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莉

L是一名即將升入高三的學生,平日里待人友善,學習成績穩定,熱心于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是老師、同學和家長公認的好學生。然而有一天他突然變了,把自己鎖在屋子里,拒絕和父母溝通,一連幾日缺席學校的學習。父母心急如焚,急忙向班主任和心理老師求助。在與心理老師和班主任的溝通中,初步了解了L的基本狀況。
原來L一直對繪畫抱有濃厚的興趣,夢想未來能成為一名職業插畫師。然而,他的父母尤其是他身為律師的父親,希望他能夠報考法律專業,認為法律相關專業有利于未來的穩定發展。前幾天,父母又和L談起了希望他報考律師相關專業的愿望。隨后L就與父母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家庭關系變得極度緊張,L也開始拒絕走出房門。
經過班主任的介入,L同意和家長一起來學校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在第一次會談中,心理老師耐心聆聽了L和父母的觀點。父母認為法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廣闊,社會地位高,可以保障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并且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嚴重影響插畫師這個職業的發展,不確定L在此職業上是否能獲得成功,因此L的理想專業并不可取。而L則表達了對法律專業不感興趣,但從小對繪畫就十分熱愛,他覺得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人生才是成功且有意義的。
經過前期的溝通,心理老師感受到L與父母此時處于一種僵持的狀態,只爭論對錯,沒有理解到對方心中深處的渴望和愛意。心理老師提出進行一次“角色互換”的活動,讓L和父母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思考對方的立場和感受,旨在促進雙方的理解和溝通。雙方背對背互換座位,在老師的引導語中,父親試圖扮演一個熱愛繪畫的年輕人,而L則嘗試從一個期望孩子能有穩定生活的父親的角度出發思考,結合日常兩人溝通的狀態和話語模擬對方。
L:“作為一個父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個穩定的職業,不需要為生活擔憂,所以我會推薦你選擇一個穩定且有保障的職業。繪畫可以作為一個興趣,但不必成為職業。并且在律師這個職業中,我已經有了很多經驗可以傳授給你,讓你在職業之路上不必那么辛苦。”
父親:“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內心對畫畫有著無比的熱情,從小我就展現出了繪畫的天賦,經常比賽得獎。每當我拿起畫筆,我就感覺自己擁有了整個世界,我喜歡在充滿未知的世界中創造。我理解穩定的重要性,也理解您們對我的愛意,但我希望能追隨自己的激情,探索屬于自己的色彩世界,這才是我想過的人生。”
L:“夢想不能當飯吃,當你未來后悔的時候,人生最重要的這次選擇已經錯過了。學繪畫未來你能養得起自己嗎?你如何確定自己能成功呢?這些都是未知,但是如果你做律師,未來我有很多經驗可以幫你少走彎路,成功的概率會高很多。”
父親:“也許做律師未來我會衣食無憂,但我會永遠有巨大的遺憾,甚至不喜歡我的生活!如果我沒有喜歡的專業,我當然可以聽父母的安排,但是我明明發現了自己的熱愛,我不想聽別人的安排。如果有困難,我希望通過努力解決,而不是放棄夢想!未來,哪個職業都面臨人工智能的沖擊,都有風險,都需要努力!”
這幾輪對話后,父親首次真正理解到L對繪畫的熱愛。在深入的討論中,心理老師幫助雙方認識到,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且追求自己的激情同樣重要。同時,心理老師也指出,了解和尊重彼此的立場對于找到解決方案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解決沖突,心理老師建議L制訂一個詳盡的職業發展計劃,展示他將如何通過繪畫實現個人職業的發展和經濟上的獨立。
第二天,也是第二次咨詢中,L提出了他的計劃,包括參加國內外的美術比賽來提升個人履歷,申請藝術學院的獎學金來減輕家庭負擔,以及未來通過售賣作品和接受委托來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他也計劃在校學習期間兼職教繪畫,增加實際經驗。父親和母親看到L這么用心的規劃,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立場,他們意識到L的決心和成熟的思考。
經過兩次的討論和計劃調整,L的父母意識到孩子追求夢想的決心,最終同意支持他學習繪畫。同時,他們提出了一個妥協方案:L可以選擇繪畫相關的專業,但同時要在大學期間輔修法律或經濟學等專業,以便未來有更多的選擇空間。L理解父母的苦心,同意了這個方案。
通過心理老師的家庭輔導,L恢復了日常學業,他的家庭也緩解了由于高考志愿選擇引發的緊張關系。這次經歷促進了L和他的父母學習如何更加開放地溝通和表達關心,而L也更加明確了自己未來的方向和計劃。這個案例不僅解決了志愿填報的沖突,更加深了家庭成員間的理解和信任。
當孩子和父母在報志愿上有分歧時,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是最理想的。通常,這個問題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因為決定應該基于多個因素的綜合考慮:
● 孩子的興趣和激情:長期來看,一個人如果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工作,更有可能實現個人的職業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如果孩子對某個領域有明確的興趣和追求,這應該得到重視。
● 職業規劃的現實性:孩子的夢想是否有一個清晰和現實的職業規劃?他們是否了解該領域的就業前景、所需的技能和努力?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規劃。
● 父母的擔憂:父母的擔憂通常基于對孩子未來的關心,包括職業穩定性、經濟獨立性等。了解父母的擔憂是解決分歧的第一步,可以一起探討這些擔憂是否有合理的解決辦法。
● 溝通與協商:通過開放和誠實的溝通來解決分歧。雙方都應該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 妥協和選擇:在一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妥協和調整。比如,可以考慮選報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專業,或者先就讀一個廣泛的學科,在大學期間再根據興趣做出細分專業的選擇。
● 專業建議:在有必要時,可以尋求學校老師、職業規劃師或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他們可以提供更客觀的建議和調解方案。
總之,當孩子和家長在專業選擇上出現分歧時,解決的關鍵在于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考慮到孩子的個人興趣和發展潛力,又不忽視現實條件和家庭的期望。通過充分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和孩子才能共同努力作出一個有利于孩子未來發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