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四海
摘 要:當前時期社會大眾對茄子這一蔬菜的需求不斷提升,為了能夠滿足春季茄子的供應需求,種植戶開始積極落實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并且充分借助了現代智能日光溫室的突出優勢,以提升茄子產量與品質。本文以現代化智能溫室技術概述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了日光溫室中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應用要點,進一步探討了其病蟲害防治手段。
關鍵詞:智能溫室技術;日光溫室;早春茬;茄子栽培技術
利用現代智能溫室深化落實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不僅可以縮短茄子栽培時間以及成本投入,同時還有助于保障茄子產量與品質。此技術以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全方位科學把控日光溫室的溫度與濕度可以合乎茄子生長的根本需求,切實妥善處理好以往茄子栽培過程中出現的落花落果等不良問題,優化茄子栽培質量。
1現代化智能溫室技術概述
現代化智能溫室技術應用于早春茬茄子的高效栽培工作中,是充分利用同步帶有傳感器技術、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智能溫室來智能化管理溫室中所栽培種植的蔬菜農作物,尤其是重點把控溫室內的濕度與溫度,同步提升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等田間管理內容的精確度,借助于精準化系數更高的控制手段來切實保障早春茬茄子栽培質量與產量。將此技術與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助于調節茄子的生長周期,為相關種植戶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利潤空間[1]。
2智能日光溫室中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應用要點
2.1做好日光溫室準備以及科學挑選茄子品種
確保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在智能日光溫室中應用得當,首先應當把技術要點集中在做好日光溫室層面,為茄子生長發育創設出高質量的優越環境。用于早春茬茄子栽培生長的日光溫室要能夠切實克服早春的低溫條件,在2月份的晴朗天氣條件下,溫室的內部溫度不能低于25℃,凌晨的最低溫度也要超過12℃,同時要具有優越的透光性能。所構建的智能日光溫室長度應控制在70米左右,跨度為7米,脊高則不能低于3.5米,后墻厚度控制在1.2米左右。在選擇日光溫室覆膜時,要優先考慮具有突出保溫性能以及高透光率的聚氯乙烯無滴膜,并且還要在上方覆蓋一層保溫被,以進一步提升智能日光溫室的保溫性能。
科學挑選茄子品種對于保障栽培技術應用成效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由于考慮到智能日光溫室早春茬茄子的播種育苗時機是一年當中有著最低溫度以及光照條件最為薄弱的季節,所以選擇栽培的茄子品種必須要具有突出的耐寒性、高產性、早熟性以及較強的病蟲害抵御能力,同時茄子的果實顏色與形狀要與區域下的消費市場需求相契合。早春茬茄子顏色可細分為綠色與紫色,形狀則分為長形與圓形,可種植的品種包括東方長茄、紫冠、貝美等。
2.2重點把控培育壯苗質量
重點把控壯苗培育質量是應用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從育苗設施層面來說,智能日光溫室要帶有良好的加溫與保溫裝置,而且同步應用穴盤無土育苗方式,從過往的栽培經驗來看,50孔與72孔穴盤的育苗表現最佳,并且還要細致化與全面化消毒育苗設施和用具。對于育苗基質的配置,要整合使用蛭石、草炭與珍珠巖,三者的用量比重為1∶3∶1,同時還要在每一盤基質中添加少量的緩釋肥料,以提升其肥力。對于具體的播種期,則根據區域內早春茬茄子的上市時間來確定,先明確定植期,它與茄子苗齡的差值就是最恰當的播種時期,通常來說,茄子的苗齡處于65~75天的區間范圍內[2]。在茄子栽培過程中,不能忽略播種處理,最關鍵的環節是浸種催芽,將所選擇的茄子種子放置在溫度在55℃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浸泡過程中要一直攪拌直至水溫降至30℃以下后方可停止,之后將其放置在一旁再浸泡10小時左右,將其撈出后先擦凈表面黏液,再用干凈的毛巾包裹后放于25℃的環境下進行催芽處理,6天后種子的出芽率可達70%,此時可進行播種處理。
2.3優化整地施基肥質量
關于日光溫室的早春茬茄子,通常來講,相關栽培工作需要在秋、冬茬生產工作完成后,定植工作展開之前進行,要針對溫室內部展開全面清理工作,去除殘留的植株和雜草,在每立方米空間范圍內,使用5克硫磺,同時使用敵敵畏乳油,其濃度和應用量分別為80%、0.1克,還要加入20克鋸末,將它們混合在一起進行點燃處理,從而展開熏蒸消毒工作,以密閉的狀態處理一個晝夜的時間,然后開放空間以達到通風的效果。在展開定植工作之前,應該施加足夠的基肥,主要應用質量優良的腐熟類有機肥和發酵優良的農家肥,也可以應用雞糞,每畝地需要施加8000~10000千克,結合使用餅肥,其每畝地的用量為300~500千克,搭配使用三元復合肥,其每畝地的用量為50~100千克,三分之二用來施撒處理,開展深翻處理工作,數值為30~40厘米,依照預定好的行距情況,有關人員準確落實開溝舉措,三分之一的基肥肥料用來加入溝中,接下來展開起壟操作,將地膜均勻鋪在壟上。對于早春茬茄子,通常應該在起壟環節注意高度的控制,保證高度值為25~30厘米,觀察壟面的形狀,具體呈現弓形。在壟面位置處,鋪上可以用于滴管的塑料軟管,然后覆蓋上一層合理的地膜,這樣一來可以降低土地的溫度,讓空氣具有合理的濕度,避免種植植株出現病害問題。
2.4加強茄子定植管理
茄子的定植工作極具必要性,應明確定植的時間,保證定植的密度足夠合理。對于日光溫室的早春茬茄子,確定定植時間,通常可以在1月下旬開始,一直到2月上旬,控制定植階段的溫度水平,具體應該超過15℃。為了保證茄子得到合理定植,應結合具體的溫室保溫性能,以當地的氣候環境為基準調整。若茄子為早熟品種,其植株相對較小,要保持緊湊狀態,平均行距為55~60厘米,植株之間的距離不能過大,大約為33厘米,在進行定植處理時,每畝地的株數為3500~4000株。如果茄子屬于中早熟品種,平均行距應為70~80厘米,依然要控制植株之間的距離,需要保持在40~50厘米,限制栽種的植株數量,每畝地的株數為2500~2800株[3]。在開展定植工作時,可以先在室內留存一部分水,利用溫水進行澆灌,防止土溫受到影響而降低。在開展定植工作前,要結合株行距,在壟的合理位置進行開孔,選擇秧苗時,需要保證其整齊、健壯,將秧苗小心地放置在孔中,埋上少量的水,然后澆適量的水,當水完全滲下后,在定植孔的附近將土封嚴實。此外,應注意根系的埋土情況,保證深度不能太深,要保持與苗坨持平。
2.5加大定植后的田間管理力度
2.5.1灌溉管理
觀察茄子狀態,當其“瞪眼”之前,需要澆一定量的水,如果不缺水,可以不澆水,如果缺水問題比較明顯,需要澆一定量的水,如果沒有蓋地膜,需要在中耕培土的基礎上做好保水工作,這樣一來能夠防止土壤中的水太多而影響植株的結果。當茄子果不斷生長,大約和雞蛋差不多大時,此時的果實具有較快的膨大速度,需要增加澆水量,保證壟面能夠達到濕潤的效果。在澆水過程中,為了防止出現影響地溫的情況,一般適宜在晴朗的天氣進行澆水,運用隔溝澆水的方式,以免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當茄子采收工作完成后,外界的溫度水平逐漸提升,茄子能夠逐漸大量結果,可以增加灌水量,保證全部地面能夠達到濕潤的效果。注意外界的溫度,當氣溫的最低水平大約為17℃時,合理撤除棚膜,依照露地展開栽培工作。在盛果階段,一定要注意肥料、水的管理,澆水時一般要保證間隔時間為6~8天。
2.5.2溫度管理
在定植工作的初級階段,外界溫度水平比較低,有關人員要抓住管理的重點,實現密閉的處理方式保持溫度。要想有效提升地溫,對發根起到促進作用,當定植工作展開后,可以扣上小拱棚,主要在晚上進行覆蓋。當觀察到心葉已經生長,可以看出已經緩苗,這個時候要展開通風處理,不斷促進根的生長,保證植株秧更加健壯。如果還未覆蓋地膜,可以在行間采取中耕操作。從出現開花一直到坐果期,外界的溫度水平不能達到標準,此時需要著重展開溫度提升舉措,當溫度逐漸提升后,要跟進通風工作,等到植株已經結果,測量外界的最低氣溫水平,當其數值大約為15℃時,晝夜要加大通風處理[4]。
2.5.3追肥管理
觀察茄子的狀態,當其未進行“瞪眼”之前,可以不展開施肥工作,出現上述狀態后,果實會以較快的速度開始膨大,完成定植工作之后,需要盡快展開首次肥料追加工作。一定要保證本次的肥料追加工作合理,從而保證前期的產量能夠提升,有利于整體茄子產量的提升。控制肥料追施量,每畝地追加尿素15~20千克,也可以施加復合肥,其用量應限制在15~20千克。當肥料追加工作完成后,要搭配澆水工作,從而確保肥料能夠真正發揮成效。當茄子的采收工作展開1~2次之后,果實產量逐漸增加,此時要促進灌溉工作合理進行,每畝地施加尿素20千克或復合肥20千克,當使用硫酸銨時,其每畝地的用量應為30千克。當進行清水澆灌時,同時要灌入1次肥水,保證化肥、有機肥料能夠互相輪換著使用,實現栽培肥料的科學化管理。
2.5.4植株調整與保花保果
植株調整以及保花保果也是在早春茬茄子種植過程中實現高效保障的重要手段。通過在茄子植株生長過程中對其密度加以調整的方式,促使其形成更加良好的生長空間,避免由于植株的枝葉過于繁茂而對透光通風性產生影響,對植株進行合理間苗,使其呈現出均勻的生長狀態,確保在智能日光溫室環境中能夠獲得充分的陽光與溫度,形成更加良好的生長狀態。
一般情況下,智能日光溫室中對早春茬茄子按照雙干或三干整枝的方式進行栽培,需要采用不同的處理手段對茄子植株進行調整。通常來講,采用雙干整枝的方式進行栽培,在每一植株上所留下的茄子總數應當為5~7個,而對于三干整枝的方式,則留下的茄子數量相對較多,可保持在6~9個之間。觀察茄子植株,在對其進行調整處理之后,剩余的側枝以及腋芽等要及時去除,只保留2~3片葉打頂尖,從而保障向果實提供充足的營養,從而獲得較高的產量。同時對植株下部的枯黃、老葉等加以修剪,為植株提供良好的通風空間,加快空氣流通速度,避免潮濕引發病害問題。考慮到在智能日光溫室下對茄子植株進行栽培,可用防落素對茄子花器加以處理,從而避免茄子在前期受到光照較弱、溫度較低的影響而出現落花嚴重的現象,進而確保坐果率得到顯著提升。
2.6科學把控采收時機
為實現對茄子的高效栽培,同時也應當對其進行科學采收。一般情況下來講,對智能日光溫室中所栽培的茄子進行動態化觀察,發現茄子處于可采收狀態時,可及時對其進行采收。由于茄子上下部的生長速度不一,此時對下部成熟茄子加以采摘,不會對上部果實產生影響。正常情況下可按照2~3d一次的頻率對茄子加以采收,保證采收及時,避免采收超時進而導致茄子老果,最終影響茄子的品質。采收完成后,可對茄子進行分類,按照大小劃分等級展開銷售。
3智能日光溫室中早春茬茄子的病蟲害防治手段
3.1苗期病害防治
在早春茬茄子栽培過程中,應當注意對病害的防治,保障其高產增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苗期階段展開防治。根據以往的茄子栽培經驗,發現茄子在苗期經常出現猝倒病。對猝倒病進行防治時,在茄子出苗后,一旦發現該病害,立即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均勻噴灑或用30%惡霉靈水劑800~1000倍液進行噴灑,從而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茄子在出苗期也可能會出現立枯病等問題,在對該病害的防治過程中,可在其發病初期用5%井岡霉素水劑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均勻噴灑,實現對立枯病的有效防治。
3.2白粉虱防治
白粉虱是茄子在早春栽培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主要蟲害之一,在其發病初期,應當及時對其進行防治處理,這樣才能夠實現對該蟲害的有效控制,避免擴大蟲害范圍,從而對茄子的產量產生影響。基于智能日光溫室環境栽培的特征,應采用聯防聯治的方式,在該病害發生初期階段,可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結合25%噻嗪酮1500倍液等展開聯合防治,在茄子栽培區域內進行大面積噴灑,從而實現對白粉虱的有效防治效果。與此同時,基于智能日光溫室的封閉栽培環境,可以在傍晚時使用異丙威煙劑在溫室內進行封閉熏蒸。
3.3細菌性病害防治
細菌性病害也是在早春茬茄子栽培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病害問題,常見的病害包括青枯病、葉斑病等。此類病害總體上均是由細菌、真菌等所引發的問題,在對其的防治過程中,可采用綜合性藥物治療的方式。例如,可應用14%絡氨銅水溶劑3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500倍液等在溫室內展開綜合噴霧防治。
綜上所述,日光溫室作為當前時期主要采取的蔬菜種植模式。為了進一步提升種植經濟效益,在應用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的過程中,還要充分借助于智能溫室的優良作用,通過合理調節溫室的溫度與濕度,切實滿足茄子在各生長時期的根本要求,進一步優化培育壯苗、整地施基肥、定植管理、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的質量,達成增產增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萍.日光溫室優質茄子高效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5):68-69.
[2]趙芳.智能日光溫室中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08):33-34.
[3]高俊華,劉成勝,趙君梅.芻議溫室茄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2,34(03):29-31.
[4]張全智,張利民,周丹,等.日光溫室早春茬茄子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9(09):3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