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弥业膶I(yè)是稅收學后,親朋好友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噢,那你以后要去稅務局上班了啊!”
面對諸如此類的話,我是真想解釋一番,但是又怕說來話長,一時難以解釋清楚,因為這一切都要從稅收學這個專業(yè)談起。
可以說,稅收學是個“嫁接體”,是經(jīng)濟學和管理學交叉融合的衍生品。稅收學是以經(jīng)濟學和財政學為基礎,同時結(jié)合管理學、會計學等學科內(nèi)容,既有理論又重應用的學科。這樣一說,你就知道,稅收學這門學科不僅僅是“收稅”這么簡單了吧?
我們?nèi)雽W的第一年,要學習很多課程,包括西方經(jīng)濟學、基礎會計學、公共財政學等,但這些課程名稱里沒有一個帶“稅”字。進入大二,我們才開始接觸稅法、稅收學等專業(yè)課,順便繼續(xù)進修中級財務管理,了解金融學、財政學、統(tǒng)計學之類的課程。到了大三大四,還有稅收管理、稅務稽查、稅收籌劃、納稅評估及外國稅制等延展課程。
大學四年學了這么多課程,作為一個理論與應用技能兼?zhèn)涞亩愂諏W人才,畢業(yè)后的定位可不只是收稅這么簡單呀,稅收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也可以在企業(yè)稅收籌劃方面大展拳腳,或用自己強大的稅務知識儲備在其他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情不可避免,請問是哪兩件?”這是稅法老師給我們上第一節(jié)課時就提出的一個問題。我們都在納悶,這是稅法課嗎?怎么像是哲學課?老師是不是走錯教室了?接下來老師說出了答案,是“稅收和死亡”。
緊接著,老師又拋出第二個問題——“稅收是什么?”“稅收這種技術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在法律范圍內(nèi),國家通過其公共權利,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制取得財政收入。”
這兩個問題開啟了我們真正認識稅收學的大門。
其實稅收是一個古老的財政范疇,從有國家起,就有了稅收這一概念。不論是集體還是個人,不論是企業(yè)家還是小商販,稅收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比如大多數(shù)人都會接觸到增值稅,在超市里購物,里面的商品都包含著稅,只是我們消費時并未被特意告知。
稅法老師給我們講過大型連鎖超市麥德龍的案例。起初,麥德龍的客戶群體是批發(fā)商,麥德龍在購物小票和標價簽上,都會分開標明稅款和貨款。例如一盒摩卡咖啡的價簽上寫著“增值稅17%,單價(不含稅)17.51元,售價(含稅)20.49元”。也就是說,在顧客花20.49元買到這樣一盒咖啡的時候,其中就包含了2.98元的增值稅;之后麥德龍開啟零售模式,大量個體消費者進入麥德龍購物,當人們看到商品的含稅價比單價高、購物小票上竟然有增值稅一項時,曾對此大為不解,因為那時人們對“發(fā)票”和“稅”這兩個概念的認識還很淡薄,于是對麥德龍產(chǎn)生了很大的誤解,有的顧客甚至還要起訴麥德龍。后來,為了適應客戶群體的消費習慣,麥德龍便不再把增值稅和單價分別列出,個體消費者的購物小票上也不再出現(xiàn)增值稅一項。但商品中包含的增值稅并沒有因此消失,它只不過是隱藏起來了而已。
雖然稅法的課程比較枯燥,但是我們因為有一個浙江口音的段子手老師,上課時并不會感到無聊。比如關于畢業(yè)后是讀研還是工作,他曾經(jīng)說:“我鼓勵你們?nèi)プx研,當然,并不是因為想讓你們?nèi)ジ銓W問。你們可以讀我們會計學院的研究生,CPA(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時候,你就有機會去批改考生的試卷,遇到做錯的題,你就可以在上面畫個大大的‘×’,過癮不?”當遇到教材上比較奇怪的知識點的時候,他也會“吐槽”:“可能你們現(xiàn)在會覺得稅法里面有些東西比較假,教材講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會出現(xiàn)的。對此,我只能告訴你——稅法理論上就是這么講的。”他還會舉一些有趣的稅法例子:“要記住,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以當關聯(lián)企業(yè)間有無緣無故的借貸時,你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資本弱化,有避稅的嫌疑。”老師總是能通過有趣的演繹將枯燥的稅收知識傳授給我們。
作為一門交叉學科,除了稅收學的專業(yè)課,會計學、經(jīng)濟學和法學也是我們要涉獵的學科領域,只要是關涉稅法,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知識我們都要略懂一二。雖然汲取知識的過程是漫長的,但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也是充滿樂趣的。
掌握諸葛亮“觀其大略”的方法,是稅收學學習的關鍵。首先,要學會抓住主要問題,不糾結(jié)于細枝末節(jié),只有把握住整體,才能在細節(jié)上理順邏輯;其次,善于概括提煉,可以嘗試給關鍵詞下一個精準的定義,弄清基本概念;再次,既要能讀得進書,又要能離得開書,學會獨立思考;最后,要時刻關注最新的稅收新聞和知識,因為稅收政策幾乎每年都會變動,律法也在不斷更新完善,因此稅收學子必須努力接觸前沿的學科知識,才不會落后于時代。
稅收學專業(yè)雖然學得多,但既不用像會計學專業(yè)的同學那樣天天做賬,也不用像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同學那樣每道經(jīng)濟大題都得專門分析,也不會像學法學的同學那樣每天背法條背到“頭禿”。
盡管稅收學專業(yè)對法律知識的掌握不如法學院的學生那樣精深,但這并不妨礙稅收學專業(yè)的學生對法律的熱愛和向往,以及對公理正義的熱切和守護。在形式邏輯課上,我們就“辛普森殺妻案”激烈地討論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哪個更重要;在稅法課上,探究分析其對維護經(jīng)濟秩序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我們還會觀看各種與經(jīng)濟犯罪有關的紀錄片和接觸學習各種偷稅逃稅的典型案例……這些都讓我們對“稅收”二字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除了專業(yè)學習,我們還有多彩的課余生活,可以自由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周末既可以泡在圖書館里,也可以到博物館看巡回展覽,還可以跟著學校社團去附近的景點來一場短途旅行。
平時我們也會參加各種志愿活動,比如去紫荊山義賣《大河報》、參加動物救助活動、暑假時去支教,等等,體味真正的社會生活,游歷四方,開闊視野。
我們還有多種多樣的競賽,如學院舉行的稅收辯論賽、稅務知識競賽,讓同學們可以在專業(yè)知識上一較高下;學校還會舉辦詩詞大賽,讓我們可以在詩詞接龍中體味文化之美。我們還會參與數(shù)學建模活動,學習使用MATLAB(一家美國公司出品的商業(yè)數(shù)學軟件)等軟件,嘗試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供方案。
在這些校園活動中,我們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和增強自己的行動能力,不斷發(fā)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探索職業(yè)方向,尋找和成為更好的自己。
有人說,大學不過是高中的延伸,在這里還得繼續(xù)刻苦學習;還有人說,跨進大學校門,前途和事業(yè)便有了保障,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四年。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能夠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便沒有辜負這段美好的大學時光。
老師告訴我們,稅收學在本科階段學習的只是皮毛,一個稅種的稅率、納稅人、征稅范圍等很容易掌握,難的是稅收學的理論和今后的方向。有人說,稅收學專業(yè)就業(yè)面窄,但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光聽別人說怎么行?作為一名稅收學子,發(fā)展方向大概有三種。
一是繼續(xù)深入學習本專業(yè),考取稅務專碩研究生。稅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在生活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高學歷的稅務人才自然炙手可熱。
二是在掌握本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深度學習交叉學科專業(yè)。如果學法律,想利用學科交叉成為專業(yè)的稅務律師,那么考法碩、參加司法考試就是必經(jīng)之路;如果學金融,想做“為有錢人理財,為沒錢人融資”的事,就要在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和證券、基金等從業(yè)資格證上下功夫。因此稅收學子的出路還有律師事務所、銀行和證券交易所等。
三是最普遍也是最平穩(wěn)的,就是像親戚說的那樣進稅務局工作了。但前提是,你得先通過公務員考試,才能進入體制內(nèi),實現(xiàn)“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