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茜
2024年五一假期全國電影市場繼續紅火,影片供給量持續提升、影片類型豐富是一大亮點。五一檔前后,各家上市電影公司陸續發布了2023年報。
在優質內容供給與觀影需求釋放的共同推動下,我國電影產業強勁復蘇,電影市場呈現繁榮景象。國家電影局發布數據,202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549.15億元,同比增長82.64%,恢復至2019年的85.45%。其中,國產片票房460.05億元,占全國票房總額的83.77%,超越2019年的411.75億元,創歷史新高;進口影片票房89.1億元,占全國票房總額的16.23%。
得益于市場逐步恢復,影企業績大幅提升。《綜藝報》梳理了10家上市影企2023年財報,超半數公司扭虧為盈。其中,營業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為萬達電影(146.20億元)、中國電影(53.34億元)、貓眼娛樂(47.57億元),凈利潤前三名的公司為萬達電影(9.12億元)、貓眼娛樂(9.08億元)、中國儒意(6.9億元)。
萬達電影
營收、凈利潤均列首位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2023年萬達電影營業收入、凈利潤均排上市影企首位。根據財報,2023年萬達電影實現營業收入146.2億元,同比增長5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251.2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80.3億元。
作為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院線,截至2023年12月31日,萬達電影在國內擁有已開業影院905家、7546塊銀幕,市場份額占比為16.7%。報告顯示,2023年萬達電影國內影院實現票房75.6億元(不含服務費),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6.4%;觀影人次1.86億,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2.7%。其中,直營影院市場份額較2019年增長2%,單銀幕產出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5倍。
院線業務亮眼的另一面,萬達電影在去年遭遇了內容小年。報告期內,萬達電影僅推出主投主控影片5部,其中電影《三大隊》取得7億元票房;公司參與出品的影片還包括《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熱烈》《宇宙探索編輯部》《孤注一擲》《前任4:英年早婚》等。
2023年,萬達電影最大的變化當屬控制權變更。2023年12月,公司發布股權轉讓公告,中國儒意控股萬達電影,行業資深制片人陳祉希出任萬達電影董事長兼總裁。隨著兩家公司業務整合,協同效應有望加速落地。
貓眼娛樂
宣發優勢明顯 業績大幅增長
貓眼娛樂在2023年業績顯著增長。年報顯示,2023年貓眼娛樂全年總收入47.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5.1%;凈利潤為9.0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66.2%。
作為新型互聯網影企,貓眼娛樂參與了多部院線電影的“制宣發”。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貓眼娛樂2023年出品總票房186.98億元。2023年暑期檔,貓眼娛樂以第三出品方身份參與出品的《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以第五出品方身份出品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等影片,均取得了優異票房成績。
進入2024年,貓眼娛樂繼續發揮在內容宣發和出品上的優勢。今年元旦檔票房前三名的影片《年會不能停!》《一閃一閃亮星星》《金手指》,均有貓眼娛樂參與出品、發行。2024春節檔,貓眼娛樂主控發行和出品的影片《飛馳人生2》,以23.98億元票房位列春節檔票房亞軍;貓眼娛樂還參與出品了《熱辣滾燙》《熊出沒·逆轉時空》等春節檔熱門影片。此外,貓眼娛樂還參與出品了《危機航線》《即興謀殺》《時間之子》等多部作品。
中國儒意
多板塊突破
2023年,港股上市影企中國儒意整體增長表現亮眼。報告期內,該公司在影視劇制作(儒意影業)、線上流媒體(南瓜電影)及游戲業務(景秀游戲)等多個業務板塊皆有突破,營收和利潤均大幅增長。其中,營業收入實現36.27億元,相較2022年增長175%;凈利潤6.9億元。2023年7月,中國儒意下屬公司受讓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49%股份,交易價格為22.62億元。
年報顯示,儒意影業在報告期內累計實現票房75.54億元。其中,該公司出品《熱烈》《保你平安》《交換人生》《溫柔殼》等電影,聯合出品《消失的她》《志愿軍:雄兵出擊》《年會不能停!》《我本是高山》等電影。公司儲備項目包括劉和平擔任總制片人的戰爭片《援軍明日到達》,徐崢導演兼主演的現實題材電影《逆行人生》等。此外,公司攜手追光動畫共同出品的《白蛇:浮生》備受關注。
中國儒意在年報中還披露了南瓜電影的AI技術業務與景秀游戲的線上游戲業務。中國儒意成立的南瓜電影AI科技實驗室,經過一年試運行,已經實現AI技術在劇本創作、角色塑造、場景設計、特效生成、音樂創作等多個方面的技術革新,目前數部AI電影正在制作中。中國儒意旗下游戲業務品牌景秀游戲結合自有IP開發,“影視制作投資+流媒體+游戲”三叉戟組合的發展路徑產生協同效應。景秀游戲還拓展業務向騰訊提供營銷服務,成功聯動影視與游戲業務,取得顯著收入。
光線傳媒
多元題材品控穩定
光線傳媒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6億元,同比增長104.74%;凈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158.62%;扣非后凈利潤 3.88 億元,同比上升 149.29%。
電影業務方面,2023年光線傳媒電影的上映數量、票房表現及電影業務收入、利潤較上年同期均實現大幅提升。公司投資、制作、發行并計入本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包括《深海》《滿江紅》《交換人生》《茶啊二中》《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這么多年》等11部影片。這些影片每部票房均過億元,總票房約為84.60億元,品控十分穩定。報告顯示,系列動畫電影《茶啊二中2》已進入前期策劃階段,《哪吒之魔童鬧海》等動畫電影將陸續上映。
劇集業務進一步豐富了光線傳媒的產品線。報告期內,光線傳媒制作的網絡劇《大理寺少卿游》已于 2024年2月在愛奇藝播出;古裝愛情輕喜劇《拂玉鞍》也完成拍攝工作,預計于2024年播出。此外,光線傳媒正積極推進《山河枕》的前期籌備工作,《春日宴》《我的約會清單》等劇集也在不斷打磨、順利推進。報告還顯示,光線傳媒參與的揚州影視基地一期預計于今年交付并投入生產運營。
中國電影
營收凈利雙增長
作為擁有創作、發行、放映等多元業務的全產業鏈上市公司,中國電影的業績狀況被視為國內電影行業整體參考標桿。2023年,中國電影實現營收、凈利雙重增長。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3.34億元,同比增長82.67%;歸母凈利潤2.6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虧損2.15億元扭虧為盈;扣非凈利潤1.12億元,亦同比扭虧。報告期內,創作、發行、放映三大業務板塊營收分別增長152.59%、111.75%、78.91%;營業成本分別增長226.42%、94.59%、23.65%。
2023年,中國電影出品并投放市場的影片共37部,累計實現票房268.89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的58.45%。公司出品影片在國產影片票房前十中占據五位,分別為《滿江紅》(45.4億元)、《流浪地球2》(40.2億元)、《孤注一擲》(38.4億元)、《長安三萬里》(18.2億元)、《熊出沒·伴我熊芯》(14.9億元)。
發行和放映板塊,中國電影也表現亮眼。2023年該公司共發行電影570部,實現票房413.97億元,占全國票房總額的82.93%,保持了較為穩固的市場份額。截至2023年年末,放映板塊中,中國電影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21577塊銀幕和270.91萬席座位,公司銀幕市場占有率為27.91%。
歡喜傳媒
內容為王 扭虧為盈
財報顯示,2023年歡喜傳媒實現營收13.33億港元,同比暴增97倍;凈利潤在連虧3年后止血,盈利1.59億港元。近年來,歡喜傳媒在“內容為王”的主線策略上穩扎穩打,獨家或長期合作寧浩、徐崢、陳可辛、王家衛、張一白、顧長衛、張藝謀、黃渤、賈樟柯、陳大明等知名導演。
2023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滿江紅》以45.44億元票房摘得年度票房冠軍,帶動歡喜傳媒營收大幅躍升。該公司與瀚納影視及黃渤簽署長期合作協議后,首部合作的影視項目《學爸》票房超6億元。據年報,歡喜傳媒主控出品并計劃于2024年或2025年第一季上映的電影包括《戲臺》《醬園弄》《獨自·上場》等重磅項目。公司投資出品的待映項目還包括顧長衛執導,葛優、王俊凱主演的《刺猬》;陳大明執導,張涵予主演的《以父親之名》;李陽執導,張若昀、鐘楚曦主演的《從21世紀安全撤離》;程耳執導,王一博、王傳君主演的《人魚》;鄔迪執導,涂們、吳曉亮主演的《上山》。
此外,財報還透露,繼電影《滿江紅》大獲成功后,歡喜傳媒籌劃與張藝謀再次合作,打造新作品。
上海電影
IP開發多點開花
2023年上海電影實現營業總收入7.95億元,同比增長85.07%;凈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138.7%。上影方面表示,報告期內電影市場積極向好,帶動公司下屬各影院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公司合并上影元后帶來的新業務相關收入增加,同時注重降本增效,實現扭虧為盈,利潤大幅提升。
報告期內,該公司電影放映收入5.50億元,同比增長109.91%,毛利率比上年增加45.61%。聯和院線累計實現票房44.83億元(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05.90%。截至報告期末,聯和院線旗下加盟影院總數796家,銀幕總數5101塊,覆蓋全國30省201市,穩居全國票房前三。直營影院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累計實現票房6.32億元(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29.71%。
發行業務方面,2023年上海電影聯和參與發行影片共3部,分別為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敦煌女兒》《望道》。2024春節檔公司參與了3部電影出品,與上影集團的“精品內容”戰略相契合。其中,《熱辣滾燙》是現實題材作品;《飛馳人生2》體現了公司對上海本土導演一如既往的支持;《熊出沒·逆轉人生》則是上影元大IP開發戰略的一部分。在IP開發板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影元圍繞IP全產業鏈開發運營,在經典IP內容煥新、商品及營銷授權、游戲聯動及授權、衍生品、數字化開發等領域積極拓展。公司啟動了“IP影院合作計劃”,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方式推進“IP+影院”業務。
北京文化
押注核心項目 營收增長
北京文化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5.89億元,同比增長44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59%。對于2023年營收增長,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公司出品、制作、發行的電影項目《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取得了較好的票房成績。該片于2023年暑期檔公映,總票房26.34 億元。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中,電影收入5.86億元,同比增長5430.77%,占營業收入的99.43%。
北京文化方面表示,凈利潤大降主要為報告期內上映影視項目制作周期較長,整體制作、宣發等直接及間接成本較高,同時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對部分訴訟事項計提虧損,減少公司合并利潤10297.91萬元,以及計提部分商譽減值1935.19萬元所致。
2024年,北京文化將繼續提升創作生產能力,聚焦核心項目,同時加強對公司人員、團隊、制度和資金等各方面的管理,促進公司穩健發展。公司預計將推出《封神三部曲》系列電影的第二部、第三部,《749局》《云邊有個小賣部》《東極島》等影片,以及《早安,機長先生》《盛夏繽紛》《少審法官》《微笑吧生活》等劇集。
華誼兄弟
虧損收窄 布局微短劇
華誼兄弟2023年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華誼兄弟實現營業收入6.66億元,同比提升65.59%;凈虧損5.39億元,同比減少45.08%,虧損收窄。
2023年,華誼兄弟取得收入前5名的影視作品為《前任4:英年早婚》《回響》《愛很美味》《流浪地球2》《八佰》,合計收入2.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42.15%。儲備電影項目中,《狗陣》《749局》《美人魚2》《來福大酒店》《志愿軍:雄兵出擊2》均進入后期制作階段。此外,《特殊的禮物》《網中人》《平行任務》《少年火箭》《分手清單》《意外的告別》等多個電影項目正在籌備。
劇集及網絡電影方面,《長風破浪終有時》《絕頂》《云客江湖》《婚姻的戰斗》等進入后期制作階段。孫千、翟子路、田雨主演的《迎風》,以及霍建華、張雪迎主演的《輕年》已開機。此外,華誼兄弟加碼微短劇。公司與閱文集團合作出品的微短劇《鴻天神尊》預計于2024年5月開機制作。《鴻天神尊》根據閱文S級IP小說改編,由王忠磊擔任出品人。
博納影業
業績下滑 主控影片不及預期
博納影業去年遭遇內容小年,營收、凈利雙跌。報告顯示,2023年博納影業營業收入16.08 億元,同比下滑20.06%;歸母凈利潤為-5.53億元,同比下滑631.86%。對于業績下滑,博納方面表示,公司主投主控的影片表現不及預期。報告期內,博納僅有《無名》和《爆裂點》2部主投主控影片上映,累計票房10.31億元;參投影片8部,合計票房58.64億元。
博納影業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將重新調整儲備電影項目的進度,保留擅長的題材項目,暫停不符合市場需求的項目,積極開拓新題材、新類型項目。目前公司創作開發中的項目約15個,其中備受期待的IP續作《蛟龍行動》已經完成內地拍攝部分,轉戰香港繼續拍攝;由成龍主演并應用AI技術的影片《傳說》將于2024年上映;導演徐克執導的動畫片《人體大戰》在前期籌備中;年代諜戰片《克什米爾公主號》已經完成立項,預計于今年開機。
去年院線市場復蘇提振,博納影業影院業務實現大幅增長,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86.79%。報告期內,公司電影院業務總票房10.47億元,較2019年票房恢復108%,高于大盤24%。
劇集業務方面,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上甘嶺》的拍攝與后期制作均已完成,預計于2024年播出。年內即將開機的劇集包括《濠江潮涌》和《狩獵時刻》,其中《濠江潮涌》講述澳門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主動尋求經濟轉型,一眾青年創業的勵志故事;重大歷史題材劇集《欽差大臣林則徐》正在劇本開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