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琦,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藥品流通檢查部負責人,執業藥師、工程師,主要從事藥品流通相關的跨領域監管科學研究工作。曾就職于抗體藥品研發企業,從事藥品監管工作10余年。曾主持市藥監局、九三市社委等多項課題研究,主要參與市委一號課題、國家局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等課題研究。
2023年1月,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牽頭,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歸口管理,聯合9家臨床試驗申辦者、供應鏈服務提供方和臨床試驗機構的代表共同編寫的團體標準《臨床試驗用藥品供應鏈管理規范》(T/SHSPTA001-2023)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和“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服務平臺”發布并執行。此標準填補了臨床試驗用藥品(以下簡稱“試驗用藥”)供應鏈管理環節的法規空白,構建了較完整的試驗用藥供應鏈管理機制,為制定可復制推廣的管理標準提供建議,從而保證藥品質量安全,加速藥物上市進程,引導行業規范發展。
1編制背景
作為上海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將得到蓬勃發展,創新藥物上市加快將得到進一步的扶持和推動。臨床試驗作為藥物上市前的關鍵環節,在人體安全和產品評價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國際上均通過法律法規對臨床試驗環節進行了嚴格管理。
隨著我國藥品創新研發的大力推進,藥品臨床試驗需求日益增大、產業分工逐漸精細,臨床試驗申辦者將試驗用藥從自行配送轉向委托第三方進行其供應鏈管理。試驗用藥在供應鏈過程中的任何風險都會對受試者造成用藥安全隱患,并直接影響到藥物的評價結果。
雖然國家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對藥品生命周期中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進行控制,然而,逐漸興起的業態形式突破了傳統意義上對藥物注冊、生產、流通、使用的明確界限。目前,試驗用藥供應鏈環節尚處于標準空白區,沒有明確管理要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22年發布了《臨床試驗用藥品GMP附錄》,但其重點關注在生產、檢驗等環節,未對供應鏈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尤其是采取第三方服務方式的供應鏈管理環節的職責劃分、軟硬件條件、操作規范等未提出明確管理要求。
2主要技術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為申請藥品注冊而進行的試驗用藥供應鏈管理,其他臨床研究用藥品供應鏈管理亦可參考執行,主要通過規定對于試驗用藥供應鏈環節中各相關方、人員、設施設備、數字化信息平臺、質量管理、操作、檔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為試驗用藥供應鏈各相關方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執行標準和依據,為監管部門對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抓手和監管建議,填補該環節的標準空白,滿足從嚴監管的要求。
本標準綜合考慮了試驗用藥供應鏈的復雜性:從前端藥品供應管理、策略制定到中期存儲、貼標、包裝、樣本的采集,到后端藥物回收,需要多方、多崗位參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管理不善會對試驗用藥的供應和質量造成風險,對臨床試驗結果造成誤差,對受試者生命安全造成隱患。結合各法律法規的要求,對試驗用藥供應鏈管理提出強調申辦者主體責任、建立覆蓋全鏈條的質量管理體系、配備專業人員和設施設備、以數字化手段進行全流程管理四項基本原則,結合GCP、CMP和CSP等規定細化了在試驗用藥供應鏈環節中采購、藥品接收和儲存、包裝與貼簽、發運、藥品回收及銷毀、文件記錄的操作要求。
3標準亮點
3.1首次提出試驗用藥供應鏈及其相關概念
本標準首次提出試驗用藥供應鏈的概念,即臨床試驗過程中,以申辦者為核心,將試驗用藥傳遞至臨床試驗機構,覆蓋采購、接收、儲存、包裝、貼簽、發運、回收、銷毀等環節,由申辦者、服務提供方、臨床試驗機構等各相關方組成的網絡結構;提出服務提供方的概念,并明確其管理要求,即應確保藥品在供應鏈服務環節符合臨床試驗申辦者的相關要求,保證藥品質量安全和及時供應;根據《藥品多倉協同運營管理規范》的要求,共享跨省市人員、信息、倉儲、運輸等資源,為多中心臨床試驗提供供應鏈服務。
3.2首次明確了CCP、CMP和CSP交叉領域未明確的管理要求
本標準對于GMP、GCP和GSP中不完全一致的要求作出了明確界定。結合GMP的回收定義和GCP對回收的描述,首次提出試驗用藥回收的概念,將試驗用藥因試驗結束、啟動召回、產品過期或破損等按試驗項目規定必須集中收集并退回至申辦者或申辦者指定地點的過程定義為回收。
本標準針對試驗用藥供應鏈的復雜性,充分考慮各方實際情況,制定了不降低標準且極具實操性的管理要求。如發運條件規定為申辦者必須在臨床試驗方案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后方可下達試驗用藥發運指令;明確“申辦者對回收藥品再評估后重新利用”“過期試驗藥物經申辦者復驗合格后可延期”;細化驗收檢查的項目,查驗相關資料以及藥品的外觀、包裝、在途溫度等質量狀況。
3.3首次創建了極具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的《臨床試驗用藥品供應鏈管理自評表》
本標準明確了各相關方的質量職責,強調了申辦者對試驗用藥質量安全負主體責任,制定了附錄《臨床試驗用藥品供應鏈管理自評表》,申辦者可依據標準要求,利用自評表對服務提供方進行評估考察,選擇滿足條件、能夠保證藥品質量安全的服務提供方,各相關方亦可利用自評表審核本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并持續改進。
3.4首次真正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
本標準的首批執行單位包括以研發機構或生產企業為代表的臨床試驗申辦者、以醫療機構為主的臨床試驗機構和以藥品經營企業和專門從事試驗用藥供應鏈服務企業為代表的第三方供應鏈服務提供方,覆蓋試驗用藥供應鏈各環節,填補了GCP、GMP和GSP等檢查領域的空白點,真正實現了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本標準強調了“各崗位操作人員應具備藥學相關專業背景或經過藥品專業知識培訓”,考慮了“去中心化”的藥品配送要求和“細胞治療配送的記錄要求”,體現了專業性和前瞻性。
4實施意義
本標準的實施具有三方面意義:一是為臨床試驗申辦者選擇試驗用藥供應鏈服務提供方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考察依據;二是為行業的從業者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執行標準,為各方提高自身質量管理水平提供了參考,引導了行業規范發展;三是填補了試驗用藥供應鏈環節的標準空白,確保試驗用藥從申辦者到臨床試驗機構最后“一公里”的質量安全,為藥物上市進程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