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芳
摘 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務實糧食安全基礎,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穩定的底線。基于此,本文圍繞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與管理要點展開分析,首先從玉米選種、地塊選擇、種子處理、田間整地、播種技術五個方面詳細論述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再從肥料、水分、除草、病蟲害四個方面對高產優質玉米種植管理要點進行探討,以期提高玉米種植水平,提升玉米產量與品質。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種植管理
玉米作為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和產量一直在全球范圍內占據重要地位。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就要求在保證玉米產量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其品質。通過有效應用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加強種植管理,有助于促進玉米的健康生長。
1 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
1.1玉米選種
為確保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都能達到理想的標準,應當高度重視玉米的選種,從而為后續的種植和管理提供堅實的基礎條件。首先,在選種過程中,需要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氣候條件、土壤肥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來進行綜合考慮,還需要充分考慮玉米種子在實際生長過程中的表現,如生長速度、抗病能力等。以山東臨沂市為例,該地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足、雨熱同季等特點,春季往往會出現干旱、寒潮等天氣,夏季出現洪澇、暴雨等天氣。因此,在選擇玉米種子過程中,需要選擇具有良好耐寒、抗澇能力以及一定耐旱的品種,如中天308、龍單368、魯單510、登海605、鑫瑞25等,以保證玉米種植高產。其次,還需要考慮到當地常發病蟲害的因素。臨沂市的玉米種植常常受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棉鈴蟲、玉米銹病、玉米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等病蟲害影響。因此,為有效抵抗這些病蟲害,可選擇使用博玉8號、瑞豐125、漢單777、嘉禧100等。最后,在購買玉米種子時,應避免選擇隔年的種子,因為隔年的種子可能會對玉米的出芽率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玉米種植的產量和品質。同時,隔年種子在儲存過程中可能會受到病菌或蟲害的侵害,其抗病能力和抗蟲能力較差。此外,隔年種子可能已經失去一些重要的品質特征,難以保證在生長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品質表現。
1.2地塊選擇
玉米作為一種根系發達的作物,有著極強的抗逆性。因此,在選擇種植地塊時,需要格外重視地塊的土壤肥力,為玉米提供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以助力玉米的健康生長,實現玉米的優質高產。首先,土壤肥沃是最基本的要求。肥沃的土壤能夠為玉米提供豐富的養分,有利于其生長發育。同時,土壤肥沃的地塊通常具有良好的土壤結構和保水能力,能夠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其次,通透性良好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通透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空氣和水分的流通,有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和吸收養分。因此,在選擇地塊時,應避免選擇過于密實或排水不良的土地,以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最后,還需要選擇具有良好保水保肥特性的土地,以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持續提供養分,避免因土壤貧瘠而導致的產量下降。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綜合當前區域的地勢條件與灌溉條件,對各個地塊進行評估,以選擇出最適宜種植玉米的土地,為玉米的高產優質奠定基礎。地勢條件對于灌溉和排水具有重要意義,通常需要選擇地勢平坦、距水源較近的地塊,以保證水分的保持和排放。同時,關注當地的氣候條件、病蟲害發生情況等因素,避免選擇病蟲害嚴重的區域,以確保玉米種植的成功[1]。
1.3種子處理
選擇好玉米種子之后,不能直接種植,要在種植前做好種子處理工作。首先,需要進行精選。精選包括穗選和粒選。穗選是指從整個玉米穗中挑選出最優質的部分。在進行穗選時,需要挑選形狀完整、大小適中、顏色鮮艷、無病害侵襲的玉米穗,并注意觀察玉米穗上的籽粒數量和排列情況,以確保選出的玉米穗具有較好的生長潛力。粒選是指挑選出最優質的玉米籽粒。通過仔細觀察玉米籽粒的大小、形狀和顏色等特征,剔除玉米籽粒的外觀有病蟲害侵襲或其他損傷的種子。其次,進行曬種。通過查看天氣預報,確定連續2~3天天氣晴朗,將玉米種子均勻鋪撒在陽光下背風的位置,每天晾曬3~4h,并頻繁使用鐵鍬、竹竿等工具進行翻動,確保每粒種子均被太陽紫外線照射,有效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同時,曬種有助于提升種子的發芽勢,能夠實現提早出苗。再次,進行浸種,促進種子發芽整齊、出苗快、苗整齊。方法有冷水浸種、溫水浸泡、藥劑浸種。其中冷水浸種需要將玉米種子完全浸泡在潔凈的冷水中10~24h;溫水浸種需要將玉米種子完全浸沒在50~55℃的清水中,浸泡8~12h。藥劑浸種的目的往往是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病毒或提高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與生長能力。在該過程中,一般會將種子浸泡在濃度為0.2%的ABP生根粉溶液中6~8h或濃度為0.1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中12h。浸泡完成后,需要將種子放置到陰涼通風處進行平鋪晾曬。最后,藥劑拌種。通過在播種前1~2天,將100kg玉米種子與400~600g濃度為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生物鉀肥、吸水劑等進行充分攪拌,提高玉米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
1.4田間整地
田間整地的質量是改善玉米生長環境的關鍵,有助于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為此,需要采取清理、翻耕松土、土地平整、起壟等措施來為玉米的生長打好環境基礎。首先,進行田間雜物清理。通過仔細清除田間的雜物,包括雜草、枯枝敗葉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玉米生長的障礙物。同時,還需要清除上茬作物的殘留物,如根莖、果實等,以防止雜物的存在占據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影響玉米的生長和發育。其次,進行田間翻耕、松土。通過翻耕將表層土壤與深層土壤混合,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性。同時,翻耕還能夠破碎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松散度,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和吸收養分。一般來說,耕地深度應保持在20~25cm之間,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板結,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消滅地下害蟲。再次,進行田間土地平整。為確保土壤肥力不下降,需要盡快開展合墑彌平工作,以防止土壤過度接觸空氣,造成養分流失,從而降低土壤的肥力。通過反復犁耕和耙平,可以將土壤表層的大塊土塊破碎成較小的顆粒,使其更加均勻,更容易被水分滲透和保持濕潤。在該過程中,可適當提升土地肥力。最后,進行起壟。通過使用鐵鍬或耙子將土壤堆積成小丘狀,形成壟體,并盡量將壟體間距控制在寬度65cm左右,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為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2]。
1.5播種技術
1.5.1播種時間選擇
播種時間選擇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生長和產量,因此選擇合理的播種時間極為關鍵。首先,播種時間的選擇需要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對玉米生長的影響。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各異,玉米的播種時間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差異較大,玉米播種時間也就不同。以山東省臨沂市為例,由于該地區屬于北方地區,氣候相對較寒冷,因此玉米的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4月~5月之間。其次,播種時間的早晚也會對玉米的生長和產量產生重要影響。播種時間較早、氣溫較低、光照不足的情況可能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其生長速度減緩,根系發育不良,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相反,如果玉米的播種時間較晚,那么玉米可能無法充分利用充足的陽光和溫度資源進行光合作用和生長發育,玉米更容易受到害蟲的侵害,從而降低最終產量。因此,在實際播種中,會在天氣晴好、土壤下方11cm處的溫度保持在10~14℃時進行播種。
1.5.2播種方法
隨著現代化種植技術的持續推廣,在實際播種過程中主要采用機械播種的方式,不僅有效降低了玉米種植對于勞動力資源的依賴程度,還能夠確保玉米種植的密度和行距得到有效控制,從而為玉米的生長創造更加優質的空間條件。另外,針對小麥玉米間作種植區,以免耕精量直播技術為主。在小麥收獲后,使用免耕播種機直接播種,完成土壤深翻、播前追肥、播種、土壤覆蓋等流程。
1.5.3播種密度控制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播種密度的控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為確保玉米能夠健康生長并獲得高產,需要嚴格把控玉米種植的密度,同時還要注意玉米植株之間的間距,以保障玉米擁有充足的生長空間,從而獲得良好的陽光照射,提高最終產量。首先,過于稀疏的種植密度會影響玉米的產量。當玉米植株之間的距離過大時,每株玉米植株所占據的生長空間會增加,大風襲來時容易出現倒伏的情況。其次,過于密集的種植密度也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當玉米植株之間的距離過小時,每株玉米植株所占據的生長空間就會減少,這導致玉米植株之間的競爭加劇。這樣一來,玉米植株之間的養分和水分分配就會出現不均衡的情況,部分玉米植株無法吸收足夠多的養分和水分,從而出現病苗和弱苗的情況。為避免這種情況,可將玉米的株距控制在30cm左右,這樣不僅可以保障玉米植株有足夠的生長空間,還可以避免種植過于稀疏或密集的情況發生[3]。
2 高產優質玉米種植管理要點
2.1肥料管理
不同階段的玉米對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了解玉米不同階段的需求,適量進行施肥,有助于保證產量和品質。同時,在施肥操作過程中切記將肥料與種子分開,以免造成燒苗現象,并在天氣干燥的條件下,將肥料隨水進行施用,以提高肥料吸收率。首先,在玉米幼苗時期,需要每畝施加10~15kg的硫酸鉀和1500kg的農家肥,以促進玉米的生長和發育,提供豐富的有機物質,從而改善土壤質地和保持土壤濕度。其次,當玉米處于拔節期時,需要每畝追施尿素15kg、鉀肥6~8kg,以保證玉米在拔節期的正常生長。同時,施加足夠的氮肥,一般用量標準是每畝10~15kg,以促進玉米葉片發育,提高光合作用效果,但是避免施加過量而影響玉米產量。再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每畝追施尿素25kg。對于長勢較差的玉米,可每畝施用磷酸二氫鉀120~150g,每隔7天進行1次,共進行2次。最后,在灌漿期,需要每畝追施尿素5~10kg,以促進灌漿速度,實現高產。
2.2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滿足玉米生長需求的重要工作。首先,在玉米苗期,需要對玉米進行適量澆水。這個階段的澆水量不宜過多,因為過多的水分會導致玉米根部無法向深處發展,從而影響其生長。相反,適量的水分可以促進玉米根部向土壤深處扎根,為未來的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在玉米拔節期,玉米需水量會顯著增加,需要每畝灌溉6t左右的水,以滿足拔節期莖干、葉片生長的需要。再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天氣炎熱,蒸騰作用較強。為避免出現“卡脖子旱”的情況,需要及時進行澆水,以促進玉米揚花授粉。一般來說,該時期需要7t左右的水。在山東省臨沂市,該時期往往降水較多,需要在保證土壤濕潤的情況下,注意田間排水耕作,避免積水腐爛玉米根部以及滋生病蟲害。最后,在玉米灌漿期,為保證玉米顆粒飽滿,需要適當澆水,保證土壤含水量在65%以上。同時,注意控制澆水的量和頻率,避免過度澆水導致土壤過濕,影響玉米品質[4]。
2.3除草管理
加強除草管理不僅可以有效避免雜草與玉米植株爭奪土壤中的養分,還可以減少病蟲的生存空間,從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保證玉米的最終產量。首先,手工除草。手工除草適用于小面積和密度大的玉米田。當玉米破土7~10天后,通過使用鐵鍬、鏟子等工具,將雜草撥開并清除,以避免雜草的根系對玉米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手工除草雖然勞動強度大,但對于保護玉米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其次,化學除草。通過在玉米破土7~10天時,適量施用24%莠去津400倍液、4%煙嘧磺隆600倍液、10%苯唑草酮350倍液等化學除草劑,以破壞雜草的細胞結構,阻止其正常生長和繁殖,從而限制雜草的數量和分布范圍,為玉米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學除草劑時,應遵循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穿戴適當的防護裝備,避免直接接觸除草劑,以免對自身造成傷害。同時,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除草劑,并按照說明書上的指導進行正確的施用。
2.4病蟲害管理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相對較多的病蟲害威脅。玉米植株內部含有較多的糖分及營養物質,很容易吸引各類害蟲。因此,種植人員需要強化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降低病蟲害危害。在山東省臨沂市,玉米常見病蟲害主要為玉米螟、棉鈴蟲、玉米銹病、玉米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等,需要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利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等方式,提高病蟲害治理成效,從而確保玉米生長,降低對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例如,在防治玉米螟的過程中,可使用物理防治的燈光誘捕法,具體方法是:將黑光燈安裝在玉米田旁開闊的位置,保持燈距120m,每天晚上20:00~次日凌晨4:00打燈,以誘捕玉米螟。化學防治方面,可適量使用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等化學藥劑。生物防治方面,可通過在每畝田間投放大約10萬只赤眼蜂來消滅玉米螟,或在玉米螟繁殖期釋放性信息素,控制玉米螟交配,從而減少蟲群密度[5]。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與管理要點的研究,可以發現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對于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玉米選種、地塊選擇、種子處理、田間整地等技術的控制,保證肥料、水分、除草、病蟲害等管理的科學性,有助于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凡華,宋健,高月根.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要點[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07):179-181.
[2]楊勇.臨沂市甜糯玉米優質豐產種植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01):94-95.
[3]楊麗紅.優質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2):18-19.
[4]陳國玉,梁艷,姜雪.優質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要點探究[J].農家參謀,2021(15):53-54.
[5]郝繼平.臨沂市玉米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控技術[J].鄉村科技,2021,1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