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行

摘要:近年來,反應視頻(Reaction video)在國內外視頻平臺中的數量急劇上升,并逐漸成為主流視頻之一。從共情傳播角度來看,內容廣泛擴大共情范圍、群體歸屬加深情感認同、真實反應拉近社交距離都是反應視頻盛行的原因,但訴諸情感的反應視頻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質量低下、泛娛樂化、游走在版權灰色地帶等一系列問題。文章認為只有平臺、創作者、原視頻權利人、受眾共同努力,才能使反應視頻從情感回歸理性,由此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反應視頻 共情傳播 觀看者 受眾
媒介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大眾傳媒的地緣局限,突破了大眾獲取信息的空間、時間以及方式,大眾傳媒在滿足大眾信息內容需求的同時,開始關注大眾情感世界。近年來,帶有觀看者反應的視頻逐漸在各大視頻平臺傳播開來,“Reaction video”又稱作“觀看反應類視頻”“反應視頻”(以下統稱“反應視頻”),其主要呈現形式是觀看者與主視頻內容出現在同一畫面中,透過觀看者的表情、動作以及情緒進一步突出主視頻客觀內容之外的主觀情感或觀點評價,以達到共情傳播目的,推動主視頻傳播。早在20世紀70年代,反應視頻就已出現,作為舶來品的反應視頻在國外網站的盛行時間較長,尤其是從2013年《權力的游戲》熱播開始,大量有關《權力的游戲》的反應視頻蜂擁而至,國外YouTube平臺開始成為反應視頻傳播的主要平臺。當前,國內視頻平臺B站中的反應視頻數量也急劇增加,且傳播內容從影視逐漸拓展至音樂、體育、綜藝以及娛樂等領域。
共情傳播是指個體在接收信息的同時受到群體情感表達的感染,在此過程中,共同或相似的情緒、情感形成并得以傳遞和擴散。反應視頻在傳播過程中,將主視頻與觀看者反應置于同一畫面中,一方面受眾可獲取雙重畫面信息,另一方面主視頻內容中的情感、反應視頻中觀看者的情感、受眾的情感進行累積和疊加,情感與情緒的交融反作用于內容的傳遞。在共情傳播推動下,反應視頻深受大眾喜愛,且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果顯著。
1.內容廣泛擴大共情范圍。反應視頻的制作十分簡便,無需高端的拍攝設備、復雜的拍攝技巧與高難度的剪輯技術,只需通過簡單的人物反應錄制和雙畫面拼接技術即可完成,形式的便捷性使得反應視頻在各大視頻平臺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此外,反應視頻隸屬于二次創作視頻范疇,其內容制作選擇相比原創性視頻內容相對廣泛,只需在任何領域原創性內容的基礎上融入觀看者反應便可形成新的視頻內容,縱使面對同一視頻內容,也會因不同觀看者的解讀、反應及表現差異而衍生出不同的傳播效果。
反應視頻的內容選擇可以不斷貼近受眾的社會情境、喜愛的節目或故事等,一定程度上閉合了受眾與主視頻、受眾與觀看者之間的關聯,從而更好地引導受眾代入情感,加深受眾對原視頻、原節目的印象。在內容豐富的互聯網時代,受眾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反應視頻的內容廣泛擴大了受眾共情范圍,能夠吸引受眾更多注意力,為同一視頻內容或是節目爭取更多受眾資源。
2.群體歸屬加深情感認同。共情傳播強調在傳播活動中,傳播者需要依托情感調度使受眾與自身處于同一情感水平,這就需要傳播者針對傳播內容進行情感前置,設身處地思考受眾情感反應。反應視頻即針對原視頻中的部分內容,通過觀看者的反應表達,使受眾獲得與他人共同在場的心理體驗。換言之,就是依托特定情境將對同一事物有共同反應的受眾集中在一起,打造情感共同體,使受眾“照鏡子”式地進行自我認知和社會角色認知,并獲得歸屬感。
共情力是大眾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大眾可以在特定事件中感受他人的情緒波動,并自動篩查、連接與自身相關的經歷和情感,并將這種情感融入感受后作出相應反應。隨著互聯網時代下日益減少的線下活動,大眾越來越難尋找到群體歸屬,便開始熱衷于在線上活動中尋找與其思想、情感契合的群體。反應視頻使受眾認為自身與他人在面對同類事物時的表現和評價具有一致性,這種間接的肯定消除了受眾的焦慮感與孤獨感,加深了受眾的情感認同。更重要的是,諸多反應視頻中的觀點和評論十分契合受眾心理,被受眾視為“互聯網嘴替”,受眾在群體中情感得到支撐、情緒得以釋放。可以說,反應視頻所提供的情緒價值遠勝于其所提供的娛樂價值。
3.真實反應拉近社交距離。反應視頻中觀看者所作出的反應本質上預判了受眾對原視頻的反應,反之也是受眾對觀看者的反應進行預判,這種雙向預判使得觀看者的反應更具真實性。此種真實反應既沒有被提前設計,也不存在延遲,更能夠使受眾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最直接的情感張力。此外,即時反應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和期待欲,同時也為受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快樂,娛樂效果拉滿,因此深受觀眾青睞。
隨著AI、VR以及元宇宙等沉浸式技術的出現,受眾所追求的沉浸感和真實感已脫離傳統意義的身體在場和感官延伸,而是升華至精神和情感境界,身體在場是為了情感在場,反應視頻中的真實反應與受眾在情感方面同頻共振。受眾的共情能力會隨著知識閱歷的增加而成熟穩定,致使受眾開始期待互聯網中的準社會交往關系。“準社會交往關系”認為受眾更容易在共情過程中依戀自身喜歡的媒介人物,并形成一種想象中的人際交往關系,受眾觀看反應視頻會將視頻中的觀看者想象成自己的朋友,因此觀看者真實的反應更能夠拉近傳受雙方之間的距離,這種反應上的同步會不斷強化受眾與觀看者的社交情感。
在媒介技術和多元內容支持下,越來越多受眾自我意識覺醒,逐漸從關注信息向關注情感轉變。反應視頻作為順應時代脈絡和受眾情感的產物,與互聯網時代受眾的閱讀習慣、社交習慣高度契合,可為大眾提供豐富的內容產品、快樂的源泉和情感的支持。但是,共情傳播視域下的反應視頻逐漸以情感價值為導向肆意生長,忽略了內容質量、泛娛樂化成為常態、版權侵犯問題加劇等問題,使得反應視頻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
1.內容質量得不到保障。當前,國內外視頻網站中都充斥著大量反應視頻,其中,部分反應視頻內容經過精心策劃和挑選,再由視頻博主進行專業制作,此類成品內容質量有所保障,具有一定傳播價值。部分反應視頻選自各平臺用戶的自創內容,視頻整體質量較低,諸多視頻創作者為了獲取流量和關注呈現出“重表達、輕內容”的偏向,夸張的表情、過激的情緒模糊了視頻焦點,過分的“吐槽”和“挖苦”混淆了視頻重點,被受眾視為“情感噪音”。加之反應視頻制作門檻較低,使得反應視頻中的觀看者反應與原視頻毫不相關,難以引起受眾情感共鳴。總之,部分反應視頻的制作沒有規律,視頻質量參差不齊,難以達到共情傳播的目的。
2.泛娛樂化成為常態。反應視頻具有較強的娛樂功能,能夠在滿足受眾好奇心和窺視欲的同時為受眾提供歡樂。分析當前視頻網站中的反應視頻可以發現,以“懲罰”“挑戰”為核心內容的視頻較為常見。例如,部分“不心動”“不許笑”的反應視頻中,作為觀看者的博主為了嘩眾取寵,明顯壓抑自身情緒情感,使得天然的情緒情感被當作一種“可表演”的游戲,不僅毫無感染力,甚至還會引起受眾的“共情疲勞”。泛娛樂化逐漸成為反應視頻的常態,視頻中的情緒情感被當作商品“兜售”,而受眾只需要付出注意力,無需多加思考便能獲得情感滿足。麥克盧漢曾提出“媒介按摩”理論,認為媒介總以一種麻痹人意識的效果對其施以影響,泛娛樂化的反應視頻輕而易舉地對受眾情緒進行“按摩”,不利于受眾對原視頻乃至真實環境作出理性思考和客觀評價。
3.版權侵犯問題加劇。媒介技術的發展使大眾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與方式越來越便捷,反應視頻作為一種以“嵌套”原視頻文本方式而存在的視頻類型,不可避免地加劇了版權侵犯問題。反應視頻與電影解說、經典分享類的短視頻同屬于利用原視頻進行二次創作的范疇。一直以來,二次創作類短視頻侵權問題層出不窮,反應視頻中的原視頻播放同樣涉及原視頻的署名權、作品完整權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近年來,部分影視公司開始呼吁大眾不要未獲授權便隨意使用、剪輯原創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應視頻對原視頻的獲取權限,削弱了大眾創新能力。總之,橫亙在反應視頻與原創作品之間的法律問題同樣值得警惕和規避。
反應視頻的存在使受眾對諸多影視作品、短視頻內容獲得了自我詮釋的機會,找到了抒發情感的通道,但反應視頻的發展不應僅局限于受眾短暫的情感宣泄層面,還應正視存在的問題,充分挖掘價值優勢。

1.推動質量升級,兼顧情感元素下的理性回歸。國內外反應視頻在發展過程中已形成多種模式,如挑戰類、吐槽類以及專業解讀類,這些類型各異的反應視頻深受大眾喜愛,許多以制作和傳播反應視頻為主的博主也收獲了大量粉絲和流量。但是,面對反應視頻質量參差不齊、泛娛樂化現象嚴重等問題,推動視頻質量升級,使反應視頻在兼顧情感元素的前提下實現理性回歸,有利于在幫助反應視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凈化受眾所處的媒介環境。
第一,擴大反應視頻形式的應用范圍。當前,諸多綜藝節目制作除了關注臺前嘉賓的表現外,還會剪輯觀眾、后臺嘉賓的反應,這種模式對于營造共同在場氛圍、帶動受眾情感十分有效。或邀請觀察員評論嘉賓表現,如國內熱播的戀愛綜藝節目《再見愛人》便將觀察員聚集在演播室,其中不乏情感專家,通過深刻剖析節目嘉賓的表現與感情問題,使得受眾在情感方面獲得支撐,并回歸至理性層面審視家庭和婚姻中的問題。第二,重點發展專業解讀類的反應視頻。該類視頻能在調動受眾情緒的同時,為受眾傳遞專業知識、打破體驗盲區,如B站、抖音等平臺發布諸多有醫學、法學背景的博主針對職場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制作的反應視頻,為受眾傳遞法學、醫學知識,并揭開職業內幕。反應視頻的創新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反應視頻的整體質量,引導受眾在娛樂之余進行學習和深度思考。
2.落實平臺責任,實現規范發展中的多方共贏。反應視頻發展所涉及的主體眾多,包括內容發布的平臺、原視頻的權利人以及制作反應視頻的博主,平臺作為多方主體的媒介和樞紐,理應承擔起主要責任,以此促進反應視頻的規范發展,打造多主體共贏的局面。在國外YouTube平臺上,反應視頻已成為獨立的視頻分支,相關受眾近8億,為了進一步保障該類視頻的影響力和收益率,YouTube平臺和廣告商成立了專項資金資助反應視頻發展。
國內發展反應視頻的相關平臺也可以汲取借鑒國外YouTube平臺的經驗。第一,開放平臺的引流權限,為優質的反應視頻或是專門從事反應視頻創作的博主提供流量支持,促成反應視頻類的內容自成一派、獨立發展。第二,借助廣告商的贊助,利用啟動資金建立可供反應視頻創作的素材庫,類似抖音的音樂素材庫,并確保其中的素材都是經過版權購買后可以在平臺內無償使用,在保障版權合規的基礎上,提升用 戶創作便利性。第三,優化平臺在反應視頻中的分成機制,面對傳播效果和收益俱佳的反應視頻,平臺可以將收益一分為三,確保平臺、反應視頻創作者以及反應視頻中所涉及的原視頻權利人都能獲得一定獎勵。
3.重視版權問題,促進反應視頻合規發展。反應視頻的發展不僅使大眾感受到了訴諸情感的視頻內容具有驚人的傳播力,也讓資本看到了反應視頻背后巨大的經濟效益,YouTube專門運營反應視頻的知名頻道FBE的擁有者在2020年收入便突破850萬美元。YouTube平臺專門構建了版權保護機制,以“警告+下架”的方式保護原視頻版權,以促進反應視頻創作和傳播的合法性。總之,在巨大的利益推動下,要高度重視反應視頻的版權問題。
第一,受眾應全面提升法律意識,不能盲目遵從反應視頻中的感性邏輯,而要在理解原視頻版權、尊重原視頻的基礎上,理性看待反應視頻為自身帶來的情緒價值。第二,平臺方除了不斷通過版權購買、收益合作等模式豐富平臺素材庫內容之外,還要履行嚴格審查義務,并采取懲戒侵權措施,做到防治結合。第三,反應視頻創作者需要合理獲取與使用原視頻,對內容的解讀、評價和反應要在情理之中。第四,原視頻的權利人應當正視反應視頻對自身作品的傳播價值,明確作品可以使用的范圍,適當放寬作品使用權限。總之,只有多方共同協作,才能夠真正促進反應視頻的發展。
反應視頻作為以情感為導向的視頻,是互聯網時代新興的一種傳播模式。共情傳播既是反應視頻存在的底層邏輯,也是線上情感具身化的一種表現。在各大平臺開始重視反應視頻帶來的受眾注意力和經濟效益的當下,應積極思考反應視頻異軍突起的原因,并正視反應視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平臺、創作者、原視頻權利人、受眾的共同努力,推動反應視頻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作者系南京傳媒學院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社科項目“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人才培養與評價機制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22SJYB067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葉許婕,趙宇翔,張軒慧.Reaction視頻的用戶彈幕評論行為生成機制探索——基于認知-情感系統理論[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23(02).
[2]郭蕾.觀看之觀看:reaction視頻的情緒價值與權力關系[J].新媒體研究,2022(11).
[3]趙泓,萬雨晴.凝視視角下反應視頻中的跨文化互動探析——以嗶哩嗶哩網站“洋網紅”反應視頻為例[J].電視研究,2022(03).
[4]鄭家楠,張鈺妍.互動儀式鏈視角下B站Reaction視頻的互動機制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2(03).
[5]王丹丹.網絡視頻中類社會互動現象及其話語傾向——以反應視頻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07).
【編輯: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