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嘯
摘 要:招貼設計是信息傳達的藝術,而招貼設計中的色彩語言是實現其美學價值的重要因素,隨著新媒介不斷地被發明和普及,其色彩呈現方式從紙媒躍入屏幕,又轉譯在虛擬現實中,招貼中的色彩擁有了運動和交互的能力,隨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的發展其可能性還在不斷擴充。新媒介如何影響招貼設計的色彩語言?面對媒介的變革招貼設計何為?設計師何為?本文從不同媒介的角度出發,分析招貼設計中色彩的轉譯方式,并對其未來的色彩設計和應用形式作出設想。
關鍵詞:招貼設計;色彩;新媒介;轉譯
Abstract: Poster design is the art of conveying information, and the color organization in poster desig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realizing its aesthetic value. With the continuous inven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new media, the way colors are presented has jumped from paper media to screens and then translated into virtual reality, giving the colors in posters the ability to move and inte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s possibilities are still expanding. How does new media affect the color language of poster design· What is poster design in the face of media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lor translation methods in poster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media, and proposes ideas for its future color design and application forms.
Keywords: Poster design;color;new media;translation
0 引言
招貼(Poster)也叫“海報”“宣傳畫”,這一詞反映出其最初依賴繪畫、印刷和張貼而呈現的媒介形態,而隨著本世紀數字技術的飛躍招貼的設計和制作過程從紙媒中抽離出來,進入到不斷變化的屏幕、投影等電子顯像媒介中。今天的招貼設計能夠同時傳播運動的圖像與色彩、聲音、文字與交互等元素,信息傳達也可以是流媒體的,可以依靠云端儲存并在任意時間提取,因此我們曾經依賴材料、形態和符號系統給其下的定義今天也被延伸了。
1 招貼設計色彩在屏幕中的轉譯
招貼的紙媒形態被一系列新媒介的特點消解,這也使招貼設計中的色彩范式逐步轉變,在發色光的屏幕中建立了又一套新的色彩體系,是一種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色彩體系,它與傳統的色彩體系不同的是數字色彩體系可以用數字方式表達顏色,并使用數字方式調整顏色參數[1]。同時功能集成型的屏幕又使招貼設計的色彩獲得交互的能力,改變我們的色彩認知和感官尺度,促使了招貼的色彩設計方式由單向度轉為交互、由簡單的感官轉向知覺合一、從二維走向時空。
媒介新舊交接的方式是招貼設計色彩在屏幕中的轉譯的底層規律,新媒介出現以后傳統媒介不一定會立馬消失,舊媒介的一部分特點會在新媒介中獲得延續,另一部分則會轉變形態,還有可能長期存在并且一直在擴充并在新媒介的邊緣徘徊,有時候新媒介吸收舊媒介的一部分成為新的媒材:我們在紙媒中長期總結和運用的色彩學、色彩心理學體系會被提取和沿用,如紅色與激情、藍色與冷靜的心理暗示關系會被沿用到屏幕中并且利用屏幕的自發光特點強化招貼色彩的能量感,這是依靠反光呈現色彩的紙媒所達不到的。所以招貼設計中的色彩語言轉譯在了數字系統的各種色彩參數、各類尺寸的屏幕中,并繼續流淌形成各種新型色彩范式和應用規律,且數字顏色模型使得調整和管理顏色變得更加容易了[2]。招貼設計的色彩轉譯背后實際是關于設計語言在新舊媒介間轉譯的規律,了解其轉譯的特點及動因是我們能在新媒介中找到對應的方法對招貼色彩再創作的前提。
1.1 運動色彩再設計
招貼中的色彩獲得了運動和變化的能力,是其在屏幕中轉譯的第一大特征:FILMAR en America Latina是瑞士最重要的致力于拉丁美洲文化的電影節,其2020的視覺形象是基于瑪雅文化的語言設計而來(圖1),設計師將與電影密切相關的“手”以一系列行動以色塊運動的形式組合呈現——將取景、拍攝甚至是構圖的多種手勢轉化為不斷形變的運動化色彩組織。與靜態的招貼相比其表現力、能量感和生動程度的提升不言而喻;同樣在近期,設計師Dase Boogie在動態招貼設計中將著名瑞士設計師Josef Müller-Brockmann在40年期間的招貼創作以時間順序“動態化”再設計,并分享了動靜態招貼對比圖,在畫面右邊放上原作對照(圖2),色塊的運動化設計在新作中生成了敘事的時間感,原本其色彩是基于當時的印刷條件而設計的,是不可變的,而媒介轉換為屏幕以后,色彩的能量感和空間感被重新釋放,仿佛獲得生命般起舞,其內涵在被重新觀看時也似乎產生了新的釋義。
從近年的招貼設計變化中能夠解讀的現象是,招貼設計中的色彩不再滿足于紙媒上的表達,紛紛轉譯到了屏幕媒介中,運動色彩設計下的招貼在新的語言環境下“大放異彩”。在屏幕中色彩獲得了在時空中變化的可能,色彩的運動也能夠給予了招貼更完整的敘事能力。我們的認識尺度會隨著媒介的改變而改變,當招貼中的色彩在新媒介中以發光、運動方式再設計,也會改變我們對招貼理解和設計方式。色彩在此時是立體地參與我們的觀看、閱讀和體驗,使我們多了一個理解維度:我們獲得了在場感受,讓我們認為屏幕中的色彩處在“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狀態,而不是面對空間的過去式。運動色彩的再設計也改變了我們對于招貼設計的原本下的定義和判斷,擴大了“招貼設計”這幾個字的語匯。靜態的色彩獲得了色相、飽和度、對比度、明度等多維度同時變化的能力,并且處在不斷形變的狀態中獲得了更多表意的可能。我們依靠經驗或想象一直尋找的色彩“通感”和“聯覺”此刻完整呈現在我們面前,各種感官在招貼的運動色彩再設計中重疊成為了現實,這對于招貼設計帶來的變革來說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是其傳播力的革命,徹底改變了原本在紙媒招貼中色彩的系統職能,對于設計師也有了更多學科背景和整合能力的需求。
1.2 交互色彩再設計
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手機屏幕里程碑式地在電視屏、電腦屏之后被定義為“第三塊屏幕”,其能力飛躍在于手機屏幕的交互性整合了我們大量的日常需求,各種不同分工的app改寫了我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在今天我們逐步掌握了運用智能設備僅在掌上就完成復雜任務的能力,過去的招貼設計是必須依賴復雜工具或設施來完成的繁重工作,利用交互屏后大大降低了其工作難度和強度,招貼設計原有的設計系統和方法也將改變——從其色彩設計的角度來說,色彩的能量感和所指性被大大釋放。有心理學者研究表明:人類獲取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這些來自視覺的信息中,物象占據絕大多數比例,色彩信息相伴而行,而且還先聲奪人,這便意味著色彩意識深入到意識的基層[3]。在我們常見的幾種手機操作系統中,app的圖標大多都以方形為的基本范式,在使用app的過程中我們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從其logo形狀以及文字的角度去和它們打交道的,我們本能地從色彩角度理解和運用app:在快速尋找的過程中,我們是在許多有色方塊中尋找到目標app的,這是和色彩心理學和用戶習慣息息相關的。藍色對應支付寶和釘釘等,綠色對應微信,黃色對應美團等等app的信息,可見在交互屏中的色彩設計能夠提高辨識效率影響使用習慣。所以今天我們需要研究色彩設計引導作用的產生邏輯,色彩養成理解的習慣的邏輯等等,因此在交互屏幕中實現招貼設計的功能時,其色彩表現方式因此需要跟著媒介“轉譯”。
合理設計交互性是招貼設計的色彩在移動端轉譯后需要被關注的重點,經過具身性考量,精確演算手指運動規律,智能手機屏以最適合我們手指交互習慣的尺寸被制造,所以完全利用智能手機完成招貼設計工作成為了可能。我們可以用手指短按、長按、輕重單擊雙擊、大小幅度滑動、縮放抓取簡單地決定執行下命令,在設計過程中具體含義的色彩處理方式和命令變為了手勢,在電腦上的需要通過數據化思維的色彩調和在這一步又轉譯成了更直觀的手眼交互語言,簡單的手指運用可對色彩執行調節,變深變淺、提取、克隆、反色等等隨意參數調整,還可以預設中我們的配色方案到方便隨時隨地調取創作使用,甚至還可以將你設計的色彩方案上傳到云端并且開放,任何人都可能與之遭遇,其色彩背后的傳播意義更是值得深思。
毫無疑問的,招貼設計中的色彩在這個轉譯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功能擴展和意義拓展,尤其是在招貼結構上可以利用色彩實現“分層邏輯”:此時色彩在招貼上是引導交互的“按鈕”“開關”“入口”“出口”“前進”“后退”等指令,隨著手指在不同位置的觸碰,屏幕可以反饋不同的色彩信息,而在這些被喚醒的色彩下其實隱藏著另一個層級,此時的色彩是新空間的蔓延,而這些延伸還可以被繼續拓展,通過不同的色彩加以引導就可以有層級、包含關系。這意味著此時色彩的職能變成了指示點擊和參與的引導“界面”,通過與它交互而通往隱藏的另一級開放空間,色彩原本的意義又被擴充了。
隨著招貼色彩設計的語言能力繼續擴大化,交互、集成的特點日益顯著,我們對招貼設計語言也會養成交互式的解讀習慣。例如,2023年電影金馬獎60主視覺將電影在人們意識中留下的印象轉化為色彩互動招貼(圖3)。招貼以繪畫藝術為主視覺,抽象出其中的色彩作為設計核心,以充滿浪漫的藍色流動感的畫作,呼應電影同樣是由光影、色彩與情感流動所構成的主題,在網頁中加入與其藍色底色的互動與共創,邀請大眾主動參與主視覺的創作:透過點擊、滑動的互動方式,每個人都能留下自己獨一無二的動態色彩筆觸,其觸碰產生的和諧的淺藍色通過算法自動生成,結合起來形成磅礡又細膩且獨一無二的畫面,完全跳脫出紙媒的情況下設計完成后即定型的限制,而此時此刻招貼中的色彩已經完全成為一個引導下一步行為、觸發我們動作的媒介。
2 招貼設計色彩的未來轉譯
時代發展每一個階段,工業的每次轉型,都會促進設計語言在不同行業間的互相交叉與吸收,發散式的轉譯和跨越。而每種媒介自身也在不斷地吸收新的內涵,改變自身的形態。在互聯網的時代下,依靠數字技術我們不僅能極其高效地接受信息,也能隨時編輯信息、向以個人、集體為單位向廣泛社會傳播信息,而且其他人還能選擇性拒絕信息或訂閱信息,并且還產生了喜好評價機制。例如微信、臉書、小紅書、各類短視頻平臺等等,“自媒體”“公民媒體”“個人媒體”這些詞匯也不再新鮮,這些詞的出現證明了當代的傳播方式出現了個人化、大眾化、泛普化的趨勢。所以對于招貼這一將信息廣而告之的設計門類來說新媒介今天賦予它更多大眾傳播的話語權,大眾也能充當信息的發布者,消解了只有權威的組織、團體才能發布信息、公告、招貼的中心化和特殊性,從招貼設計中色彩的定義來說,同樣消解了特殊集體或個人使用特定色彩的所謂“官方性”。未來的招貼設計色彩應用可能會越來越趨于分眾化的趨勢,可以為其對應人群實現大量的自我表達,而招貼設計的色彩也可能會因為這樣的受眾心理學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分野,例如在今天亞文化圈的酸性海報流行色就形成了一套獨特色彩體系,其中以熒光色、黑色、金屬色、冷色藍綠搭配多為常見,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色彩在“主流”評價體系下是怪誕的,而其色彩傳達的冷酷氛圍恰恰旨在保持和主流色彩的距離感,獲得小眾圈內的審美認同。從社會審美分眾化的角度來說招貼設計色彩面對的是反思流行文化的挑戰,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招貼設計面對的是在全新的呈現技術以及全新的色彩評價體系中轉譯的挑戰,例如在虛擬現實技術(VR)與人工智能設計語境下的色彩語言轉譯。
2.1 沉浸式色域設計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VR)的不斷發展,藝術、設計的視聽語言系統呈現離開屏幕走進我們的真實生活的趨勢,我們能在現實世界中與虛擬的感官相互照見,虛擬現實的體驗需人沉浸式的參與,通過隔絕現實世界中的視聽、完全依靠虛擬環境中的參照尺度以獲得“沉浸式體驗”,將我們從現實世界中的顏色、環境判斷等時空尺度中抽離出來,因為虛擬世界建構的感官擬真程度能騙過人們的經驗和思考。對于色彩來說,我們會體驗到比真實更“栩栩如生”的色彩,不再需要隱喻,我們可以真正地進入到羅斯科表現的“色域”中,龐大而立體的幻象、擬真的包圍可以統攝我們的現實世界中的色彩感知和理解。“體感色彩”也許將成為新媒介下的衍生詞,在交互設計中根據用戶身體的動作變化判斷,解析各種身體語言與感知語義,建立相關的交互算法,聯通虛擬的色彩反饋,通過色域變化使用戶在身體運動的交互中獲得更好的體驗,色彩的指示系統此刻將與身體性產生強關聯——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自主性的增加,身心聯動趨勢開始顯見,交互方法也會由今天最典型的指尖轉向身體語言,肢體動作會成為重要的交互語言,身體的每個動作都可能代表相應的色彩指令和虛擬反饋,也許將重新建立一套色彩的設計體系,而對其而言其學科背景的組成要求也比今天的設計行業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色彩學、色彩心理學,人類學、聲學、社會學等等都納入了職業的必修。隨著媒介技術的逐步普及,人們學會閱讀三維空間的色彩交互,意識成為了媒介本身,而二維的色彩語言將被吸收或偏安一隅。
在這個前提下招貼色彩設計維度和思考方式也將完全轉向空間,產生新的色彩應用方式,首先鏡頭或視角的移動方法在虛擬現實空間中至關重要,這是我們嘗試在其中創作的前提,由于觀眾需要完全的“沉浸”體驗,所以正確的視角引導才不會讓體驗者產生不適感,在其他媒介中這也是鮮少被考量和設計的,此時色彩設計應考慮的是色彩與視角變動、轉移、鏡頭移速的關系,色彩與環境匹配的舒適度等問題。與屏幕媒介完全不同的是虛擬現實的中各類視覺要素構成取決著我們的意識所在以及周圍環境的真實樣貌,例如在虛擬現實中的一束色光灑落在臉上意味著光源距離可感可知甚至能有溫度的錯覺,虛擬現實周圍的中的一片色彩意味著我們真實進入了這個色域,讓我們感受到了“真實的”親密感,虛擬中每一種色彩與我們的遠近關系設置也傳遞著不同的意義。所以虛擬中色彩距離問題的討論進入到虛擬的空間美學、信息傳達設計語言的語境里,同樣需要我們詳細的實驗研究才能得出結論,色彩的設計維度再次打開。最后,“沉浸式色域設計”這個概念也許會出現,即為關于虛擬敘事、虛擬空間作品、虛擬社交平臺等等色彩虛擬空間的全新的色彩設計系統,是能通過不同渲染色調在空間中利用人的潛意識和色彩心理引導影響體驗者情緒和感受的色彩設計工具,將會在虛擬電影、游戲、藝術創作、設計、心理疾病療愈等多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沉浸式色域設計在未來招貼創作中也許也將成為重要的手段。招貼本身的形式可能已經完全空間化轉譯,原本的圖像可能變為虛擬的場所,信息的觀看和閱讀和理解也變為具身性體驗,通過環境的色域設計能引導我們的情緒和判斷,比如在虛擬現實中我們置身幾千米的虛擬高空但并不會感到恐怖與焦慮,舒緩而明亮的色彩氛圍只會讓我們專注于贊嘆高空俯瞰帶來的壯美感。另外,色域更是具有準確的信息傳達性,在虛擬現實中創作招貼更像是對觀眾情感體驗的巧妙編排,通過色彩反饋互動建立觀眾的存在感、參與感是這沉浸式色域設計在新型招貼中輔助傳達信息的重要體現。在照片、或是大小屏幕這些媒介中色彩的體驗范式都是固定的,以電影的矩形熒幕最具代表性,而在虛擬現實中的招貼色彩體驗運用的是我們觀察世界的感官,成為色彩再設計應當考慮的又一新問題,例如“眼神交互”:完全依靠眼神與虛擬色彩系統的交流和下達色彩調整指令,在虛擬現實招貼設計中這成為可能的手段,眼睛的注視或眨眼將成為其中關于色彩的新命令,在此人機交互過程里甚至顯現出人與人之間高等交流的方式,關于色彩的話題便開始進入到更加值得被思索的領域。
2.2 人工智能色彩設計
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的研究發展,依靠算法形成的集成化色彩規范成為未來各類設計物色彩使用的趨勢,我們原本對于色彩的調色經驗、審美歸類和判斷將可能在未來交給大數據模型。例如,PANTONE發布的2023年度代表色:PANTONE 18-1750 Viva Magenta非凡洋紅,PANTONE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工具Midtravel創造。這是PANTONE首次轉向人工智能領域,該色彩被形容為“非常規時代的非常規紅色”“勇敢、無畏、脈動的色彩”,且人工智能賦予了該色彩意義和價值:這是一種熱情但不具攻擊性的顏色,能夠散發出樂觀和喜悅,它介于暖色和冷色之間,是設計師混合用色的完美選擇。正如PANTONE所描述的:“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力量的紅色,它鼓勵實驗性和不受約束的自我表達。”非凡洋紅的未來性反映出這種色彩處于現實和虛擬之間的位置,且探索了自然與科技之間的聯系。由此,人工智能的色彩創造了一個空間,無論是在元宇宙、傳統空間還是兩者的神奇混合中[4]。
對于招貼設計色彩而言,人工智能可以使其中繁重的色彩編輯任務簡化成幾個選項,簡單色彩拼接并輕松輸出成品,對于流行色的判斷也許完全依賴模型的推測結果,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算法完成招貼色彩的調和。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色彩算法將越來越先進,能夠處理和實現的色彩功能越來越多,甚至能夠取代許多與色彩相關的職業,創作色彩效果越來越趨于“精良”,創作手法越來越“單一”,走向純粹的去專業化、娛樂化。
每種媒介都需要掌握一種語法來使用,通順的組詞造句以此為前提。例如,曾經作為一種非言語的經驗形式,電影像照相術一樣,是一種沒有句法的表述形式[5],在電影時代的元年,盧米埃兄弟的電影中一部進站的火車讓許多觀影的人都沒命地逃出劇院,今天電影工業的發展已不是當時的人可以想像的。每一種新媒介的革新都需要經歷從“驚嘆”時期,進入到“敘事”時期。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仍處在研究和探索階段,關于招貼色彩創作的方法還未被得到完整的驗證和結論,人工智能極強的學習能力與自主分析能力已經讓人見識到其威力,當人工智能被運用到招貼色彩設計中時,無人不驚嘆甚至恐慌其對色彩的學習和創作能力,也讓大家開始了反思,在一邊擁抱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警惕著人工智能統攝我們自主判斷的能力。
3 結語
招貼設計的色彩在新舊媒介中存在方式不同、傳播效力不同、色彩的所指性也產生了區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媒介將再次隨數字革新,招貼設計在未來又將產生新的內涵和意義,招貼設計中色彩的可能性將再次被改寫,其色彩設計語言仍需要更多時間的探索更多經驗的積累,毫無疑問也在向設計師發起挑戰。古斯塔夫·福樓拜曾說:“望遠鏡越先進,天上的星星越多。”無論如何,“望遠鏡”在今天已經看得足夠遠,并發現了許多新的“星星”。我們只有去不斷地應對挑戰才能讓設計語言在新媒介中獲得正確的轉譯,也是我們發現更多“星星”的前提。
最后,當我們在沉浸科技給帶來的視聽體驗中贊嘆奇觀,在新媒介中快意創新創作時應警惕其兩面性[6],既要擁抱數字技術帶來的先進媒介,也要反思可能出現的問題。
4 參考文獻
[1]余秋紅.數字色彩體系在《色彩構成》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J].色彩,2023(9):132-134.
[2]張曉嵐.實踐教學在高等學校教育中的作用與改革[J].現代大學教育,2019(2):72-74.
[3]宋建明.色彩心理的學理·設計職業與實驗[J].裝飾,2020(4):21-26.
[4]楊晉.PANTONE2023年度色彩:被人工智能賦予生命的非凡洋紅色[J].裝飾,2022(12):10-11.
[5]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0:10.
[6]王穎吉.媒介的暗面:數字時代的媒介文化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