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芝華 趙日升
作者簡介:趙芝華,1983年生,廣西天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鄉村教育;趙日升,1971年生,廣西天等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兒童文學。
摘 要:自2025年起,廣西將實施普通專升本選拔考試——統考,其目的在于構建公平公正的考試體系,選拔優秀專科生到本科院校繼續學習深造。在此背景下,研究者通過問卷調查以及深度訪談,對廣西高職學生升本考試意愿、影響因素、備戰狀況以及培訓需求等方面進行統計與分析,發現廣西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意愿較強,但仍存在多種因素影響。為此,政府層面要因勢而新,加快發展職業本科建設;社會層面要因勢利導,消除“第一學歷”歧視;學校層面要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成長需要;學生層面則要因人而異,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關鍵詞:統考;廣西高職學生;專升本考試;意愿;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9-0040-05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高職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在社會認可度、就業競爭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渴望通過專升本考試進入本科院校繼續學習,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認可度。如何滿足廣大民眾對優質高職教育的需求已然成為迫在眉睫的實際問題。2019年2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強調構建更加開放暢通的人才成長通道,完善招生入學、彈性學習及繼續教育制度,暢通轉換渠道。[1]2020年9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議適度擴大專升本招生規模,為有潛力的高職(專科)應屆畢業生提供進修機會。[2]2021年10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應根據專業大體相配的原則,指導應用型本科和職業本科學校吸引更多中等及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報考。[3]2022年12月發布的另一份重要文件《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則明確表示要改善專升本考試辦法與培養模式,鼓勵高水平本科院校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改革,以實現職普融合、共同進步。[4]綜觀這些國家政策文件,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專升本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搭建一條貫通學業的“立交橋”,拓寬學生成長之路,滿足其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和成長需求,推動職普兩大領域有機結合。
專升本統考,是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在高考工作之外,對普通高校的專科層次應屆畢業生參加本科學歷教育入學考試的統一考試。廣西是我國西部的重要省份,經濟發展迅速,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然而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廣西高職教育的整體水平仍有待提升。為進一步深化廣西教育評價改革,推進專升本統考勢在必行。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印發的《廣西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考試招生工作實施辦法》,從2025年開始,專升本招生方式由過去的擇優推薦改為統考錄取,所有應屆專科畢業生都有機會參加選拔考試。然而,廣西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意愿如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此次研究于2023年10月開展,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這一大背景下,從學生需求出發,旨在了解統考政策實施后的廣西高職學生對專升本考試的態度和需求,為制訂、落實有關政策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為確保樣本數據的精確度與代表性,本研究選取廣西四所高職(專科)院校進行調查,涵蓋建筑工程、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力技術、工商企業管理、旅游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多個專業。本研究的樣本覆蓋范圍包括國家級示范與非示范院校,區級和市級高職院校,師范與非師范類高職院校,調研對象面向2025年實施專升本統考的2022級在校高職學生。每所院校發放100份問卷,累計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69份,整體數據可信度較高。
(二)研究方法
為全面了解統考背景下廣西高職學生參與專升本考試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相結合的方法。
問卷調查主要采用自編問卷,旨在了解廣西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課題組制訂了名為“關于廣西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意愿調查表”,問卷采用匿名方式進行,其問題涵蓋了學生基本資料、對統考政策的認識、考試意愿、影響因素及渴望學校給予的援助等維度。數據處理運用SPSS 27.0軟件,對所有的調查問卷數據進行錄入,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訪談主要針對問卷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典型問題和關注點,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以進一步了解他們對統考背景下專升本考試的想法、困惑、影響因素,及其對學校升本考試的相關期望。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1.問卷調查結果
筆者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69人的有效問卷,其中,男生197人,占53.39%,女生172人,占46.61%;理工科學生212人,占57.45%;文科學生157人,占42.55%。選擇題選題結果如下。
關于對專升本政策了解、考試意愿等情況的調查數據如下。對“您對專升本的政策和考試內容了解多少?”這個問題,回答“非常了解,我已經對專升本考試的政策和考試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的有46人,占12.47%;回答“比較了解,我已經了解了專升本考試的一些基本信息和要求”有148人,占40.11%;回答“不太了解,我對專升本考試的了解不多,還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學習”的有143人,占38.75%;回答“完全不了解,我對專升本考試一無所知”的有32人,占8.67%。問及“您是否有意愿參加專升本考試?”,回答“非常有意愿,我非常希望通過專升本考試提升自己的學歷和專業水平,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的有93人,占25.20%;回答“比較有意愿,我有一定的意愿參加專升本考試,但還需要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的人數最多,共153人,占41.46%;而回答“不太有意愿,我對專升本考試沒有信心或需求”和“完全無意愿,我對專升本考試完全沒興趣或需求”共123人,占33.33%。隨后,回答“非常有意愿”和“比較有意愿”的受訪者直接進入第4題;而選擇“不太有意愿”和“完全無意愿”的受訪者答完“不參加專升本統考原因”(第3題)后即中止答題,其中,因“個人原因”和“家庭原因”選擇“不參加專升本統考的原因”的人數分別占40.65%和34.96%。
對專升本與職業發展關系的認識情況。對有意愿參加專升本考試的246人受訪者中,在回答“你參加專升本考試的原因是什么?”時,因考慮到受訪者原因各樣,故采用多項選擇形式。回答“提高學歷水平,拓寬職業發展空間”這一選項的最多,共228人,占92.68%,依次是選擇“增強專業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彌補高考遺憾,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學習”,分別占87.80%和65.45%。對升本后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影響,選擇“非常有幫助,參加專升本考試能夠提升自己的學歷和專業水平,拓寬職業發展空間”和“比較有幫助,參加專升本考試能夠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的學生較多,共244人,占99.19%。僅有2人選擇“不太有幫助,參加專升本考試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影響不大”,無人選擇“完全沒有幫助,參加專升本考試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沒有幫助”。
對專升本考試備考及培訓需求等情況。問及“您是否有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包括打基礎、強化解題技巧、沖刺模擬考試和大量的考前集訓?”時,無人回答“已充分準備”,僅有34.96%(86人)選擇“已準備一些”,58.13%(143人)的受訪者表示“尚未準備”,甚至還有6.91%(17人)表示不打算準備。對學生培訓需求,“您是否愿意參加校外相關的專升本考試培訓或輔導班?”回答“非常愿意”和“比較愿意”共91人,僅占36.99%。而對“您是否希望學校開設相關專升本考試輔導班?”,選擇“非常希望”的最多,共159人,占64.63%;選擇“比較希望”的64人,占26.02%。具體情況詳見下頁表1。
2.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由上述數據可見,首先,學生對專升本考試的相關政策等了解不足,僅有12.47%認為自己深入了解了相關政策、要求及流程;其次,學生參加考試的積極性較高,在新的考試規定下,近六成廣西高職生表示有意報考,而選擇不報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個人原因和家庭原因上;再次,多數學生認識到學歷提升對實現個人發展、提升職業競爭力和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等具有積極作用;然而,在備考方面仍顯不足,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已做一些相關準備,而三分之二的學生表示尚未準備和不打算準備;最后,相較于校外培訓機構,大部分學生希望學校能開設相關專升本考試輔導班,以此提供有效指導。
(二)訪談調查結果與分析
1.訪談調查結果
參加訪談學生共40人,其中,男生22人,占55.00%,女生18人,占45.00%;理工科學生20人,占50.00%,文科學生20人,占50.00%。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學生A:本人考慮通過升本來提升自身的學位層次和綜合修養,以此為未來的職業生涯鋪平道路。而家庭經濟狀況給我的升本之路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如果讀不了公辦學校,即使考上民辦學校,也只能棄讀。
學生B:本人對目前所學專業并不滿意,欲通過升本實現專業轉換。但對升本院校的專業配置和課程內容等一無所知,這使我深感困惑。
學生C:本人在升本考試復習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例如備考經驗及應試技巧匱乏、學習時間有限等,都令我感到無助。
學生D:本人已報考自考本科,也通過相關科目考試,也有意向的就業單位,所以是否參加專升本的考試有待確定。
學生E:現行的“專升本”考試內容更關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綜合課這些理論課程學習,卻沒有關照先前教育的專業和技能訓練,考試內容和所學內容的“割裂”使我感到無所適從。
2.訪談調查結果分析
在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后得知,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決策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個人因素。性別、性格、喜好、學業表現等各類因素均能影響學生的升學意愿。例如,與男生相比,女生升學欲望較高;部分學生贊同通過專升本考試提升自身學歷與競爭力,而另一些則對專升本持消極態度,認為其難度較大且就業環境不明朗。進一步研究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參與專升本考試的比例較高,而成績中等的學生在專升本考試及就業問題上更為迷茫。
二是家庭因素。家庭經濟狀況、家長的教育觀念等同樣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意愿。如家庭經濟條件優渥的學生更多選擇專升本考試,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會傾向于選擇棄考就業。
三是社會因素。社會就業環境、用人單位招聘門檻等也會左右學生的升學決策。部分學生認為當前就業形勢緊迫、學歷歧視已成常態,故更傾向于通過專升本來完成本科階段學業,以此獲得全日制本科學歷。然而不少學生則表示即使考上了本科,就業單位還是會看第一學歷,就業前景依舊不容樂觀。
四是學校因素。從現行“專升本”招生工作相關文件及考綱內容來看,基本上以考核知識掌握程度即知識考試為主,學生表示對專升本考試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所學內容與升學考試內容不符,最希望學校能增設相關課程進行學習。
五是其他因素。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已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他們相信就業后再提升學歷也無不可;另外一些在校學生已在研習其他專升本途徑,如報讀本科院校的自學考試專升本,因此,他們對統考專升本的意愿亦受此影響。
三、研究對策與建議
本研究發現,廣西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意愿較強,但影響其參加專升本考試的因素較多。高職學生經專升本考入本科學習的途徑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仍將持續,關鍵在于把握和完善這一融合模式,實現無縫對接,并促進學生多維度發展。筆者針對調查結果,結合現行政策及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如下建議。
(一)政府層面:因勢而新,加快發展職業本科建設
職業本科教育作為高層次職業教育,決定著職業教育發展的廣闊前景。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動其發展,包括《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在內的多個政策文件,從多個維度鼓勵優質高職高專學校提升等級,建設一批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的職業本科學校。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應在頂層設計層面推動職業本科教育協調發展。[5]高職專升本教育旨在銜接本科學歷與技能型人才需求,歸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內。然而,現階段的專升本教育目標尚缺乏清晰的導向性,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的差異性使得專科畢業生難以適應普通學科教育體系,既增加了學生壓力,又影響了本科教育的質量。同時,民辦本科高校的高學費讓不少高職專科生望而卻步,因此,遴選并支持以優質高職專科學校為基礎設立職業本科院校,是現階段滿足高職學生升學需要及保證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的重要舉措。同時,加大對公辦職業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優化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布局,全面提升職業本科教育的整體實力,為更多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職業本科教育機會。
(二)社會層面:因勢利導,消除“第一學歷”歧視
調查顯示,許多學生對專升本后的就業前景仍深感擔憂,皆因社會對“第一學歷”存在嚴重偏見。統招專升本的本科證書上標注有“專科起點本科”“二年制本科”等字樣,也導致在社會上普遍認為統招專升本的第一學歷是專科學歷。雖然教育部已明確澄清,相關政策和文件并無“第一學歷”之說。然而,一些招聘單位出于篩選效率的考量,仍執著于以“第一學歷”論人。從過分重視學歷到過分糾結“第一學歷”,均使得專升本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被忽視,帶來就業和教育公平的難題。因此,擔當黨、政府、人民“耳目喉舌”的新聞媒體有責任強化宣傳,引導人們破除“出身論”觀念,以便用人單位更注重求職者的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時,各行業尤其是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應在招聘和招生過程中避免過度關注“第一學歷”,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要為目標的人才選用制度,形成良好的社會示范效應。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營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
(三)學校層面:因時制宜,滿足學生個性成長需要
調查發現,廣西高職學生專升本考試意愿較為強烈,但對專升本考試的準備感到迷茫,其主要原因在于對專升本的考試政策、考試內容等知之甚少。就高職院校而言,首先,要提升學生專升本考試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如學校可以通過舉辦關于專升本考試的宣傳和講座,向學生詳細解讀專升本考試政策和考試規定,加深學生對專升本招生辦法、考查內容等相關規定的了解,幫助學生做好學業規劃。其次,做好專科和本科教育的有效銜接。加強與“專升本”關聯的本科專業負責人的有效溝通與合作,共同制訂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專升本”特色培養方案,構建專升本與高職教學統一的課程生態體系,[6]避免在教學內容上的二元割裂,推動職普融合。同時,以選修課形式開設專升本相關課程,為備考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完善的備考資源。最后,擴寬專升本渠道。針對高職生逐年增長的專升本需求,引導“合理分配”,除了專升本統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通過自考或函授等方式實現學歷提升,從而有效拓寬專升本之路,減輕其學歷升級壓力。總之,針對生源類型多樣化、學生發展個性化以及社會需求多元化,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導向,因時制宜,不斷拓寬學生成長之路,以此滿足其多元化的成長需求。
(四)學生層面:因人而異,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引導學生詳盡了解個人的職業興趣、價值觀、個性特點以及語言、動手、社交、組織管理等多方面能力,進而科學合理地確定最適合自己的職業類型、工作環境等計劃。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訪談發現,因個人興趣喜好、學業成績、家庭背景、價值觀等情況不同,學生的發展目標和職業規劃也不盡相同。因此,無論是選擇就業還是升學,都需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及早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并制訂好“個人提升計劃”。如文化基礎好、以高等教育深造為目標的高職學生,應注重文化基礎知識的儲備,做好專本教育知識銜接,豐富學科前沿知識,并著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為學歷提升奠定基礎;文化基礎知識較好,以就業發展為主要目標的學生,要加強理實一體、工學結合,注重專業技能訓練和提高創新能力,為就業找到理想工作做準備;而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以就業為發展目標的學生,則應注重動手能力及實踐技能的提升,重視自身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養成,為就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無論如何選擇,一旦明確目標后務必堅守始終。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問卷調查的結果可能受到樣本的代表性和樣本量的影響,可能無法完全代表整個廣西高職學生群體的情況。另一方面,訪談結果可能受到答題者和被訪者主觀意愿的影響,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其真實想法和感受。基于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廣西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廣西高職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門提供更為全面、準確的參考數據。
參考文獻
[1]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 https://chuzhong. eol. cn/news/201902/t20190223_1645861.shtml.
[2]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 https://www. chinatax. gov. cn/chinatax/n810341/n810825/c101434/c5160351/content.html.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2021-10-12).https://www. gov. cn / zhengce / 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4]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22-12-21).https:? //www. gov. cn / zhengce/2022-12 / 21 / content_5732986.htm.
[5]張海平,劉云霞.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教育的動機與現實價值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J].職教論壇,2023(11):55-62.
[6]徐濤,崔亞娟.基于崗位能力的高職與專升本課程銜接實踐探索[J].職業教育,2023(8):22-25.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