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財



摘要 為充分發揮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優勢,提高公路養護效果,延長使用壽命,文章結合山西省某公路養護工程實例,基于路面病害情況以及養護施工要求,對養護施工技術予以方案論證,確定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方案。從原材料選擇、材料灑布、接縫處理以及封層碾壓等維度詳細論述施工技術要點,總結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經質量檢驗,該公路通過同步碎石封層技術養護施工,平整度、壓實度均符合設計要求,期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公路;養護施工;同步碎石封層技術;灑布
中圖分類號 U418.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8-0086-03
0 引言
隨著交通運輸的不斷發展和公路網絡的不斷擴張,公路在長期的車輛荷載和雨雪浸蝕影響下,出現車轍、裂縫等質量病害不可避免。因病害問題的存在,將對車輛通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帶來影響,公路養護施工日益重要。碎石封層技術是公路養護施工中廣泛應用的表面處理方法,通過將碎石與瀝青混合后鋪設在路面上,形成具有良好抗水、抗老化和抗車轍性能的罩面層,從而提高公路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能。因此,該文結合具體案例,詳細闡述同步碎石封層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養護效果,改善道路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工程概況
山西省某公路總里程28.64 km,2016年首次建成通車,近期在養護管理過程中發現,個別路段存在一定程度的車轍、裂縫等質量病害。如圖1所示為養護前現狀,其中最典型病害為車轍,集中在停車帶附近,最深深度為2.8 cm。同時,在路面層存在橫向、裂縫龜裂情況。相關技術人員對病害集中位置進行鉆芯取樣,以探查病害影響的結構層,結果發現質量病害僅影響面層。因此,經多方研究決定,需對該公路路面進行養護施工,提高路面結構質量穩定性,預防病害進展,延長公路施工壽命。
2 確定公路養護施工技術方案
為了充分發揮養護施工技術優勢,對公路路面形成更穩定的養護效果,合理選擇養護施工技術方案至關重要。該工程提出瀝青路面表面封層養護、薄層罩面養護技術、填封裂縫養護技術、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對各項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予以論證,如表1所示。
因此,通過對不同技術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該公路養護最終確定同步碎石封層技術方案。
3 公路養護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技術要點
3.1 確定施工材料性能
3.1.1 集料
結合工程實際需求,該項目所選擇的集料為玄武巖黃崗巖和石灰巖,對集料性能予以檢驗,如表2所示,各項性能指標均滿足施工需求。
3.1.2 瀝青
同步碎石封層施工對混合料的黏附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選擇瀝青材料時要確保具有良好的包裹性和適配性。結合工程實際,選擇基質瀝青和SBS改性瀝青兩種。對瀝青材料予以性能檢驗,如表3~4所示,均符合施工要求。
3.2 完成施工準備工作
為確保養護施工工序有序進行,該工程施工準備工作如下:①施工前合理布置施工現場,確保碎石封層車能夠順利進入施工區域,檢查養護路段上方凈空在6 m以上進行卸料作業。同時,設置臨時交通標志和警示標志,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通暢。②對既有病害進行初步處理,對于車轍較深的位置,將大粒徑集料鋪設在下封層,減小平整度差;對于寬度不足5 mm的裂縫,直接進行同步碎石封層施工;對于5~12 mm裂縫,通過擴縫、填縫處理;對于12 mm以上的較大裂縫,切槽后回填修復[3]。③結合養護施工路面寬度,對封層施工的寬度和幅數進行確定,最大限度減少接縫出現。④由操作人員對施工設備性能進行全面檢驗,需要預熱的設備提前預熱。
3.3 材料灑布施工
材料灑布是封層施工的重要環節,在正式施工前,選取200 m作為試驗段,確定具體施工參數。具體施工技術要點如下:①在搭接施工時,第一幅預留15 cm不灑布,相鄰施工時嚴格預留位置的邊緣進行同步施工。②裝入集料時,確保高度和擋板高度一致,避免在地面灑落較多的集料。③在進行瀝青抽取之前,需要對接頭部位進行檢查以確保密封性良好。將裝入罐中的瀝青量控制在6 000 L以下。觀察瀝青溫度達到施工標準后,均勻灑布瀝青材料并時刻關注瀝青余量,確保施工作業連續性。④在灑布機的發動機處于高速運轉的狀態下,開啟石料灑布器和噴灑桿的開關,根據試驗段參數確定灑布參數,包括用量與高度。⑤灑布施工現場如圖2所示,為保證灑布施工具有良好的均勻性,控制車輛行駛速度為60 m/min。同時,瀝青材料在灑布過程中溫度控制范圍為165~170 ℃。⑥在低溫環境下施工時,對于乳化瀝青,為預防其乳破或者成型緩慢,先對材料進行加熱后再進行施工,施工全程未出現乳破情況。⑦為了防止施工時集料飛濺,分幅作業時在石料灑布器附近設置擋板。在對中間路幅作業時,噴灑右側瀝青材料使其比石料的灑布寬度超出10 cm。
3.4 灑布缺陷修復處理施工
在灑布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缺陷,例如灑布不均勻或漏灑等。為了避免質量缺陷出現,由施工人員對漏灑位置跟進補灑。對于因灑布不均勻而形成材料堆積的情況,由施工人員跟進刮除。對于散落在路面上的集料,在未黏附時及時進行清理,若已經處于黏附狀態,則不予處理,保證路面平整度。在施工過程中,一旦某種材料用盡,則先后對石料閥、瀝青閥進行關閉。為方便接縫處理,在末端位置設置長度為50 cm的瀝青油膜。
3.5 橫向與縱向接縫處理施工
公路養護所形成的橫向、縱向接縫未有效處理將影響路面的平整度,同時,雨水從接縫位置滲透至面層結構中將導致瀝青混凝土結構剝脫,使得新質量病害進一步形成。因此,該工程高度重視橫向、縱向接縫的處理。針對橫向接縫,為避免施工時接縫位置重復灑布,在接茬位置的起灑點和終點后設置長度為1.5 m左右的鐵板,確保養護后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性。針對縱縫問題,車輛在沿著既定路線行駛時,在接縫位置采取對接法處理,控制瀝青重疊的寬度不超過5 cm并最大限度減少重疊情況出現。
3.6 封層碾壓密實施工
完成材料灑布、缺陷和接縫處理后,及時進行封層碾壓施工,使集料和瀝青材料充分混合、包裹,產生良好的黏結效應。壓實工作主要借助于壓路機進行,并確保瀝青在冷卻前完成碾壓。具體碾壓環節及工藝要點,如表5所示[4]。
3.7 有序開放路面交通
碾壓施工完成后,由施工人員對路面碎石等材料進行全面清理,逐步開放車輛通行。該工程在完成路面碾壓且檢驗合格后,即有序開放交通,在養護路段限制車輛行駛速度不超過40 km/h。早期在車輛荷載的作用下,使得集料和瀝青材料形成更好的密實性,與原有面層緊密結合,提高同步碎石封層穩定性。
4 公路養護同步碎石封層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4.1 施工原材料處理
石料表面的灰塵會影響其與瀝青材料的黏結,在施工前對石料進行篩分,使其具有良好級配特性的同時,還借助于瀝青攪拌站在150 ℃的條件下對集料進行除塵,使石料表面更為清潔。在集料中加入3%的瀝青材料均勻攪拌,石料表面均勻覆蓋瀝青層后,灑布瀝青時能夠形成更好的黏結性,從而提高封層質量。
4.2 瀝青混合料溫度控制
同步碎石封層施工對瀝青材料的溫度要求較高,確保瀝青材料在灑布作業時溫度為170 ℃,使其在灑布時能夠更加均勻并呈霧狀噴灑。因此,所使用的同步碎石封層車需帶有瀝青加熱保溫功能,通過預加熱維持瀝青材料溫度符合要求。瀝青噴頭位置溫度降低會導致材料出現堆積或者以條帶的情況出現,因此,在施工時將噴燈設置在噴頭處加熱,控制車輛行進速度均勻,保證良好的封層效果。
4.3 灑布量、灑布時間控制
確保石料灑布量的合理控制非常重要。如果石料灑布量過少,會導致路面石料的覆蓋率不足,陽光直射下瀝青中的油分流失,降低其黏結性能和耐久性,容易出現老化問題。瀝青料的黏結主要依賴于與各個顆粒間的接觸面積,過多的石料會降低接觸面積,使得黏結性能下降。因此,在施工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控制石料灑布量,保證石料的覆蓋率在合理范圍內。控制如下技術節點[5]:①石料灑布量在10~13 m3/km2之間。②在瀝青料以高溫狀態下灑布后,及時對石料進行灑布,保證材料間的黏結性。③通過合理控制灑布量與灑布時間,該工程材料間黏結效果良好,未出現材料浪費,具有良好的綜合效益。
5 公路養護同步碎石封層施工質量檢驗
同步碎石封層施工的應用為該公路在面層形成穩定的防護層,既有病害得到有效處理并控制了其繼續發展,在施工完成后可以及時通車,減少對公路車輛通行的影響。通過對養護路段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點位進行平整度和壓實度檢測,各測點的平均平整度為2.45 mm<5 mm;平均壓實度為97.9%>96%,均符合養護施工要求。通車至今,尚未出現嚴重質量病害,說明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具有良好的養護效果。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西省某公路養護施工中運用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公路既有病害得到妥善處理,平整度及壓實度得到顯著提高,有效提高了公路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在實際運用中應合理把握施工技術要點,強調質量控制,促使同步碎石封層技術進一步完善,為公路交通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宏峰. 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在普通干線公路養護施工中的實際應用[J]. 大眾標準化, 2022(15): 30-32.
[2]蒲金成. 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在公路養護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 運輸經理世界, 2023(18): 135-137.
[3]郭忠政. 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在公路養護施工中的應用[J]. 交通世界, 2022(12): 52-54.
[4]李拴成. 簡析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在公路養護施工中的應用[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20(16): 4224.
[5]蘇峰. 瀝青纖維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在公路養護中的應用[J]. 建筑技術開發, 2023(6):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