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龜茲石窟壁畫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及其來源

2024-06-15 04:39:32李秋紅
敦煌研究 2024年2期

內容摘要:淵源于古希臘羅馬的蛇身平結圖像,在印度和中亞融入佛教物質文化,進而傳入龜茲地區。羅馬帝國兩端有頭蛇、中印度和東南印度一體多頭蛇,與波斯雙頭鷹、印度人面鳥喙形金翅鳥像組合造型,形成龜茲特有的金翅鳥擒蛇平結表現。龜茲石窟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繪制在中心柱窟主室券頂中脊天相圖中間,表述佛教徒戰勝自我煩惱的根本意涵。

關鍵詞:龜茲石窟;蛇身平結圖像;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古希臘羅馬文化;印度和中亞文化

中圖分類號:K87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4)02-0073-12

A Study on the Origins and Features of Images Depicting Garuda

Catching Nagas by Tying them into Knots in the Kucha Caves

Abstract:Images of square knots formed by two snakes originated in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and were then integrated into Buddhist art culture in India and Central Asia, from which it was then transmitted to the ancient Kucina region(modern Kucha). In the central-pillared caves at Kucha, there is a unique illustration of Garuda catching Nagas by tying them into a square knot that is composed of various motifs taken from multiple ancient cultures. The elements of the image include a snake with heads on either end of its bodies, a motif from the Roman Empire, a multi-headed Naga from Central and Southeast India, a double-headed eagle from Persia, and a human-faced Garuda with the beak of a bird from India. This unique image of Garuda was often painted in the semi-circular vaults of the Kucha region to express the fundamental Buddhist notion of overcoming kleshas, or worldly pains and troubles.

Keywords:Kucha caves; square knot formed by snakes; Garuda catching Nagas by tying them into knots;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ulture; Indian and Central Asian culture

平結(Square Knot),又名赫拉克勒斯結(Hercules Knot),由一對方向相反的單結構成,以打結區域中軸對稱為特征,呈現每側繩帶同上或同下效果。該種帶結圖像的遺存情況和外來文化屬性幾乎沒有引起學界注意。筆者從不同地方、各種遺存所見此種帶結圖像中,梳理出服飾平結[1]、植物平結[2]、雙蛇杖平結[3]和金翅鳥擒蛇平結四個相對獨立的圖像譜系。本文主要圍繞第四個譜系展開論述。

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即金翅鳥所擒雙蛇交叉系縛成平結造型,屬于平結中特殊的一種造型(圖1)。中國境內已知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均發現于龜茲石窟,以壁畫形式繪制在中心柱窟主室券頂中脊天相圖中。過去學者在討論龜茲石窟天相圖過程中,簡單分析了金翅鳥像的形象①與意涵②,均沒有注意到其中的蛇身平結元素,更不清楚其來龍去脈③。這種西域僅個別存在、漢文化地區則不曾有聞的特殊圖像,究竟從哪里來,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學術問題。

就結論而言,龜茲石窟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沒有完全一致的域外粉本可循,系多種文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本文以學界鮮少關注的蛇身系縛平結元素為切入點,系統梳理蛇身平結圖像在地中海周圍、印度與中亞的發展脈絡,在此基礎上探討龜茲蛇身平結圖像與金翅鳥像組合表現的形成過程,揭示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

一 龜茲石窟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

已知4例①,其中拜城、庫車各2例。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與日天、月天、立佛、風神、云中蛇、騎鵝比丘等圖像組合表現,屬于龜茲石窟天相圖成熟時期的遺跡,年代約在六七世紀。

實例1:拜城克孜爾第172窟主室券頂中脊天相圖(圖2)[4][5],殘存日天(或月天)、金翅鳥擒蛇像和立佛。其中金翅鳥一體雙頭,二頭相背、各銜一蛇,頭部以下作正面觀表現,雙翅展開,尾羽垂落。雙蛇均一體三頭②,于鳥身正中系縛成縱向平結,蛇頭卷曲、錯落有致地表現在鳥頭兩上側,蛇尾纏繞鳥爪。該實例金翅鳥頭具鳥冠,雙目圓睜,鳥喙勾曲,威風凜凜,蛇則三頭各卷成圈狀,似奮力掙扎,整體刻畫生動形象。

實例2:克孜爾第163窟主室券頂中脊天相圖[6],殘存日天(或月天)、風神和立佛。根據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藏1906年德國第三次探險隊拍攝的兩張黑白照片③,可知天相圖原初以金翅鳥擒蛇像為中心,兩側對稱配置立佛、風神,以及日天、月天圖像。金翅鳥擒蛇平結表現大體同于實例1,只是雙蛇各有四頭,蛇身布滿斑點。其一體雙頭金翅鳥僅殘存一頭,沒有表現鳥冠和根根羽毛,造型比較簡略。

實例3:庫車克孜爾尕哈第11窟主室券頂中脊天相圖(圖3)[7],以金翅鳥擒蛇像為中心,兩側對稱繪制二立佛和風神、二立佛和云中蛇,以及日神、月神圖像。金翅鳥擒蛇像居中表現和蛇身系縛縱向平結作法,同于實例2。不過,其金翅鳥人面鳥喙,戴寶冠,附圓形頭光,僅用二爪抓蛇。蛇一體三頭,附橢圓形云團狀頭光。蛇頭外勾、對稱配置在鳥頭兩側,蛇尾端變化成五葉全忍冬狀。這些表現與前述克孜爾二實例有較大的差異。雙蛇云團狀頭光內刻畫層疊鱗片狀紋路,吸收了龜茲常見的云中蛇造型因素。

實例4:庫車森木賽姆第48窟主室券頂中脊天相圖[8],以金翅鳥擒蛇像為中心,兩側對稱配置立佛、騎鵝比丘,以及日天、月天圖像。金翅鳥擒蛇像居中,同于實例2和3,金翅鳥人面鳥喙、戴寶冠形態,尤其接近于實例3。雙蛇各一頭,相向包圍在鳥頭兩上側,軀體交叉系縛成縱向平結后,上身再次交叉匯聚于鳥喙處,這些特點又不同于其他三例。

以上實例金翅鳥擒蛇平結表現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金翅鳥或一體雙頭或人面鳥喙,或以喙銜蛇、以爪抓蛇,或僅以爪抓蛇,頭光有無不定。雙蛇或一頭或多頭,有的附云團形頭光,軀體或屈曲呈對波狀,或直挺呈X形。諸實例細節刻畫各具特色,然而無論何者,蛇身均在鳥身正中系縛成縱向平結。一體雙頭形金翅鳥雙頭、雙爪,剛好對應雙蛇身系平結后產生的四端,故以喙銜蛇頸、以爪抓蛇尾,造型優美自然。人面鳥喙形金翅鳥一頭、雙爪,難以一一對應雙蛇之四端,因此實例3鳥喙不銜蛇,雙蛇上身自然伸展,貼附在鳥身上,實例4雙蛇系縛成平結后上身再度纏繞,使一喙銜二蛇成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實例身系縱向平結二蛇,與其他被金翅鳥所擒、身體未系縛平結二蛇一樣,均作頭在上、尾在下表現。實際上,如果由一側蛇頭出發,沿著蛇身平結走向觀察,最終只能抵達另一側蛇頭,而非同一側蛇尾。拆開平結之后,得到的竟然是兩條首尾均作頭部和首尾均作尾部表現的怪物。這種兩端有頭、兩端有尾的不可思議造型,卻因為雙蛇頭上尾下、左右對稱表現而毫無別扭之感。如此奇特造型,究竟來自哪里?

二 龜茲石窟蛇身平結圖像的來源

就已知資料,蛇身平結圖像淵源于地中海周圍,自希臘古風時期(約前8—前6世紀)延續發展至羅馬帝國時期(前27—后476年),其后伴隨著希臘化運動和羅馬帝國擴張,傳播到印度與中亞,進而出現在龜茲石窟壁畫中。

1. 地中海周圍蛇身平結圖像

已知最早的蛇身平結實例出現在希臘古風時期。這一時期,希臘人通過殖民、貿易等活動,與包括埃及、兩河流域在內的東方國家建立了密切聯系。在這種背景下,源自古埃及的平結圖像[1][2]與來自兩河流域的交蛇圖像①混合造型,于南歐率先創造出蛇身平結圖像。

古風時期實例如意大利武爾奇(Vulci)出土前6世紀下半葉哈爾基斯(Chalcidian)黑繪陶瓶(圖4)①,瓶腹中部表現二蛇交纏,蛇身系縛成橫向平結后,上身再呈扭索狀纏繞,蛇頭反顧,兩外側一對公雞相向而立。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蛇身平結圖像,其二蛇交互纏繞多次作法,還保留著此前交蛇圖像表現習慣②,反映了平結與交蛇圖像組合造型的早期形態。在古希臘羅馬文化中,蛇穿行于地下和地表,被認為具有溝通冥界與人間的能力,又因其定期蛻皮的特性,而被賦予治愈及新生的意涵。二蛇相交則蘊含生殖繁衍之意。公雞司晨、好斗,多用于獻祭。該陶瓶可能作為冥器使用,瓶腹圖像或具有溝通人神,祈求死后再生或獲得永生,祈盼生者身體痊愈、生殖繁衍之意。

希臘化時期(前334—前30年),蛇身平結圖像擴展至地中海東岸。實例如伊茲密爾藝術歷史博物館藏土耳其西海岸米利都(Miletus)古城出土的墓碑浮雕(圖5),中間表現二蛇身系橫向平結,貼附在立柱中部,兩側各表現一匹駿馬,以及立姿御馬和牽馬人物。蛇繞柱圖像和英雄御馬圖像,是希臘化至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東岸墓碑的常見裝飾。一般僅以一條蛇環繞立柱、祭壇或樹干,象征溝通人神世界。該實例柱體表現兩條蛇,且身系平結,應在前述古風時期同類造型影響下所產生,蛇身系縛成平結后向兩上側蜿蜒伸展,擺脫了早期扭索狀交蛇造型的桎梏。其蛇身平結圖像置于畫面正中,可能不僅僅用作裝飾,或許還有增強蛇神秘力量的作用。

羅馬帝國時期實例增多,系平結之蛇由此前自然形態,演變為蛇形戴冠或人首蛇身戴冠造型,尊格比較明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其一,見于大都會博物館藏埃及公元前后金手鐲(圖6),鐲面兩側塑造一對戴冠蛇形神,右側者(以物象為基準確定左右方位,下同)頭戴阿特夫冠(the Atef crown),下頜生出胡須,為古希臘善神阿加斯代蒙(Agathodaimon),對應古羅馬格尼烏斯(Genius)[9]。該神于希臘化時期傳入埃及,是介于神與人之間、尚不具人形的精靈,作為人的保護神,陪伴和守護人一生。左側者頭戴哈索爾冠(the Hathoric crown),為古埃及豐收女神列涅努忒(Renenut),又稱瑟茅斯(Thermouthis),帶給人們財富、成功和幸福[10]。二蛇身體呈復雜交纏狀,正中部位系縛成橫向平結。鐲面中上部刻畫手持豐饒角的幸福和幸運女神福爾圖娜(Fortuna),以及愛情和美貌女神維納斯(Venus)。

該手鐲將希臘羅馬神祇與埃及神祇有機結合在一起,是希臘化以來古希臘羅馬文化與埃及文化交融的產物,其中蛇身平結圖像可能并非埃及本土創造,系埃及原有平結圖像經歷古希臘羅馬文化吸收改造后,又反向輸入的結果。鐲面諸位神祇象征意涵各有側重,通過居于中心部位的平結圖像巧妙組織起來,以實現諸位神祇及其所具神力的強強聯合,共同表達對幸福生活的熱切期待,起到護身符功效。與此前陶瓶、墓碑等喪葬用品相比,似乎更偏向對現世利益的追求。

其二,見于埃及羅馬帝國時期青銅像(圖7)[11],表現一對人首蛇身形神,尾部交叉系縛成橫向平結。右側者頭戴哈索爾冠,胸前刻畫雙乳,為古埃及生命和健康女神、魔法之神、豐產和女性保護神伊希斯(Isis)。傳說伊希斯復活了丈夫奧西里斯(Osiris),后者死后成為冥界之主,伊希斯也因此被視為冥后、亡靈保護神[9]94,286,這與蛇穿行地下、蛻皮新生的神秘特性相通,成為該神與蛇組合造型的信仰基礎。左側者頭戴莫迪烏斯冠(the

Modius crown),唇周表現胡須,為希臘化時期融合古希臘羅馬與古埃及宗教思想創造出的埃及新主神塞拉皮斯(Sarapis)①,此神出現后取代奧西里斯成為伊希斯配偶。相較于單尊像,這種用平結牢牢系縛在一起的成對神像,可能側重表述夫婦同體意涵。羅馬帝國文獻提及,平結由赫拉克勒斯發現,新婦系在腰帶上,可像赫拉克勒斯一樣多子多福②。由此推測,身系平結的成對蛇神像,可能蘊含著生殖多產、子孫繁衍的美好愿望。

其三,見于大英博物館藏1世紀金指環(圖8),環面右側表現伊希斯女神,人首蛇身,頭戴莫迪烏斯冠,胸部刻畫雙乳,左側之蛇呈自然形態,身軀與女神蛇尾合為一體,連同構成環體的金絲纏縛成縱向平結。值得注意的是,該實例伊希斯與自然蛇共用一個身體,以確保身系縱向平結的二蛇,仍能維持頭部在上狀態,其設計意匠酷似前述龜茲實例,龜茲同類圖像可能淵源于此。

金手鐲與金戒指材料貴重、工藝精湛、造型優美,惹人喜愛,青銅像材料有所不及,但雕刻同樣精美。其中蛇身神祇在發揮庇佑作用的同時,也裝點著古希臘羅馬人的生活。蛇身所以系縛成寫實平結形態,推測與該結不易松散的特性相關。通過堅強的物理連結來增強蛇神守護力量,可能是此種設計的意圖所在。

以上可見,由平結與交蛇圖像發展而來的蛇身平結圖像,在地中海周圍主要由守護類蛇神系縛而成,具備橫向和縱向兩種形式。系縱向平結之蛇兩端有頭造型,與龜茲實例關系密切,應該是龜茲蛇身平結圖像源頭所在。

2. 古印度與中亞蛇身平結圖像

公元前后,地中海周圍蛇身平結圖像傳播至古印度和中亞,與印度傳統的蛇神那伽(Naga)信仰結合起來①,在1—5世紀前后佛教物質文化中獲得又一次發展契機②。古印度認為,蛇守護著生命水源和地下寶藏,擁有不死之身。進入佛教文化后,蛇發展成為佛教守護神。已知實例按照蛇神守護對象差異,分為兩種情況:

其一,蛇神守護窣堵波,表現多頭之蛇身系平結、纏繞窣堵波場景。

中印度實例蛇身粗壯,呈X形貼附在窣堵波表面。如美國帕薩迪那諾頓西蒙博物館藏印度北方邦秣菟羅(Mathura)出土1世紀前后角柱上部浮雕(圖9)[12],縱向平結四末端均生出蛇頭,可知該結實際上由一對兩端有頭蛇系縛而成。這種特殊造型與前述古羅馬金指環和龜茲壁畫蛇身平結圖像有共同之處,藝術創意很可能來自地中海周圍。

東南印度實例蛇身細長,呈環狀或網狀纏裹覆缽,形成與中印度不同的發展面貌。如印度安德拉邦阿瑪拉巴提(Amaravati)出土2世紀前后兩例浮雕:其一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編號:1880,

0709.108),兩蛇系成縱向平結后,呈環狀纏繞覆缽。由于蛇身在覆缽后面的走向難以知曉,無法判斷是否存在兩端有頭造型。另一件藏于金奈政府博物館(圖10)[13],三蛇呈網狀纏裹覆缽,居中者首尾完整呈現出來,可知其身體橫向環繞,共系縛成一縱、二橫三個平結。此二實例均表現縱向平結,表明龜茲所見縱向平結圖像在東南印度也有所流行。后一實例蛇身連續系縛多個平結的作法,尚未發現地中海周圍先例,也不見于中印度地區,可能首創于此地。

地處中亞的阿富汗貝格拉姆(Begram)窖藏,出土多件來自印度、作為商品轉運至此的象牙制品,其中巴黎集美美術館藏象牙飾板之一(圖11)、喀布爾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藏象牙飾板之一、之二、之三(編號:58-1-80、58-1-81、58-1-82)[14],線刻多頭之蛇身系平結、纏繞塔門圖像,塔門橫梁均由多頭之蛇首尾相連構成。前三例橫梁之蛇,系縛成兩排共六個橫向平結。后一例橫梁之蛇,大致呈X形排列,系縛成一縱四橫共五個平結。這些象牙飾板蛇身連續平結創意,接近于前述阿瑪拉巴提實例,很可能制作于東南印度地區,那么其年代當在2世紀前后,成為說明地中海周圍蛇身平結圖像在印度本土加工改造后繼續沿絲綢之路向北傳播的有力證據。

5世紀法顯和7世紀玄奘游記均提到,中印度藍莫國(今尼泊爾)舍利塔有池龍守護、日夜供養①。上述蛇神纏繞窣堵波場景應是此類傳說故事的圖像化表現,而窣堵波上特意居中刻畫的一個或多個蛇身平結圖像,似乎具有增強蛇神守護力量的用意。

其二,蛇神守護佛陀。已知實例見于阿富汗哈達塔帕爾紹特(Tapa-é-Shotor)佛寺遺址出土4世紀前后泥塑結跏趺坐佛像(圖12)[15],一對單頭蛇身系橫向平結、纏繞臺座數匝。據佛經記述,佛陀初成道后于樹下結跏趺坐,遭遇寒風暴雨侵襲,目支鄰陀龍王以身盤繞佛陀七匝,以巨首覆佛陀頭部,庇護其免受風雨侵襲②。該場景在印度本土常作一多頭蛇神、頭部呈傘狀遮覆佛陀頭部、軀體蜷曲數匝形成臺座承載佛陀的表現③。此哈達實例浮雕兩條蛇,且各一頭,盤繞在佛座底部,與印度本土實例的表現差異較大。該地毗鄰犍陀羅中心地區,屬于廣義犍陀羅文化的一部分,可能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羅馬蛇身平結表現傳統。

上述古印度與中亞實例,平結由守護類蛇神系縛而成,應主要起到增強守護力量的作用,與古希臘羅馬同類圖像意涵相通。蛇身平結橫向、縱向表現均有,縱向者存在兩端有頭造型,成為連接古希臘羅馬與龜茲同類實例的橋梁。同一實例或僅表現單個平結,或同時表現多個平結,后者系古希臘羅馬蛇身平結圖像在此地的新發展。系平結之蛇由古希臘羅馬單頭變化為一體多頭形態,更加接近龜茲實例多頭之蛇系平結的表現,很可能是地中海周圍蛇身平結圖像傳入龜茲地區的中間環節。

三 龜茲石窟金翅鳥擒蛇平結表現的

形成與思想內涵

在龜茲石窟中,蛇身平結均與金翅鳥像組合表現,構成本文所謂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就已知資料,蛇身平結圖像與金翅鳥像兩種元素組合表現作法,淵源于古印度與中亞地區,較早實例見于貝格拉姆窖藏出土2世紀前后印度制作的象牙飾板。如集美美術館藏象牙飾板之二(圖13)、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藏象牙飾板之四(編號:58-1-85)[14]188,浮雕欄楯諸立柱之上及其之間,分別表現蛇身平結與金翅鳥像。其金翅鳥作自然鳥形、擒一條蛇。蛇像兩端有頭,蛇頭與蛇身在鳥喙處生硬地銜接起來。相鄰二蛇在二鳥之間、立柱中部,一一系成橫向平結,整體呈現蛇身平結與金翅鳥像一字排開、交替配置效果。其蛇身橫向纏繞欄楯,連續系縛成多個平結作法,與前述印度護塔類蛇神身系平結圖像并無二致。蛇身平結配置在鳥身之外,顯現由蛇身平結圖像與金翅鳥像拼合而成的痕跡,反映了兩種元素組合表現的初級形態。類似表現或為龜茲石窟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提供設計靈感來源,但其與龜茲實例之間的差異性也不容忽視。

龜茲壁畫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獨立而完整,是構成天相圖的重要元素之一。其金翅鳥像作一體雙頭或人面鳥喙形、擒雙蛇。蛇像一體多頭,與金翅鳥像同向懸垂,在鳥身正中系成一個縱向平結。蛇身平結配置在鳥身正中,與金翅鳥像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些表現均不同于貝格拉姆實例。

實際上,龜茲金翅鳥像一體雙頭,與波斯薩珊朝雙頭鷹圖像關系密切(圖14)①,人面鳥喙、戴冠,則吸收了古印度金翅鳥造型因素(圖15)②。蛇像一體多頭,受到古印度蛇神表現的影響。兩端有頭之蛇身系縱向平結,如前所述,為經由印度與中亞傳入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因素。龜茲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的形成,無疑是多種文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特別的是,龜茲實例一鳥擒雙蛇的構圖形式,不僅區別于貝格拉姆實例,也有別于古印度金翅鳥擒單蛇傳統①,而接近于當地流行的一般化金翅鳥擒雙蛇造型。由此推測,龜茲金翅鳥擒蛇平結表現,很可能是在當地金翅鳥擒蛇像常見構圖基礎上,吸收蛇身平結等多種外來文化因素重新創作而成的。在重新創作過程中,貝格拉姆實例類似表現可能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但應不是其直接粉本來源。

古龜茲國與印度和中亞關系密切,7世紀初西行求法的玄奘記載其文字、經教律儀等皆取自印度②。這是古印度金翅鳥擒蛇母題見于龜茲壁畫的原因所在。此地扼西域絲綢之路北道要沖,伴隨著商人、僧侶、使者等人員往來,印度及其以遠地區文化也傳播到這里,多元文化于此地交匯融合。推測在這種背景下,起源于古希臘羅馬的蛇身平結圖像,與來自波斯、印度和中亞等地的其他文化因素,基于當地表現習慣重新組織起來,于是創造出龜茲特有的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

龜茲石窟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繪制在洞窟主室券頂中脊天相圖中間,與券頂中脊天相圖的其他元素以及券頂兩側本生、因緣圖像共同構成修行者禪觀對象③。據佛教經典,閻浮提龍王盡有三種煩惱,煩惱之一是被金翅鳥捕食。對于了無煩惱的阿耨達龍王而言,若金翅鳥生念欲往,即便命終④。從這個角度來看,龜茲壁畫中被金翅鳥所擒之蛇,應尚未擺脫煩惱纏縛,其頭部屈曲盤繞、身體扭動不安,或即煩惱熾盛的表現。佛教認為,世間諸種煩惱集聚,招致生死輪回等苦果,只有滅盡煩惱,才能脫離生死果報,達到寂滅解脫境界。壁畫中金翅鳥作為蛇的天敵⑤,以擒伏蛇的形象出現,其對于蛇的成功掌控以及威風凜凜之姿、自由飛翔之態,很可能寓意著對煩惱的降伏,以及佛教理想境界的實現。該種推測可與文獻記載相印證。

據唐初道宣記載,唐乾封二年(667)至五臺巡禮圣跡的印度僧釋迦蜜多羅提到,古印度各寺均有戒壇,其中烏仗那國(今斯瓦特)石戒壇四角欄上雕刻金翅鳥銜龍(即蛇)像,寓意受戒比丘攝伏心中煩惱①。道宣又記,中印度舍衛國(今北方邦)祇洹寺戒壇,安置有金翅鳥銜龍像,譬喻新受戒者以戒自防、擯除煩惱②。道宣記述點明了金翅鳥擒蛇像蘊含的修行者嚴守禁戒、攝伏煩惱的寓意。這種認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七世紀前后佛教徒看法,也應適用于龜茲六七世紀金翅鳥擒蛇圖像。

鑒于龜茲多數金翅鳥擒蛇圖像沒有表現蛇身平結,個別表現者可能主要出于裝飾考慮,思想內涵上與前者沒有本質區別。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配置在主室券頂中脊中心,占據主室券頂最為顯眼位置,應是洞窟設計者為了凸顯其內含的降伏煩惱、達成解脫境界寓意,有意為之。

綜上所述,古希臘羅馬蛇身平結圖像自西向東傳播,沿途吸收波斯、印度文化因素,促成龜茲石窟天相圖金翅鳥擒蛇平結表現。系平結之蛇由古希臘羅馬守護類善神、古印度與中亞佛教守護神,演變成龜茲石窟的煩惱之蛇,成為被金翅鳥降伏的對象,以金翅鳥擒蛇平結圖像的形式,寓意修行者戰勝自我煩惱,達成解脫境界。

參考文獻:

[1]李秋紅. 北朝隋代服飾刻畫平結圖像及其西方來源[J].敦煌研究,2021(2):97-111.

[2]李秋紅. 西域植物平結圖像及其來源[J].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11):24-37.

[3]李秋紅. 樓蘭出土毛織物所見雙蛇杖圖像分析[J]. 藝術設計研究,2023(3):61-68.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 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三[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13.

[5]段文杰. 中國新疆壁畫全集·1:克孜爾[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198.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 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二[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69,173.

[7]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 克孜爾尕哈石窟內容總錄[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3.

[8]林瑛珊,祁協玉. 中國新疆壁畫全集·5:森木賽姆、克孜爾尕哈[M]. 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70.

[9]魯剛,鄭述譜. 希臘羅馬神話詞典[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115.

[10]魯剛. 世界神話辭典[M].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269.

[11]A. Mordtmann Jr.“Monuments Relatifs au Culte DIsis a Cyzique”[J]. Revue Archéologique,1879(37):257-

262,pl.IX,fig.2.

[12]Sonya Rhie Quintanilla. History of Early Stone Sculpture at Mathura,ca.150BCE-100CE[M]. Brill,2007:255.

[13]肥塚隆,宮治昭. 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13:インド(1)[M]. 東京:小學館,2000:107.

[14]Francine Tissot. Catalogue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fghanistan 1931-1985[M]. Paris:UNESCO Publishing,2006:252,253.

[15]栗田功. ガンダーラ美術Ⅱ:佛陀の世界[M]. 東京:二玄社,1990:3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午夜视频日本|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欧美亚洲欧美| 欧类av怡春院|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国产在线八区|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国产迷奸在线看| 午夜不卡视频| 91毛片网|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91丝袜乱伦|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久久成人免费|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色图另类|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一级片一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色婷婷成人|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天堂亚洲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综合久久五月天| 欧美狠狠干| 91成人免费观看| 伊人91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色综合国产|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久草性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色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无码丝袜人妻| 69av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欧美综合激情|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