格為背景,其中,作為領導者的制造商決定其批發價格和減排水平,而作為追隨者的零售商決定其銷售價格和促銷努力水平。政府給予制造商一定的免費碳排放限額,超出或節省的碳排放量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進行交易,供應鏈模型見圖1。本文探究兩種不同的合作情形:(1)合作減排,零售商分擔制造商的減排成本;(2)合作促銷,制造商分擔零售商的促銷成本。
本文涉及的相關符號及其含義如表1所示。
對于表2給出的各個參數的取值,三種情形下的所有最優決策變量以及其利潤如表3、表4所示。
從表3、表4可知,在進行合作促銷和減排的情況下,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利益高于零售商和制造商單獨承擔促銷和減排成本的情況。此外,最優價格、最優促銷努力水平和減排努力水平都比獨自承擔成本更好。
3.1 "促銷、減排水平和利潤受促銷成本分擔比例的影響
圖2表明這三種情形下的減排水平和促銷水平隨著促銷成本分擔比例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同時,零售商的推銷能力隨著成本負擔比例的提高而上升,也就是說制造商的成本分擔措施是鼓勵零售商擴大推銷力度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驗證了推論2和推論3。
3.2 "促銷、減排水平和利潤受減排成本分擔比例的影響
圖3表明隨著零售商減排成本分擔比例的增加,該模式下減排水平和促銷水平都增加,也就是說零售商的減排成本分擔方式成為鼓勵制造商進行減排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驗證了推論4和推論5。
3.3 "促銷、減排水平和利潤受碳市場價的影響
由于碳交易價格的上升,在三種經濟決策模型下的碳減排水平均將上升。由此可見,當滿足一定的條件時,政府可以合理管制碳價,以保證商品市場價格的平穩,同時表明,當碳價格在規定合理的范圍內時,就能鼓勵生產者節約減排量。對于制造商與零售商的利潤而言,隨著碳市場價格的上漲,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也在增加,但是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碳市場價的變化對零售商的利潤影響較小,對制造商的利潤影響較大,從收益角度來看,對制造商更有益。
3.4 "促銷、減排水平和利潤受消費者低碳偏好的影響
減排和促銷水平隨著消費者低碳偏好的增加而增加,當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變得越來越強,則對碳減排越敏感,更傾向于購買低碳產品,由于消費者對環境的要求,這表明低碳產品將取代一些高碳產品。對于制造商來說,這時候應該加大減排力度,制造更多更加環保的低碳商品,以適應消費者的各種要求。有著不同環境保護意識的消費者,也希望為商品承擔不同的成本。對于零售商來說,同樣的商品低碳產品比高碳產品獲利更多。因此,零售商可以擴大低碳推廣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需求,實現一定的帕累托改善。
4 "結 "論
本文在考慮碳限額及碳交易市場價前提下,分別就零售商、制造商自行承擔成本,合作推廣分擔部分推廣促銷成本,合作零售商分擔減排成本。得出以下的結論:相比于獨自承擔費用,合作促銷下促銷水平較高,隨著制造商成本分擔率的增加而增加;制造業企業的碳排放水平呈現先提高后降低的趨勢;當滿足一定條件時,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利潤就會增加,帕累托的改善就會實現。
合作減排模式當滿足一定條件時,隨著減排分擔份額的增加,減排和促銷水平以及供應鏈成員的利潤都會增加;同時發現,碳市場價格、消費者偏好的低碳價格對減排以及利潤有一定影響,政府能合理控制碳市場價格,保持市場價格穩定,使碳價處于合理區間時,低碳消費者的偏好也可以有效促進制造商的節能和減排。
因此,對于制造商來說,如果自身生產的產品需要大量推廣進入市場,則可以與零售商進行促銷成本分擔合作,不僅可以提高促銷努力水平和減排水平,還可以提高供應鏈成員的利潤。例如元氣森林,進行大量的廣告投入,從而提高知名度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而對于一些需要偏好減排的產品,則可以采用合作減排模式,例如五金產品。對于政府而言,則可以通過控制碳市場價格,監督促使企業在保證收益的同時能積極進行減排。
本文的研究依然還存在一些不足,僅考慮單渠道低碳供應鏈合作減排促銷問題,但對于低碳供應鏈的研究還可以改進模型,考慮雙渠道,公平關切等,未來研究會更加周全的考慮上述因素。
參考文獻:
[1] "JI T, XU X P, YAN X M, et al. The production decisions and cap setting with wholesale price and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s under cap-and-trade reg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20,58(1):128-147.
[2] "ZHENG Y F, ZHOU W H, CHEN X, et al. The effect of emission permit allocation in an early-stage cap-and-trade for a duopoly marke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21,59(3):909-925.
[3] 秦立公,張勇. 碳限額與碳交易下考慮時間偏好差異的供應鏈聯合減排動態博弈[J]. 工業工程,2022,25(5):55-64.
[4] 覃艷華,曹細玉. 碳限額及交易下制造商低碳宣傳的雙渠道供應鏈決策與協調[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56(4):613-622.
[5] "XIA L J, GUO T, QIN J, et 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pricing policies of a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reciprocal preferences in cap-and-trade system[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8,268(1-2):149-175.
[6] "XU L, WANG C X, ZHAO J J. Decision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cap-and-trade regul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197:551-561.
[7] 趙道致,原白云,徐春秋. 低碳環境下供應鏈縱向減排合作的動態協調策略[J]. 管理工程學報,2016,30(1):147-154.
[8] 王一雷,朱慶華. 不同碳排放權配置方式下供應鏈長期碳減排決策研究[J/OL].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30[2023-03-16]. https://kns.cnki.net/kcms/delail/11.2267.N.20230316.1533.006.html.
[9] 王道平,王婷婷. 政府補貼下供應鏈合作減排與促銷的動態優化[J]. 系統管理學報,2021,30(1):14-27.
[10] 王婷婷,王道平. 政府補貼下供應鏈合作減排與低碳宣傳的動態協調策略[J]. 運籌與管理,2020,29(8):52-61.
[11] 張雨琦,石宇強. 基于多代理的碳交易下供應鏈協同減排策略研究[J]. 物流科技,2022,45(5):150-155.
[12] "ZHOU Y J, YE X. Differential game model of joint 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ies and contract design in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190:592-607.
[13] "SONG H F, CHU H R, YUE H D, et al. Gree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substitutable products under cost sharing contract[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22,199:1112-1119.
[14] "KADIYALA B, ?魻ZER ?魻, SIMSEK A S. Data-driven approaches to targeting e-mails: The case of delayed incentives[J]. Promo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21,30(3):766-782.
[15] "ZHANG D J, DAI H, DONG L, et al. The long-term and spillover effects of price promotion on retailing platforms: Evidence from a large randomized experiment on Alibaba[J]. Management Science, 2020,66(6):2589-2609.
[16] 曹裕,易超群,萬光羽. 基于“搭便車”行為的雙渠道供應鏈庫存競爭和促銷策略[J]. 中國管理科學,2019,27(7):106-115.
[17] 盧超,王倩倩,張玲紅. 公平關切下零售商促銷的供應鏈決策與協調機制[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21,26(6):9-17.
[18] 陳國鵬,張旭梅,肖劍. 雙渠道供應鏈中制造商與零售商合作廣告協調模型[J]. 系統管理學報,2017,26(6):1168-1175.
[19] QI Q, WANG J, XU J.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under carbon cap-and-trade reg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8,15(7):1316.
[20] 彭靜,林杰. 需求擾動和聯合促銷下雙渠道供應鏈的競爭與協調[J]. 預測,2015,34(6):62-68.
[21] 夏良杰,白永萬,秦娟娟,等. 碳交易規制下信息不對稱供應鏈的減排和低碳推廣博弈研究[J]. 運籌與管理,2018,27(6):37-45.
[22] 李友東,謝鑫鵬. 考慮消費者低碳偏好的供應鏈企業減排成本分攤比較研究[J]. 運籌與管理,2017,26(10):65-73.
[23] 李友東,夏良杰,王鋒正. 基于產品替代的低碳供應鏈博弈與協調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2019,27(10):66-76.
收稿日期:2023-05-0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考慮產品綠色創新的互補產品供應鏈決策與優化研究”(71801004);安徽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優秀青年項目“市場與政策驅動的互補供應鏈減排策略和競合博弈研究”(2022AH030041)
作者簡介:邵靈芝(1985—),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運營管理;尹 "麗(1997—),女,山東荷澤人,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引文格式:邵靈芝,尹麗. 碳限額及碳交易機制下低碳供應鏈合作促銷與減排研究[J]. 物流科技,2024,47(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