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逸倩
【摘 要】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在真實情境中鼓勵學生把不同學科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整合到一起,鍛煉學生整體理解問題、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使用多情境項目群創設,通過關聯真實情境、串聯學習任務、統整項目展示作品,將核心素養有機融入課程,既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合作能力,又能提升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跨學科 項目化學習 多情境項目群
2022版新課程標準的發布,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內容多是從生活中來,學生從親身經歷出發,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能夠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在探究過程中,驅動性問題使學生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去創造性的學習,一開始一個簡單的小問題,往往伴隨著研究的深入,引發出一串串相關聯的問題,在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中采用多情境項目群,可以讓學生用高階的學習包裹低階的學習,在項目中鍛煉學生解釋現象、解決問題、創造作品的能力,讓學生理解知識。文章以“芒種到底忙什么?—煮青梅,論英雄”項目為例做策略探究。
一、在真實情境中關聯多情境項目群
五年級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時,以芒種節氣為背景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故事片段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項目建立之初,教師帶領學生討論、尋找驅動性問題,引領學生群體發掘節氣中的文化價值,學生提出?在《三國演義》典故中,英雄為什么用青梅煮酒?飲食習慣不能作為驅動性問題,學生對節氣中人文精神的體會存在著差異性和局限性,如何提高學生文化理解的能力?教師沒有直接反駁學生的提問,而是組織學生開展《青梅煮酒論英雄》情境話劇表演項目,引導學生把提問轉化為驅動性問題。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寫劇本、排練,在自主思考、小組合作、反復打磨中,在公開演出的過程中,體會到英雄人物寵辱不驚的氣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研究的本質問題,即英雄有什么樣的品質,什么值得我們為之而努力?教師將“芒種”跨學項目化課程設計的驅動性設計為:“如果你是‘時代楷模節目的講解員,你想通過哪些方式向同學們介紹時代英雄?”作為驅動性問題,它兼具真實性與人文性,對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起到基礎性的作用。教師設計了“閱讀在芒種,品古今英雄”“尋訪在芒種,賞節氣風采”“耕耘在芒種,嘗勞作果實”“金石在芒種,學楷模精神”“演說在芒種,悟人生追求”五個子項目,用多情境項目群串聯起學生喜歡的帶有挑戰性的游戲活動,指向學生在跨學科的項目化學習中探究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審美技能、思考技能、社交技能、交流技能、自我管理技能這七項關鍵能力,使每個課時在落實能力目標時更清晰、更明確,在大單元活動中促進學生逐步形成深度文化理解,在學生對英雄品質自主探尋其價值意義的基礎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在學習任務中串聯多情境項目群
筆者提前梳理了每個領域中需要學生掌握的關鍵能力,用各學科的學習任務串聯整個多情境項目群,全程跟蹤項目,根據難度調整節奏安排各子項目的活動課時。本項目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懂得沒有辛勤耕耘就沒有收獲,芒種應“忙”,人生應“種”,從小種下希望、理想、人品、智慧的志向,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師確定學習目標后,根據學習邏輯順序設想整個跨學科項目化學習要涉及的學科和內容。
語文課上,教師采用了“芒種大猜想”活動情境,老師和學生們開展頭腦風暴,通過文字釋義推測和猜想節氣特征,隨后,老師帶領學生閱讀繪本,了解芒種節氣大自然中的“忙碌”。隨后,學生們自主閱讀芒種時節的農事活動,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各自找到的答案。通過學習繪本,學生們儲備了充足的信息,芒種的寓意包含“忙”和“種”,收成的好壞影響著人們的饑飽,一年里,這個節氣是農民非常忙碌的時節,學生們在交流討論中理解“芒種”的深遠意義。
班隊課上,教師采用了“芒種訪談室”活動情境,讓各小組通過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匯報芒種節氣的特點、習俗、詩詞和學校過去開展的精彩活動。每組學生文字采集、圖片、視頻搜索、幻燈片制作、講解、匯報各司其職,主持人依次進行采訪,學生們在“文化訪談”情境中交流,提升了調查研究、團隊合作的能力。
勞動課上,教師采用了“芒種茶藝室”活動情境,學生們化身為小小美食家。師生一起在網絡上尋找這種青梅飲品的制作方法,學生們決定制作“創意青梅飲”,大家積極籌備材料,力求色香味俱全。課堂在學校食堂開展,觀青梅、品青梅、巧動手,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一杯杯“別致”的飲料新鮮出爐,讓學生們在這個芒種節氣留下難忘的回憶,學習的熱情只需要多一點點興趣,生活的趣味只需要多一點點用心。
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教師采用了“芒種演講show”活動情境,學生們分小組討論自己欽佩的英雄人物,通過思維導圖分析各自心中的英雄品質。通過時代楷模講解員活動,輪流介紹各自成果,并錄成視頻,教師把它們曬到校園公眾號上。學生們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慢慢感悟到,時代英雄們或默默奉獻,比起當明星、網紅,找到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奮斗一生是更酷的事情。大家熱血澎拜、各抒己見,時代英雄的品質在學生之間流傳開來。
美術課上,教師采用了“芒種與神舟”的活動情境。情境問題的設計與作品主題大觀念的確立和提煉相契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儲備緊密關聯,由多層次、多視角引發學生群體在觀賞美術作品過程中質疑、探究、思考、解釋和評價。項目活動期間,神州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點火發射牽動著學生們的心,教師通過英雄人物的事跡視頻激發學生,用多位英雄人物的肖形印,喚起學生圖像識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從名家作品中分析出創作的關鍵方法,學生在充分的視覺審美感知下進行創意表現,用充滿敬意的刻刀創作出一方方用紅紅的中國印,致敬航天人、科學家、醫生等無私奉獻的時代英雄。
教師用多個情境設計項目學習的各個子內容,通過驅動性問題把各情境項目串聯起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課程,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會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
三、在展示評價中統整多情境項目群
(一)成果的展示,學習是有機整合
項目化學習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讓每一個學科核心觀念均與真實問題情境相聯系,幫助學生在主題探究過程中運用學科核心觀念,通過對主題的深度探究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可以從節氣前一周或更早開始準備,持續到下一個節氣之前結束,充分研究這個項目。在“芒種到底忙什么?—煮青梅,論英雄”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表達實踐成果,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藝術創作、小演講、小研究報告報告等形式來表達,讓學生在單元探究后形成自己的理解。多情境項目群的設計把學生帶入到深度學習中,通過在各個情境中深度的體驗,學生對各學科知識“點”式的認識轉化為“網”狀的理解。
(二)多元的評價,學習是持續的探究
項目化學習中,多元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持續學習熱情,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基于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應在具體、可操作的評價標準基礎上關注學生及學生的學習過程,構建多元、多維的評價體系,引領學生的美術項目化學習活動。
1.評價對象多元化
除了教師、學生本人、項目組同伴、家長都可以成為評價主體,參與評價,評價對象也不僅是學生個體,還可以是項目學習小組。本次項目的成果通過線上線下模式,分別展示在班級櫥窗、學校內節氣文化長廊、年級學習共同體微信群、學校公眾號上,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評價角度多元化
教師在項目化學習的進程中,從問題解決、實驗能力、創意表達、分析調研、參與合作等不同領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給出較為全面的評價。多元的評價角度有利于全面整體了解學生的學生過程及學習成效,有助于多情境項目群創設的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策略的改進與有效實施。
芒種節氣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開展,讓學生感受到節氣的獨特氣質。學生浸潤在多情境項目群中,提高了探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探究過程中通過各類高階認知的學習活動,深度理解英雄人物的高貴精神品質,在勞動中體會用心耕耘的意義。教師也體會到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優勢,同時,認識到實踐中最大的困難在于缺乏打破固有教學習慣的勇氣,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就讓我們與這節氣相應,各自繁忙耕耘,踏實等待收獲。
注:本文系無錫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化學習:大概念統攝的‘玩美24節氣深化研究”(課題批準編號:F/B/2021/0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