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功能,但是現行方法共享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針對現行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基于云平臺的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方法,在Visual Studio工具下構建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架構。根據構建的共享服務架構設計共享方法,文章利用云平臺對文獻信息資源集成處理,采用加密算法對文獻信息資源加密,利用基于身份認證的訪問機制實現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實驗證明,該方法丟包率不足1%,資源共享開銷不超過10 ms,在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云平臺;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加密算法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在信息化社會中,文獻信息資源作為人類知識的結晶,價值愈發凸顯。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收藏與傳播機構,承擔為社會各界提供知識服務的重任。然而,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存在資源分散、利用率低、共享困難等諸多問題。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云平臺的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方法。國內外眾多學者對云計算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涉及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服務模式創新、技術實現等多個方面。例如,一些學者探討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與服務模式,提出建立基于云計算的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另一些學者則從技術實現的角度出發,研究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云平臺是集合云計算、大數據等多種現代化科技的信息平臺,為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方法的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1 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架構設計
根據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需求,本文利用云平臺技術,在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下構建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架構。該架構由用戶層、應用層、服務層和數據層組成。
用戶層是智慧圖書館服務的目標和對象,根據需求采用網頁三段式的方式,實現簡單易用的網站接口[1]。
功能層含主題文獻服務、應用服務、共享服務、用戶管理4個子模塊。主題文獻服務提供查詢、下載文獻資源功能。應用服務含資源共享概念設計、CAE分析及服務更新,通過MATLAB和ANSYS二次開發實現。
工具層由共享服務器和程序開發工具組成,基于阿里云HFA服務器和Visual Studio 2020開發工具,利用Java語言實現各項服務與應用的開發。
數據層是基于云平臺的功能層,由云數據中心和數據集2部分組成。數據集由集群的數據庫包括智慧圖書館數據庫、共享數據庫、用戶信息數據庫以及元數據庫組成,為資源共享提供數據基礎。
2 基于云平臺的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方法2.1 基于云平臺的信息資源集成
本文采用云平臺技術對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集成管理[2]。過程如下:利用串口將智慧圖書館文獻數據庫與云平臺連接,將定期更新的以及歷史存儲的文獻信息資源上傳云平臺,資源傳輸函數表示為式(1)。
K(t)=S2·f[r(t)] "nbsp;"(1)
式中,K表示數據庫在t時刻的資源輸出;r(t)表示平臺在時間t時刻的資源輸入;S表示云平臺緩沖系數;f[]代表數據庫與云平臺之間的資源傳輸函數[3]。上傳的文獻信息資源通過云計算分配到云節點上,以文獻編號為名創建文件,通過云計算將文獻信息資源映射到表格上,映射函數公式如式(2)所示。
R(t)=F(D(t),K(t)) """(2)
式中,R(t)表示t時刻表格中的信息資源;F()代表映射函數;D(t)代表t時刻文獻數據輸入;K(t)代表t時刻映射格式參數[4]。利用以上公式在云平臺上生成文獻信息資源表,如表1所示。
2.2 文獻信息資源加密處理
本文采用同態加密算法對云平臺上存儲的文獻信息進行加密處理,生成隨機數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公鑰,利用哈希函數生成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密鑰,公式如式(3)所示。
SK=Hash(e,p) """(3)
式中,SK表示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密鑰;Hash表示哈希函數;e表示待加密的文獻信息資源集合;p表示文獻信息資源隱藏參數。利用密鑰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加密,加密公式如式(4)所示。
Y=PK(e,SK,MN) """(4)
式中,Y表示文獻信息資源密文;PK表示共享密鑰;MN表示文獻信息資源哈希值。
2.3 文獻信息資源安全共享
文獻信息資源共享過程實際為智慧圖書館用戶對文獻信息資源訪問的過程,即使文獻資源已經得到加密處理,但受到非法用戶攻擊,因此,設計基于認證的訪問機制,禁止不滿足共享要求的非法用戶訪問智慧圖書館中文獻信息資源。根據用戶數據庫中用戶信息對用戶身份認證,其認證函數如式(5)所示。
式中,F表示共享用戶身份標識結果;1表示安全用戶;0表示不安全用戶;ID表示共享用戶身份標識簽名;Aid表示用戶數據庫中用戶標識[7]。如果用戶輸入的標識與數據庫中存儲的信息相同,則表示該用戶為安全用戶,允許訪問文獻信息資源,否則將不允許用戶訪問云平臺上的文獻信息資源,不為用戶提供資源共享服務,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函數如式(6)所示。
ρ=q·μ·Q(Y) """(6)
式中,ρ表示用戶共享的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μ表示信息傳輸帶寬;q代表信息傳輸損耗;Q()表示共享函數。
3 實驗論證
3.1 實驗準備與設計
本文采用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數據包FHAIJAA和OJFATYW作為實驗樣本,2個數據包文獻數量分別為10000個和12000個,利用數據包對本文方法的性能進行檢驗。所有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操作都在處理器為Inter Core i8 1615-2.15上完成,操作系統為windows10。選擇2種主流方法與本文方法對比,分別為基于區塊鏈的共享方法和基于數據挖掘的共享方法。
3.2 實驗結果與討論
實驗利用FHAIJAA數據包對資源共享丟包率檢驗,得出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表2得出:本文方法文獻信息資源共享丟包率在1%以內,保證共享信息資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應用對比方法,資源共享丟包率最小為5.64%,證明本文設計方法共享效果良好。
利用OJFATYW數據包對資源共享開銷檢驗,對比3種方法的帶寬利用率,對比結果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隨著共享資源包數量的不斷增多,3種方法應用的帶寬利用率不斷增長,應用所提方法,其帶寬利用率最大可達到25.1%,遠小于對比方法,證明本文方法性能良好,更適用于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
4 結語
本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將云平臺應用到智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中,提出新的共享思路,不僅
有助于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更能推動整個社會的信息交流與知識傳播。相信,隨著這一方法的廣泛應用和深入實施,智慧圖書館將在未來的信息服務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藍林英,葉麗芬.數字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策略[J].三明學院學報,2023(5):86-93.
[2]李娜.淺談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J].延邊黨校學報,2022(4):85-88.
[3]杜宇,王宏業,胡至洵.基于區塊鏈激勵機制下區域性高校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4):74-83.
[4]袁逸悅,司林波.環境信息資源共享研究述評——基于SSCI來源文獻(2008—2018年)的知識圖譜分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8-33.
(編輯 王雪芬)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method of intelligent library based on cloud platform
Li" Siq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Changchun 130000, China)Abstract:The sharing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core fun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but the current methods of sharing are not ideal. Propose a cloud based method for shar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smart libraries to address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methods. Build a smart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 architecture using Visual Studio tools. Design a shar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onstructed shared service architecture, integrate and process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using cloud platforms, encrypt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using encryption algorithms, and use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based access mechanisms to achieve smart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packet loss rate of this method is less than 1%, and the resource sharing cost does not exceed 10 ms. It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sharing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smart libraries.
Key words:cloud platform; smart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Visual Studio development tool; encryption algori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