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植

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過程中,發揮了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提高決策管理水平及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依托于“三重一大”制度構建起完善的決策機制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成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此,本文通過文獻分析、歸納總結各類非法情況,分析正反面案例,從“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概述出發,探究了該機制在國有企業內部的構建和執行問題,希望為該領域的管理人員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 國有企業“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概述
1.歷史由來。“三重一大”是在1996年第十四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公報中被首次提出,這是對黨員領導干部在政治紀律方面提出的紀律要求,要求他們既在政治層面上保持堅定性,也在思想道德層面保持純潔性。在這之后,黨和國家多次在會議和文件中應用“三重一大”,并將其作為管理黨員干部的重要準則。201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意見》,在該意見中結合時代背景對“三重一大”制度的內涵做出了新的闡釋,指出要重視國有企業內部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使國有企業領導人做到廉潔從業,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則來對他們的決策行為進行規范,提高決策水平、防范決策風險,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制度要求。國有企業在實施“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下三個基本要求。第一,要在企業治理的各個環節融入黨的領導,堅持黨管企業的原則。要明確黨組織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做到有效落實、職責明確和監督管理,使國有企業的發展保持正確的方向。第二,要根據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和企業制度來明確決策的主體、范圍、程序等,同時還要厘清決策的職責,做好決策監督的工作。第三,要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中理順黨組織、董事會以及經理層等治理主體和決策主體,使各級工作人員保持廉潔從業的心態,努力防范各類主體責任風險,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3.基本內容。“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基本內容是指“必須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作出決定的制度”。對于設有董事會的國有企業來說,“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主體包括黨委、董事會、股東大會以及職工代表。對于沒有董事會的企業來說,則需要由黨委、各級經理以及職工代表來進行決策。在決策機制中,企業經理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和管理發展戰略,根據企業需要在經營層面和生產層面形成計劃,并完成企業營銷和審計等工作。除此之外,企業資產和產權變動、內部體制的制定和調整等也都屬于企業經理決策的范疇。黨委的主要職責為向上級單位和下級單位請示重要事項,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進行建設,對企業內部結構進行管理、指導生產生活等。職工代表的職責為審議經理年度工作報告和企業年度經營報告,形成與職工利益相關的制度,負責管理者的選任等。
二、 國有企業“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構建與執行現狀
1.對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充分。民主集中制是“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核心。無論是構建還是執行該機制,國有企業都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這個基礎上探索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將黨組織工作與法人治理工作進行結合,形成制度管人的工作模式。但是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理論的層面,并沒有深刻認識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義和重要價值。這主要表現出黨委會履職邊界被放大。在黨委會上會直接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事項進行討論并作出決定。在議案正式提交之前,并沒有與董事會或者與總經理進行充分溝通,相關決策直接由黨委會制定。董事會和經理層成為了決策的執行結構,職工代表也沒有充分參與其中,對決策的內容不了解,這不僅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也與“前置程序”要求相背離。根據“前置程序”的要求,國有企業內部的重大事件需要先經過黨組織的討論研究,在這之后由董事會和經理層共同作出決定。大多數國有企業內部黨組織成員與董事會成員以及與經理層成員都不是完全交叉的,因此在會前做好有效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缺乏溝通,對于黨組織在理論層面和在實踐層面形成的討論結果,董事會和經理層就會喪失了發言權,只能被動同意。
2.對職責邊界的理解不清晰。“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構建和執行是黨在國有企業內部領導地位的重要保障。但在實踐中,部分國有企業對于黨委會、董事會以及經理層的職責并沒有形成明確的邊界,各決策單位和決策人員對職責邊界的理解也不夠清晰,不僅容易出現職責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也無法發揮聯動作用,難以形成合理、順暢、高效的決策機制和運行機制。尤其是對于黨代會的討論前置程序來說,“三張清單”界定不清晰的問題比較突出。部分企業內部的黨委會、董事會以及經理層這三個層次存在人員交叉和人員重合的現象。在面對同一個決策事項的時候,往往需要反復開會討論,形成多個會議紀要,這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還導致決策效率比較低下。部分國有企業中黨委會、董事會以及經理層在人員構成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專業溝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某企業的執行董事、總經理等崗位在選任的時候并沒有要求黨員身份,目前的任職者身份為非黨員,黨組織書記則由副總經理兼任,董事會大部分由合資的私企構成。在企業決策的時候,執行董事難以發揮作用,無法真正地參與決策,黨組織書記由于不是主要領導,也難以在“三重一大”事項決策中發揮足夠的影響力。在黨委會做出決策之后,執行董事也往往只是舉手表決,難以提出專業化建議,主要話語權由外部董事會掌握,造成黨組織的話語權旁落,不利于維護國有資產利益。為保障決策事項不出問題,某些重大決策事項最后不得不提級審核。造成這兩方面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國有企業中黨委會決策和法人治理機構之間的融合深度不足,黨委會在參與決策的過程中無論是在指導思想還是在具體范圍方面都不夠明確。
3.監督決策結果運用存在較多重點難點。董事會、經理層與黨委會在成員構成方面可能會出現重疊和交叉,如果黨委成員在進入董事會或者進入經理層之后發現其中的部分決策與黨的路線方針不相符或者違背了國家的法律規定,或者可能對國家、集體或者企業的利益造成影響,就應該提出撤銷或者緩議決策的要求。但實際上,部分黨委成員并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或者在發現問題之后沒有在第一時間指出,這導致決策結果難以充分應用。這主要是因為國有企業和黨政機關在人才任用、人才培養以及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在黨管干部與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相互結合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不足,人才的綜合素質不能滿足需要,黨委會成員對企業經營管理不夠了解。除此之外,“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在監督執行問責方面也存在難點。部分國有企業沒有結合企業的特點制定專門的制度。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已經實現了黨政機關派駐監督全覆蓋,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有部分企業實行同級紀委監督本級黨委的機制,這導致實踐中監督乏力的問題時有發生,領導干部違法違紀的行為難以得到有效遏制,長此以往會對國有企業的科學決策造成不良的影響。
三、國有企業“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構建與執行策略
1.“把方向”: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權責清單。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構建與執行的過程中,首先要保持方向的正確性,提高相關人員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思想認識,對“前置程序”進行有效設計,將國有企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政治性功能和經濟性功能同步發揮出來。第一,要明確國有企業內部黨組織在面對重大經營決策和管理思想的時候不能直接作出決定,而是要與董事會以及經理層共同決策。作為黨組織,主要職責在于確保企業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方向,確保決策事項與黨的方針和路線保持一致,要使這些決策形成正面積極的影響。除此之外,還要關注企業中重大事項存在的廉政風險和技術難題,從有利于實踐的視角出發進行程序性設計。通過提供政策性引導和社會性提醒來避免決策方向發生偏離,避免貪污腐敗問題的發生。第二,雖然不能直接對國有企業中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但黨組織擁有否決權。如果發現決策思想與中央大政方針不相符、與黨的方針路線不相符或者可能損害人民利益和社會利益,黨組織要直接否決。在黨組織會議上將決策事項進行否決之后,相關議題就無法進入董事會和經理會,決策也無法通過,這從根本上避免了錯誤決策的實行。
2.“管大局”:完善制度建設、優化決策程序。在國有企業黨建的過程中,為了實現由虛到實的轉變,在面對“三重一大”的時候,就要構建起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形成精準有效的前置研究事項清單。由于“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涉及到的決策事項比較多,企業在構建與執行的過程中可以對事項進行細化,做好分級管理。面對這些事項,不同級別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不同性質來進行集體決策,確保決策符合本系統要求,也符合自身的特點。要對決策會議進行全過程管理,做到會后督辦。在對“三重一大”重大事項進行決策之前,要先做好醞釀和論證。各個議題都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論證,要以書面的形式征求所有參會人員的意見,在對決策內容進行修訂和完善之后形成決議。在決策的過程中,要堅持民主的原則,將參會人員對問題討論的全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并由會議主持人簽字確認。在會議之后,要有專門的人員對會議內容進行整理,形成會議紀要。對于黨委會來說,要將關注點放在決策事項所產生的政治影響和社會影響上;對于董事會和經理層來說,則要從經濟利益獲取的角度來形成決策,關注決策事項在實踐中產生的成本。整個黨委會都要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做到少數服從多數,堅持公正平等。
3.“保落實”:加大執行力度、提升管理水平。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構建與執行的過程中也要將黨的領導作為重要保障,落實上級黨建工作的決策部署,在這個基礎上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效作為導向,將企業的生產狀況充分體現出來。為了達到“保落實”的效果,國有企業可以在黨建考評中體現“三重一大”決策,引導黨員干部貫徹執行和落實上級的決策部署,關注階段黨建工作要點的落實,這可以使黨建成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完成黨建特色品牌的創建。同時,國有企業還可以將黨建融入到經營發展指標、內部管理指標以及安全生產指標的設定。最后,還要對黨建考核與評價的方法進行創新,圍繞著基礎指標和核心指標來進行考核。其中基礎指標主要包含黨建過程中各項基礎性的工作,核心指標則包含了與企業發展、生產安全、經營情況等相關的內容,致力于從生產經營初始環節出發做好統籌考慮,更好地推進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考核方式方面,要堅持立場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在年末進行“結硬賬”,要在日常做好調度監管的工作。在考核主體方面,要積極聽取基層黨員和職工的意見,引導他們對黨建工作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這樣可以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在考核重點方面,除了要關注黨建指標的完成情況之外,還要將企業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作為考核的依據,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黨建工作的成效。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高度重視國有資產監管的信息化工作,郝鵬書記提出要“加強信息化監管,加快推進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國有企業要積極響應國務院的要求,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以此來實現“保落實”的目標。例如,建立三重一大電子信息監督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國有企業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的制度、規則、清單、程序、內容,實現全方位實時在線監督,實現制度執行硬約束,確保制度高效規范執行,并可以用大數據工具強化對異常數據的監控管理。
四、結語
“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構建與執行可以推進國有企業的有序發展,確保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還可以督促企業領導人廉潔從業,從源頭處防止貪污腐敗問題的出現。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在實施“三重一大”決策機制的過程中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還存在不足,對“前置研究”清單界定不清晰,同時在監督決策結果運用方面出現了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級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堅持“把方向”“管大局”以及“保落實”的原則,提高思想認識、完善制度建設、加大執行力度。
(作者單位: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