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自強
【摘要】中職學校專業課程理論性、專業性較強,為了解決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弱、課程難度大、教學質量不高的現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有效教學。文章根據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實際,研究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采用比較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開展調查研究,為教師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發揮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跨學科發展方面的優勢,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11—0072—04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時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中職學校生源多為中考成績低于高中錄取分數線、不能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學生,學生普遍學習成績較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較弱。面對這些學生,教師講授理論性強、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高的計算機專業課程,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為了提高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依據中職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1],結合學校實際,筆者對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應用進行實踐研究。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現狀從專業課程設置、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教學情況等三方面分析如下。
(一)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
計算機專業課程包括三個板塊: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并涵蓋有關實踐性教學活動。中職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因此,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應根據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行業需求來規劃,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2]。“以賽促學,轉段升學”是學校現階段教學的主旋律,因此,筆者以學校計算機教學一線教師、2023級計算機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了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情況,修訂以往的專業課程的設置。修訂后的專業課程主要包括“1+X WPS應用、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統信UOS國產操作系統/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平面設計與制作、計算機程序設計、電子電路裝調與應用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搭建及應用與維護、物聯網技術應用、物聯網基礎、人工智能應用基礎”等[3]。這些課程專業性強、實用性強,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與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能很好銜接,為學生轉段升學后繼續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滿足社會的要求,使學生升學就業兩不誤。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針對學校的2022級、2021級、2020級計算機專業總計200名學生,從學習習慣、學習心理、學習能力等三個維度開展問卷調查,分析如下:
1.學習習慣方面。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習慣通常偏向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實踐應用的需求較少,相對缺乏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心理方面。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存在一定的學習焦慮、自信心不足。
3.學習能力方面。學生的專業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而有的需要教師給予針對性的培養和指導。
(三)教學情況分析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應用的效果不佳,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依然普遍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理論講解和傳授知識,缺少實際任務的引導和指導。實踐多停留在簡單的案例操作上,學生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情景教學、游戲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與行業實踐的緊密結合。由于資源限制和教學環境的制約,信息技術與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的融合度不高,教學效果欠佳。
三、深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有效教學
專業課實踐教學應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流程,解決教學問題。
(一)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戴維·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的理論為依據,以任務為核心,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獨具特色[4]。一是注重實踐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通過設計具體任務,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二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促進跨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的發展。任務驅動式教學往往以任務主題為基礎,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任務的設計能夠促使學生跨學科地學習和運用知識,提高跨學科思維和綜合能力。四是任務驅動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學習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在任務中能夠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五是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任務驅動式教學往往以小組合作或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展,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5]。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相互協作、分享信息和資源,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依據教育教學理論,結合教學實際,設計出符合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自身特點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其具體的實踐路徑包括以下幾點。
1.任務設定。任務設定包括確定具體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任務描述具體、清晰,包括任務的背景、目標、要求、步驟、提交方式等。任務設定應依據學情分析,確定任務的主要目標和內容,明確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確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完成度,注重教學目標向能力目標的遷移和轉化。為了保證任務的完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將主要任務分解為可操作的子任務,讓學生按照合理的順序逐步完成任務,并建立學習路徑,從而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系統掌握知識和技能。
2.任務導入。導入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關鍵步驟。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啟發式問題或案例分析的方式來導入任務,采用案例分析、實例等方式提供背景信息。以啟發式問題、引導性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促使學生思考關鍵問題并激發學生的信心。
3.任務分配。確定小組成員,鼓勵學生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和討論。教師引導小組成員作出多元化選擇。學生分組后,教師將子任務分配給學生,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職責。任務的分配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讓他們各盡所能。同時,為了保證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教師應對每個子任務制訂明確的時間表,要兼顧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4.協作學習。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主線,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學習新知。學生分工合作,協作學習,交流討論,共同解決各種問題。
5.自主學習。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學習資源包括參考書目、文章、視頻、網站等,教師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探究和學習。
6.評估與反饋。對學生展示的學習成果,及時評估和反饋。明確評估標準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反饋,反饋應具體、及時,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
7.總結和展示。學生完成任務后,要總結和展示成果。學生將學習成果呈現給全班同學,組內、組間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所學知識和技能。
8.反思和調整。教師和學生一起反思整個任務過程,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改正,以提高教學的效果。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因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科領域和學生的需求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依據學情精心設計教學方式,把握教學環節,以充分發揮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促進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四、研究結論
(一)研究過程中,對樣本中的學生和教師分成多個實驗組,對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教學對照組的實驗結果對比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學習興趣方面。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問題式導入時,運用了吸引力元素,營造了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氛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圍繞任務展開教學,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任務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新能力。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實踐任務中提出了一些創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分析比對實踐教學效果,得出深化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其優勢,應注重教學設計的細節,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注重教學內容的優化與呈現方式,注重任務分解,避免顧此失彼。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有著傳統教學模式不具備的優點,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跨學科發展等方面實效果明顯,值得借鑒和推廣。
(二)有待解決的問題
1.教學任務設計評價。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主線是任務,所以教學任務的設計在整個教學實施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評價對任務設計起到修正和改進的作用。因此,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任務評價方式[6]。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中的任務設計需要考慮任務的難度和適應性,避免學生知難而退,確保任務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動態監控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和反饋,引導和指導學生完成任務,把控任務的推進和教學目標的完成,收集學生的任務成果和作品。在學習小組與小組之間、小組內成員之間互相點評,了解教師與學生對任務的理解和感受。教學任務設計評價是持續的過程,教師還應該根據評價結果對任務進行優化和改進,避免任務設計只是教學內容的簡單陳述,應充分考慮任務的影響因素,認真設計評價指標,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以提高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效果[7]。
2.學生作品評價。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作品評價需要綜合考慮作品的完整性、技術含量和創新程度,以及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團隊協作能力,應針對成果展示的作品設計量化評價指標,多維度綜合評價,從而使作品評價有可操作性,評價結果更客觀、更公正、更具體,使優秀學生作品更具代表性。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應根據培養目標、學生的轉段升學要求、就業行業標準等系統規劃專業課程教學,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僅適用于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也適用于實踐性強的其他類專業課程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專業課程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為學生升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或從事相關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左然健.職業技能大賽對中職教學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刁新愛,刁新好.淺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0(15):09-10.
[3]林永輝.技能競賽驅動下中職物流實訓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19.
[4]鐘麗佳,盛群力.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之科學性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16(10):22-28.
[5]金曉倩,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任務驅動法模式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9):67-69.
[6]董仁忠.《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若干亮點[J].職教論壇,2014(17):01.
[7]高國忠,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職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36):29-31.
編輯: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