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強調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這一年,國家陸續出臺有關品牌發展、促進消費等鼓勵性、扶持性政策,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表現最終迎來喜人的成果,消費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品牌以自身的價值和影響力,能夠更好地賦能于引領消費、創造新需求、挖掘消費潛力、增強消費信心,更好促進消費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持久性拉動作用。
12月20日,在2023中國品牌年會暨風尚盛典上,中國品牌雜志社·中國品牌研究院聯合九州一方共同編制的《2023中國品牌發展報告》正式發布,這已是連續第4年權威發布。年度《中國品牌發展報告》被譽為我國品牌領域的風向標,被品牌主體、從業者、服務者高度關注和認可。

?“互聯網+”催化品牌發展 ?
今年的報告分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品牌現狀、中國區域(省級)品牌發展、2023中國品牌影響力指數、2023年度中國品牌案例、品牌經濟發展趨勢和品牌發展路徑與展望六部分。在中國區域(省級)品牌發展部分,報告選取2022年底我國市場主體數量排名前十的省,進行地區經濟、商標經濟和特色品牌的梳理。
在2023中國品牌影響力指數部分,報告依據品牌影響力,即品牌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并獲得更大價值的能力,具體從市場占有率、品牌忠誠度、行業領導力三項指標構建品牌影響力指數模型,評估中國品牌影響力指數。
此外,報告還梳理了今年中國品牌的新現象、新模式。報告指出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正在穩步提升,因此品牌向縣域下沉的可發展與可探索空間巨大,同時可以帶動縣域升級消費,豐富和提升縣域人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今年“雙11”,據天貓平臺數據顯示,三線以下市場新增2000余萬購買用戶,訂單總額超過1.4億元。鄉村消費潛力正在崛起,這也意味著品牌經濟的市場下沉,可以充分挖掘和釋放鄉村消費潛力。
而從品牌消費場景來看,“互聯網+”催生著無限可能。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08198億元,同比增長11.6%。
據《2023中國電商年度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達8.84億,直播電商用戶已達5.26億,預計2023年我國直播電商交易總額將超過4萬億元。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為品牌消費營造了更多新的消費場景,如數字人直播帶貨、虛擬試衣間、智能家裝空間設計等等,都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新鮮、有趣、科技感的消費體驗。
?“2023風尚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發布 ?
為進一步強化品牌意識,促進高質量發展,推動品牌強國,在本次活動上,中國品牌雜志社·中國品牌研究院正式發布“2023中國品牌·風尚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2023中國品牌·風尚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圍繞大眾消費風尚相關的“酒水茶葉飲料、家居家具、珠寶首飾奢侈品、服裝服飾、交通出行、新經濟(平臺經濟)、科技(智能穿戴、家電通訊)、日化美妝、金融”等領域,遴選出近450個知名品牌。
在“2023中國品牌·風尚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中,華為、微信、比亞迪、大寶、蜜雪冰城、格力、瑞幸咖啡、青島啤酒、騰訊視頻、中國聯通位列影響力指數前10;新經濟(平臺經濟)領域入圍品牌數量最多,有21個;其次是酒水茶葉飲料領域,有17個;再次是交通出行領域,有15個。
從地域來看,在“2023中國品牌·風尚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品牌中,北京以25個入圍品牌位居榜首,浙江以17個入圍品牌緊隨其后,廣東以16個入圍品牌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