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玉

小睿同學是一名高三男生,性格有些內向,平時喜歡動手制作和閱讀科技類書籍。進入高三之后,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小睿和父母開始思考未來的升學方向。父母希望孩子學習金融相關專業,認為金融行業未來就業環境好,收入相對較高,可以為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小睿則認為自己不擅長與人溝通,不適合金融行業。自己數理方面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對科技類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更適合學習理工類專業。大學專業到底該如何選擇,成了困擾小睿和父母的“兩難”問題。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采用“3+3”選科選考、“院校+專業組”或者“一校一專業”的報考方式,需要高中的同學和家長們提前思考大學專業的選擇。我們是應該從眾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還是應該遵從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如何做出面向未來的專業選擇,成為困擾大家的難題。
面對多變的社會和就業市場,家長和同學們在做專業選擇時,不得不權衡眾多因素。除了個人興趣和能力,還要考慮未來職業前景、工作機會以及行業發展等。專業的選擇不只關乎個人的將來,還可能影響國家的發展。因此,專業選擇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而是需要精心規劃的重要生涯決策。
生涯發展認知信息加工理論將生涯規劃的過程視為學習信息加工能力的過程,是通過掌握足夠的信息來進行生涯問題的決策。良好決策的基礎是具備關于自我與外部世界的知識,然后通過一定的決策技能對這些知識進行信息處理。基于此,我們需要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礎之上,深入了解專業與職業,借助有效的決策方法,做出適合自己的專業選擇。
對于高三的同學和家長而言,如何從八百余個專業中選擇出適合的專業呢?其實,專業本身不存在好壞之分,只是研究的領域不同,所屬的類別不同。關鍵在于是否適合我們,從而能夠深入學習下去。我們可以對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使用排除法進行層層篩選,從以下6個維度進行專業定位。
一方面有些專業明確不招收女生,還有一些特殊類型院校對女生招生比例有限制。另一方面是就業要求,比如地質、勘探等專業,需要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
第二個篩選維度是學科要求,也就是能不能學的問題。首先看自己的選科是否符合專業報考要求,然后再分析優勢學科和劣勢學科,特別不喜歡學習的學科是什么,盡量避免選擇該學科相關的專業。
第三個篩選維度是興趣匹配,也就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我們在選擇專業前,應先整體評估自身興趣,找準興趣點,爭取選擇與自身興趣相匹配的行業。評估興趣,可以通過自我評估的方式,也可以借助專業的測評工具,比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根據興趣的不同將人分為不同的類型,對應不同的職業方向。測評結果僅作為參考,需要我們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深入分析。
第四個篩選維度是能力素質,也就是發現我們的優勢能力,然后進行專業的匹配。一個人的能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人際、語言、音樂、空間、邏輯、運動、自然和內省能力。比如:人際智能就是理解別人并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孩子溝通能力很強,適合的專業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公共管理等。
嘗試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進行專業選擇,決定畢業后是求職、考研、創業還是留學。如果計劃本科畢業后就工作,可以選擇護理學、土木工程、小語種等,這類專業應用性很強,對學歷要求相對較低;如果選擇留學,建議選擇綜合性高校的基礎學科,比如數學、物理等,或者考慮中外合作辦學的院校專業。
工作狀態是一個人學業規劃的最終狀態。從就業方向上分類,可以分為指向型方向和通用型方向。指向型方向,就是專業的就業對應到具體行業,比如臨床醫學、師范專業、電氣工程、電子信息等。通用型方向,就是寬口徑專業,可以在各個行業內就業,比如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等。
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需要拓展專業選擇的范圍,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對專業進行充分的信息檢索,深入了解專業,規避選擇的風險。然后,使用排除法進行層層篩選,選出4~8個心儀專業,方便在高考出分之后進行志愿填報。
對于高一、高二的同學,可以為未來的專業選擇做出哪些準備呢?我們可以從探索自我和關注社會兩個思路進行提前規劃,進而“預見”自己未來的成長。
很多高一高二的同學提到未來的專業選擇,會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對于這些同學,我們可以圍繞興趣、能力、優勢學科等方面進行充分的自我探索。關注自身興趣,思考哪些興趣是充實內心的生活興趣,哪些興趣是可以當作職業的興趣,進行重點培養。發現并提升自身能力,思考自己的優勢能力有哪些,人際溝通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言語能力等,在學校課內或課外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識別自己的優勢學科,思考是否愿意在大學階段繼續深入學習該學科的相關知識。當你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優勢學科,你的專業方向也就基本錨定了。
有一些同學心中有理想的職業或行業,在專業選擇的時候以職業志向為引領,選擇相關的專業進行深入的學習。需要提醒這些同學,我們要摘掉職業“濾鏡”,不僅要看到該職業“閃光”的地方,也要看到職業本身的挑戰,在全面了解職業之后,做出理性的選擇。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于心儀職業的沖擊與影響,在職業興趣和社會需求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點。
建議同學們擇己所愛、擇己所長、擇世所需,選擇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同時也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專業,理性分析,綜合權衡,做出面向未來的專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