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民
摘 要: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種子處理技術已經成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小麥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和品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的經濟收入。因此,探討小麥種子包衣與配套栽培管理技術對于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種子包衣的原理、方法、效果及配套栽培管理技術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以期為小麥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小麥;種子包衣;配套栽培
小麥被譽為“糧食之王”,在全球糧食供應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進一步增強小麥的抗逆性、提高其產量和質量,種子包衣及配套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種子包衣如同給小麥種子穿上“保護衣”,能幫助其抵御病蟲害的侵襲,在生長初期提供必要的營養。而土壤改良、合理施肥、科學灌溉等配套的栽培管理技術,則為小麥的茁壯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1]。
1小麥種子包衣技術
1.1種子包衣的定義和目的
種子包衣技術對于小麥的種植來說,如同給種子穿上了“魔法外衣”,在小麥等種子表面涂覆一層或多層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元素、防病防蟲劑等特殊化合物實現的。小麥主流的包衣劑主要有三種類型,即殺蟲劑類、殺菌劑類和生長調節劑類。殺蟲劑類包衣劑,如辛硫磷和毒死蜱乳油,主要用于防御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并能同時控制苗期的紅蜘蛛和蚜蟲。殺菌劑類包衣劑,包括戊唑醇和咯菌腈懸浮劑,主要用于防治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紋枯病等病害。生長調節劑類包衣劑如磷酸二氫鉀,能有效促進小麥的生長和發育。種子包衣技術保護種子免受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的侵害,從而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而且為種子提供必要的營養,使種子在萌發過程中能夠獲得足夠的能量。包衣中的某些成分還可增強幼苗的抗逆性,使其能夠在干旱、寒冷等惡劣環境條件下生存下來。在小麥等農作物種植期間使用這一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為農民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也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1.2種子包衣材料的選擇
1.2.1材料性質與功能
包衣材料的性質對于其保護種子的效果至關重要,在選擇的時候,要求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附著性,緊密地粘附在種子表面,不會在播種、運輸或儲存過程中脫落。另外,關注材料的延展性,旨在保證材料能夠均勻地覆蓋種子的各個部分,形成一層完整、連續的保護膜,防止病蟲害的侵襲,還能減少水分流失,維持種子活力。
除了基本的附著性和延展性,材料的韌性和耐磨性也不可忽視。小麥種子在播種后會經歷與土壤、其他種子的摩擦,如果包衣材料韌性不足或易磨損,會在短時間內破損,失去保護作用[2]。因此,選擇具有足夠韌性和耐磨性的包衣材料是保障種子安全生長的重要前提。
1.2.2安全性考量
在選擇包衣材料時,安全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其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種子的安全性,二是對環境的安全性。對種子的安全性而言,包衣材料不應含有對種子有毒或抑制其生長的成分。某些化學物質雖然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某些性能,但如果對種子有害,則必須避免使用。并且材料還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種子自然生長過程中的生理需求相契合,不會對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在農業生產中,任何使用的材料最終都會進入土壤和水體,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因此,選擇不含有毒物質、不易在環境中積累、能夠自然降解的包衣材料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關鍵。
1.2.3成本效益分析
農業生產是一個經濟活動,因此成本效益的分析在選擇包衣材料時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高性能、高質量的包衣材料往往價格較高,但其優異的性能帶來更高的產量和更少的后續維護成本。相反,低成本的材料可能在初期投入較少,但如果性能不佳,導致種子損失、病蟲害頻發等問題,最終影響整體經濟效益。因此,在選擇包衣材料時需要全面分析成本效益,綜合考慮材料的購買成本、使用壽命、維護費用以及因使用不同材料而導致的產量差異等因素[3]。
1.3種子包衣技術的步驟
1.3.1準備工作
準備一個圓底容器,如自動攪拌的大鍋或種子處理機,用于盛放種子和包衣劑。根據所要防治的病害和蟲害,選擇合適的包衣劑類型,如咯菌腈懸浮劑包衣劑等,并準備好所需劑量。
1.3.2清洗與干燥種子
使用自動化清洗設備對小麥種子進行清洗,去除其中的雜質和塵土。清洗后的種子通過傳送帶送入氣流干燥機,進行快速干燥,保證種子表面干燥,以便均勻涂覆包衣劑。
1.3.3包衣劑的選擇與準備
根據目標病害和蟲害,通過計算機系統選擇合適的包衣劑配方,并進行自動調配。系統精確控制包衣劑與水的比例,混合均勻,以備使用。
1.3.4包衣操作
將清洗并晾干的種子自動送入包衣機中,利用自動化噴涂系統,將預先準備好的包衣劑均勻噴涂在種子表面。噴涂過程中,機器自動調整噴涂速度和角度,使包衣劑均勻覆蓋。機器內部的攪拌裝置會不斷攪拌種子,保證包衣劑能夠均勻覆蓋在種子表面。
1.3.5 包衣后處理
當包衣劑均勻覆蓋在種子表面后,將包衣完成的種子從容器中取出,放入干凈的編織袋中。在放置過程中,要輕輕抖動編織袋,使種子在袋中分布均勻,避免種子粘連在一起。然后將編織袋放置在通風干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以免對包衣效果產生不良影響[4]。
1.3.6儲存與使用
包衣完成的小麥種子應儲存在干燥、陰涼的地方,利用現代化倉庫管理系統進行存儲,避免潮濕和高溫環境。在使用前,通過自動化檢測設備對種子進行檢查,判斷包衣完整、無破損。如果發現包衣有破損或脫落現象,設備會自動進行補涂或重新包衣。使用劑量會根據種子的重量和包衣劑的濃度由計算機精確計算和控制,確保每顆種子都能得到適當的保護。
1.3.7注意事項
在進行小麥種子包衣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合適的包衣劑和正確的使用方法,(2)要保證種子表面清潔和干燥,(3)控制好包衣劑的用量和攪拌的力度,(4)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特性和病蟲害發生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包衣劑和確定包衣時間等。
1.4種子包衣對小麥的影響
1.4.1促進種子萌發
種子包衣通過提供一層保護性的覆蓋物,為小麥種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萌發環境。包衣中的微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成分,為種子提供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激素,從而促進種子的快速、整齊地萌發。包衣還能保持種子內的水分,防止水分過快蒸發,為種子的萌發提供持續的水分供應。
1.4.2提高抗逆性
小麥生長過程中常會遇到干旱、高溫、低溫、鹽堿等各種逆境,種子包衣技術則通過添加抗旱劑、抗寒劑、耐鹽堿劑等成分,提高小麥種子的抗逆性。各種成分能夠在逆境條件下,保護種子的生理機能不受損害,維持種子的正常萌發和生長。
1.4.3防治病蟲害
種子包衣技術通過添加殺蟲劑和殺菌劑等成分,有效防治小麥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各類成分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階段,阻止或延緩病蟲害的侵襲,從而保護小麥免受病蟲害的危害。此外,包衣中的某些成分還具有誘導小麥產生抗病性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
1.4.4促進幼苗生長
種子包衣中的營養物質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成分,促進種子的萌發,還能在幼苗生長階段持續發揮作用。各類成分能夠為幼苗提供所需的營養和激素,促進幼苗的根系發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長[5]。包衣還能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為幼苗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1.4.5提高產量和質量
利用種子包衣技術處理的小麥種子,由于具有更高的萌發率、更強的抗逆性和更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因此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和質量。此外,包衣中的某些成分還兼具提高蛋白質含量、降低籽粒中的不良成分等改善小麥品質的作用,為提高小麥經濟價值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增強小麥的加工品質和食用品質。
2配套栽培管理技術
2.1土壤改良
有機肥料富含有機質和多種營養元素,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與化肥相比,有機肥釋放養分速度較慢,能夠滿足小麥生長過程中的持續需求,避免養分的浪費和流失。另外,有機肥的施用還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改善土壤的生物環境,有利于提高小麥的抗病蟲能力。
適宜的pH值保證土壤中的營養元素處于有效狀態,便于小麥吸收利用。對于酸性土壤,可通過施用石灰或堿性肥料提高pH值,對于堿性土壤,則可施用酸性肥料或添加酸性物質來降低pH值。在小麥種植期間合理化調整土壤pH值至適宜范圍,可提高養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性。
加入緩釋肥料是近年來在土壤改良中廣泛應用的技術手段。緩釋肥料具有養分釋放速度慢、肥效持久的特點,滿足小麥整個生長周期的養分需求。使用緩釋肥料能夠減少養分在土壤中的流失和揮發,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壓力。
2.2水分管理
水分是生命之源,對于小麥這樣的農作物來說,合理的水分管理更是其生長發育和產量品質的重要保障。小麥生長過程中,水分不僅參與光合作用、養分吸收和運輸等生理活動,還影響著細胞的膨大和分裂,直接關系到植株的形態建成和產量形成。在不同生長階段,小麥對水分的需求有著顯著的變化。從播種到出苗,小麥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促進種子的正常萌發。隨著植株的生長,水分需求量逐漸增加,特別是在拔節、抽穗和灌漿等關鍵時期,水分供應的不足或過量都可能對產量和品質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科學的水分管理要求根據小麥的生長階段和土壤墑情,制定合理的澆水方案。在播種前,要維系土壤底墑充足,為種子的萌發提供良好的水分環境。出苗后,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情況,適時進行灌溉,保持土壤水分的適宜和穩定。在拔節、抽穗等關鍵時期,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和水量,滿足小麥生長的高峰期需求。避免在降雨后或土壤過濕時進行澆水,防止水分過多造成根系窒息和病害的發生。
除了定期灌溉外,水分管理還包括排水防澇措施。在雨季或地勢低洼的田塊,要及時清理排水溝渠,及時排出多余的水分,避免小麥長時間處于過濕環境中。合理的水分管理提高小麥的產量,還能改善其品質,適宜的水分條件有利于小麥光合產物的積累和轉運,提高籽粒的飽滿度和蛋白質含量。合理的水分管理還能減少倒伏、病害等問題的發生,進一步提高小麥的經濟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2.3施肥技術
在農業生產中,施肥是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手段。對于小麥而言,合理施肥是實現高產優質的關鍵環節。小麥生長過程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而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往往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因此需要通過施肥來補充。
科學施肥首先要了解小麥在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元素的需求,在幼苗期,小麥對氮的需求較高,促進葉片和根系的生長。在拔節期和抽穗期,磷和鉀的需求增加,促進花芽分化和籽粒形成。因此,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調整施肥配比,可以確保小麥獲得均衡的營養供應。過量施肥不僅會造成養分浪費和環境污染,還對小麥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如燒苗、倒伏等,而施肥時間不當則影響養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一般來說,基肥應在播種前深施,提供小麥整個生育期的養分需求;追肥則應根據小麥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狀況適時進行。
為了提高養分利用效率,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和小麥需肥規律,制定個性化的施肥方案。水肥一體化則結合肥料與灌溉水,精確供應和高效利用養分。
2.4病蟲害防治
選擇抗病蟲害的小麥品種是預防病蟲害的基礎,使用育種技術培育出的抗病、抗蟲品種,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蟲害的侵襲,減少損失。合理輪作也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手段,與非寄主作物輪作,打破病蟲害的生活史,降低其發生概率。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觀察小麥的生長狀況,檢查是否有病蟲害的跡象。一旦發現病蟲害,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防治,防止病情惡化。這包括使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方法,但要注意選擇低毒、高效、環保的農藥,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以避免對環境和作物產生負面影響。農業部門還應加強病蟲害防治的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的防治意識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的病蟲害防治預警體系,及時發布病蟲害發生信息和防治建議,指導農民科學有效地進行防治。
2.5灌溉管理
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水分是其進行光合作用、養分吸收和運輸的必需品,水分的缺失或過量都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通過科學合理的灌溉管理,保證小麥獲得適量、適時的水分供應是至關重要的。實施科學合理的灌溉管理,首先需要測量土壤水分含量和氣象條件。通過土壤水分傳感器等設備,實時監測土壤水分狀況,了解小麥的水分需求情況。結合降雨量、溫度、濕度等氣象數據,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水分供應情況,為制定灌溉計劃提供依據。
根據土壤水分和氣象條件的測量結果,制定相應的灌溉計劃,灌溉時間、灌溉量、灌溉方式等內容。合理的灌溉計劃應保障在小麥需水高峰期及時供水,而在非需水高峰期則避免過度灌溉,以免造成水分浪費和土壤鹽漬化等問題。此外,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不僅減少水分浪費,還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進小麥的生長和產量提升。
3結語
種子包衣與配套栽培管理技術對小麥生產具有顯著影響,利用包衣處理技術,提高種子的抗逆性、防治病蟲害,并促進幼苗生長。而合理的灌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措施,則能進一步保障小麥的健康生長和高產優質。將種子包衣技術與科學的栽培管理相結合,不僅提升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還能推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祥會,焦玉霞,趙艷麗,惠祥海,許玲,郭立,張莉,曹增,胡英華,關秀敏.不同種衣劑處理對小麥莖基腐病的田間防治效果評價[J].農學學報,2023,13(07):7-11.
[2]白麗,劉凌云,蒙新明,王偉嬌,楊洪春,孫君偉,于淼.種子包衣以及不同機械藥種比對儲藏小麥種子發芽率的影響[J].中國種業,2023,(07):48-54.
[3]曹蘭英.小麥種子包衣與配套栽培管理技術[J].種子科技,2023,41(05):43-45.
[4]吳海燕.小麥種子包衣與配套栽培管理技術[J].種子科技,2023,41(04):55-57.
[5]孔濤,孔麗,孔娟.小麥種子包衣防治病蟲害技術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0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