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麻 瀠溪 擬南芥 夏道道 貓飯團
影響育齡家庭生育多孩意愿的因素是多維度的,包括經濟、精力、生育觀、女性職業發展等,所以,“生幾個孩子”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還是一道人生的選擇題,尤其對于女性而言。
“多孩”不僅僅是一個熱議的詞,還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后,大家的生活都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解讀,以及多孩家庭媽媽們的真實感受。
近兩年,美國、泰國、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創下生育率歷史最低紀錄。為了讓大家想生、敢生孩子,中國近年致力于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從上到下推出了一系列契合社會現實需求的鼓勵生育政策。
全國篇
減輕三孩父母個稅負擔
2022年3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2022兩會工作報告)公布,其中提到,將進一步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多渠道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三孩生育費用納入生育保險?
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做好支持三孩政策生育保險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將參保女職工生育三孩的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待遇支付范圍,按規定及時、足額給付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待遇,并同步做好城鄉居民生育醫療費用待遇保障和新生兒參保工作。
父母雙方增加育兒假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多個省份、直轄市的計生條例啟動修訂,為父母們額外增設育兒假。子女年滿三周歲前,每年分別給予夫妻雙方5~15日育兒假,育兒假期間視為出勤。其中上海、北京為5天/年,廣東、安徽、海南、河南為10天/年,甘肅、青海為15天/年。
地方篇
北京:輔助生殖納入醫保
2022年2月21日,北京市發布了《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對體外受精、胚胎培養等5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統一定價,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輔助生殖治療技術屬于先進技術,一個試管周期大約需要3~4萬元。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可以緩解生育家庭的醫療支出,是刺激生育、多生育的一個利好措施。不少家庭認為,北京的政策會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有利于全國各大城市效仿、推廣。
上海: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
上海2020年啟動了“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截至2022年底,市中心每個街道一定要有一個公益普惠托育點,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開設托班,全市至少新增150個普惠性托育點,全市街鎮普惠性托育點覆蓋率不低于85%,托幼一體園所在公民辦幼兒園總量中占比不低于50%。上海市托幼協會秘書長胡育稱,上海的“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政府承擔了更多的養育責任,讓雙職工的年輕爸媽可以放心生孩子。
八個省份:建立育兒補貼制度
截至2022年初,我國至少有8個省份明確提出,將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其中包括湖南、浙江、吉林、廣東等人口大省。有的市縣已經落實了育兒補貼發放,四川攀枝花對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本地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三歲;甘肅臨澤縣也發布新政策,為臨澤戶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發放5000元育兒補貼、三孩每年發放100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三歲。

不想生、生不出、生不好,是當下生育面臨的三大現狀,其中,生不出尤其值得關注。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率攀升至12%~18%。在這種形勢下,輔助生殖技術逐漸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生育困難的夫妻,選擇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來獲得后代。
?靈魂發問:你的生育力還好嗎?
在醫學上有一個詞叫“生育時鐘”(Fertility Clock),指的是時間會一點一點帶走我們的生育力。寇小平介紹說,4~29歲是卵子質量的巔峰時期,30歲開始,卵子的數量和質量會慢慢下降,35歲以后,女性生育力會呈指數式下降。
同樣的,男性30歲后,精子的質量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根據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男性精子密度在過去的50年內至少下降了1/3,同時還伴隨著精子質量的下降,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大多與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有關。
輔助生殖是如何解決不孕不育難題的?
女性不孕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排卵障礙、多囊卵巢綜合征或者卵巢功能減退;男性少弱精癥、性功能異常、身體狀況不佳等,都會導致不孕不育。
輔助生殖技術早已成為不孕不育患者的一種平常選擇。醫生一般會建議夫妻雙方先做正規的不孕癥篩查,如果沒有大問題,會先根據女方排卵期指導同房;如果三個月到半年仍然沒有懷孕,會安排下一步的輸卵管檢查;之后仍舊沒有懷孕,才根據患者意愿,建議輔助生殖。
很多不孕的夫妻想要一次雙胎或者多胎,專家很嚴肅地表示 :“不建議!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前提,就是要保證安全,為了胎兒和孕婦的健康與安全,不建議一次多胎。”同時,她建議想要生育的女性,盡可能在最好的育齡時期做好生育計劃和安排,因為女性年齡太大,即使再高超的輔助生殖技術,也會影響移植成功率。
在三孩全面放開的今天,提到三孩家庭,我們難免會有一些刻板印象:如果不是想拼男孩或女孩,那么大概是有錢有閑吧。其實成為三孩媽媽的理由,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復雜,我們和幾位三孩媽媽聊了聊,或許她們的故事,能讓你改變對多孩家庭的刻板印象。
1 生三孩需要理由嗎?喜歡孩子就夠了
受訪者:曉琳
● 35歲,全職媽媽
● 大寶8歲、二寶6歲、小寶1歲。
生三孩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那邊一個家庭有兩三個孩子非常普遍。我表妹表弟一大堆,他們大多生了兩個或三個小孩。
我自己是獨生女,媽媽和爸爸都兄妹好幾個,而且感情都特別好,我從小就很羨慕他們之間的手足情,很遺憾自己沒有兄弟姐妹。
因為身邊兩孩或三孩家庭很多,所以我們很自然地生了兩個小孩,兩個孩子都是男孩,我個人覺得夠了,老公卻時不時念叨,要是再多一個女寶就好了。
三孩政策放開后,媽媽也建議我生個女寶,她以我外婆為例,說女寶更貼心。外婆晚年得了阿爾茨海默癥,一直由媽媽和兩個姨媽輪流照顧,一直到去世。外婆生病期間,身上沒有一點異味兒,衣服干干凈凈的,全賴媽媽她們姐妹悉心照顧,幾個舅舅只是禮貌性探視。
如果第三胎是個女孩,我當然愿意生,可如果還是男孩呢?算是上天眷顧我吧,我們得償所愿,生了個女寶。雖然照顧三個寶寶很累,但是孩子們長起來也很快,尤其是小寶,不知不覺都一歲了。生三孩需要理由嗎?我覺得說到底,喜歡小孩就是最大的理由吧。
2 不想生三孩,卻意外成為四孩媽媽
受訪者:菲如
● 自由創業者
● 大寶男孩,二寶男孩,
意外懷孕生下一對雙胞胎。
我家本就有兩孩子,還都是男孩,考慮到家里的經濟狀況,以及我個人的年齡、精力,我一直覺得三孩政策和我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發現意外懷孕后,我非常沮喪,彼時我家老大上五年級,老二上三年級,我完全不想再要一個孩子。老公表示尊重我的意愿,并陪我去了醫院,萬沒想到的是,大夫告訴我們有兩個胎心。
我們當場就蒙了,我和老公家都沒有雙胞胎史,大夫解釋年歲大了容易懷雙胎。我本身已經是意外懷孕,又意外懷了雙胎,心情非常復雜,后來我們就不忍心流掉了,畢竟這是兩個小生命啊。我最怕懷的是兩個男孩,如果是男寶,加上老公家里會有五個男生,我會像一個宿管阿姨。
一朝分娩,謎底揭曉,又是兩個男寶,我其實是有點失望的,誰不想要貼心小棉襖呢?
現在兩個小寶還不到半歲,雖然有公婆幫忙,但我們一家人依然累得夠嗆,畢竟家里有四個小孩。我家幾乎每天都要陷進臟衣服的汪洋大海中,兩個小寶吐奶了,老大老二弄上飯漬了……開始婆婆還講究,堅持兩個小寶的衣服用手洗,出月子后她也不講究了,因為真的是洗不過來。

因為孩子比較多,有時照顧起來會沒那么精細,老大沒帶語文課本、老二的午托費忘了交、老三老四尿不濕又該買了……有一段時間,我都懷疑我產后抑郁了。然而讓我意外的是,我竟然成了小區“名人”,畢竟小區里四孩家庭不多見,四個孩子全是男孩就更不多見了。
會聊天的會和我說,雖然現在辛苦一些,但是你將來會享福的;體貼一點兒的會直言不諱對我表示同情:四個孩子多累啊,你真是英雄媽媽;也有人幸災樂禍地問:將來要買四套房啊,你家是不是有礦啊?沒礦,這不碰巧了嗎,至于要不要準備四套房,那只能量力而行了。
3 我真的不是重男輕女,但喜歡男孩也沒錯
受訪者:迪麗
● 37歲,英語老師
● 愛人是某高校的外教老師。
一說我家老大女孩、老二女孩、老三還是女孩,很多人會不由自主地覺得我是重男輕女,想湊個兒女雙全。
我覺得性別對孩子的個數還是有影響的,至少我身邊老大是女孩的家庭更容易生二孩,家里有兩個女孩,的確讓我在生三孩的時候沒有任何壓力。
三寶出生后,我們并沒有嫌棄她是個女孩,畢竟,軟萌的小嬰兒誰不喜歡呢?
某天我媽試探著問我要不要再生一個時,我震驚了,我反駁媽媽,我一個碩士學歷的人,竟然被催生男孩,說出去都沒人相信吧?
我肯定不會再生了。雖然曾經渴望過兒子,但是三個女孩,讓我覺得真是香極了,現在我最喜歡的事情是把三個寶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起出去玩。
4 老大是特殊孩子,我只是想讓三個孩子有個伴兒
受訪者:許許
● 每天練習多一點耐心的全職媽媽。
我應當是最不典型的三孩媽媽了。
老大快三歲時,確診患有自閉癥,也就是傳說中星星的孩子。孩子確診后,我哭過,也無比自責過,覺得是自己懷孕后總熬夜、孕吐厲害沒營養,孩子才會患有自閉癥,但再怎么自責,都于事無補。
我和愛人商量再生一個寶寶。整個孕期,我都小心翼翼,特擔心這個孩子和哥哥一樣。二寶是個女孩,不到半歲我就能確定她是個正常的孩子,因為和哥哥小時候非常不一樣,眼神特機靈,雖然不會說話,卻像是什么都懂。
她很聰明,也很懂事,小小年紀就知道把好吃的東西留給哥哥,會走到哥哥跟前親他、抱他。更出乎意料的是,有了妹妹后,哥哥的癥狀竟有轉好的跡象。
考慮到老大的特殊情況,我們怕老了后,二寶一人擔負不起照料老大的重擔,于是決定再要一個寶寶,以后兩個孩子一起管哥哥,有商有量,能輕松一些。我家經濟條件很一般,如果老大是個正常的孩子,我絕不會生三孩。
現在三寶也兩歲了,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在二寶三寶面前強調哥哥的特殊情況,但是令我們欣慰的是,兩個孩子都對哥哥很好。對兩個小寶來說,生來就背上照顧哥哥的命運,是有點沉重的,每每想到這里,我都很難受,覺得愧對孩子。
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逐步放開,我們身邊二孩、三孩家庭也逐漸多了起來,“獨生子女”這個詞好像已經是遙遠的“昨天”。曾幾何時,我也想要再生一個,但隨著時間的考驗,我發現我和我的家庭并不適合養育多個孩子。
剛生一孩不久,就想再生一個
女兒出生后,我和丈夫幾乎沒怎么在帶孩子這件事上操過心,照顧女兒的主力軍一直都是公婆。某種程度上,這種幸運讓我一度產生了錯覺,認為帶孩子好像也不累,或許可以再生一個,兩個孩子也有個伴兒。
令我意外的是,這個想法被我母親之外的所有人反對,包括丈夫。現在想想,其實是意料之中,母親是基于對我的愛硬撐,事實上,再照顧個孩子,她的身體根本吃不消 ;至于公婆,他們年歲漸大,也應該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了。丈夫的理由則更充分:咱們馬上四十歲了,養育一個孩子精力都不夠,何況兩個。
生活給我上了一課,明白“一孩就挺好”
生二孩困難重重,但最終令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念頭的我踩下剎車的,不是家人,而是生活。我和丈夫因各自原因,工作量都大,經常加班,女兒上下學的接送和作業檢查都只能仰賴爺爺。而且女兒面臨幼升小,我們綜合考慮后選定的兩所學校入學費用都是二十多萬,還沒算就近租房費用及其他連帶上升支出。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某次和閨蜜的談話。她說打從她兒子降生,就沒想過再生。她笑著對我說:是房價不夠貴,養育成本不夠高,還是你厭倦了固定健身、看劇、和朋友想約就約的生活?
她的話讓我想起《南方周末》發的一篇文章,文章中一項社會生育意愿調研顯示,當下育齡人群普遍感受是沒精力、沒時間、沒經濟支持去生孩子。而我身邊沒要二孩、三孩的家庭,也確實大部分都基于這幾個原因。
我一個同學和我一樣,也有一個面臨幼升小的女兒,因為丈夫工作忙,孩子從出生換尿布到幼小銜接課外補習,都是她一人操持,她說,要什么老二,喪偶式育兒還要兩孩子,我腦子壞了嗎?
每個“一孩媽媽”,都有自己的堅定理由
在我們育兒群里,多孩話題最容易一石激起千層浪。
雪糕媽媽最頭痛的是有兩個孩子,最頭大的是就學問題,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想要上個還不錯的學校,擇校的煎熬,得反復經歷,經濟和精力都承受不了。
麥田媽媽說,她現在體會到了中年男人下班后要在車里待一會兒的感受。她就是這樣,下班回家,要先在地庫里待會兒,因為一回到家,老大的作業和老二的尿布都在等著她。她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看一場電影或者讀一本書了,在她還不是一個母親時,看電影讀書幾乎是她的日常。“倒不是后悔,”她說,“而是覺得孩子多了后,自我生活的空間真的會被擠壓。”
一個平時只圍觀不怎么發言的媽媽,也忍不住加入了討論。她丈夫工作一直不是很如意,換來換去,家里又沒人幫帶孩子,她只能做全職媽媽。經濟狀況不好,可丈夫還試圖說服她再生一個,她堅決不為所動。“經濟基礎就是孩子成長的基礎保障,我們這樣的情況,哪來的資本生第二個。你們聊,我得去買菜了。”那天,她留下這么一句后,就再沒說過話。

終結這話題的是身在北京的晚晚媽媽,她是群里有名的“精養一個娃”的支持者,勸我們停止自怨自艾,抱怨過往不如專注眼前,說現在輔導班都停了,只能靠咱當爹媽的自力救濟,她發現一套口碑特好的習題集,適合小升初,家里有適齡娃的趕緊囤,說著,就把購買鏈接扔進了群里。
最終,話題兜兜轉轉又回到了育兒群的本質——卷,本群的“段子手擔當”福寶媽媽見狀,發了一條:“現在育兒卷,孩子讀書卷,畢業工作卷,房價更卷,我卷一個孩子就夠了。”
確實,現在孩子的養育,和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同,是全方位的內卷,時間、精力、經濟……哪個掉了鏈子,保不齊就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影響。
那么,對我和我的家庭而言,左支右絀帶大兩個,真的會比集中精力養育一個更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要幾個孩子,取決于自己和家庭
其實,要幾個孩子,甚至要不要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于,在做選擇前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比如我,想在有孩子的同時,還不顛覆現有的生活模式,保有自我生活空間,不影響生活質量等。很明顯,我和我的家庭沒法同時滿足這些要求,而多點孩子的好處,和這些需求相比,后者顯然才是對我更重要的那個。
所以,還是那句話,要幾個孩子或者要不要孩子,首先要問問自己的內心。身體是你的,只有你才有權決定是否孕育下一代,你的健康狀況是否允許,你的情感是否傾向讓更多孩子加入你的生活……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其次就要考慮現實層面的問題:你是否做好生活里更多時間被養育占用的準備,家人是否支持,另一半是否能成為你的有力盟友打好配合,你們的經濟能力能否支撐……
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但無論什么樣的情況,無外乎找到生活的平衡點,也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我們與生育、養育這兩件人生大事之間的和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