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啟
摘 要:松樹是目前進行人工造林的首選樹種之一。為了保持松樹人工林或觀賞林的穩定產量與健康生長狀態,關鍵在于了解其種植特征,并針對常見病蟲害展開針對性的防治工作。本文簡述了松樹種植特征,并且從病害與蟲害兩個角度,闡述了病蟲害特點與對應防治方法,希望能夠為松樹種植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松樹;種植特征;病蟲害防治
引言:松樹的種類相對較多,我國常用的造林樹種多馬尾松、油松、云杉等,它們在建筑和化工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松樹可謂全身都是寶,松脂、徑材等皆是工業領域經常使用的核心原材料。此外,大多數松樹品種形態挺拔,外觀美觀,適合用于觀賞林的建設。因此,基于松樹種植特征的明確,制定并落實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促進當下松樹人工林建設的重要基礎。
1 松樹種植的主要特征
1.1土壤情況
松樹本身有著對環境的較強適應性,且對土壤的實際生長要求相對較低。但同樣應注意到的是,若能夠為松樹提供含有豐富營養元素且水分較為充足的條件,可起到促進松樹健康生長的重要作用。偏酸性的土壤是多數松樹所喜愛的土壤環境條件,但也有部分松樹對堿性土壤“情有獨鐘”[1]。為此,在實際展開松樹種植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基于對松樹類型的分析用以確定所選擇土壤的特點,確保樹木可獲得有利的土壤條件支持。
1.2生長特性
喜陽是松樹的主要生長特性,再加上其生長后所表現出的外表狀態相對較為稀疏,使得其枝干高度相較其他樹木要更高,容易在生長期間展現出先鋒樹種的優勢[2]。但同樣需要注意到的是,此類樹木受到外界不確定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樣較大,自身的生長特點導致所處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可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為維持樹木的健康生長狀態,全面利用其生長優勢,需強調將其耐陰性予以進一步提高的重要意義。
在實際的生長過程中,松樹對水分的需求量要相對較少,因此若所處種植環境較為干旱,長期處于缺水的狀態并不會對松樹的生長情況造成相對較大的影響。再加上松樹本身具有生長出的葉片相對較小的特征,通過研究分析可以發現其角質層相較其他樹種要更為發達,但同時無論是表面積還是體積均相對較小,使得松樹被賦予了極強的耐寒能力與抗旱能力[3]。從這一點來看,松樹對不良環境的生態適應性相對較強,即使是在地形復雜、氣候不佳的環境中也能進行大規模種植,展現了松樹的強大生態和經濟價值優勢。
2 松樹種植病蟲害防治要點
2.1病害
2.1.1松針銹病
馬尾松等松樹一旦受到松針銹病的侵襲影響,則將會對自身產生相對較大的破壞。此類病癥的致病菌多為孢子,可以寄生的形式在樹木的針葉位置進行越冬,到了次年4月左右,這些致病菌的孢子會逐漸成熟,隨后即可在短時間內大量散發孢子。由于多數區域春季大風、雨水的天氣較為常見,因此孢子可在天氣的助力下進行整個松樹林范圍內的病菌傳播,這也是在夏季經常能夠看到松樹上長出較為顯眼孢子堆的主要原因[4]。夏季的孢子一旦出現,則將會對樹木進行持續的侵染影響,同時可在秋季再次形成大量的孢子堆,預備冬天產出冬孢子。此類病癥對于樹木的最大影響,就是將會使得樹木生長出的針葉在短時間內大量脫落,尤其是在發病嚴重且未能進行及時控制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松樹的針葉全部脫落,直至影響到樹干的健康生長狀態。
針對松針銹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兩點:首先是可展開一定范圍內的農業防治工作。例如,可將松樹盡量遠離有可能寄生此類病癥的植物,常見的包括黃花等。同時要求種植前篩選出處于健康生長狀態的林木,從源頭處切斷病癥傳播途徑[5]。一旦在樹木生長前發現存在枯葉或雜草,則應確保進行集中清除與焚燒的及時性。由于春季是此類病癥孢子的主要傳播時節,因此在認真檢查是否存在孢子堆的同時,也應確保將底水澆足,做好對土壤的相應改善工作,以起到將樹木整體對松針銹病的抗病能力予以提高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進行全面的化學防治。越早發現此類病癥,并進行及時防治,則最終的防治效果也就越好。若已經確認松樹染上了松針銹病,可在其發病的初期階段進行0.5 波美度石硫合劑的噴砂處理,將15天作為一次噴灑間隔期。通常情況下,在用藥三次左右即可獲得預期的防治效果。
2.1.2枯梢病
該種疾病在生活中也被稱之為爛皮病,危害的主要對象為馬尾松或赤松,危害部位以枝干皮層部分為主。此種疾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為菌絲體,也可通過孢子器分生的形式實現危害樹木的枝葉、韌皮等部位的越冬,并在次年的秋季成長為具有較強侵蝕性特點的危害源頭[6]。對于感染此種病菌的松樹來說,若未能及時處理,則將會伴隨時間的推移使得嚴重程度日益提高,致使其皮層有明顯開裂現象,樹皮等部位也將會有潰瘍表現,浸染位置產生的裂縫將會源源不斷流出松脂,影響到樹木的正常生長狀態。即使是新生長出的嫩梢,也將會在此類病癥的作用下而逐漸變得彎曲,直至完全枯死,此時多數樹木的針葉將會有明顯的褐化轉變。侵染部位并非一成不變,在感染此類病菌后,若處理不當,會使病菌沿著植株逐漸蔓延,最終導致整株樹木完全枯萎致死。樹木受到侵染后的位置將會在4月份左右有囊盤凸起,形狀以橢圓形為主。通常情況下,囊盤的成熟期在6月份左右, 并會在接下來的時間中跟隨大風或大雨等天氣使其中的孢子飄蕩在松樹林中,導致枯梢病大范圍傳播。
針對此類病癥的防治技術主要包括兩點:首先是采取農業防治手段。例如,通過對樹木整體的撫育管理方式,配合科學間伐與肥料適時施加的方案,可起到提高樹木抵御枯梢病的作用。在管理人員發現某些松樹已經有枯梢病的感染跡象后,應保證病株剪除的及時性,做好統一的焚燒處理工作以徹底切斷感染源頭,避免有后續的病菌侵染隱患;其次是采取化學防治方案。針對此類病癥最為常見的化學防治藥劑就是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照50%濃度配備1000倍液的比例進行施加[7]。也可以配置70%濃度的相同倍數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藥劑。噴灑藥劑的時間可以選擇為3至4月或7至8月,設置的噴灑間隔一般為10天左右,在連續進行三次的藥劑噴灑后,即可獲得令人滿意的病害防治效果。
2.1.3松材線蟲病
松樹枯萎病是松材線蟲病的另一種稱呼,從國際層面來看也是極為嚴重的一類檢疫性病害,一旦松樹感染極難進行治療,因此也被稱之為松樹患上的“癌癥”,通常會在松樹感染此類病害后短短的40天內完全死亡。從實際的感染觀察情況來看,傳播速度極快且大范圍感染是其主要的發病特點,想要進行全面防治的難度相較其他病癥要更大[8]。此類病癥的誘因主要為松材線蟲,若樹木感染將會在短時間內使得其針葉完全失去水分,這一情況可以從其褪綠的現象中發現,直至整株樹木完全枯死,實際上此時已經停止了樹脂的持續分泌,并會在關鍵的枝干部位發現有松材線蟲產卵的跡象。最為典型的病癥傳播方式包括兩類,分別為松墨天牛充當媒介進行距離相對較近的傳播,以及木材調運或苗木調配等方式進行距離相對較遠的傳播。7至9月份是此類病癥發生的主要時節,若此時環境氣溫相對較高,則病癥的發生風險也將同時增大,高溫天氣背景下將會為其快速蔓延提供助力。
針對此類病癥展開防治工作的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加大樹木的整體檢疫力度極為關鍵。通過聯系實際情況制定并嚴格落實相應的檢疫制度,可避免出現正處于病癥蔓延狀態的樹木通過調運的方式進入到健康林區的情況。各級部門均應提高對調運環節的重視,保證實際的苗木銷售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針對病癥的蔓延情況需做好及時且持續的監測工作。春季與秋季是展開對松樹人工林進行全面普查的關鍵階段,建議基于遙感技術使用無人機等專業設備用以實現對病癥發生情況予以立體監測的目標[9]。而對于部分具有成片枯死特點的樹林來說,則可以采取空中誘捕器的監控方式,進而保證媒介昆蟲的發現及時性,配合科學滅殺措施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物理防治此類病害的方式主要為殺蟲燈。例如,可設置針對松墨天牛的黑光燈,或使用誘捕器進行集中滅殺;農業防治手段同樣有著較強的應用效果,可在做好對林地進行全面清理工作的基礎上,將病死或枯萎的樹木進行集中處理,例如采取集中焚燒的方式將病癥源頭予以切斷,也可以采取設置人工隔離帶的方式,從而避免松材線蟲病傳播范圍進一步擴大;生物防治是近些年來所推行的主要病害滅殺方法。例如,可以大量投放針對松墨天牛的天敵-花絨寄甲,可起到相對較好的防治作用[10]。此外,該種方式的使用同樣可將對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性予以有效減少,這也是現代林業發展中主要推行此類防治技術的主要原因;化學防治作為病害消除的傳統手段,可起到短時間內相對較好的松墨天牛清除作用。例如,可基于殺螟松乳劑對已經確認感染松材線蟲病的樹木進行噴灑處理,可將本身長期潛藏于樹皮內部的松墨天牛的幼蟲予以集中殺滅,開展時間一般在10月份左右。若已經發現有天牛乳化的情況,則可使用0.5%濃度的該品類乳油直接滅殺害蟲,將病害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在松材線蟲病的發生初期,應由管理人員確保對樹木、根部、土壤等位置進行全面檢查,并配合采取藥劑防治方案,例如豐索磷等可經過調配后直接注射在樹干上,可起到有效避免松墨天牛大規模入侵而導致產生松材線蟲病的重要作用。
2.2蟲害
2.2.1日本松干蚧
該種害蟲的危害對象主要為黑松馬尾松等,且危害位置以枝干為主。一般來說該種害蟲在北方一年的生產代數在兩代左右,其中1齡與2齡的若蟲主要是對樹木嫩梢的汁液進行吸食,并在枝干位置進行越冬。4至5月份是2齡若蟲出蟄的主要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會逐漸沿著樹干的方向向上爬行,而化蛹的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左右,并逐漸過渡到7月的集中產卵時期。若蟲開始孵化的時間點通常在9月份,此時也是松樹受到該種害蟲影響最大的階段。該種害蟲危害后的樹木,通常會在經由連續侵染3年左右有松針失去嫩綠色的表現,且其枝干也將會同時向下進行彎曲,此時枝條也將會同時下垂,直至從枝干到樹干全部干枯死亡。
針對此種害蟲的防治技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是進行農業防治。關鍵點在于混交林的打造,可將具有寄生類的樹種最大限度的減少。同時需要落實相應的撫育措施,可起到將原本林分不正常生長環境予以有效改善的重要作用。若在撫育期間發現某些樹木已經出現了蟲害侵染的表現,則應及時對整株樹木進行清除。設置的種植密度應具有科學性,其也是將害蟲的來源予以有效切斷的關鍵措施。此外,需配合采取枝條修剪等方法,促使林間的通風性得到保證;其次是采取生物防治方案。異色瓢蟲等是該種害蟲的主要天敵,建議進行適量引進以起到無公害滅殺害蟲的重要作用;最后是采取化學防治方法。該種害蟲在若中狀態下,建議使用化學藥劑用以全面防治。例如,可選擇使用1.5濃度的阿維菌素乳油配制而成的4000倍液,通過在成蟲經常爬過的位置進行噴灑,可起到相對較好的預期防控作用。
2.2.2松扁葉蜂
每年發生一代是此類害蟲的主要生產表現,其典型生存特征為經常會在10厘米左右的土壤深度中進行越冬(老熟幼蟲),次年的3至4月進行化蛹。松扁葉蜂危害松樹的部位以針葉為主,并將會在進入到3齡期后逐漸轉移至新發出的新梢進行吐司,修建巢穴。而在6月的下旬,其將會逐漸回落地面,進行越冬的相關準備。
針對此種害蟲,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是采取人工防治手段,該種方法的滅殺效果最為直接,且通常不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由于害蟲對樹根周邊土壤進行翻耕處理的時間一般在封凍前,因此可以抓好這一時間點展開對越冬蟲蛹的集中滅殺,進而將害蟲的基數予以有效減少;其次是采取化學防治方案。對于此類害蟲來說,在其進入到幼蟲時期后即可選擇采取藥劑噴灑的方式進行防治處理,例如可選擇使用1%濃度的苦參堿可溶性粉劑配制而成的1000倍液,也可以選擇噴灑滅幼脲懸浮劑的方式,均可起到較好的滅殺效果。
3結束語:綜上所述,松樹是現階段展開人工林或觀賞林建設經常選擇的樹種。應注意的是,與松樹相關的病蟲害相對較多,為促使松樹可維持健康的生長狀態,就需要基于對其種植特征的明確,針對不同類型的病蟲害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策略,進而為我國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春燕,曾慶圣,李亭潞,楊振意,高億波,陳湛昊,趙丹陽,孫思.基于無人機多光譜影像的松材線蟲病早期動態監測[J].林業與環境科學,2022,38(06):35-39.
[2]舒敏,張德婧,徐倩然,唐雪海.基于遙感技術的松材線蟲病診斷與監測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22):11-14.
[3]李小波.淺談松樹種植特征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種子科技,2022,40(13):84-86.
[4]楊國永.松樹栽植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廣東蠶業,2022,56(04):33-35.
[5]王利娜,李治龍,谷忠厚.北方地區松樹營林育苗技術及種植方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2):43-45.
[6]王艷.落葉松樹種植及苗木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02):83-84.
[7]曾艷雙.松材線蟲病的危害情況及防治措施淺析[J].南方農業,2021,15(05):22-23.
[8]梁佳靈.松樹育苗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工作分析[J].農家參謀,2020,(16):123.
[9]陸艷林.松樹種植及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闡述[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02):102-103.
[10]郝英,常宏君.松樹營林育苗技術及其種植方法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