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
摘 要: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目前的大豆種植戶對生產效益十分重視,因為這不僅關系著種植戶的經濟收益,還會影響大豆品質與價值,因此需要使用高產栽培技術來切實提高大豆的質量與產量,避免大豆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而減產。因此本文根據目前大豆種植出現的問題,從種植流程入手,對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幫助種植戶更好地提高田間管理水平,提高大豆生產效益。
關鍵詞: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針對目前大豆在市場的經營現狀,對大豆的生產種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提高大豆的生產水平,還需要提高大豆的生產產量,因此大豆種植戶需要從栽培技術、地區優勢、科學技術等方面進行分析。農業豆類作物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衍生產品層出不窮,要想滿足各領域的大豆需求,利用高產栽培技術來提高大豆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1大豆高產栽培的重要性
1.1生產效益
首先,作為農業大國,大豆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之一,并且大豆不僅能作為糧食作物,還能作為經濟作物來滿足市場需求,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大豆需求量的升高,目前實現生產效益的提升是很多大豆種植戶想要發展的關鍵。其次,大豆的種植前景十分廣闊,以油料為例,大豆作為食用油的主要來源之一,每年的生產需求在不斷提高,因此實現生產效益的提升十分重要。最后,由于目前大豆種植面積逐漸減少,很多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對大豆的種植結構進行優化,實現高產增收。
1.2營養價值
大豆由于具有豐富的植物蛋白、鈣、磷等微量元素,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營養,進而提高人體免疫力。并且大豆中富含植物固醇,可以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對于女士來說,大豆中含有的亞油酸可以有效改善皮膚狀況,例如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延緩皮膚衰老。大豆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能夠實現國民身體素質的有效提升,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十分重要。
1.3農業發展
大豆作為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其種植水平與管理技術對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大豆通常會作為輪作作物進行種植,可以保護土壤,促進土壤微量元素的積累,進一步提高土壤質量以及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抗病蟲害的能力。大豆的種植、加工、銷售都可以有效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因此大豆的高產栽培種植是農業發展的關鍵。
2大豆高培種植技術應用現狀
2.1選種技術不足
選種工作作為大豆種植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很多種植戶在利用高產栽培技術時往往會忽略,大豆品種質量直接影響后期的生長情況以及產量。其中大豆主根長度就是重要參數之一,如果大豆品種本身的主根過短,在實際生長期間很容易會出現倒伏,并且根須過少也很難有抗病的性能優勢。此外種植地區的不同也會影響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因此選種工作是目前種植戶需要重視的流程。
2.2土壤處理不當
大豆在實際種植前需要選擇合適的土壤,雖然大部分的種植戶都會注重該方面的問題,但是在很多細節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土壤中的酸堿度含量、化學物質含量等,由于種植戶的文化水平有限,對于高產栽培技術中的一些工作還不夠了解,在進行深耕時,往往不注重科學性,從而導致土壤含水量差、空氣流通性差,不僅會對大豆種植造成危害,還會影響后續大豆的生長[1]。
2.3水肥管理不科學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水肥管理是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的,并且需要充足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目前水肥管理不科學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種植戶還是依照傳統經驗進行種植管理,沒有根據周邊環境、大豆生長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以肥料的用量為例,種植戶往往不能合理控制好用量,并且經常忽視大豆生長過程中對其他化學元素的需求。
3大豆種植主要流程
3.1選種、育苗
選種是大豆種植的第一步,應根據種植時間、地區氣候等進行綜合分析,例如早熟、耐旱、耐寒、抗病等大豆品種。此外還需要注意大豆種子的健康情況。一般的大豆種植都會在春季進行,并且有溫度要求,地溫需回升到10℃以上。正常的種子發芽出苗需要適宜的外界條件,吸收本身重量1~1.5倍的水分,達到充分膨脹,只有溫度適宜時種子才能發芽。另外,掌握好種植深度,覆土過厚會影響出苗率。
3.2栽培管理
大豆的栽培期一般會在春季,并且也對氣溫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15℃左右才能進行栽培工作。種植戶需要選擇好土壤并進行相關處理,利用合適的播種方法進行栽培。大豆種植后需要進行田間管理,例如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土壤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這些管理措施都是為了有效促進大豆的正常生長。大豆對水分的需求較大、易受到病蟲害侵襲、產量與品質保證等都是需要進行田間管理的重要原因。
3.3作物收獲
大豆成熟后要進行收獲,春大豆的收獲期一般是在秋季。判斷是否可以收獲的主要依據是大豆豆莢的顏色變化,豆莢由青綠變為黃褐色時就可以收獲了。目前種植戶一般采用收割機或手工進行收割,并且在大豆收獲后需要及時進行晾曬,防止大豆出現霉變。最后要進行篩選和包裝處理[2]。
4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4.1科學選種
大豆的選種工作是大豆能否實現高產的重要因素,種子質量會直接影響大豆的后期生長狀態,并且品種選擇需要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氣候、環境來綜合分析。種植戶應根據當地農業部門的種植需求,確定大豆的種植面積,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大豆品種,例如高油大豆。因此大豆高產栽培技術中的科學選種需要選擇生育期適宜、高產穩產、抗病抗倒伏以及品質優良的品種。
種子的處理工作也是科學選種中的重要工作流程,傳統的種子處理工作中,種植戶一般會采用手工操作對大豆種子進行篩選,但是為了實現大豆的高產,應利用相關篩選機械來對大豆種子進行科學挑選,將尺寸過小、重量不達標、發霉變質的種子進行剔除,為后續種子出苗與間苗打好基礎。種植戶需要在天氣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對篩選過后的大豆種子進行晾曬,晾曬工作是提升大豆種子出芽率的關鍵,在進行晾曬期間,種植夏大豆的農戶需要注意地表溫度,避免對大豆種子造成影響。藥劑拌種是實現大豆高產的關鍵,藥劑拌種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消毒與殺菌,并進一步提高大豆種子的抗病能力,目前普遍使用硼鉬微肥或鋅肥進行拌種。
4.2注重輪作間作
輪作間作是提高土壤質量、促進大豆高產的重要種植環節。由于大豆的根瘤菌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質量,因此需要在兩茬大豆的栽種間隔期內栽種過渡性作物,以此來避免大面積的病蟲害問題,種植戶需要充分了解各種作物的栽培時間以及大豆作物根瘤菌的消耗情況。根據北方地區的實際作物種植情況,可以在輪作中栽種玉米、土豆等作物,并規劃土地使用方案,形成交替性種植。選擇玉米與土豆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成熟期間隔時間較短,可以幫助種植戶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采收與制定下一輪作物的栽種規劃,最大程度地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從病害角度看,大豆的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專一性,連續種植會有大面積病蟲害發生的風險,因此采用輪作與間作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產量[3]。
4.3進行深耕整地
深耕整地是大豆種子播種前最后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步驟,種植戶在選擇合適的大豆種植區域后,應先充分了解大豆品種對土壤的實際需求,以及該區域土壤中的化學元素含量、土壤含水量、土質疏松程度。種植戶需要根據大豆品種需求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整地工作,對其中的養分進行改善與優化,例如可以采用秸稈還田的形式來進一步提高土地質量,增強肥力。
基于目前北方地區的土地情況,進行深耕整地是提高大豆產量的關鍵,并且以深松為主要原則。北方地區冬季較為寒冷,在春季時土地會硬質化,需要強有力的深耕才能為大豆提供優質的種植環境。以春耕為例,北方地區應采用深松旋耕機進行耕翻,并且需要控制好深度,一般會深耕20cm左右,如果土地營養成分不足,種植戶可以適當施用一些有機肥來提升土壤肥力。在實際深耕整地中,種植戶需要根據實際大豆種植面積以及種植方式來留有壟溝,使土壤更加立體,層次分布更加均勻,設置壟溝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防范于未然。如果土地質量較好,種植戶可以將深耕與淺翻進行結合,為大豆提供更優質的生長環境。
4.4選擇合適的播種方法
大豆的種植方法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目前主流的大豆高產栽培播種方法有合理密植法、等距離播種法以及窄田密植播種法。其中合理密植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