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心理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看樹”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對改善心理健康很有好處。
普通的隨處可見的樹,有人從中得到治愈,有人獲得力量,也有人發覺了獨特的樹的智慧。那接下來,就邀請你一起來“看樹”吧。
陪媽媽去醫院檢查,看到了這棵富有生命力的樹。瞬間覺得,誰不想努力活著啊。
有一天中午吃過飯后散步偶然看見的一棵樹,后來每周都會有一天走那條路去拍這棵樹,看著它由枝繁葉茂到枝枯葉落。曾經在一個平臺發了記錄下的這棵樹的變化“這終將凋零的一生”,有位網友評論說:“倒過來,也是重生”。
我期待著重生。
今天特地開了一小時多的車去看白繡球花,結果偶遇了這棵紅紅的樹,APP 識別后才知是羽毛槭,杜牧的《山行》說的就是這種樹,而不是紅楓,漲知識啦!感覺它胖嘟嘟的,很悠閑地曬著太陽,想要抱抱它。
南國的樹,春天葉子變黃飄落,好像常人看來的秋天。朋友拍來給我看:“這些樹怎么春天在掉黃葉子?”我說:“因為它們在按自己的節奏活”。
曾經經歷過很長一段低谷期,一直非常沮喪,充滿了自我懷疑。那時候有個朋友跟我說,你是一棵樹。我問是什么意思。她說,很多人都是石頭,永遠都不會有絲毫改變,但你是一棵樹,你的根扎得很深,你一直在慢慢成長,雖然表面上不明顯。謝謝我的朋友。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了,還在一直艱難但努力地繼續生長哦。
因為三毛寫的“如果有來生”這首詩,就很喜歡大樹。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 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這是樓下鄰居院子里的一顆樹,院子已經荒廢很久了,所以這棵樹開始野蠻生長,樹枝基本填滿了院子。不知道哪次暴雨把樹根給折斷了,所以這棵樹的樹干其實是整個歪斜在院子里,僅依靠圍墻支撐起來的。
我總好奇這棵樹是否還活著,但是年復一年都能看到它隨著四季發芽、結果再凋落。有一次我看到博物雜志里一篇介紹構樹的文章,結的果實和我們家樓下這棵樹一樣,我才知道了原來這是“構樹”啊。文章里是這么介紹這種樹的:“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生長迅速”。今年春天到了,果然,這棵樹又開始發芽了。
我常常被樹的生長形狀打動,這棵樹長在大堤的路邊,給我一種沉穩安靜感,每天這條路車來車往,它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它的樹枝是往下長的,把主枝干包圍,有一種反哺,就是樹根們在努力往地下扎根,吸收營養供給樹枝樹葉,樹葉樹枝往下給樹干形成保護傘。
看到這棵樹是在去年算是我比較灰暗的一段時期了,成天徘徊在生死邊緣,有一天正好選擇出門透氣的時候,看到這顆特別的心形的樹,突然就感覺,原來樹也在愛著我。雖然沒有因為這棵樹立馬好起來,但就是這種一點一滴支撐我堅持到了現在。
這棵樹第一眼看到,就覺得有點與眾不同。很稀疏的枝杈,卻有著很清秀的形狀,很好看的葉子。拍下來后,看著照片,才反應過來,這是被修剪過的,怪不得在整個綠油油的公園里雖形狀好看卻格外怪異,大概是它有了人類的“思想”的緣故吧。它喜不喜歡這樣呢?也許它會說我愛我毛茸茸的自來卷呢。也許我欣賞著它的時候,它在哭泣呢。
眾生渺小。1400 年的樹經歷滄海桑田,啥都不是事兒。
那會兒特別累,看見小樹苗的時候突然感慨,生命的頑強和有意義,有被治愈到。
大四在家的時候,經常跟我媽去村里的路上溜達,那時我可能有點悶悶不樂,媽媽問我“你在想什么”,我說“不知道,就是想好多亂七八糟的”,然后她就隨手往右邊一揮,指著樹說,“那你不如想想這樹是怎么長的吧!”然后現在我一想很多,就會開始看周圍的樹,想它是怎么長的。樹的姿態千奇百怪,從破土到參天,也是一步一法則,也有春夏和秋冬。畢業陣痛期,迷茫當頭,有時愁的好似頭上一片樹葉都沒有,這個時候需要一棵春天的樹來安心。
這是昨天看到的兩棵樹,右面那棵綠綠的,左面那棵光禿禿的。不知道她們會不會交流。但我覺得,左面那棵不會因為右面那棵就妄自菲薄,右面那棵也不會因為左面那棵就妄自尊大。樹們按自己的節奏生活,這是自然的規律。
仰望蔥郁的大樹時,內心會無由來地升起一番尊敬,因為它讓我感受到某種神性。成片的綠葉隨風飄動時真的很美,像在慢悠悠地朝我們揮手。
上海嘉定朝暮牧場合歡林,身處樹林共同成長,樹與樹之間保持距離,互相扶持共同迎接風雨,人生亦是如此。
這個不是一棵真實的樹,但卻是我很喜歡的一張。也很像大自然中經常見到的大樹。我喜歡樹,不僅僅因為樹的綠色護眼,更因為樹帶給人的療愈,那種籠罩感,庇護感。每當壓力比較大的時候,都會在周末出去走走,看看綠色。
某種程度上,咨詢師也扮演了“大樹的角色”——像一棵樹,永恒地立在風中,每當我被灼燒得疼痛難安,便跑到樹下討要一陣短暫的清涼,然后又能鼓起勇氣,再次出發。而小樹(來訪者)最終會成長為大樹,只需給予它所需的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