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細榮 易余桐欣



摘要:目的:在近代中國出版史上,上海一直居于全國絕對中心的地位,但就圖書館的圖書出版而言,上海落后于北京、南京、杭州,僅位列第四。文章以文獻檢索結果為基礎,以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的圖書為研究對象,以窺中國近代圖書館圖書出版的情形。方法:通過文獻檢索和文獻解讀等方法,按初版時間的年份、出版者、版本類型、學科分類和部分作者類型或作者列出相關圖書的種數。結果:近代上海圖書館圖書出版于1907年才開始,共分為四個時期;合眾圖書館是近代上海出版圖書最多的圖書館,作為近代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民辦私立的申報流通圖書館(包括量才流通圖書館、新亞圖書館等繼承者)也表現不凡;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圖書的版本類型有刻本、鉛印本、石印本、油印本、影印本等,其中最多的為鉛印本;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圖書的學科類型包括圖書館藏書目錄、圖書館事業等17類,其中以圖書館藏書目錄最多;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圖書的作者類型或作者中,有些是中國近現代聞人,其中以“圖書館、藏書樓或其部門”出版的圖書最多。結論:近代上海圖書館在圖書出版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它們不只是出版者,還是圖書的發行者,有時也是圖書的發售者或贈送者。
關鍵詞:近代;上海圖書館;圖書出版;出版史;圖書館史
中圖分類號:G25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9-00-04
0 引言
近代中國許多圖書館將出版圖書作為業務之一,上海不少圖書館自不例外。據拙文《從文獻統計看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圖書出版》(載《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年35卷第1期),表2“近代圖書館圖書出版地檢索記錄數一覽表”,近代圖書館圖書出版的出版地主要為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廣州等城市。“不過,在近代中國出版史上,上海一直居于全國絕對中心的地位,但就圖書館的圖書出版而言”,上海落后于北京、南京、杭州,僅位于出版城市的第四名[1]。本文以文獻檢索結果為基礎,以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的圖書為研究對象,以窺中國近代主要地區圖書館圖書出版的情形,并求教于各路方家。
1 相關術語界定與文獻信息源
本文所稱的“近代”與拙文《從文獻統計看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圖書出版》一致,即1904—1949年——從上海最偉大的公共圖書館“東方圖書館”開始孕育的1904年[2]3,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所稱的“上海”是現行的上海市行政區域。檢索的主要文獻信息源于拙文《從文獻統計看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圖書出版》基本相同,再結合“學苑汲古:高校古文獻資源庫”、北京瀚文典藏文化有限公司的“瀚文民國書庫”、上海圖書館的“中國近代圖書全文數據庫”、浙江越生文化傳媒集團的“中國近代文獻數據總庫”等其他相關信息。
中國近代的出版發行機構,多數以書局、書店、印書館等命名,此外也有一些取名為“圖書館”的,其中位于上海的有亞東圖書館、中華圖書館、交通圖書館、泰東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古今圖書館、大真圖書館等。因而檢索時,應去除上述等冠名圖書館的專業出版機構以及上海圖書館協會、商務印刷所圖書館部[3]等單位的記錄及其他非相關記錄。另外,初步統計出版約516種圖書的商務印書館附設的涵芬樓,由于有“明顯的經營因素”[4],故其檢索記錄也不在統計之列。
2 檢索結果
通過檢索相關文獻信息源并進行去重處理后,得到出版地為上海的圖書至少有209種,其中位于城區的207種、位于郊區的2種。按初版時間的年份、出版者、版本類型、學科分類和部分作者類型或作者進行統計,其數據見表1—表5。
3 基于結果的分析
目前人們一般認為,1904年是中國近代圖書館史的上限,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則是中國近代圖書館史的下限[5],但據表1,近代上海圖書館圖書出版于1907年才開始。另外,近代上海圖書館的圖書出版種數在1924年上海圖書館協會正式成立的前幾年開始慢慢增加,全面抗戰爆發的1937年后逐漸減少,1945年抗戰勝利后逐步恢復。據此,可將近代上海圖書館的圖書出版劃分為四個時期,即1904—1920年的黎明期,1921—1937年的旭升期,1938—1945年的蕭條期,1946—1949年的恢復期。其中1921—1937年的旭升期對應始于1921年的上海圖書館旭升時代[2]3,其檢索的記錄數為140,約占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書籍檢索總記錄的66.99%。
據表2,合眾圖書館是近代上海出版圖書最多的圖書館,達31種。合眾圖書館全稱為“上海市私立合眾圖書館”,由葉景葵、張元濟、陳陶遺、顧廷龍等聯合創辦,實際啟動于1939年5月。如果說葉景葵是合眾圖書館的創議者,張元濟是合眾圖書館的管理者,那么顧廷龍則是合眾圖書館的實踐者。該館將其館藏的稿本、抄本匯為《合眾圖書館叢書》一、二集印行出版,以資交換,借為流通;其中《合眾圖書館叢書》一集共14種(出版時間為1940年2月至1945年5月)、二集僅1種(即1948年2月石印出版的《炳燭齋雜著》)。另外,合眾圖書館印行出版的“合眾圖書館藏書分目”在1946—1949年出版了8種,還有2種為1949年后出版,即1950年出版的“合眾圖書館藏書分目”之十三《南通馮氏景岫樓藏書目錄》和1953年4月出版的“合眾圖書館藏書分目”之三《杭州葉氏卷盦藏書目錄》。另外,作為近代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民辦私立的申報流通圖書館(包括量才流通圖書館、新亞圖書館等繼承者)也表現不凡,出版圖書14種。合眾圖書館與申報流通圖書館均為民間圖書館,它們出版的圖書較多,與近代上海私立圖書館較發達不無關系。交通大學(包括南洋大學、第一交通大學)圖書館是一公立學校圖書館,也是近代上海出版圖書最多的大學圖書館,達23種,其中14種為該館館藏書目,《中國檢字問題》《三十五年來中國科學書目草案》分別是杜定友任該館主任時由該館出版的圖書館學著作和職務作品。另外,震旦大學圖書館、上海市立圖書館(包括南市文廟的上海市立圖書館、江灣的上海市圖書館和福州路的上海市立圖書館)、中國科學社圖書館(包括其承繼者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大夏大學圖書館在圖書出版方面也表現不俗。
據表3,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圖書的版本類型有刻本、鉛印本、石印本、油印本、影印本等,其中最多的為鉛印本,達124種。在中國近代,鉛印與石印似乎形成一種分工,鉛印本多系“新學”著作,而石印本則多為“舊學”書籍,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的圖書也不例外,石印本大多為翻印的清人古籍,如1948年2月合眾圖書館出版的清朝江藩之《炳燭齋雜著》。合眾圖書館出版的鉛印本暨石印本《訃啟傳狀集》,看起來像凸版印刷的鉛印本,實為平版印刷的石印本,系將該書的書稿以鉛字排版印成樣張,經過校對,攝制成照相底片再曬制石版付印,即以鉛印本為底本。油印又稱“謄寫印刷”,油印本大多是宣傳品,以供圖書館所在的單位內部或館內閱覽;近代上海圖書館油印圖書至少36種,僅次于鉛印的圖書,說明這些圖書的閱覽者是特定讀者,而不是一般讀者。
表4的學科分類主要根據現行的中圖法,再結合圖書館圖書出版實際稍作調整,如“文化、科學、教育、體育”下的“信息與知識傳播”之“圖書館學、圖書館事業”,將其包括的“圖書館學”“文獻標引與編目”“目錄學”等均歸于“圖書館學”類,其他的則歸于“圖書館事業”類。因而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圖書的學科類型包括圖書館藏書目錄、圖書館事業、論文集、私家藏書目錄、專科目錄、圖書館學、中國史等17類,其中圖書館藏書目錄工具書最多(占53.59%),且大多為本館館藏書目。圖書館這種書本目錄與卡片目錄相比有較多優點,因此不少圖書館將其卡片目錄“印成書式的分類目錄”[2]103。圖書館學僅2種,分別是陳天鴻所著《中外一貫實用圖書分類法》(民立中學圖書館1926年出版)和杜定友所著《中國檢字問題》(交通大學圖書館1931年出版)。另外,杜定友(署名為交通大學圖書館)主編的專科目錄《三十五年來中國科學書目》(1933年夏出版)“可激勵國人奮發才智,精研科學,振興工業,從而達到‘外抗強敵,內裕民生的目的”[6]。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編印的《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缺本復本雜志清冊》等目錄贈送給其他藏書機構,這有助于該館與其他圖書館之間“互相交換”館藏期刊,從而達到“嘉惠士林”的目的。
據表5,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圖書的作者類型或作者以“圖書館、藏書樓或其部門”的圖書最多,為132種,其次為22種的元明清作者。在這些作者中,還有一些中國近現代聞人,如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1893—1980),陳天鴻(1891—?,又名陳伯逵)、孫心磐(1895—?)、馮陳祖怡(1895—1975,號振鐸)、杜定友(1898——1967,原名定有,筆名丁右等)、金敏甫(1907—1968,名善培)、錢存訓(1910—2015,字公垂,號宜叔)等圖書館學家、圖書館實踐家,顧廷龍(1904—1998,字起潛,別號匋誃)是圖書館學家、圖書館事業家、書法家,馬宗榮(1896—1944,字繼華)是社會教育家、圖書館學家,李公樸(1902—1946,譜名永祥,字晉祥,號仆如)是“愛國七君子”之一、社會教育家。涂祝顏(1905—1987)、F.W.Ayscough(1878—1942,即Francis Ayscough夫人)、景培元(1904—1981,字蘭墅)、路敏行(1889—1984,字季訥)、阮壽榮(中華民國海關圖書館館長)是圖書館實踐者。在這些近現代聞人中,杜定友、孫心磐、陳天鴻等還是上海圖書館協會的發起者、主要成員,而上海圖書館協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上海圖書館事業發展,還對全國圖書館與圖書館學界也產生了一定影響[7]。
4 結語
近代上海各圖書館在圖書出版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它們不只是出版者,還是圖書的發行者,有時還作為圖書的發售者或贈送者,如陳天鴻著的《中外一貫實用圖書分類法》,其出版者、發行者和總售處均是民立中學圖書館;近代上海出版圖書的圖書館,既有公立圖書館,又有私立圖書館;既有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中學圖書館,又有專門圖書館;既有世俗圖書館,又有宗教圖書館等。近代上海圖書館出版的圖書,主要為圖書館藏書目錄、圖書館事業等與圖書館相關的書籍;其版本類型以鉛印本為主;在這些圖書的責任者中,不少是中國近現代聞人,其中還有在近代中國圖書館與圖書館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士。
參考文獻:
[1] 王細榮.從文獻統計看中國近代圖書館的圖書出版[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35(1):112-123.
[2] 胡道靜.上海圖書館史[M].上海:上海市通志館,1935:3-103.
[3] 上海商務印刷所之圕部[J].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1931,6(5):34.
[4] 董麗敏.“現代”知識生產的另類途徑:論早期商務印書館的古籍整理[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5):132-146.
[5] 吳稌年.中國近代圖書館史分期的歷史語境[J].圖書情報工作,2008,52(3):53-56.
[6] 陳進.思源籍府 書香致遠: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史(1896—2012)[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81.
[7] 凌一鳴.孫心磐及其圖書館活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29(5):122-125,121.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資助項目“廣義技術視域下中國近代圖書館圖書出版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9YJA870014
作者簡介:王細榮 (1968—),男,博士,特聘研究館員(滬江學者),研究方向:圖書館史、出版史;易余桐欣 (2000—),女,研究方向:出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