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 趙寧

近年來,全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是,中小學生在抑郁、焦慮、學業倦怠、網絡成癮、自傷行為等方面所占的比例依然呈現上升趨勢,他們當中心理健康問題高發、多發、低齡化的態勢沒有出現根本變化。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教體局緊跟形勢,引導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者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努力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中小學生心理潛能,積極培養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全面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校園建設安全發展。
校園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對從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感性認知和理性規劃。要通過突出的專業能力和優秀的工作表現贏得學校領導的支持。除積極主動、科學高效落實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工作外,還要深入研究學習心理學專業技能,用心理學專業理論指導中小學生的學習實踐,讓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都能直觀地看到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激發全校師生支持動機和力度,達成全校協同共同育心的目標。
校園心理工作者要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工作實踐,同時還要結合工作實踐檢驗專業理論。平陰縣教體局先后開設多期專題培訓班,組織中小學心理工作者深入學習團體輔導和個體咨詢的理論及技術,既豐富完善大家的專業理論知識,也不斷提升大家的助人能力水平。引導中小學生積極調整心理認知,認識到人生各種可能性,學會選擇和接受結果。僅去年一年,全縣就有160多位中小學生找回了學習信心,取得了理想的學習成績。另外,平陰縣教體局在學生的自我認知、情緒調整、厭學拒學、生涯規劃等方面做了許多成功案例,校園心理工作者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心理委員是班級同學之間溝通的橋梁和老師了解班內情況的小助手,通過心理委員提高校園心理工作質量,是中小學指導各年級班主任采取推薦和學生自愿相結合的原則,每個班選出兩名心理委員(1男1女),對他們進行心理基本常識培訓,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優勢,在能力范圍內發揮“傾聽、幫助、上報”的助人功能,定期向心理老師匯報班級學生心理動態,扎實做好班級心理安全工作。
同時,指導各學校從每個班遴選一位委員,組成學校心理委員會,定期組織召開學生心理狀況分析研討會,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的措施和方法。朋輩輔導的心理委員制度,讓每個班級真正做到了“你的心聲有人聽”“你的需求有人管”和“你的困難有人助”,全面形成了“心理健康為大家、心理健康大家做”的良好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平陰縣教體局要求各中小學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列入課程計劃,每班每周要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不少于1~2課時。并指導有關中學開展了特色心理健康課堂試點,在初中部和高一班級中以間隔周的方式,安排心理老師利用課堂直觀地發現學生變化,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同時還指導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除學生的心理防御,進行各種觀點的碰撞和分享,既照顧到個性差異,又關注到整體。
為提高心理課堂質量,注意通過心理委員以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的方式來搜集和掌握學生的真實需求,針對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設置心理課堂。
成立由學校分管領導、心理專兼職教師及班主任和班級心理委員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預防工作。每學期進行一次心理健康狀況篩查,使用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測評專業委員會審核通過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測評量表》,并安排微機室統一施測,避免誤差和前后測效應等。測試結束后,由心理老師進行解讀和分類,遵循咨詢倫理,有選擇地告知測試結果,對有歧義或不明確的地方進行統一解讀。
篩查出高風險學生名單后,再請班主任和心理委員結合平時觀察了解,上報本班疑似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名單,心理老師對兩份名單進行比對。對于重合度較高的學生,列為高風險學生;對于重合度較低或者沒有重合的學生,由心理老師再進行一對一談話,最后確認是否需要歸類為高風險重點關注學生。
對于高風險學生,建立一人一檔,實行一人一策管理,通知班主任、年級主任、德育主任和家長,一起商討方法,給出科學建議,由家長負責安全監控,必要時進行轉介治療。中低風險學生由班主任、心理委員和心理老師進行跟蹤輔導。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了因精神障礙引發自殺或傷害他人的事件發生。
為發揮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體功能,真正實現“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目標,指導有關中學編輯印發了校園心理小報《心泉叮咚》。組織成立了學生編輯部,設部長一名,責任編輯四名,美編和校訂等若干,實行部長負責制,所有工作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共設《校園動態》《溝通無限》《學海導航》和《青春秀場》四個版面:
第一版《校園動態》主要是報道學校里發生的新鮮事、好人好事、師生高度關心關注的事等。
第二版《溝通無限》是話題討論,每期確定一個學生普遍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全校討論,引導各方都來分享和闡述自己的觀點,既有校長說和心理老師說,也有同學說和家長說等。
第三版《學海導航》主要由各年級綜合第一名和單科第一名來分享學習經驗,由各學科教研組長來點評和介紹各科學習特點、方法,由心理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習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
第四版《青春秀場》主要是用于學生的作品展示,如優秀作文(語文、英語、日語)、優秀畫作、心理漫畫等。通過編輯心理小報,學生們都更加積極主動地關心學校、家庭、社會乃至世界的事情,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明顯提高,都日趨向上、向好,實現了更積極而健康的成長。

根據重要時間節點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內容,結合學生易發的各類心理問題,及時有效地開展相應的心理保健宣傳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好“5·25心理健康月”活動。
根據上級要求和學校實際開展活動,如辯論會、心理劇表演、微視頻、手抄報、黑板報、心理電影、《師說》和升旗儀式等。
二是開展好“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根據每年的主題,結合學校實際,宣傳精神衛生知識,提升師生預防和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
三是重要時間節點的積極干預行動。如在考試前后、學期初、教師節、婦女節等時間節點開展相應的活動,如“畫”說考試,沙盤體驗、卡牌對話潛意識、健康知識講解等。
四是開展心理舞臺劇展演活動。先后組織多場由學生自己編寫劇本、自己導演排練、自已親自演出的心理劇。這些來源于學生實際生活的劇情,讓學生找到了情緒的發泄口,訓練了積極的思維方式,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管是當演員還是當觀眾,大家都感觸頗深、收獲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