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碧梅 吳曉勇
[關鍵詞] 重瞼;改良埋線重瞼術;上瞼腫脹
[中圖分類號] R6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4949(2024)10-0114-02
重瞼成形術是整形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傳統重瞼治療術式主要包括縫線法、埋線法、切開法,縫線法、埋線法操作簡單,但重瞼線容易消失;切開法雖效果持久,但恢復慢,容易留有瘢痕,整體療效不佳[1,2]。埋線法創傷小、恢復快、外形自然、術后不滿意容易糾正,但術后可能出現重瞼線脫落、線結囊腫、線結外露等并發癥[3]。如何提高埋線重瞼滿意度,同時降低重瞼術后可能的并發癥,是臨床較為關注的話題。改良埋線重瞼術在傳統埋線重瞼術基礎上發展而來,埋線點埋線前利用2 ml注射針頭適當擴張縫合針穿刺點,降低埋線穿刺進出點可能不是同一點的可能,可減少術后埋線外露和線結囊腫的概率。同時具有簡單易操作的特點。本研究對我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例符合改良埋線重瞼術重瞼術適應證的患者進行了改良埋線法重瞼手術,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整形外科收治的20例擬行重瞼術的女性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18~35歲,平均年齡22.43歲;其中2例伴輕度內眥贅皮。
1.2 方法
1.2.1埋線設計 術前自然光下拍攝面部睜眼照及閉眼照。患者取坐位,雙眼平視前方,指導患者閉眼,于內眥上方2~3 mm、外眥上方4~5 mm、瞳孔上方6~8 mm標記3點,連接3點,設計成流暢弧線,用無齒鑷輕按重瞼線內1/3點左右兩側,令患者睜眼平視前方,觀察重瞼形態,包括弧度、寬度、長度,可根據患者實際需求,在不過度違反美學原則情況下遵從患者需求調整。
1.2.2手術操作 患者取仰臥位,0.5%碘伏常規消毒術野,鋪巾;0.1%腎上腺素2滴滴入10 ml 2%利多卡因溶液中配置麻醉液;使用1 ml注射器于埋線弧線處皮下注射,單側一般0.8 ml左右,注意兩側等量。輕壓注射區域2 min,未見皮下出血和針眼出血后正式開始手術,如見皮下瘀血明顯,加壓3 min;使用2 ml注射針頭進針至皮下,擴大埋線進針點,注意如果埋線點可見明顯皮下淺靜脈適當避開。術者由內眥開始進針,進針時術者左手拇指食指夾住上瞼相連兩點并微微上提,當聽到輕微“啪”聲,表示上瞼與眼球輕微分離,傾斜15°由最內側點向外進針,進針后即可將縫針調整為水平方向穿過皮下軟組織,從相連設計點穿出,針尾不出針,囑患者睜眼,觀察重瞼弧線形態,出針后原位進針,相連位進針,如此反復,至外眥點后折返,最后于外眥設計點微張力打結,輕拉打結處皮膚,確認線結埋置于皮下。觀察重瞼線長度、寬度、弧線形態,確認滿意后進行對側操作。雙側完成后,囑患者觀察剛剛結束手術側形態和雙側對比形態,患者確認滿意后,手術結束。
1.2.3術后處理 術后雙眼上瞼外涂金霉素眼膏,創可貼外貼,上瞼冷敷30 min,予以潑尼松片(江蘇鵬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學H32021728,規格:5 mg/片)口服,10 mg/次,3次/d。術后第1天換藥,拆除創可貼,囑患者術后3 d創口禁接觸水,保持創口干燥,上瞼禁止用力揉拉,可適當進行眨眼動作。
1.2.4術后隨訪 術后隨訪6個月評估患者恢復情況,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及患者對術后的意見評估患者對治療的滿意情況,雙側重瞼線是否對稱、重瞼線弧度是否流暢、是否符合患者預期效果。
術后6個月20例求美者雙側重瞼對稱,形態流暢均符合要求,患者對手術治療結果滿意率為100.00%(20/20)。所有患者均未見重瞼線脫落、重瞼線外露、進針點瘢痕,進針點未見囊腫形成,但1例上瞼稍有腫脹,囑患者每日熱敷,促進血液循環,1個月后隨訪腫脹消失,并發癥發生率為5.00%(1/20)。
患者,女,22歲,于2020年10月來院就診。上瞼不厚,針挑后患者對重瞼線形態滿意。術前血常規、凝血功能均正常,擇期行改良埋線法重瞼成形術。術后6個月隨訪,患者重瞼外觀形態自然,未見重瞼線變淺,未見針眼瘢痕形成、未見針眼結結扎點囊腫形成,無其他不適,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手術前后對比圖見圖1。
埋線法通過縫線結扎固定提上瞼肌筋膜或瞼板與上瞼皮下組織形成重瞼,術式操作簡單、淋巴回流恢復快術后反應輕、眼瞼沒有切口無需擔心瘢痕形成,如埋線效果不佳,對再次修復影響不大,患者接受度較高[4-6]。但埋線手術形成的重瞼術后容易變淺甚至消退。此外,長時間固定會使固定處組織產生粘連,還可能發生進針點囊腫、線結外露等并發癥[7-10]。
改良埋線法由埋線重瞼術發展而來,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本研究對20例擬行重瞼術的女性患者運用改良埋線法進行重瞼手術,結果顯示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率達100.00%;但1例上瞼稍有腫脹,每日熱敷1個月后隨訪腫脹消失,并發癥發生率5.00%,說明改良埋線法重瞼手術具有較高安全性,整體效果較好。分析認為,埋線點埋線前用2 ml注射針頭適當擴張縫合針穿刺點,降低了埋線穿刺進出點可能不是同一點的可能,從而減少術后埋線外露和線結囊腫的概率。瞼前筋膜與瞼板之間有一定移動度但是移動度較小,皮膚與瞼前筋膜之間活動度較大,所以上瞼相連埋線空之間皮膚活動較大,雙指可提捏上瞼皮膚,相連埋線點提夾后位置接近,提上瞼肌提高,為簡單化手術做好準備;提上瞼皮膚時,術者將相連兩個設計點之間皮膚夾緊,小角度進針后沿瞼板表面水平穿過,既能準確穿過瞼板前筋膜,保證每針都掛在瞼板前筋膜上,降低了手術難度,同時也降低了普通埋線為埋線確切使用瞼板保護器的難度,減少了可能引起的結膜、角膜甚至眼球的損傷。另外,由于埋線每一針都能確切地掛在瞼板前組織,降低了術后重瞼線變淺和消失的概率。
綜述所述,改良埋線法重瞼手術操作方便,可降低術后重瞼線脫落變淺的風險,減少術后縫線外露,線結囊腫發生概率,且手術方便易行,效果較好,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使用。
[1]高峰,杭妍,宋海龍,等.小切口去脂聯合埋線重瞼術與傳統切開重瞼術在青中年女性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中國美容醫學,2022,31(5):68-72.
[2]王瞡,盧敏.改良微創小切口重瞼術與傳統埋線重瞼術療效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7):3847-3849.
[3]于洪泉,王桂權.探討部分切開重瞼術與傳統埋線法重瞼術的優缺點[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4):63-64.
[4]劉飛宏,梁軍,汪雅,等.加強型連續埋線重瞼成形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1,32(1):29-32.
[5]管利娜.小切口去脂及連續埋線重瞼成形術治療不對稱雙眼皮的效果觀察[J].感染、炎癥、修復,2020,21(2):111-112,122.
[6]祁艷芳,趙李平,王明剛.“V”形縫合在三點埋線重瞼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3):41-43.
[7]謝家緒.小切口去脂聯合改良式三點埋線在重瞼成形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23,32(2):31-34.
[8]張予川.切開法重瞼術在埋線法重瞼術后修復中的應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22,36(5):493-495.
[9]烏蘭,陳巖巖,林婷婷.兩種重瞼成形術后眼表功能的比較[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22,44(4):304-309.
[10]鄒大龍,姜北,湯文竹.經瞼緣切口重瞼成形術后并發癥的分析與處理[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1,32(10):613-616.
收稿日期:2024-3-7 編輯:劉雯