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茜
每年都會有不少改編自文學作品的劇集火爆熒屏。云合數據2023上新劇集熱播期集均有效播放榜單顯示,TOP20作品中60%改編自文學作品。今年,《繁花》《南來北往》《與鳳行》《我的阿勒泰》等文學IP改編劇也取得佳績。文學作品影視化,哪些題材受青睞?哪些題材易出爆款?《綜藝報》采訪多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共同探討文學作品影視化的題材趨勢。
古裝仍是熱門題材
從《步步驚心》《甄嬛傳》《花千骨》《瑯琊榜》《羋月傳》,到《慶余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蒼蘭訣》《贅婿》,不少廣受觀眾喜愛的古裝劇都改編自網絡文學作品。
古裝題材網文多以架空歷史背景為主,創作自由度相對較高,類型豐富。其中,男頻(男生頻道)古裝小說包括玄幻、仙俠、武俠等,如《斗破蒼穹》《雪中悍刀行》《慶余年》。《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稱,2024年將是男頻IP影視改編爆發之年。除了剛剛開播的《慶余年第二季》,《大奉打更人》《凡人修仙傳》《斗羅大陸2》《遮天》《藏海傳》等劇都備受觀眾期待。
女頻(女生頻道)古裝小說主要包括言情、玄幻、仙俠、種田等,如近期收官的《與鳳行》改編自晉江文學城九鷺非香的小說《本王在此》,今年年初上線的《阿麥從軍》改編自鮮橙同名小說。去年熱播的《長相思》《蓮花樓》《寧安如夢》《長風渡》《安樂傳》《長月燼明》《田耕紀》等古裝劇也都改編自網文IP。
近年,女頻劇數量明顯增加,但部分劇集出現內容同質化現象。“從內容前端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明顯的趨勢和變化。傳統的仙俠在短期內有所退熱,觀眾對于仙俠題材的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北京金影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火星女頻總編輯錦文告訴《綜藝報》。
最近幾年,金影科技旗下火星女頻成功將施定柔的《你給我的喜歡》(劇集《你給我的喜歡》)、藤萍的《吉祥紋蓮花樓》(劇集《蓮花樓》)、隨宇而安的《曾風流》(劇集《灼灼風流》)等小說影視化。優愛騰芒四大平臺公布的2024—2025劇集片單中,火星女頻有8部作品入選,包括改編自藤萍小說《千劫眉》的《水龍吟》,改編自黑顏同名小說的《春花厭》,以及改編自隨宇而安同名小說的《千朵桃花一世開》等。
錦文表示,古裝題材正不斷疊加懸疑、科幻等元素,形成新穎的故事結構。她以今年備受關注的伊人睽睽的小說《大夢》為例,“這部作品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仙俠題材,帶有一定的創新元素——融入四維空間的夢中夢,被網友稱為古裝版《盜夢空間》。”錦文透露,這部小說已受到多家平臺關注。此外,作家隨宇而安在火星女頻連載的最新小說《燭幽臺》以商周為背景,疊加懸疑、軟科幻、捉妖等元素,也吸引多家影視公司搶購改編權。
都市題材多點開花
近兩年,都市情感劇逐漸告別“甜寵”“虐戀”等同質化內容,顯示了對女性成長的高度關注。近期熱播劇中,根據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承歡記》,講述95后女孩麥承歡的成長故事;改編自作家伊北同名小說的《小日子》聚焦代際成長;根據易難小說《她和她的群島》改編的《煙火人家》,圍繞孟家三代女性,講述她們彼此支撐、各自成長的故事;改編自柳翠虎同名小說的《裝腔啟示錄》,呈現都市男女由掩藏真實到卸下偽裝收獲幸福的過程。
還有一些都市題材劇,以小人物視角呈現真實職場,為觀眾帶來新鮮追劇體驗。比如,改編自玖月晞小說《一座城,在等你》的《我的人間煙火》,刻畫了消防員和醫生群像;根據吉祥夜同名小說改編的《聽說你喜歡我》、根據御井烹香小說《只因暮色難尋》改編的《暮色心約》、根據耳東兔子同名小說改編的《三分野》等,展現了醫生、編劇、心理咨詢師、導航工程師等多元職場人物形象。
錦文透露,一些具有奇幻色彩的都市小說,也頗受讀者歡迎。比如,葉斐然的《地球人征服指南》,以超現實的趣味性設定推進故事發展,幽默詼諧的筆觸吸引了許多讀者,后續有望進行影視化開發。
懸疑題材佳作頻現
懸疑也是影視改編的熱門賽道。近期熱播懸疑劇中,根據玖月晞所著小說《小南風》改編的《微暗之火》頗有先鋒氣質,打造了文藝派懸疑劇類型范本。改編自珞珈所著小說《費可的晚宴》的反詐懸疑劇《新生》從一場詐騙切入,剖析人性的多面。
近年,紫金陳、馬伯庸、尾魚等作者的影視化作品,高分佳作頻現。根據紫金陳小說《長夜難明》改編的《沉默的真相》,常年高居豆瓣懸疑劇評分榜前列,超百萬網友打出9.0高分,同為紫金陳小說改編的《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均收獲高口碑。根據紫金陳懸疑小說《低智商犯罪》改編的網絡劇,也于今年4月備案。
馬伯庸以古裝懸疑見長。近年,根據馬伯庸作品改編的《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風起隴西》《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等劇相繼播出,成績不俗。待播劇中,《長安的荔枝》《兩京十五日》備受關注。
根據尾魚小說《半妖司藤》改編的《司藤》是2021年劇集市場黑馬;去年,改編自尾魚同名小說的《西出玉門》上線,收獲網友好評;改編自尾魚同名小說的都市奇幻劇《梟起青壤》已于今年3月開機。
科幻題材呈增長態勢
隨著《三體》火熱出圈,科幻小說改編作品呈現增長態勢。其中,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多部作品均已進行影視化開發。《球狀閃電》進入后期制作階段,該劇此前曾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電視劇片單;《夢之海》近日首發預告,劉慈欣擔任監制和編劇,田里執導,黃景瑜領銜主演,將在優酷獨播。
此外,根據劉洋所著同名科幻小說《火星孤兒》改編的青春科幻劇已經殺青,該劇由趙一龍執導,宋晉川、方非熊擔任編劇,費啟鳴、趙弈欽等主演。《泰坦無人聲》《夜的命名術》等帶有科幻、賽博朋克元素的小說也進入影視化開發階段。
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曾表示,近兩年,科幻題材在“女性向”平臺的成長速度非常快,不談戀愛、無CP的小說大量涌現。業內人士認為,科幻IP的影視化改編對視聽技術要求極高。無論是對外星文明的幻想,還是對未來科技的想象,這些遠在“人類日常經驗”之外的事物,都需要借助特效技術予以呈現。因此創作者在改編過程中,不能簡單地進行內容復刻和轉譯,而是要根據影視創作規律再闡釋、再創造。能否在改編過程中把握和理解原著的內核,并準確傳遞其中的人文精神,是衡量作品改編成功與否的關鍵。
嚴肅文學走俏熒屏
嚴肅文學改編影視劇,成為近期熱潮。5月熱播的《我的阿勒泰》改編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由滕叢叢執導,馬伊琍、周依然、于適主演。該劇“大膽”挑戰散文影視化改編,以輕喜劇的故事風格、質樸療愈的影像,生動記錄了漢族少女李文秀和母親張鳳俠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生活。劇集播出后,收獲網友廣泛好評,豆瓣評分一路上漲至8.8分,位列2024年國產劇評分首位。
5月收官的《城中之城》根據魯迅文學獎得主滕肖瀾同名小說改編,由滕華濤執導,白宇帆、于和偉等主演,講述兩代金融人的堅守與蛻變。2月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獨播的《江河日上》,根據董化平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劇聚焦水污染、空氣污染等環保議題,展現了“美麗中國”背后的“平凡堅守”。跨年播出的《繁花》,根據金宇澄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改編,王家衛導演,秦雯編劇,胡歌、馬伊琍、唐嫣、辛芷蕾、游本昌等主演,豆瓣近50萬人評分8.7,可謂今年的現象級作品。
一位影視版權采購人士透露,這些作品成功出圈,帶動了嚴肅文學版權交易走俏。但是,相較于網絡文學,嚴肅文學數量較少,也缺少類似網絡文學各大排行榜的數據支持,因此,嚴肅文學改編,更需要專業人士的專業判斷。
“回歸現實主義、回歸經典敘事成為文學改編的重要趨勢。”劇評人李星文表示。其突出表現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備受影視行業青睞。近幾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除了已經影視化的《人世間》《回響》《繁花》,其他獲獎作品如《北上》《主角》《這邊風景》等的影視改編也都在進行中。“這些優秀文學作品的改編,因為有原著的文學品質和思辨力度作為基礎,備受社會大眾期待。能否在改編中繼承和展現原著精髓,能否進行符合藝術規律的再創作,決定嚴肅文學改編的質量高下,也決定觀眾和市場的接受度。”李星文談道。
總結文學作品影視化的題材趨勢,七貓版權運營總監陳新杰表示,影視合作方在選擇網文作品時,多以愛情、懸疑類為主,近幾年,市場對現實題材、男頻熱血題材更加關注。“針對影視化改編,我們的建議是盡量尊重原著,平臺會結合大數據為合作方提供小說中的名場面、金句等讀者最喜歡的部分,希望合作方能原汁原味地進行影視化呈現。”
“當前的內容市場呈現多元化、創新化趨勢。無論是仙俠、古偶,還是都市情感、懸疑犯罪、科幻等,都在不斷探索新的表達形式和敘事方式,以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錦文表示,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需求,也為從業者提供了更多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