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
教育不是和孩子作斗爭,而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讓他自己和自己作斗爭,這才是最省力的方法,也是孩子抵抗風雨、戰勝困難的能量來源。
我曾經教過一個姓張的轉學生,他剛到我班的第二天,就沒完成我留的作業。我想:我跟他還不熟,決不能輕易批評他。如果訓斥他,“你憑什么不寫作業?”“別人都寫了,你怎么敢不寫?”“你是不是不把老師放在眼里?”不僅我很累,還沒有效果,更容易把他推到我的對立面。
于是,我便找他談話、聊天,到他腦子里去找另一個勤奮的他。我說:“咱們剛剛認識,彼此還不了解,咱們聊聊吧!昨天,我給大家布置作業,當時你想立即就寫,可拖拉的思想表示:在學校先輕松一會兒,回家再寫吧!回到家后,你又想寫作業了,可拖拉的思想又表示:吃完飯再寫吧!吃完飯后,你拿出書和作業本正想寫,電視里剛好放了你感興趣的節目,拖拉的思想又表示:看完電視再寫吧!等看完電視,再想寫時,你又實在太困了,就想明天早晨再寫吧!沒想到早晨起來晚了……”
他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您說得太對了,我也想治治自己的拖拉病,就是想不出好的辦法。您能幫幫我嗎?”“老師當然要幫你,但要緊的還是你自己去扶植心靈中那些勤奮的樹苗。你有那么多想寫作業的腦細胞,還戰勝不了拖拉病?”“怎么戰勝呢?”張同學問。“要緊的是不給拖拉的大樹澆水、施肥。什么是拖拉的水和肥?就是時間。拖拉剛一閃出念頭,你及時對它說:你先休息一會兒,我先寫點作業。心里不靜,就先挑喜歡的學科寫,先挑簡單的題來做。寫了一會兒,有點累了,拖拉又來搗亂,你仍不給它時間,而是決定先練練字,再寫一點自選作業。這樣一點一點,拖拉沒有了時間,斷了水、斷了肥,過些日子就枯萎了。而勤奮的小苗呢?因為一秒一分、一點一滴地做實事,等于澆水施肥,逐漸就長高了、長大了。”
后來,我沒有讓他做和大家相同的作業,而是同他一起商量適合他的作業。從他的實際出發,引導他一點一點攀登知識階梯,沒過兩個月,他也和全班同學一樣,每天寫作業、寫日記了。
引導孩子培植心靈中勤奮的樹苗不能急,不能一下子希望它長很大。只要孩子一點一滴地做事,開始一點一點地寫作業,就比不寫強,就比把時間的水和肥澆灌在拖拉的樹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